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国农村振兴厅

作品数:98 被引量:810H指数:18
相关作者:李丁鲁金基永李明哲金正俊李敬淑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26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8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6篇水稻
  • 19篇性状
  • 18篇基因
  • 13篇粳稻
  • 11篇淀粉
  • 9篇植物
  • 8篇数量性状
  • 8篇籽粒
  • 7篇转基因
  • 7篇胁迫
  • 7篇耐冷
  • 7篇耐冷性
  • 7篇抗性
  • 6篇稻米
  • 6篇菌株
  • 5篇淀粉黏滞性
  • 5篇性状基因
  • 5篇数量性状基因
  • 5篇数量性状基因...
  • 5篇水稻籽粒

机构

  • 98篇韩国农村振兴...
  • 23篇上海市农业科...
  • 15篇云南省农业科...
  • 13篇中国农业科学...
  • 8篇吉林省农业科...
  • 5篇安徽农业大学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首尔大学
  • 4篇东北农业大学
  • 4篇韩国国立首尔...
  • 3篇山东农业大学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热带农业...
  • 3篇延边大学
  • 2篇河南省农业科...
  • 2篇江西省农业科...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湖北省农业科...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1篇朴钟泽
  • 18篇韩龙植
  • 14篇曹桂兰
  • 13篇白建江
  • 11篇杨瑞芳
  • 11篇戴陆园
  • 10篇苏振喜
  • 10篇赵国珍
  • 9篇袁平荣
  • 9篇朱振华
  • 8篇乔永利
  • 8篇张建明
  • 8篇张三元
  • 7篇李丁鲁
  • 6篇李茂柏
  • 6篇王慧
  • 6篇方军
  • 5篇世荣
  • 4篇廖新华
  • 4篇邹茜

