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作品数:321 被引量:707H指数:12
相关作者:孔令娟杨惠成邢君汪新国朱克响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庐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4篇期刊文章
  • 57篇标准
  • 22篇专利
  • 15篇科技成果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5篇农业科学
  • 65篇经济管理
  • 3篇历史地理
  • 2篇哲学宗教
  • 2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68篇栽培
  • 56篇水稻
  • 40篇栽培技术
  • 37篇油菜
  • 36篇农业
  • 33篇高产
  • 30篇小麦
  • 29篇技术规程
  • 26篇棉花
  • 24篇农技
  • 19篇杂交
  • 19篇农技推广
  • 15篇规程
  • 12篇花生
  • 11篇玉米
  • 11篇栽培技术规程
  • 11篇直播
  • 10篇农业技术
  • 10篇农业技术推广
  • 9篇生产技术

机构

  • 320篇安徽省农业技...
  • 51篇安徽省农业科...
  • 35篇安徽农业大学
  • 7篇庐江县农业技...
  • 5篇全国农业技术...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合...
  • 4篇南陵县农业技...
  • 4篇安徽省农业机...
  • 4篇安庆市农业局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定西县农业技...
  • 3篇肥东县农技推...
  • 3篇舒城县农业技...
  • 3篇怀远县农业技...
  • 3篇合肥丰乐种业...
  • 3篇安徽荃银高科...
  • 3篇安徽省安庆市...

作者

  • 53篇孔令娟
  • 37篇杨惠成
  • 34篇邢君
  • 28篇汪新国
  • 15篇刘磊
  • 13篇汤春桥
  • 12篇杨进华
  • 12篇费俊杰
  • 11篇吴宁
  • 10篇吴文革
  • 9篇李爱青
  • 8篇田灵芝
  • 8篇徐胜
  • 7篇李冰
  • 6篇杨建群
  • 6篇周可金
  • 6篇陈刚
  • 6篇刘利平
  • 5篇张俊业
  • 5篇许有尊

传媒

  • 85篇安徽农学通报
  • 31篇安徽农业科学
  • 28篇中国农技推广
  • 8篇安徽农业
  • 8篇中国棉花
  • 7篇现代农业科技
  • 5篇中国稻米
  • 4篇中国麻作
  • 3篇中国种业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花生学报
  • 2篇现代农业装备
  • 1篇现代农业
  • 1篇中国农村小康...
  • 1篇安徽科技与企...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土壤
  • 1篇北京农业
  • 1篇棉花学报
  • 1篇江西棉花

