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医院

作品数:332 被引量:1,626H指数:18
相关作者:李瑞杰陈建文喻桃黄亚薇娄晓君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市垂杨柳医院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92篇期刊文章
  • 3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8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2篇糖尿
  • 32篇糖尿病
  • 30篇疗效
  • 29篇血压
  • 24篇老年
  • 24篇高血压
  • 19篇动脉
  • 19篇血管
  • 18篇手术
  • 16篇衰竭
  • 15篇疗效观察
  • 15篇梗死
  • 13篇心病
  • 13篇冠心病
  • 12篇心肌
  • 12篇冠状
  • 12篇冠状动脉
  • 11篇术后
  • 10篇细胞
  • 8篇心肌梗死

机构

  • 325篇北京市朝阳区...
  • 18篇首都医科大学...
  • 13篇北京市垂杨柳...
  • 9篇首都医科大学
  • 8篇北京协和医院
  • 6篇中国中医科学...
  • 6篇北京中医药大...
  • 5篇北京中医药大...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南通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煤炭科学研究...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心肺血...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朝阳区...
  • 2篇北京市朝阳区...
  • 2篇北京电力医院

作者

  • 26篇李瑞杰
  • 15篇黄亚薇
  • 10篇李立艳
  • 10篇张宏伟
  • 9篇李悦平
  • 8篇安亚丽
  • 7篇赵欣
  • 6篇喻桃
  • 6篇何志平
  • 6篇高志敏
  • 5篇闫韬
  • 5篇张蕴霞
  • 5篇杨坚
  • 5篇李然
  • 4篇周君琳
  • 4篇杜贤兰
  • 4篇谢谨捷
  • 4篇崔军
  • 4篇马丽荣
  • 4篇赵瑾

传媒

  • 11篇中国医刊
  • 10篇首都医药
  • 8篇中国临床医生...
  • 8篇山东医药
  • 7篇中国基层医药
  • 7篇临床荟萃
  • 6篇中国医药导刊
  • 5篇现代中西医结...
  • 5篇透析与人工器...
  • 4篇浙江临床医学
  • 4篇生物医学工程...
  • 4篇疑难病杂志
  • 4篇中华临床医师...
  • 4篇世界中医药
  • 3篇中国康复理论...
  • 3篇中国乡村医药
  • 3篇中国妇幼保健
  • 3篇中国急救医学
  • 3篇中国针灸
  • 3篇北京医学

