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农业大学

作品数:558 被引量:3,819H指数:29
相关作者:卢浩然王英娇徐朋王建南谢仙环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委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16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领域

  • 351篇农业科学
  • 50篇生物学
  • 40篇经济管理
  • 38篇轻工技术与工...
  • 38篇文化科学
  • 19篇医药卫生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化学工程
  • 9篇理学
  • 7篇建筑科学
  • 6篇机械工程
  • 6篇交通运输工程
  • 5篇语言文字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社会学
  • 3篇哲学宗教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政治法律
  • 2篇艺术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37篇水稻
  • 25篇甘蔗
  • 18篇育种
  • 18篇农业
  • 16篇土壤
  • 15篇杂交
  • 15篇基因
  • 13篇栽培
  • 11篇籼稻
  • 11篇教学
  • 10篇荔枝
  • 9篇性状
  • 9篇种群
  • 8篇幼虫
  • 8篇杂种
  • 8篇杀虫
  • 8篇生长发育
  • 8篇细胞
  • 7篇农药
  • 6篇小菜蛾

机构

  • 549篇福建农业大学
  • 28篇福建农林大学
  • 9篇福建省农业科...
  • 8篇福建师范大学
  • 8篇福建省烟草公...
  • 4篇华南农业大学
  • 4篇福建省农业厅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遗...
  • 3篇福州市海洋生...
  • 2篇福建医学院
  • 2篇福建省林业科...
  • 2篇福州大学
  • 2篇广西大学
  • 2篇广东工业大学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新疆农业科学...
  • 2篇浙江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7篇陈如凯
  • 13篇谢联辉
  • 13篇陈家骅
  • 12篇吴珍泉
  • 11篇李维明
  • 11篇谢宝贵
  • 10篇杨仁崔
  • 10篇陈启锋
  • 9篇周碧青
  • 9篇甘纯玑
  • 8篇邢世和
  • 8篇施木田
  • 8篇赖钟雄
  • 8篇林文雄
  • 8篇张玉珍
  • 7篇彭时尧
  • 7篇黄建
  • 7篇江玉姬
  • 7篇杨建全
  • 6篇柯玉琴