年份

  • 4篇2024
  • 23篇2023
  • 27篇2022
  • 14篇2021
  • 14篇2020
  • 9篇2019
  • 9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12篇2015
  • 15篇2014
  • 13篇2013
  • 10篇2012
  • 7篇2011
  • 7篇2010
  • 11篇2009
  • 11篇2008
  • 13篇2007
  • 9篇2006
  • 9篇2005
3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季北缘地区水稻补偿超高产栽培研究被引量:17
2006年
双季稻北缘地区生长季节短,温光资源不足;而常规高产栽培在品种选用、肥水运筹、群体结构及调控等方面均存在不足,产量不高不稳。补偿栽培采用生育期适中偏长优质品种;通过适当早播、拓展生长季节、增加温光利用,合理稀播培育壮秧、高效利用低位次分蘖成大穗;合理基本苗和群体结构,在大田早期迅速创建一个较大的叶面积指数、促进水稻群体尽早进入光合适期,生育中期壮秆强根、延长有效叶面积高值期,生育后期补充营养、湿润灌溉增强群体活力和抗逆性、减缓高效叶面积下降速率以补偿群体光合势,促进群体结构与光合功能高效协调,增强群体物质积累与转化能力而稳定高产。以生育期适中偏长、产量潜力高优质品种(或超级稻品种)为基础,培育多蘖壮秧、精确优化群体结构和肥料合理运筹为核心技术,配套湿润节水灌溉和病虫草害无害化防治,构建水稻补偿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成功示范。
吴文革孔令娟杨惠成李泽福陈周前刘春盛方兴龙
关键词:水稻超高产NORTHERNRICE
东非野生红麻及近缘种初步鉴定
1992年
本文初步研究了东非野生红麻及近缘种的形态特征、生育特性、抗病性和经济性状,发现一批我国不具有的形态特异材料;筛选出对光温敏感性差的材料以及具一定抗病性和产量潜力的材料。
李爱青邓丽卿粟建光
关键词:红麻近缘种
鼠疫耶尔森菌核酸的测定 荧光PCR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棉花有机基质穴盘育苗播前准备;苗床管理以及移栽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棉区。
太和县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被引量:1
2018年
该文介绍了太和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吕亚军
关键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2003年安徽早中稻花期热害及防御技术被引量:60
2004年
阐述了 2 0 0 3年安徽早中稻花期热害发生的特点、原因及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
杨惠成黄仲青蒋之埙王相文
关键词:早中稻防御技术
皖沿江棉区内质微网控失型复合肥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试验对内质微网控失型复合肥和普通复合肥进行多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前者比后者增产,但差异不显著。施用"控失肥"每公顷可减少用工30个左右,节约成本1500元以上,并且棉株前期不旺长,后期不早衰。"控失肥"可以作为一种避灾栽培措施。
吴宁邱冠男余立祥吴跃进欧百胜王斌
关键词:棉花简化栽培
安徽省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应用现状及推广建议被引量:1
2023年
本文基于安徽省秸秆还田技术应用现状,介绍秸秆还田技术配套农机设备和技术方案,探讨秸秆综合利用未来发展方向,从秸秆还田机械、技术、模式等角度出发提出相关建议,为进一步推动安徽省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秦朦
关键词:秸秆资源秸秆综合利用秸秆还田
要进一步建设好“五有”乡镇农技站
1995年
为适应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农业科技的迫切需要,1990年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制定了《安徽省乡镇农技站“五有”建设标准》和实J沲规划,并开始了实施工作。五年当中,前三年为建设时期,后两年为巩固发展阶段。到1994年底,全省达到“五有”(四有)标准的站数878个,占全省乡镇农技站总数的52.36%,占乡镇总数的49.69%,但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工资无保障,推广无经费,农技推广工作举步维艰;
邢君
关键词:乡镇农技站农技推广工作农业技术推广法农民技术员农业主管部门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在皖西大别山区的开发成效
1995年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引进与开发是皖西大别山区科技扶贫的一条有效措施,经1992—1994年三年推广,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1994年面积76.9万亩,平均每亩增产稻谷78公斤,增幅达20%,每亩节支35元。表现出提高秧苗素质,防止烂秧和僵苗,早熟避“青封”等效果。开发应用工作坚持了四条技术路线,取得了六项改进与配套的技术成果。
杨惠成
关键词:水稻育秧旱育稀植
栽培种花生出仁率QTL定位分析
2020年
为探索栽培种花生出仁率的遗传机制,以花育36号与6-13为亲本构建了包含181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以该群体F2:9代为试验材料,测定了2个环境下的出仁率表型数据,利用3种方法(单环境分析、多环境联合分析和上位性互作分析)进行相关QTL定位。结果表明,在不同环境下RIL群体出仁率均表现为超亲遗传,广义遗传率为0.79。基于单环境QTL分析,共检测到6个相关位点qKP7、qKP8、qKP9、qKP13、qKP16和qKP18,分布于6个连锁群上,表型贡献率为4.20%~15.14%。其中qKP7和qKP9在两个环境下均稳定表达,且qKP7表型贡献率大于10%,为主效QTL。基于多环境联合分析,发现这6个QTL的加性效应对表型的总贡献率为38.57%,加性与环境互作效应对表型总贡献率为4.13%。上位性互作分析共检测到6对上位性QTL,共涉及10个位点,分别位于第3、7、11、12、15、16、17、18染色体,上位性互作对表型贡献率为2.90%~4.58%,上位性QTL与环境互作对表型的总贡献率为0.49%。本研究定位到6个主效应QTL和6对上位性QTL,为后续相关基因克隆和花生出仁率性状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张胜忠胡晓辉杨珍徐胜郭进涛侯刚张智猛苗华荣陈静
关键词:花生重组自交系出仁率数量性状位点
共3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