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农林大学理学院

作品数:308 被引量:892H指数:12
相关作者:刘力徐光辉张洪涛王章雄崔雨晴更多>>
相关机构: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大学理学院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磁学与磁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4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9篇理学
  • 57篇文化科学
  • 37篇农业科学
  • 30篇化学工程
  • 21篇医药卫生
  • 20篇经济管理
  • 18篇机械工程
  • 15篇生物学
  • 1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1篇轻工技术与工...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社会学
  • 4篇电子电信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天文地球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46篇教学
  • 28篇课程
  • 24篇分子
  • 17篇大学物理
  • 17篇院校
  • 17篇光谱
  • 15篇农林院校
  • 14篇蛋白
  • 13篇教学改革
  • 11篇实验教学
  • 11篇物理实验
  • 10篇数学
  • 9篇大学物理实验
  • 9篇色谱
  • 9篇山核桃
  • 8篇纤维素
  • 7篇植物
  • 7篇催化
  • 6篇大学生
  • 6篇代数

机构

  • 292篇浙江农林大学
  • 10篇塔里木大学
  • 5篇兰州大学
  • 5篇浙江大学
  • 3篇江苏大学
  • 3篇浙江传媒学院
  • 3篇潍坊科技学院
  • 2篇安徽理工大学
  • 2篇鄂东职业技术...
  • 2篇安康学院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上海理工大学
  • 2篇江西师范大学
  • 2篇重庆工商大学
  • 2篇浙江工业大学
  • 2篇黄山学院
  • 2篇云南财经大学
  • 2篇国家黄酒产品...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82篇郭明
  • 24篇周国泉
  • 16篇吕卫君
  • 16篇戴朝卿
  • 15篇周建钟
  • 13篇刘力
  • 12篇李铭慧
  • 12篇倪涌舟
  • 11篇顾光同
  • 11篇赵丽华
  • 10篇汪小刚
  • 9篇储修祥
  • 9篇王悦悦
  • 9篇郭建忠
  • 8篇李兵
  • 8篇吴荣晖
  • 7篇陈亮
  • 7篇范文翔
  • 7篇顾庆凤
  • 6篇黄坚钦

传媒

  • 17篇浙江农林大学...
  • 13篇科技信息
  • 10篇高教学刊
  • 8篇物理学报
  • 7篇强激光与粒子...
  • 7篇科技资讯
  • 6篇中国生物化学...
  • 5篇黑龙江大学自...
  • 5篇实验技术与管...
  • 5篇教育教学论坛
  • 4篇中国林业教育
  • 4篇药学学报
  • 4篇光谱学与光谱...
  • 3篇中国药学杂志
  • 3篇浙江大学学报...
  • 3篇数学的实践与...
  • 3篇统计与决策
  • 3篇酿酒科技
  • 3篇中草药
  • 3篇大学化学

