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

作品数:170 被引量:312H指数:10
相关作者:吴泽荣李筱文汪鲸赵殿红夏志前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5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4篇经济管理
  • 40篇社会学
  • 31篇政治法律
  • 25篇哲学宗教
  • 20篇文化科学
  • 18篇历史地理
  • 7篇文学
  • 3篇建筑科学
  • 3篇艺术
  • 2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3篇民族
  • 27篇文化
  • 22篇宗教
  • 19篇少数民族
  • 14篇民族地区
  • 10篇旅游
  • 8篇信仰
  • 8篇瑶族
  • 7篇教育
  • 7篇回族
  • 6篇社会
  • 6篇事务
  • 6篇流动人口
  • 6篇民间信仰
  • 6篇民族文化
  • 6篇城市
  • 4篇人类学
  • 4篇少数民族地区
  • 4篇市民
  • 4篇团结

机构

  • 159篇广东省民族宗...
  • 4篇中山大学
  • 3篇华南师范大学
  • 3篇广东技术师范...
  • 3篇三亚学院
  • 2篇韶关学院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宁德师范学院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澳门科技大学
  • 1篇湖北省民宗委
  • 1篇广州石油化工...
  • 1篇中共深圳市委
  • 1篇不列颠哥伦比...
  • 1篇广东省民族宗...
  • 1篇广东技术师范...

作者

  • 17篇吴泽荣
  • 15篇李筱文
  • 13篇汪鲸
  • 11篇宋永志
  • 9篇陈晓毅
  • 9篇李俊良
  • 7篇李朗宁
  • 6篇温士贤
  • 6篇沈萍
  • 5篇夏志前
  • 5篇韦羽
  • 5篇于洋
  • 4篇陈延超
  • 4篇黎敏菁
  • 4篇吴宁
  • 3篇陈琳
  • 3篇付晓华
  • 3篇王维娜
  • 3篇赵双喜
  • 2篇赵殿红

传媒

  • 19篇中国宗教
  • 11篇黑龙江民族丛...
  • 11篇广东技术师范...
  • 9篇清远职业技术...
  • 8篇回族研究
  • 7篇广东省社会主...
  • 5篇广西民族大学...
  • 4篇贵州民族研究
  • 3篇中国穆斯林
  • 3篇广西民族研究
  • 3篇宗教学研究
  • 3篇民族学刊
  • 3篇暨南史学
  • 2篇历史教学问题
  • 2篇学术研究
  • 2篇中国民族博览
  • 2篇青海民族研究
  • 2篇黑河学刊
  • 2篇中国民族教育
  • 2篇北方民族大学...

