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理县林业局

作品数:78 被引量:559H指数:13
相关作者:汪明周晓波杨素香张启珍刘敏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农业大学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林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5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3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7篇干旱河谷
  • 16篇岷江上游
  • 11篇岷江上游干旱...
  • 10篇土壤
  • 8篇物量
  • 7篇植被
  • 7篇辐射松
  • 5篇造林
  • 5篇群落
  • 5篇人工林
  • 5篇冷杉
  • 4篇幼林
  • 4篇生物量
  • 4篇风景林
  • 3篇亚高山
  • 3篇引种造林
  • 3篇云杉
  • 3篇植物
  • 3篇森林资源
  • 3篇杉林

机构

  • 77篇理县林业局
  • 42篇四川省林业科...
  • 12篇四川农业大学
  • 12篇阿坝藏族羌族...
  • 8篇北京林业大学
  • 8篇茂县林业局
  • 5篇中国科学院成...
  • 4篇阿坝州科学技...
  • 4篇九寨沟县林业...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3篇阿坝藏族羌族...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西南科技大学
  • 2篇阿坝州川西林...
  • 2篇阿坝藏族羌族...
  • 2篇四川省林业调...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25篇汪明
  • 13篇慕长龙
  • 12篇何飞
  • 10篇吴宗兴
  • 8篇黄泉
  • 8篇刘兴良
  • 8篇宿以明
  • 7篇杨万勤
  • 7篇刘千里
  • 6篇郑绍伟
  • 6篇周晓波
  • 5篇蔡小虎
  • 5篇何建社
  • 5篇吴福忠
  • 5篇刘庆
  • 4篇郭宁
  • 4篇吴雪仙
  • 4篇邢韶华
  • 4篇谢大军
  • 4篇谭波