年份

  • 4篇2022
  • 18篇2021
  • 16篇2020
  • 21篇2019
  • 16篇2018
  • 10篇2017
  • 20篇2016
  • 19篇2015
  • 41篇2014
  • 36篇2013
  • 31篇2012
  • 35篇2011
  • 25篇2010
3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蓝光锆(Ⅳ)配合物的合成及光致发光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合成了一系列蓝光锆(Ⅳ)配合物[Zr(NN)(DBM)3]Cl(DBM=二苯甲酰基甲烷,NN=1,10-邻菲罗啉1;2,9-二甲基-1,10-邻菲罗啉2;4,4’-二甲基-2,2’-联吡啶3;1-乙基-2-(1-萘基)-1H-咪唑-4,5-f-1,10-邻菲罗啉4),以波长为355 nm的紫外光激发,4个配合物的最大发射峰均位于445 nm左右,半峰宽只有36~45 nm。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配合物1的蓝光发射强度最大,量子效率最高,其原因是结构刚性强,能够有效地减少非辐射跃迁造成的能量损失。而且,配合物1~3的热稳定性很好,分解温度均在200℃以上,可以用于制作有机发光器件,不会在器件的制作过程中发生分解。
史林芳陈倩杨平李兵王雨香张丽君张丽君
关键词:蓝光发射热稳定
可控中空光束的分数傅里叶变换特性研究
2011年
可控中空光束是适合于描写中央强度为零的激光束.将分数傅里叶变换用于处理可控中空光束的传输.基于广义惠更斯-菲涅耳衍射公式,导出了可控中空光束经分数傅里叶变换系统的解析传输公式.运用所得到的解析表达式,通过数值计算考查了可控中空光束在分数傅里叶变换面上的特性,分析了分数傅里叶变换面上的强度分布与各不同参数间的依赖关系.
周益民周国泉
关键词:分数傅里叶变换传输特性
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困境与机遇--基于师范类院校的视角
2021年
师范院校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颁布,西部地区师范类院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的25所师范类本科院校在发展中面临的困境,结合当前教师教育发展的新机遇,从政府和学校两个层面提出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师范类本科院校的发展对策。
张纪生张卓尔
关键词:非省会城市师范院校
乳液型竹纤维素-丙烯酸酯压敏胶制备初探被引量:2
2012年
以提取竹纤维素为交联剂,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合成制备竹纤维素-丙烯酸酯乳液型压敏胶。结果表明:聚合体系温度85℃,搅拌速率为150 r/min,聚合3 h,当软硬单体的体积比4∶1,硬单体中甲基丙烯酸与醋酸乙烯酯体积比为1∶4,引发剂用量为总量的0.30%,竹纤维素添加量为总质量的0.6%,反应时间为3 h,可制备得到性能良好的压敏胶,其黏度为21.3 mPa.s,剥离强度为0.692 N/mm,可为新型竹纤维素基质压敏胶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周建钟余丽艳马海杰柯大伟郭明
关键词:丙烯酸酯压敏胶
基于温度的亚稳态氧化石墨烯性能被引量:2
2019年
单片层氧化石墨烯由于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在离子和分子筛选、水脱盐和净化、气体分离、生物传感、质子导体、锂电池和超级电容等领域有巨大的潜在应用.然而普遍采用的Hummers法等化学、物理方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是一种亚稳态材料.其最终形态的物理化学性能的转变与调控至关重要,亟需系统研究.本文采用恒温处理方法对氧化石墨烯亚稳态的转变进行调控,利用X射线光电子吸收谱、傅里叶红外吸收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检测氧化石墨烯含氧基团的含量、类型和形貌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并利用Zeta电位、紫外吸收谱、拉力测试分析温度对氧化石墨烯在转变过程中的溶液悬浮稳定性、光子能带、拉伸强度等性能的影响.所得定量测试结果发现,氧化石墨烯亚稳态的转变过程中存在环氧减少、羟基增加,以及整体含氧量下降的现象,而在此过程中氧化石墨烯的单片层形貌并无明显变化.但是这种结构的转变使得悬浮液黏稠度和亲水性大幅度增强,能带减小和拉伸强度增强效应明显.而当转变过程足够长时,氧化石墨烯的亲水性转而下降,并出现沉淀现象,表明羟基之间进一步发生了脱水转变.另外,本文还分析了恒温处理的时间、悬浮液的浓度对这种转变过程的影响.相关研究结果有利于理解亚稳态氧化石墨烯悬浮液随温度变化的性能转变,对氧化石墨烯具体应用有一定参考价值.
莫佳伟裘银伟伊若冰吴俊王志坤赵丽华