年份

  • 5篇2023
  • 8篇2022
  • 11篇2021
  • 11篇2020
  • 11篇2019
  • 14篇2018
  • 12篇2017
  • 16篇2016
  • 9篇2015
  • 10篇2014
  • 8篇2013
  • 13篇2012
  • 12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1
1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连山壮民的信仰变迁——以福堂、小三江、上帅为例被引量:2
2015年
广东壮族主要聚居在粤北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而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壮族主要聚居在南片的福堂、小三江、上帅三镇。长期以来,壮区三镇的壮民在信仰文化上形成了自己特点,他们以信奉孔教、道教和壮族的原始宗教为主,且三者融合,民族传统节日礼仪丰富、民俗活动多样,这些又对当地的经济文化生活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赵双喜
关键词:民俗宗教信仰文化
佛教中国化的地域化表达 以岭南民间信仰中的慧能崇祀为例
2023年
禅宗六祖慧能是佛教中国化历程中的标志性人物,在禅宗史的研究中,六祖慧能以禅宗祖师的身份呈现,有关他的生平、求法历程、禅宗思想、门人宗派、坛经版本等构成禅宗史研究的重要主题。在慧能之后由其弟子门人传承发展所形成的禅宗“一花五叶”格局更是唐宋时期佛教宗派发展的典型代表。
宋永志
关键词:六祖慧能佛教中国化佛教宗派民间信仰坛经
香港华人穆斯林的历史来源与社团活动被引量:3
2010年
19世纪80年代以来,华人穆斯林从祖国各地陆续迁居香港,形成了香港华人穆斯林的社区。在伊斯兰文化纽带的连结下,香港华人穆斯林先后成立了多个社会团体。各团体在宣传伊斯兰教的教义思想、处理宗教事务、兴办文化教育和福利事业、维护教胞合法权益、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弘扬伊斯兰文化,为香港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繁荣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马建钊
关键词:历史来源社团活动
深化理论研究 推动实践发展 “宗教中国化与广东的实践”座谈会综述被引量:1
2018年
2017年12月23日,由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办、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和广东省宗教文化交流协会承办的"宗教中国化与广东的实践"座谈会在广州召开。来自广东省内外专家学者、省宗教团体负责人20余人汇聚一堂,围绕"宗教中国化与广东的实践"主题,就广东各宗教坚持中国化的实践做法、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进行深入座谈。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林少春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黄强主持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党委书记赵文洪研究员,宁夏宗教局副局长胡绍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刘一虹研究员,广东省政府参事、中山大学教授和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黄伟宗,广东省政府特聘参事胡浩民,广东省委党校张志湘教授,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副院长何方耀教授,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吴青副教授,以及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明生法师、省道教协会会长赖保荣道长、省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陈彦华、省天主教爱国会主席黄炳章主教、省基督教三自爱国会主席梁明、广州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郭云等14位同志在会上发言。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林少春指出,党的十九大关于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宗教生存发展的客观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内涵,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宗教工作中的具体表现,为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他强调要全面分析、准确把握广东各宗教中国化现状,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各宗教中国化的努力方向和重点任务。一是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对全面提升广东宗教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是积极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解决广东各宗教领域突出问题的迫�
韦羽吴宁
关键词:宗教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城市民族事务治理的历史维度——以清代广州理事同知为中心的考察
2020年
本文以建城2000多年的广州为个案,考察清代理事同知职官设置之缘由及经过、任职人员之遴选及其民族成份、主要职能及其历史变迁以及治事衙署之迁移存废。从历史维度梳理清代广州地方政府处理民族事务的主要做法,总结其经验教训,评判其效果得失,将城市民族事务治理从当代共时为主的平面研究拓展、丰富为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立体研究,因而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同时,总结清代广州城市民族事务治理的历史经验,汲取其教训,继承其智慧,对当下我国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亦有一定现实意义。
黄兆辉陈晓毅
关键词:历史实践
东南亚国家宗教事务治理研究——以政教关系为视角被引量:2
2016年
东南亚地处东西方交汇的十字路口,文化多元,宗教多样性特点突出,不同类型的宗教信仰与东南亚各国文化碰撞融合后,逐渐形成了各国现有的宗教信仰结构。在不同宗教对东南亚各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下,各国政府与各宗教间的互动构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政教关系。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东南亚不同国家的政教关系类型,以宗教信仰现状、宗教事务机构、相关政策法规为切入点,探讨各国的宗教事务治理模式。
黎敏菁
关键词:宗教政教关系
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与民族文化变迁——以广东连南瑶族为例被引量:2
2019年
本文以广东连南瑶族为研究个案,通过考察连南瑶族人口流动的历史和现状,以及人口流动对瑶族文化变迁的影响,认为人口流动与民族文化是一个动态性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民族文化的特异性影响到了迁移活动的意愿与社会融入的程度和趋势,迁移活动所造成的新的杂糅性社会文化空间也给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重要动力。提出要同时关注"城镇化"和"逆城镇化"现象,要重新认识和挖掘瑶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特点,要注重构建乡村社会精神纽带。
盘小梅
关键词:少数民族人口流动民族文化变迁
18世纪四川天主教徒群体身份认识
2014年
对十八世纪法国传教士在四川采取的下层传教路线策略的论述,以及对当时天主教徒群体身份的识别与分析,对教徒皈依方式和原因的讨论,为我们提供了一幅有别于明末清初天主教在中国宫廷传行的图景,也从个案上论证了清代中叶以后天主教在华本土化的表征取向。
韦羽
关键词:天主教身份
民国时期广州回族社团的社会活动及其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依据近年来在广州收集到的碑刻、书籍及报刊类等回族古籍资料所记载的史实,旨在论述民国时期广州回族社会团体的活动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张菽晖
关键词:社团社会活动
儒家文化与少数民族传统社会及其文化的关系——以粤北壮族社会为例被引量:1
2019年
儒家文化在粤北壮族地区的传播,正是儒家文化对壮民族传统文化产生影响的过程。这种影响首先是通过历任地方官的倡导来体现,其次历任政府重视官学与书院的建设为儒家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场所,而汉壮杂居、通婚则为儒家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途径。儒家文化对当地的影响体现在文化教育和民风民俗两个方面,同时,壮族文化也给汉文化以及周边文化带来了一定影响。
赵双喜
关键词:儒家文化传统文化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