年份

  • 2篇2016
  • 14篇2015
  • 37篇2014
  • 25篇2013
  • 32篇2012
  • 29篇2011
  • 33篇2010
  • 22篇2009
  • 19篇2008
  • 16篇2007
  • 10篇2006
  • 9篇2005
  • 14篇2004
  • 5篇2003
  • 14篇2002
  • 9篇2001
  • 10篇2000
  • 9篇1999
  • 12篇1998
  • 4篇1997
3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分子右旋糖酐与中药升脉在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的特殊应用
2001年
傅溥何志平张蕴霞左玉宏
关键词:低分子右旋糖酐中药升脉透析过程低血压肾功能衰竭
0.1%乳酸依沙吖啶外敷治疗黄体酮肌肉注射臀部硬结的探讨
2010年
长期大量肌肉注射黄体酮会在注射部位出现发热、红肿、硬结、瘙痒,甚至局部疼痛,同时也影响药物吸收。目前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多以局部治疗为主。我院使用0.1%乳酸依沙吖啶外敷治疗黄体酮肌肉注射臀部硬结60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张颖佳张宏伟
关键词:乳酸依沙吖啶臀部硬结肌肉注射外敷治疗黄体酮局部疼痛
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MDA和AchE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丙二醛(MDA)、乙酰胆碱脂酶(AchE)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Pusinelli(4-VO)4-血管阻断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痴呆模型,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脑复康治疗组,给予相应措施处理后,同时处死大鼠检测其大脑皮质中MDA、AchE含量变化;用Y型电迷宫进行行为学测试。经统计学处理,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Y电迷宫成绩低于假手术组(P<0.05),其大脑皮质中MDA、AchE含量测值较假手术组为高(P<0.05),各治疗组Y电迷宫学习成绩优于模型组(P<0.05);大脑皮质中MDA、AchE测值低于模型组(P<0.05);且与假手术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明显改善缺血性痴呆大鼠脑组织抗氧化能力,可能与减轻脑内活性氧损伤、自由基损伤反应,从而改善其学习记忆能力而产生治疗作用。
刘燕李卫东苗晋邓春雷
关键词:电针血管性痴呆丙二醛乙酰胆碱脂酶
基于网络信息化社区-医院一体化糖尿病管理模式的建立与成效被引量:23
2011年
目的:探索糖尿病患者管理的新模式。方法:建立糖尿病管理团队,开发网络信息化的糖尿病诊断和治疗流程,完成初发糖尿病患者全方位体验教育平台建设,并建立相关追踪档案。结果:和谐医患关系,建立了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库,建成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糖尿病管理模式,患者病情得到更好控制。结论:应用计算机系统实行标准化信息管理是糖尿病管理的有效手段;一体化糖尿病管理模式能增强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提高血糖控制水平,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张丽红李瑞杰柳萍
关键词:糖尿病网络信息化双向转诊
动态心电图对不典型胸痛患者的诊断价值
2009年
目的:探研究具有冠心病(CHD)危险因素的不典型缺血性胸痛患者12导动态心电图的改变。方法:对54例具有CHD危险性因素的不典型胸痛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分析缺血性ST改变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1)所有患者中冠脉造影阳性29例,占54%;动态心电图存在缺血性ST改变的患者33例,其中冠脉造影阳性者占73%;(2)动态心电图存在缺血性ST改变的患者冠脉造影结果证实冠状动脉3支以上病变中阳性率86%;双支病变中阳性率78%;单支病变中阳性率65%。结论:动态心电图缺血性ST改变可较好的反映心肌血供情况,有较高的冠脉造影阳性率。其对多支病变患者的诊断阳性率优于单支病变患者。
孙妍王春玲吴迪尹书会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不典型胸痛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颈动脉弹性改变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评价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颈动脉弹性功能。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初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4例(多发性骨髓瘤组),记录其DS和ISS分期情况。另设正常对照组35名。应用ET技术检测两组双侧颈总动脉弹性系数(Ep)、硬化参数(β)、顺应性(AC)、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和增大指数(AI)及内-中膜厚度(IMT)。结果多发性骨髓瘤组IMT较正常对照组增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多发性骨髓瘤组β、Ep、PWVβ明显增高,AC明显降低(P<0.05)。按DS分期,多发性骨髓瘤组ⅢA期、ⅢB期AC均较ⅡA期减低,ⅢB期PWVβ较ⅡA期增加(P<0.05);按ISS分期,Ⅲ期AC、AI均较Ⅰ期减低,Ⅲ期PWVβ较Ⅱ期增加(P<0.05)。结论 ET技术可较为敏感地反映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颈动脉弹性减低。
牛宏珍郭瑞君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颈动脉血管回声跟踪技术
罗哌卡因等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评价罗哌卡因等比重腰-硬联合麻醉用于75岁以上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随机将50例ASAⅡ~Ⅲ级接受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分为硬膜外(CEA)组(n=25),腰-硬联合(CSEA)组(n=25),观察各组感觉阻滞完善时间、麻醉效果、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及不良反应。结果 CSEA组比CEA组起效快,肌肉松弛和平面控制好,阻滞完善(P<0.01)。CSEA组比CEA组循环稳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比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具有起效迅速、麻醉效果满意和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优点。
周淑敏刘金虎果君媛
关键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骨科手术
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0
2009年
刘金虎岳云
关键词:术后谵妄非心脏手术患者老年BRAIN
14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老年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CAP已成为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本次研究回顾140例CA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分析老年人CAP的基础疾病、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病原学特点及治疗情况及预后,为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杨瑞华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PNEUMONIA感染性疾病病原学特点老年人
膈肌脚在上腰椎爆裂骨折手术中复位作用的解剖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膈肌脚的解剖形态及其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爆裂骨折复位过程的作用。方法(1)成人躯干标本24具,男16具,女8具,游离腰椎前方双侧膈肌脚,观测其跨椎体节段数、长度、宽度与厚度;(2)将该24具标本制作骨折复位模型。进行实体测量并X线机动态的记录伤椎及椎体前方膈肌脚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1)75%(18例)膈肌脚上端至T12下缘水平,下端多起自L3/4椎间,右侧稍长。右侧膈肌脚长(12.1±1.8)cm,与前纵韧带融合长度为(7.0±1.1)cm;左侧膈肌脚长(9.6±1.5)cm,融合长度(5.3±1.1)cm。膈肌脚宽度与厚度随着节段水平变化而变化。(2)手术中各步骤复位量进行对比,发现伤椎的Cobb角和矢状径在俯卧位时可以得到最大量的恢复。结论(1)正常成人有发达的膈肌脚附着在T12~L4前面,膈肌脚与前纵韧带融合;双侧强大的膈肌脚在骨折时对椎体具有保护作用,使骨折碎片不至于移位过大。(2)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手术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有一定的复位作用;俯卧位是手术复位中最关键的一步。
刘端杜心如孔祥玉
关键词:腰椎爆裂性骨折膈肌脚
共3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