关键词:氧化石墨烯亚稳态
光谱和微量热法分析柑橘苷与BSA分子间作用及构建其理论模型被引量:1
2018年
光谱和微量热法分析柑橘苷(naringin,NAR)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分子间作用,构建NAR与BSA分子间作用的理论模型。采用紫外-荧光光谱法解析Fōrster方程求得NAR与BSA分子间作用及分子间作用的临界距离r,等温滴定微量热技术测定NAR与BSA分子间作用的积分量热曲线,获得ΔH并通过Gibbs-Helmholtz方程获取ΔS和ΔG。基于光谱和微量热辅助分析,构建NAR与BSA分子间作用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光谱法测出NAR与BSA发生分子间作用,NAR与BSA分子间作用的临界距离为2.06 nm,表明NAR与BSA分子间作用为短程分子间作用。微量热法成功测定出NAR与BSA分子间的热力学参数ΔH<0,ΔS>0,ΔG<0,说明NAR与BSA分子间作用是自发进行的放热相互作用。依据Ross理论分析NAR与BSA分子间作用力主要是疏水作用力和静电作用力。模型构建结果说明,NAR与BSA分子间作用主要发生在BSA的domain IIA区域,NAR与BSA分子间作用力主要是静电作用力,兼有范德华作用力和氢键。实验与理论模型构建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工作可为深入了解蛋白质与大分子化合物间的作用以及研究微观药理学机制提供有益的参考。
王燕郭明范晓月边平凤殷欣欣
关键词:光谱分析分子间作用牛血清白蛋白
基于Gibbs抽样缺失数据下混合模型的参数估计
2013年
文章依据贝叶斯原理,基于MCMC方法推导了缺失数据下混合模型的参数估计迭代公式.以8个杉木固定样地观测资料数据建立混合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到了缺失30%时参数的估计结果,并与线性模型下三种方法的估计结果做了比较分析。
张秀伟张香云
关键词:GIBBS抽样混合模型参数估计缺失数据
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合成N-(3-亚戊基)-3,4-二甲基苯胺被引量:2
2011年
以3-戊酮与3,4-二甲基苯胺为底物,研究了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合成N-(3-亚戊基)-3,4-二甲基苯胺。实验结果表明缩合产物收率可达92%,羧酸型酸性离子液体具有催化活性高和选择性好的优点,且可稳定重复使用7次。该催化工艺操作简单,后处理方便,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胡智燕罗书平许丹倩
关键词:酸性离子液体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Java语言课程的教学改革
2013年
本文结合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实际情况以及软件开发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Java语言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机房授课”方式和“三步教学与案例教学结合”的教学方法。
黄永红叶彩儿
关键词:JAVA语言课程教学改革
全氟辛酸与血清蛋白分子间作用的紫外-荧光光谱分析法建立及理论模建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全氟辛酸(PFOA)与血清蛋白(SA)分子间作用分析法的建立及理论模建研究。荧光光谱结合紫外光谱法研究PFOA与血清蛋白(HSA)分子间作用,获得PFOA-HSA分子间作用的紫外-荧光特征谱,紫外-荧光特征谱表明PFOA规律性降低了HSA紫外吸收和荧光强度,HSA最大发射波长明显发生蓝移,表明PFOA与HSA发生了分子间作用,根据双对数回归曲线方程得到结合常数,定量说明PFOA与HSA之间存在中等强度的分子间作用力。Van’t Hoff方程分析光谱数据得到HSA与PFOA分子间作用的热力学参数ΔH>0,ΔS>0,ΔG<0,依据Ross理论分析PFOA与HSA分子间作用,表明二者主要通过疏水作用力和氢键发生分子间作用,并且HSA与PFOA之间的分子间作用是自发过程。同步荧光光谱解析出PFOA与HSA的分子间作用导致血清蛋白分子的微区构象发生改变,使色氨酸残基位域构象发生改变。建议偏振因子M,通过荧光偏振光谱,定量表征PFOA与HSA分子间作用。基于光谱数据分析,建立了PFOA与HSA分子间作用的理论模型,模建结果说明PFOA与HSA的分子间作用主要发生在HSA活性位点Sudlow’s sites I,HSA与PFOA分子间作用是自发过程。光谱实验与理论模建结果基本一致,可为全面了解生物大分子与全氟化合物之间的分子间作用以及研究微观毒理机制提供有益参考。
王燕吕达郭明赵晓雪
关键词:全氟辛酸血清蛋白光谱实验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