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

作品数:330 被引量:3,239H指数:30
相关作者:韩西丽黄秀兰刘苗李博胡甜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3篇期刊文章
  • 8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5篇建筑科学
  • 100篇经济管理
  • 3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0篇交通运输工程
  • 12篇历史地理
  • 10篇天文地球
  • 8篇社会学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农业科学
  • 6篇政治法律
  • 5篇文化科学
  • 5篇艺术
  • 4篇水利工程
  • 2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109篇城市
  • 19篇生态
  • 17篇城市设计
  • 16篇城市更新
  • 13篇土地利用
  • 13篇旅游
  • 12篇生态系统
  • 10篇城市化
  • 9篇城镇化
  • 8篇生态系统服务
  • 8篇珠三角
  • 8篇景观
  • 8篇公园
  • 8篇城中村
  • 7篇都市
  • 7篇影响因素
  • 7篇街区
  • 5篇中心区
  • 5篇历史街区
  • 5篇建成环境

机构

  • 325篇北京大学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7篇宁波大学
  • 7篇香港大学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武汉大学
  • 5篇中央民族大学
  • 4篇南京大学
  • 4篇华南师范大学
  • 4篇重庆大学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北京建筑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北京市城市规...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深圳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2篇天津工业大学
  • 2篇中国城市规划...

作者

  • 42篇吴健生
  • 31篇陈可石
  • 31篇李贵才
  • 19篇林雄斌
  • 19篇杨家文
  • 13篇曾辉
  • 11篇彭建
  • 10篇刘青
  • 10篇韩西丽
  • 8篇仝德
  • 8篇贺灿飞
  • 7篇曹祺文
  • 5篇林雄斌
  • 5篇卢志强
  • 5篇卓想
  • 4篇冯健
  • 4篇王仰麟
  • 4篇黄秀兰
  • 4篇柴彦威
  • 4篇李卫锋

传媒

  • 25篇现代城市研究
  • 23篇规划师
  • 11篇地理学报
  • 11篇人文地理
  • 10篇生态学报
  • 10篇经济地理
  • 9篇地理研究
  • 9篇北京大学学报...
  • 9篇国际城市规划
  • 8篇中国园林
  • 8篇城市规划
  • 7篇城市问题
  • 7篇特区经济
  • 7篇2013中国...
  • 5篇地理科学进展
  • 5篇地球信息科学...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世界地理研究
  • 4篇2014中国...
  • 4篇2016中国...