传媒

  • 39篇四川林业科技
  • 8篇生态学报
  • 4篇四川农业科技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科技信息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林业科技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林业科技开发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山地学报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8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11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9
  • 2篇1997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茂县大沟流域典型植被群落的水源涵养能力被引量:3
2014年
本文比较分析了大沟流域内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箭竹(Fargesia spathacea Franch)、川榛(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ex Trautv.vat.sutchuenensis Franch.)、双盾木(Dipelta yunnanensis)、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和高山柳(Salix cupularis)7种典型植被群落的枯落物的持水能力和林下土壤层的蓄水能力。研究结果表明:7种植被群落的枯落物吸水能力大小为:双盾木〉川榛〉杜鹃〉高山柳〉箭竹〉油松〉华山松,0~40cm土壤蓄水能力和综合水源涵养能力大小为:箭竹〉杜鹃〉川榛〉双盾木〉高山柳〉华山松〉油松。
田雨周晓波周燕潘红丽谢强
关键词:枯落物持水土壤蓄水水源涵养能力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辐射松引种造林研究被引量:22
2005年
经过连续14a的辐射松(PinusradiataD.Don)引种造林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1 5m×2.0m造林密度,短册状或水平沟整地,采用石块、塑料薄膜覆盖,造林成活率达96%,保存率达90%。(2)抚育压青6a的辐射松幼树树高生长量为对照的2 02倍,地径生长量为对照的2 19倍;每株幼树施20g(N)+100g(P)施肥量的树高生长量比对照提高65 7cm~120.2cm,地径生长量比对照提高1 74cm~3 83cm;1/3修枝强度比对照树高生长量提高295 7cm,地径生长量提高3 0cm,1/4修枝强度比对照树高提高198 1cm、地径生长量提高2 54cm;(3)辐射松1a中有2次高生长高峰期、3次径生长高峰期,高、径速生期在4~6龄年出现,幼林的根系、枝干、叶的生物量在5a生时也急剧增加。
吴宗兴刘千里黄泉汪明王俊华段琼黄晓江
关键词:辐射松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引种造林
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区划及其生态屏障建设与布局被引量:6
2005年
生态区划是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合理管理及持续利用的基础,它可为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政策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在综合分析长江上游四川省生态环境特点的基础上,阐明了本区的生态地位及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以四川自然地理分异规律为基础,以此提出四川省生态功能分区的原则、依据及分区系统,对长江上游四川省生态环境进行了区域划分。将四川省生态环境划分为4个生态功能区,13生态个功能亚区;并针对各功能亚区提出了建设生态屏障的区域布局、建设途径及任务。
汪明刘建刘兴良骆建国杨玉坡
关键词:生态功能生态功能区生态屏障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0年
随着全球城市化的加快,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城市景观生态已成为热点研究问题,尤其对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理论及方法的研究,受到了很大的关注。本文在介绍景观生态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其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阐述。
高学萍杨雪英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效应
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林灌草生物多样性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川中丘陵区地处长江上游。该区域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构成部分。灌草层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截持径流、保水保土、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长江上游川中丘陵区主要林分类型——桤柏混交林以及由桤柏混交发展而来的柏木纯林为研究对象,从生物多样性角度,研究了20a~70a的人工柏木林下灌草层生物多样性,为该区域和类似区域人工林物种多样性保育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林健康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刘宗成周晓波黎燕琼龚固堂陈俊华郑绍伟吴雪仙朱志芳慕长龙
关键词:植被结构生物多样性
岷江上游高山森林河道与溪流木质残体贮量特征被引量:1
2015年
森林河道与溪流木质残体是森林生态系统与水生态系统的关键纽带之一,其贮量特征直接关系着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水生态系统的健康,但缺乏必要关注。因此,以岷江上游典型高山森林河道与溪流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高山森林河道与溪流木质残体贮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该区域森林木质残体在河道与溪流中的总贮量分别为2 630.72g/m2和753.41g/m2。(2)河道木质残体以径级大于10cm的粗木残体为主(达88.23%),1~2.5cm的细木质残体分布最少(仅1.20%);相反地,溪流木质残体以1~2.5cm比例最大(达48.95%),10cm以上的木质残体分布比例最小(仅1.22%);(3)河道木质残体以Ⅲ腐烂级和Ⅳ腐烂级的木质残体居多(共计68.20%),Ⅴ腐烂级的木质残体分布最少(5.60%);溪流木质残体以Ⅴ腐烂级贮量最高(66.57%),Ⅳ腐烂级次之(25.17%),Ⅱ、Ⅲ腐烂级分布均较少(分别仅为5.02%和3.24%)。(4)森林溪流的长度、面积、深度以及周围植被显著影响木质残体的分布以及径级和腐烂级分配。这些结果为深入了解高山森林水陆系统间的相互联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基础数据。
张慧玲杨万勤汪明岳楷王滨彭艳张川吴福忠
关键词:溪流河道贮量
风景林研究概述被引量:6
2014年
风景林作为特种用途林的一个亚林种,是满足人们生态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风景林的概念、发展历史和研究动态等的分析,探讨了风景林的研究方向和前景,提出开展相关研究,对推动建设景色优美、健康稳定的风景林和生态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蔡小虎马吉才吴雪仙谢大军何建社张利
关键词:生态旅游
四川地震区大熊猫栖息地受损特征与灾后重建对策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分析四川地震受灾区大熊猫其栖息地重要地位,提出了四川地震灾区栖息地廊道生态恢复技术、栖息地生态系统恢复技术以及人工竹林基地技术等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李晓齐杨素香周珠丽何飞程力贾程刘千里唐光刘兴良
关键词:大熊猫栖息地
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不同植被枯落物水文效益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对岷江上游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的6种植被类型枯落物的水源调蓄功能及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种植被类型按枯落物贮量大小排序为青冈次生林(46.20 t/hm2)>杨柳阔叶林(23.46 t/hm2)>针阔混交林(20.51t/hm2)>岷江柏幼林(16.02 t/hm2)>次生灌丛(11.17 t/hm2)>荒草坡(9.23 t/hm2),按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大小排序均是青冈次生林>杨柳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岷江柏幼林>次生灌丛>荒草坡;在整个持水过程中,前2 h内各林分枯落物层吸水作用较强。
程良爽宫渊波关灵伍维翰刘敏
关键词:枯落物水文效益植被类型
干旱地带辐射松整地造林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经过连续3年采用不同的整地方式对辐射松(Pinus radiataD.Don)造林及幼林生长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干旱地带采用水平沟、短册状整地比穴状整地造林成活率提高2.4~7.8个百分点,保存率提高1.0~7.6个百分点,高生长量提高7.8 cm^28.4 cm,地径生长量提高0.28 cm^0.84 cm。(2)水平沟整地比短册状、穴状整地0~100 cm土壤含水量全年分别提高1.29个百分点和2.08个百分点,旱季分别提高1.36个百分点和1.37个百分点,雨季分别提高1.16个百分点和2.87个百分点;短册状整地比穴状整地0~100 cm土壤含水量全年提高0.80个百分点,旱季提高0.01个百分点,雨季提高1.72个百分点。
吴宗兴刘千里黄泉汪明王俊华段琼黄晓江
关键词:辐射松干旱地带整地造林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