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日报社
- 作品数:147 被引量:47H指数:3
- 相关作者:于大宇王莹陈志伟韩丽梅王位更多>>
- 相关机构:三江晚报社佳木斯广播电视报社佳木斯人民广播电台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新闻的客观报道与主观介入的融合
- 2009年
- 新闻媒体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必须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规律的最基本要求。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是我们在新闻工作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那么,如何既能保证报道的客观性,又能提高报道的针对性、策划性,就成为了新闻工作者一项操作性很强的课题。
- 田发文田波
- 关键词:新闻事件新闻工作者主观用事实说话新闻媒体新闻规律
- 做好“规定动作”—— 浅析党报主题报道的创新被引量:1
- 2011年
- 主题报道是指围绕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重大部署、重大活动及相关社会热点所进行的集中、大规模的战役报道,是党报的"规定动作"。让主题报道回归新闻规律,重大主题民生化表达,用社会化事件"引爆"主题宣传,是党报创新重大主题报道的三个有效途径。
- 王莹
- 关键词:主题报道新闻规律
- 民生新闻要避免“唯民众化”倾向
- 2018年
- "国计民生"是大计,民生新闻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方向,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加入到了民生新闻的报道行列中。通过民生新闻,能够深刻了解社会民生的发展方向及社会动态,也体现了党和政府关心关注民生问题的重要精神。它以一种新的新闻视角和价值取向,用民众的眼光和话语,表达民众的情感和呼声,反映民声、民意、民情,真正体现亲民、爱民、服务于民的宗旨。同时,它也契合了市场化条件下媒体对受众"眼球经济"的消费定位。但在民生新闻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部分新闻媒体偏离了民生新闻正确的报道方向和角度,在操作上出现了"唯民众化"的倾向。
- 苏莞荃
- 关键词:民生新闻
- 新闻色彩学述要(六)
- 1993年
- 第四章新闻色彩的表现方法新闻色彩是事实具有传播价值时自身所具有的,借用表现形式、手段和技巧可以使色彩的特点更加突出,更加鲜明,更加具有感染力,因此就更能为最大多数的读者所接受,实现新闻传播的预期目的。所以,在我们不断提高对周围生活的深刻认识,不断提高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深刻的审视能力,不断提高对具有传播价值的新闻事件的捕捉、驾驭、解析能力的同时,
- 于升太
- 关键词:细节描写色彩学麦克阿瑟
- 经济新闻如何让受众喜闻乐见被引量:2
- 2008年
-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人们对经济报道越来越关注,对经济报道的内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搞好经济报道,让受众喜欢经济报道已成为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现笔者就实践中亲身体会谈一点看法。
- 赵春晖聂孝成李晓梅
- 关键词:经济新闻受众经济报道新闻工作者市场经济
- 新闻标题,不以长短论优劣
- 2001年
-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量,这是人们在读报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的信息取向;而作为'新闻的眼睛'的新闻标题,在这里起到了重要的引读作用。笔者从事新闻工作已十余年,在标题制作上花费过很大的精力,也潜心研读了一些有关论述,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但回顾一下自己制作或修改过的近万条标题,能令自己满意的几乎可以说是廖若晨星,实在体会到了新闻标题制作的确是一门深无止境的学问。为使标题生动,引人注目,首先要力求精练,因此,有些人便片面强调标题'越简短越好'。有的人甚至限定主标题字数,要求一般不超过12~14字。
- 乔瑞民赵春晖
- 关键词:新闻标题报纸记者
- 论如何写出有品质、有温度的新闻报道
- 2020年
- 一篇有思想、有品质、有温度的新闻作品的出炉,需要新闻工作者爱岗敬业、心中有职业敬畏和操守,对事业对人民群众怀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带着感情工作,就有无穷力量;需要扎实深入的采访作风,不辞辛苦,深入基层甚至最底层去捕捉鲜活的感人至深的素材,和采访人物同呼吸,抓取细节,增加新闻作品的重量;需要新闻工作者不断增强文学方面的素养,锤炼笔上表现的真功夫,使新闻作品更有感染力,解决眼高手低问题。这三个需要,关系到新闻报道能不能不断出现精品力作。
- 王位
- 报纸新闻庸俗化倾向探讨
- 2017年
-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一些报纸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出现了很多新闻庸俗化的倾向。本文作者对报纸新闻庸俗化的现象进行了剖析。
- 陈志伟
- 关键词:报纸新闻庸俗化
- 浅谈报纸专栏策划的创新视角被引量:1
- 2017年
- 报纸专栏策划是衡量报纸水准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报纸专栏策划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创新的策略。
- 李寅乔
- 关键词:报纸专栏策划
- 消费版当为消费者办实事
- 2001年
- 改革开放20年来,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也从以前的供不应求繁荣昌盛,甚至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商家采取各种办法争取市场份额,各种市场变化随之而来。于是,消费维权这个话题变得日益敏感,百姓越来越需要更多的消费知识和信息来帮助自己。可以说,每年的'3.15'正是符合了消费者的这一需求应运而生的。所以,每到这一天,消费者扬眉吐气地投诉、维权,而媒体也在这一天有了大量的新闻可报道。但笔者认为,消费维权是消费者和各级主管部门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3.15'应该是每时每刻的。《生活报》的《本周投诉》版就是本着这一目的创办的。怎么才能使《本周投诉》成为读者日常消费的得力助手和法律顾问?这是笔者办该版半年来一直思索的问题。在编辑中。
- 路向东王怀宇
- 关键词:生活报报纸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