年份

  • 16篇2023
  • 11篇2022
  • 19篇2021
  • 24篇2020
  • 17篇2019
  • 29篇2018
  • 26篇2017
  • 44篇2016
  • 42篇2015
  • 30篇2014
  • 39篇2013
  • 13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3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手感风格:传统工艺美术品牌形象创新升级研究
2014年
体验经济时代下的手感经济具有独特优势,塑造"手感风格"是传统工艺品牌形象创新升级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从体验经济时代的呼唤、生态环保的需求、消费者的需求这三个方面,指出"手感风格"塑造必然成为工艺美术品牌形象创新的新方向;继而分析了传统工艺美术品牌形象的手感塑造具有四个特征:"自然盾朴"的材质表现、"简单减化"的设计理念、"情感诉求"的手感追求和"贩卖生活"的体验塑造:最后总结指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手感风格"品牌形象创新升级的四条策略。
杜羿纬杨志
关键词:传统工艺美术品牌形象
北京城市南北、东西轴线的规划定位与媒体认知被引量:1
2015年
基于功能和认知的视角,从政府规划文本和媒体报道两个方面,对北京城市南北轴线和东西轴线做了对比分析,发现政府"自上而下"的设计定位和媒体"自下而上"的公众认知对这两条轴线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关注度不同;定位不同;发展规划不同。最后,针对北京城市轴线的规划和建设,提出了具体建议。
汪芳刘健陈旭来
关键词:媒体报道
多维视角下深圳城市更新空间特征研究——以2010-2016年城市更新单元样本为例被引量:2
2020年
城市更新是深圳政府为破解土地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也是城市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深圳市2010—2016年城市更新单元数据的整理,从城市与更新单元两个尺度,社会、经济和政策三个维度出发,综合分析城市更新的空间特征.研究发现:①从城市尺度观察,城市更新的空间分布表现出强烈的政策依赖性和分布不均衡特征,且与行政辖区分布存在一定的空间耦合;②从社会维度看,城市更新与城市公共中心、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匹配度不高,表现出强烈的原特区内外差异化特征;③从经济维度看,城市更新主要集中在人口密度小、基准地价低的区域,表现出市场运作下追逐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特征;④从政策维度看,城市更新主要围绕在城市规划的主、次干路周围,且与城市总体空间发展方向基本一致;⑤从更新单元尺度观察,城市更新的空间形态表现出由松散复杂向紧凑简单转变的特征,同时在临近城市干道区域形成新的人流集聚的公共空间.研究成果综合分析了深圳城市更新在多维变化下的空间特征,并通过比对深圳市的相关政策文件,提出促进城市更新的建议与对策,对进一步认识并引导城市更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朱永司南
关键词:城市更新
中西方城市建成环境与出行行为研究比较
2023年
探索建成环境与出行行为的关系能够为指导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本文在对比中西方城市建成环境发展历程,以及“建成环境—出行行为”关系讨论的基础上,分别批判了基于5D的建成环境评估框架和基于线性假设的“建成环境—出行行为”关系分析在中国城市的不兼容性;进而指出,基于可达性视角的3A建成环境评估以及基于非线性假设的“建成环境—出行行为”关系在中国城市的适用性,并基于已有的实证案例整理了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关系类型。本研究旨在为重新理解中国城市背景下的“建成环境—出行行为”关系提供新的思路,尤其是在我国城市发展从增量走向存量的时期,探索更加人本化和精细化的关系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
鲁大铭赵雅静张文佳
关键词:建成环境
温情、怀旧与人性化的城市空间的呼唤被引量:1
2011年
人对于物化的城市空间是有感情的 每一个城市空间都有它的特征,人在城市空间中会受到这种特征的感染而产生不同情感。古希腊人非常重视城市空间的营造。雅典的执政官伯里克里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我们的城市培养市民的道德和民主。”
陈可石
关键词:人性化古希腊人
赣南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被引量:67
2019年
江西省的赣南地区是典型的南方山地丘陵区,属于赣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区,生态保护的意义重大。以赣南为研究区域,基于1990—2015年间的6期遥感影像,利用遥感、地理信息技术和空间统计的方法,计算了该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度,对不同生态用地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差异的驱动因素,并将人均GDP、人口密度和城市化率3个因素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1990—2015年间,赣南地区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持续上升,各用地类型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从0.06上升到0.13。(2)1990—2015年间赣南地区共减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0.42×10~8元,处于下降趋势,其中森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最大。研究区调节服务价值最高,其供给服务较低,该地区森林覆盖率高,耕地分散是造成该结果的主要原因。(3)人均GDP、人口密度和城市化率3个因素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且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局部空间相关性高度一致。城市化率越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越低,并形成局部低-高型和高-高型集聚分布。本研究为合理布局和保护我国南方丘陵地区的生态用地,发挥赣南地区的生态屏障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徐煖银郭泺薛达元孙思琦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绿道规划与设计研究最新进展
绿道近年来一直是众多学科的研究热点和前沿,但检索文献发现,国内对绿道规划设计方法的研究极为缺乏。基于最新研究成果,对绿道规划思想的起源和发展进行梳理,就规划目标和国外绿道规划的具体方法进行总结,并从绿道设计的基本原则、绿...
李超骕
关键词:绿道生态廊道
参与全球生产是否影响出口产品升级:中国省级实证证据
随着技术进步和贸易自由化的进一步深入,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的跨国公司所主导的全球生产网络迅速发展并不断深化。全球生产网络为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经济、实现技术进步并最终实现价值链地位提升提供了契机。同时,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模...
陈航航贺灿飞
关键词:全球生产网络出口产品质量垂直专业化财政分权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计算的城市群生态质量长时序动态监测——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被引量:37
2020年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强烈,及时动态地监测生态现状及其变化信息对城市生态的管理和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遥感生态指数(RSEI)是一种客观、快速和简便的生态质量监测和评价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生态学研究领域,但在进行大范围长时间监测时往往面临云遮挡和拼接困难的问题。因此,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对1988—2018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共3530景Landsat遥感影像进行批量去云,采用中值合成法逐年计算绿度、湿度、干度和热度等遥感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遥感生态指数,评价了该区域近30年生态质量的时空变化。该方法改善了遥感生态指数在大范围长时序监测中数据缺失和拼接困难等问题,增加了时间序列的可比性。研究表明:(1)遥感生态指数能够较好地表征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质量,其中绿度和湿度指标与其呈正相关,干度和热度指标与其呈负相关;(2)时间上,三十年间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质量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波动下降趋势,空间上,生态质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主要呈现西北和东北部高和中部低的状态。重度和中度退化区主要集中在区域中部,总体改善区域主要位于西部和东北部,基本不变区域主要包括北部区域以及香港,轻度退化区分布较为分散;(3)基于GEE云计算的图像处理可以较好的改善遥感数据缺失、色差和时间不一致等问题,极大的提高影像处理的效率,扩展了遥感生态指数在大范围长时间序列生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结果可以为提升遥感生态指数适用范围和准确度提供参考,并为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生态保护和土地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王渊赵宇豪吴健生
关键词:生态质量
都市区跨市公共交通规划与空间协同发展:理论、案例与反思被引量:16
2015年
快速城市化和区域经济要素流动的背景下,跨市交通的规划与政策成为推进不同行政区之间空间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我国目前仍缺乏良好的协调框架推动跨市交通规划和政策的实施,以更好地促进空间协同发展。在都市区和同城化等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广州—佛山,深圳—东莞—惠州,杭州—德清等都市区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跨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和交通政策,对各个地区的跨市交通规划与政策实施开展评估继而来理解跨行政区的空间协同发展。最后,从调整行政组织、加深协作程度和加强社会参与等方面提出推动跨市交通发展与空间管治的建议。
林雄斌杨家文孙东波
关键词:都市区
共3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