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艺术研究所

作品数:129 被引量:188H指数:7
相关作者:陈孝英杨云峰王东明李健正张艳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电视台西安美术学院陕西省图书馆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5篇艺术
  • 22篇文化科学
  • 13篇文学
  • 7篇政治法律
  • 7篇历史地理
  • 5篇社会学
  • 3篇哲学宗教
  • 2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2篇艺术
  • 16篇音乐
  • 16篇戏曲
  • 13篇文化
  • 8篇秦腔
  • 8篇喜剧
  • 6篇戏剧
  • 5篇美学
  • 5篇剧种
  • 4篇器乐
  • 4篇西安鼓乐
  • 4篇喜剧形象
  • 4篇民族
  • 4篇肯定性
  • 4篇鼓吹乐
  • 4篇鼓乐
  • 3篇地方剧
  • 3篇地方剧种
  • 3篇地震
  • 3篇电视台

机构

  • 117篇陕西省艺术研...
  • 4篇陕西电视台
  • 2篇西安美术学院
  • 2篇陕西省图书馆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西安电子科技...
  • 1篇延安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陕西历史博物...
  • 1篇中共陕西省委...
  • 1篇陕西省戏曲研...

作者

  • 9篇陈孝英
  • 8篇杨云峰
  • 6篇尚飞鹏
  • 6篇李健正
  • 6篇王东明
  • 4篇孙昭
  • 4篇杨薇
  • 4篇谢艳春
  • 3篇卜贺
  • 3篇何桑
  • 3篇李荣
  • 3篇杨云峰
  • 3篇许德宝
  • 2篇杨东晨
  • 2篇詹东
  • 2篇王东明
  • 2篇甘婧
  • 1篇黄文杰
  • 1篇王侃
  • 1篇木子

传媒

  • 19篇当代戏剧
  • 13篇交响(西安音...
  • 5篇人文杂志
  • 5篇音乐天地
  • 5篇乐府学
  • 4篇中国音乐学
  • 3篇理论导刊
  • 3篇剧本
  • 3篇音乐探索
  • 2篇美术观察
  • 2篇图书情报工作
  • 2篇戏曲艺术
  • 2篇图书情报知识
  • 2篇绿风
  • 2篇艺术评论
  • 2篇艺术市场
  • 1篇当代电视
  • 1篇天津音乐学院...
  • 1篇哈尔滨学院学...
  • 1篇戏剧丛刊