传媒

  • 134篇福建农业大学...
  • 23篇华东昆虫学报
  • 20篇福建农业科技
  • 15篇福建畜牧兽医
  • 14篇福建农林大学...
  • 12篇福建果树
  • 11篇福建农学院学...
  • 9篇甘蔗(福建)
  • 9篇福建稻麦科技
  • 8篇福建省农科院...
  • 8篇学术评论
  • 7篇武夷科学
  • 6篇食用菌学报
  • 5篇农业机械学报
  • 5篇福建农业学报
  • 5篇中国食用菌
  • 4篇园艺学报
  • 4篇中国病毒学
  • 4篇福建水土保持
  • 3篇应用与环境生...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4篇2001
  • 129篇2000
  • 62篇1999
  • 32篇1998
  • 56篇1997
  • 61篇1996
  • 98篇1995
  • 72篇1994
5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薯抗蔓割病的生理机制Ⅰ.感染蔓割病后甘薯叶片脂质过氧化及保护酶的变化被引量:12
1994年
在甘薯抗病品种C180、金山57与感病品种岩薯8-6和南惠7号接种蔓割病菌后第2、4、6和8d,分别测定叶片脂质过氧化水平及体内若干保护酶的活性.发现接种后第8d病株的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高于未接种的健株,感病品种的高于抗病品种的;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逐渐下降,感病品种下降的速率高于抗病品种的;接种第4d,抗、感病品种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出现高峰,第6、8d活性下降,感病品种下降速率大于抗病品种;抗病品种接种第6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出现高峰,随后又下降,而感病品种活性高峰迟出现,在接种的8d内持续上升.研究表明甘薯品种对蔓割病的抗性与脂质过氧化及体内保护酶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柯玉琴潘廷国伍迪明方树民
关键词:甘薯蔓割病脂质过氧化
“浙农1号”意蜂的生产性哺乳率被引量:1
1994年
1-3日龄“浙农1号”意蜂工蜂幼虫的个体呼吸商约为0.933,平均生长饲料比为1.569,蜂王幼虫在移虫后40-80h的呼吸商约为0.91,生长饲料比为1.48.根据估测的年出蜂数,计算工蜂个体平均吐浆量,从而得出“浙农1号”生产性哺乳率为2.35-3.36.
缪晓青吴珍红
关键词:意蜂呼吸商
全文增补中
丽佳雏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疗报告被引量:1
1994年
1992年10月底,泉州市郊两个养鸭户的两批丽佳雏鸭相继于15日龄左右发生一种以萎顿、软脚、眼界有分泌物、下痢和摇头、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为特征的疫病.根据临诊和病理学检查和病原学检验,分离出一株血清Ⅰ型鸭疫巴氏杆菌,确诊为鸭传染性浆膜炎.为国内另一鸭品种发生本病的首次报道.
陈家祥梁民志盛佩良
关键词:鸭疫巴氏杆菌传染性浆膜炎鸭病
NAA对解放钟枇杷果实品质影响初报被引量:11
2000年
在枇杷盛花期和幼果期使用不同浓度的萘乙酸(NAA)处理解放钟枇杷,分析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盛花期喷布20mg/L NAA对提高枇杷果实品质有一定效果,而幼果期喷布15~50mg/L NAA对提高枇杷果实品质作用不大。
吴锦程林顺权
关键词:解放钟枇杷NAA果实品质
发展现代市场农业的营销思路被引量:1
1999年
陈良珠许安心于秀燕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绿色营销创名牌农业信息市场
5460核不育系育性转换敏感期的植株性状和小孢子发育的关系被引量:1
1995年
在自然温光和人工温光的条件下,研究了5460核不育系育性转换敏感期的植株性状表现、及与小孢子发育时期的关系。结果表明:(1)当5460核不育系的植株处在叶枕距0.1~8.6cm、幼穗长7.6~14.5cm,距抽穗前9.0~13.4d之间,小孢子的发育时期正处在四分体至双核早期,是影响花粉育性转换的敏感期。此时,1d的高温或常温,其花粉的育性就开始向不育或可育转变,连续处理5d,则转换成完全不育或正常可育。(2)在敏感期的植株性状指标及小孢子发育时期的范围以外,温光对花粉的育性均未见有影响。
肖承和蔡俊迈李维明周元昌
关键词:籼型植株性状小孢子花粉育性三系配套
适应中学学习要求培养良好习惯和方法
1998年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在数学学习上是个重要的转折.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这一转折,学好初一数学并为整个中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上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根据中学数学学习的特点,从教学的各个环节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科学的作风.
黄芹冰
关键词:教学
加入WTO对福建农业的影响及其对策被引量:1
1999年
分析了我国加入 WTO对福建农业所产生的有利作用和不利影响。加入 WTO既给福建农业和农村发展带来很大的机遇 ,也使福建农业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提出了福建农业应采取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即要着重抓好体制改革、结构调整、规模效益。
吴珍红
关键词:WTO福建农业
果树转基因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1年
综述了10多年来国内外果树转基因研究的主要进展。应用于果树的目的基因包括10余种抗病基因以及若干抗虫、抗除草剂、抗逆境和控制生长发育的基因;受体系统包括叶片(含叶盘)、叶柄、茎段、节间、胚轴、子叶、胚、悬浮细胞和原生质体等;转化方法以农杆菌介导占主流。已获得近20种常见果树的转基因植株;苹果、番木瓜等的转基因植株已进入大田试验。就目的基因的来源、不同受体系统特点和与转化方法有关的问题等作了讨论。
林顺权宋刚马英曾黎辉吕柳新
关键词:果树转基因目的基因受体系统
超级稻分蘖特性研究初报被引量:8
1997年
初步研究表明:(1)超级稻秧苗素质好,秧苗壮,假茎宽达0.6cm,比对照满仓515高25%,发根力强比对照高1.05倍,最长根比对照长46.9%;地上部千重平均为0.71g/株,明显高于对照。(2)少蘖大穗,成穗率高,8个外引超级稻穗数在4~9之间,成穗率高达85%,比对照高18.5%。经切片观察,结果表明:低节位分蘖芽1/0~3/0基本处于败育,而5/0、6/0、7/0的腋芽原基正常分化,且有大量的根原基发生;穗粒数为200粒左右,二次枝梗数多。(3)株型良好、叶片厚、硬、直立,倒三叶叶基角分别为14.3~19.0°、16.0~27.0°、19.0~33.0°,抗倒伏。
郭玉春梁义元林文雄
关键词:超级稻穗部性状成穗率水稻
共5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