传媒

  • 10篇中国水稻科学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分子植物育种
  • 4篇上海农业学报
  • 4篇作物学报
  • 4篇植物遗传资源...
  • 3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Journa...
  • 2篇延边大学农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Agricu...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食品科技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细胞生物学杂...
  • 1篇云南农业科技
  • 1篇林业经济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9篇2010
  • 13篇2009
  • 13篇2008
  • 3篇2007
  • 8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于预防牛蹄障碍的清洗剂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止牛蹄障碍的蹄清洗剂。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止牛蹄障碍的蹄清洗剂及其应用和制备,该蹄清洗剂能够同时实现对牛蹄的清洗效果和杀菌效果,从而在被污染的区域已经被清洗的条件下对动物的患病的蹄进行杀菌...
白光洙金载起金贤燮朴修奉朴性在全炳淳徐国泫许太宁姜锡镇安秉石郑善姬金秉学
文献传递
桔梗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总多酚和黄酮苷元含量分析被引量:18
2017年
采用DPPH和ABTS 2种方法研究了桔梗不同部位及其茶叶制品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总多酚和黄酮苷元的含量,旨在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桔梗资源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桔梗叶片相对其他部位部表现非常强的抗氧化能力,有望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原料加以利用。而桔梗的花、茎与根皮也表现了相对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及多酚含量;桔梗叶片绿茶的DPPH、ABTS自由基消除率,多酚及黄酮苷元含量均高于红茶,因此选择和饮用不同种类的茶叶可能带来不同的健康效应;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两个主成分解释了试验数据的95%,而总方差中约80.6%的贡献率来自第一主成分,第一主成分中的ABTS、DPPH与木犀草素的载荷系数较大,因此ABTS、DPPH及木犀草素3个指标可有效地揭示桔梗不同部位的各成分含量差异。
朴向民于营Sin-Hee HanSang-Won Lee王英平郭靖
关键词:桔梗茶叶体外抗氧化性总多酚
利用贝叶斯法进行水稻籽粒植酸含量性状的QTL定位及互作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利用水稻植酸含量差异较大的品种中花11(粳型)和LPA(籼型)为亲本杂交获得F2群体的172个单株,构建了含126个SSR和4个STS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利用贝叶斯(Bayesian)法对水稻籽粒植酸含量性状进行了主效应QTL定位和上位性互作分析。共检测到3个与水稻籽粒植酸含量性状有关的主效QTL,分布在第3、5和6染色体的相应区间内,表型贡献率分别为5.38%、8.02%和4.62%,降低籽粒植酸含量的等位基因均来自亲本LPA。检测到10对上位性互作影响籽粒植酸含量,分布于水稻第1、3、5、6、11染色体上,互作效应值为1.69~5.18,其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8.67%~24.73%。
李茂柏王慧张建明李丁鲁杨润清周宇琼朴钟泽
关键词:水稻植酸数量性状基因座贝叶斯法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水稻在氮素吸收利用上的差异被引量:6
2010年
以氮素利用效率高的水稻品种多产稻和氮素利用效率低的TR22183为亲本杂交后经单粒传获得的F9代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为材料,采用动态聚类分析方法对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重组自交群体的氮素籽粒生产效率进行聚类,研究在3个施氮水平(N0、N10和N20)下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水稻在氮素吸收利用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下,稻草和籽粒氮素含量随着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提高呈明显减少的趋势,而除穗数和千粒重外,其它性状呈明显增加的趋势,其中,籽粒产量、收获指数、稻草氮素含量、氮收获指数和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在3种氮素水平下均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每穗总粒数、结实率、收获指数、籽粒产量、氮收获指数和干物质生产效率在不同的施氮水平下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籽粒氮素含量、稻草氮素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
白建江李培德王慧李茂柏朱辉明李丁鲁孙丙耀朴钟泽
关键词:水稻施氮水平氮素利用效率
高抗性淀粉水稻新品种优糖稻2号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被引量:13
2020年
优糖稻2号系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利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一个富含抗性淀粉的功能水稻新品种,2019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优糖稻2号抗性淀粉含量高达13.1%。抗性淀粉是在健康者小肠中不被吸收的淀粉及其降解产物的总称,具有控制血糖、预防肠道疾病、控制体质量、促进维生素和矿物质吸收等重要的生理功能。本文介绍了优糖稻2号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杨瑞芳朴钟泽万常照李钢夑龚长春白建江
关键词:抗性淀粉育种
水稻不同穗型品种幼穗分化相关基因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试验选择与水稻幼穗分化相关基因和不同穗型粳稻品种,通过盆栽试验比较分析不同穗型品种间穗部性状及幼穗分化相关基因转录表达量遗传差异和相互间关系,旨在为解析水稻穗部性状形成转录调控机理和开发超高产栽培技术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根据每穗总粒数可将6个供试品种划分为多粒型、较多粒型和少粒型品种,3种不同穗型品种间每穗总粒数遗传差异显著;随幼穗生长,供试不同穗型品种幼穗OsCKX5、OsCKX9、OsRR2、OsRR5、OsLOGL2、OsLOGL3基因mRNA表达量均持续升高,上升幅度较大;不同穗型品种间幼穗生长不同时期幼穗上述6个基因mRNA表达量遗传差异较大;在幼穗生长过程中,上述6个基因mRNA表达量多粒型品种高于较多粒型和少粒型品种,较多粒型品种又高于少粒型品种;每穗总粒数、每穗二次枝梗数和每穗二次枝梗粒数与幼穗上述6个基因mRNA表达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通过mRNA表达量正向调控每穗颖花分化和形成,基因表达量上调有利于增加每穗颖花数。
金正勋王剑王思宇王珊张忠臣李钢夑朴钟泽
关键词:水稻穗型幼穗分化基因表达量
抗除草剂的大蒜的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备的抗除草剂的大蒜
本发明是关于抗除草剂的大蒜植物体的制备方法以及由该方法制备的抗除草剂的大蒜植物体。具体地说,所述抗除草剂的大蒜植物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阶段:(1)在添加有0.5-1.5mg/L的2,4-二氯苯氧基乙酸和0.05-0.25...
安栗均尹武卿郭正浩高官达
文献传递
牛性兴奋开始时间的指示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指示发情开始时间的指示器,其能够容易地检查发情开始时间,而当雌性动物处于发情期时管理员不用连续监测该雌性动物。所述指示器包括:压力检测部分,检测物理加压状态并产生压力检测信号;发光部分,根据控制器输出...
赵元模白凤铉权应基曹永茂张先植崔永庆
文献传递
异地栽培对云南粳稻育成品种品质性状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以15个云南粳稻育成品种(Oryza sativaL.)为试验材料,研究异地栽培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粳稻在温度相对较高的韩国水原种植,其粒长、粒宽、垩白粒率、精米白度、味度值、最高黏度值、崩解值极显著增加,长宽比、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消减值和到达最高黏度时间极显著降低,而最低黏度值、最终黏度值和起浆温度不因栽培环境改变而发生明显变化。品质性状对栽培环境的反应不仅与具体的品质性状有关,也与品种密切相关。对环境反应最敏感的品质性状是垩白粒率,环境反应指数变幅为100.3%~2077.8%,平均值为318.9%,变异系数为204.7%。其次依次是崩解值、消减值和精米白度,环境反应指数分别为202.8%、47.5%和123.1%,对环境反应最迟钝的品质性状是起浆温度和粒长,环境反应指数分别为100.2%和97.3%,其余性状对环境反应较敏感。最低黏度和最终黏度值对环境反应在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品种在韩国水原种植这两项特征值增加,有的品种则降低。
赵国珍袁平荣杨世准苏振喜朱振华蒋聪邹茜戴陆园
关键词:栽培环境品质性状
外源激素对水稻籽粒碳氮代谢相关酶基因表达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试验选用寒地穗重型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和穗数型优质品种龙稻18号,通过盆栽试验在灌浆初期喷施外源激素6-苄基腺嘌呤(6-BA)和脱落酸(ABA),齐穗期增施氮肥及喷清水对照处理,系统比较分析外源激素对水稻籽粒淀粉和蛋白质合成相关酶基因及OsRSR1基因转录表达量的影响,旨在阐明外源激素对水稻籽粒碳氮代谢相关酶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并为建立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水稻籽粒OsGBSS1、OsSSSI、OsISA1、OsAGPL2、OsSBEIIb和OsGS1;3基因mRNA表达量随灌浆进程呈先升后降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在灌浆中期表达量最高;转录因子OsRSR1基因mRNA表达量随灌浆进程呈先降后升V字形变化趋势,在灌浆中期表达量最低;喷施6-BA、ABA和增施氮肥均显著上调OsGBSS1、OsSSSI、OsISA1、OsAGPL2和OsSBEIIb基因mRNA表达量,上调幅度达22.35%~525.97%,显著下调转录因子OsRSR1基因mRNA表达量,下调幅度达3.45%~27.93%;喷施6-BA和增施氮肥显著上调籽粒OsGS1;3基因mRNA表达量,上调幅度达241.79%~457.24%,喷施ABA显著下调籽粒OsGS1;3基因mRNA表达量,下调幅度达13.12%~29.55%,基因转录表达量调控是外源激素和氮素营养等对生物性状调控作用的分子基础,外源激素或氮素营养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通过籽粒碳氮代谢相关酶基因转录表达量调控实现。
金正勋王思宇王珊王剑张忠臣李钢夑朴钟泽
关键词:水稻外源激素灌浆成熟期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