年份

  • 4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8篇2013
  • 9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9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6篇2003
  • 6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8
1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笑”不应是喜剧的美学特征——对“喜剧”之美学特征的一种定论的质疑
2013年
喜剧美学的“哥德巴赫猜想” 喜剧的本质,被喻为喜剧美学研究中的“哥德巴赫猜想”。西方学界,从古希腊到当代,有代表性的喜剧本质论已有数十种之多,分“主观派”“客观派”和“主客观统一派”三大类型。
陈孝英
关键词:喜剧美学美学特征哥德巴赫猜想主客观统一美学研究
民国西安易俗社与陕西军政界多维关系考察被引量:2
2017年
西安易俗社作为陕西地方知识分子主导的秦腔改良剧社,自建社伊始陕西军政界便"集体性"地参与其中。民国时期陕西复杂多变的时事格局,使得易俗社的管理群体必须"学会"与陕西军政界"处理好"关系,方能在当时的时事境遇下避免"地痞流氓"等社外因素的侵扰,剧社经营才能得以顺利进行。与此同时,易俗社"文化领导权"的"占有",且剧社全面参与了陕西军政界主导的意识形态宣扬,加之剧社秦腔艺术生产和艺术审美表现所凸显的启蒙精神和革新意识,以及"掌门人"的知识分子身份表征,使得陕西军政界对剧社及其管理者分外"垂青",呈现为多维复杂的关系模态。
李有军
关键词:移风易俗文化领导权
论“换头”被引量:1
2002年
吕洪静
关键词:换声音乐术语器乐文艺形式元杂剧
喜剧形象塑造规律初探(续)被引量:1
1988年
二、肯定性喜剧形象的规律 肯定性生喜剧形象不仅是以歌颂为主的各种艺术样式(如歌颂性喜剧、歌颂性漫画、歌颂性相声)的主人公,而且在以讽刺、批评为主的各种艺术样式(如讽刺喜剧、讽刺性漫画、讽刺性相声)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的西方喜剧理论把喜剧人物一律视为否定性的,从而将古今中外活跃于舞台上的一大批肯定性喜剧形象摒除在外。其中,有不少已成为各个时代艺术画廊中令人瞩目的典型。例如。
陈孝英
关键词:喜剧形象艺术样式讽刺性讽刺喜剧传统戏曲肯定性
茉莉花曲牌在陕西的流变被引量:2
1998年
《茉莉花》曲牌源于江南水乡,数百年来流播大江南北,传入陕西后,被多种曲艺曲种和戏曲剧种吸收为常用曲牌,产生了多种变异形态。
原作哲
论汉民族文化与炎黄文化的关系——兼论中国古代民族发展的特点被引量:2
2003年
中国古史传说时代“五大民族集团”中的华夏族团,是由炎帝、黄帝部族(含东夷少昊族)组成的。历三代至战国末,在融合北狄、西戎、东夷、南蛮一部分人后,形成主体民族集团,称诸华或诸夏。至秦朝,少数民族大多与“诸华”相融合,称秦人(罗马等国称其为支那)。汉王刘邦政权建立后,又改称汉人,为多民族(以华夏族人口居多)的通称。因此说,汉民族及其文化是由炎黄族及其文化发展而来的。
杨薇杨东晨
关键词:炎帝黄帝华夏文化
入破 曲破 破子──兼与王凤桐、张林两位先生商榷被引量:4
1996年
吕洪静
关键词:结构样式《乐府诗集》《全唐五代词》音乐艺术
李尤白与梨园研究
2015年
梨园是唐玄宗时宫廷内专门训练俗乐乐工的机构。梨园的主要职责是训练器乐演奏人员,与专司礼乐的太常寺和充任串演歌舞散乐的内外教坊,为鼎足而三的机构。当时凡为人所爱好的乐工,多出身于梨园,“梨园弟子”遂成为乐工弟子的代称。“梨园”一词也被借用以表示乐工的机构。梨园的乐工多是来自民间的艺人,经过严格选拔进入宫廷后,得以专心磨练演奏技能,又能互相学习,技艺得到精进,对唐代歌乐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后世将戏曲界习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弟子”。而创建梨园艺术的唐玄宗本人,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戏曲艺人把他当“神”来敬奉。1981年李尤白完成了《梨园考论》一文的撰写工作,并与墨遗萍联合起草了《关于建立唐代梨园纪念馆的倡议书》,1982年李尤白在陕西地方戏曲剧种学术讨论会上宣读了《梨园考论》和《关于建立唐代梨园纪念馆的倡议书》,他认为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梨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规模完备的国立皇家音乐、舞蹈、戏曲学院,此说 引起海内外强烈反响。作为一名专业戏曲理论工作者,笔者一直关注着这件事,当时还在第一时间采访了李尤白,并为此写了数十篇文章。
王东明
关键词:梨园地方戏曲剧种戏曲界器乐演奏演奏技能
青春、激情、突破——青春版秦腔历史剧《杨门女将》观后
2008年
在十几年前,以王玉琴为代表的西安尚友社在八十年代初上演的秦腔《杨门女将》,似乎把这出京剧名作定格了十几年,尤其是王玉琴的老旦唱段:“那一阵不为江山与黎民”,作为那个时期的名戏名段广为传唱;此后再就是新世纪初由原三意社上演的秦腔《杨门女将》,不管是周晓莉的佘太君,还是刘宇主演的穆桂英,抑或是导演杨通民为那班青年演员量身定做的武戏,
杨云峰
关键词:《杨门女将》历史剧青春激情青年演员穆桂英
现代西方美学研究的新拓展——评《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精神》被引量:1
1996年
20世纪的西方美学是一个大概念、大课题,如何体认和把握它的基本特征、基本精神和基本演变轨迹及其未来发展方向,在我国学术界历来存在着种种不同的看法和观点。以往的研究,大多从分析和研究20世纪各种不同的美学观点和流派显示出来的共同问题与特征,来概括20世纪西方美学的一般原则和普遍倾向。但是与众不同,徐良的《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精神》(1994年8月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却独辟蹊径,把20世纪西方美学切入整体的20世纪人类文化运演进程,置放于整个时代的情绪氛围和心录基调,在全部的人类现代思想运动和转折历程中,体认和探寻它的基本脉动,勾勒它的基本演变轨迹,全面揭示它的思想框架和理论格局。
陈孝英
关键词:现代西方美学西方文化人类文化语言学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