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拉曼大学

作品数:263 被引量:241H指数:7
相关作者:许文荣金进李树枝潘筱蒨郑文泉更多>>
相关机构:临沂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马来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国际合作培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96篇期刊文章
  • 27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领域

  • 90篇文学
  • 23篇医药卫生
  • 21篇文化科学
  • 20篇哲学宗教
  • 17篇历史地理
  • 15篇语言文字
  • 14篇政治法律
  • 10篇艺术
  • 9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军事

主题

  • 35篇文学
  • 21篇小说
  • 16篇文化
  • 16篇马华文学
  • 16篇华人
  • 15篇作家
  • 11篇诗歌
  • 10篇中医
  • 10篇教育
  • 9篇马来亚
  • 9篇儿童
  • 6篇杜运燮
  • 6篇语气
  • 6篇语气词
  • 5篇视域
  • 5篇孔子
  • 5篇回应
  • 4篇学史
  • 4篇雨林
  • 4篇语言

机构

  • 229篇拉曼大学
  • 8篇临沂大学
  • 5篇广西中医药大...
  • 4篇海口经济学院
  • 4篇河南科技学院
  • 4篇马来亚大学
  • 3篇贵州师范大学
  • 3篇南开大学
  • 3篇华南师范大学
  • 3篇宁夏医科大学
  • 3篇新加坡国立大...
  • 3篇厦门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河南中医药大...
  • 2篇华侨大学
  • 2篇天津药物研究...
  • 2篇教育部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天津中医药大...

作者

  • 23篇许文荣
  • 14篇金进
  • 11篇郑文泉
  • 8篇曾维龙
  • 7篇李树枝
  • 7篇黄文斌
  • 6篇潘筱蒨
  • 6篇张晓威
  • 4篇程建锋
  • 4篇黄丽丽
  • 4篇杨早
  • 4篇陈爱梅
  • 3篇侯小涛
  • 3篇邓家刚
  • 3篇杜正彩
  • 3篇张笛
  • 3篇罗连祥
  • 3篇郝二伟
  • 3篇陈爱梅
  • 3篇马峰

传媒

  • 21篇世界华文文学...
  • 19篇华文文学
  • 5篇中国比较文学
  • 4篇南洋问题研究
  • 4篇八桂侨刊
  • 4篇第十六届世界...
  • 3篇中草药
  • 3篇中国韵文学刊
  • 3篇嘉应学院学报
  • 3篇邯郸学院学报
  • 3篇绍兴文理学院...
  • 2篇法音
  • 2篇红楼梦学刊
  • 2篇电影文学
  • 2篇语文建设
  • 2篇外国文学研究
  • 2篇电影评介
  • 2篇湖州师范学院...
  • 2篇华侨华人历史...
  • 2篇东南亚研究

年份

  • 5篇2024
  • 22篇2023
  • 11篇2022
  • 14篇2021
  • 14篇2020
  • 23篇2019
  • 20篇2018
  • 13篇2017
  • 18篇2016
  • 14篇2015
  • 15篇2014
  • 13篇2013
  • 6篇2012
  • 12篇2011
  • 18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4
2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戴望舒诗歌之“心”意探析
2018年
现代派诗歌追求"纯诗"的艺术观,坚持表现自我,以个体生命和个人情感为中心进行书写,反映个体内心世界,戴望舒诗作即体现了该派创作特点。据统计,戴望舒诗作字、词使用频次中,"心"是其创作诗中使用频次最高的字。因此,可以通过解读其诗用"心"之处及用"心"之意,来探讨其诗歌意象表达。
王争辉
关键词:诗歌心意
屈原“游”的诗学建构与意涵被引量:2
2019年
屈原作品中的场景与空间总是处于不断"移动""游走"的状态,上天下地,意识流动,这是一种"游"的诗学。屈原从场景与空间的安排,展示出"游"的想像思维,进而建构出"游"的诗学。这种"游"的诗学内涵,源自庄子"游"的哲学。屈原发展了这种哲学,将其融入文学创作中,并引申出"漫游美学"与"死亡美学"的深刻意涵。
潘筱蒨
关键词:死亡美学
马华文学中的三江并流:论中国性、本土性与现代性的微妙同构被引量:9
2010年
从史的角度看,马华文学中的"三江并流"倾向,即中国性、本土性与现代性的微妙同构,是马华文本中的本质特征,唯有从这视域出发才能掌握马华文学的全貌。"三江并流"的形成、发展及转化经过了三个时期,中国性、本土性和现代性的概念/范畴始终处于流动状态,在不同的时段具有不同的形构方式。
许文荣
关键词:马华文学三江并流中国性本土性
新中国战争电影发展史视域下的《长津湖》探析
2022年
战争电影《长津湖》展现了参加抗美援朝战争长津湖战役的志愿军英雄群像并突出塑造了伍千里、雷睢生等生动立体的战斗英雄形象;影片以战事发展与新兵成长两条线索并行,在宏大战争叙事之外体现出对于个体生命的细腻观照;该片表达了对于志愿军将士们崇高家国民族情怀的礼赞,和对于战争残酷本质的深刻反思;该片在深入挖掘战争电影文化特质的同时,兼顾了此类影片的商业特质,是新中国战争电影发展史上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优秀范本。
韩畅廖冰凌
关键词:战争电影
马来西亚华文教材中的《红楼梦》研析
2023年
自1924年《刘姥姥》和《林黛玉》两篇文章被编入《新学制高级中学国语读本古白话文选》以来,《红楼梦》篇目成为语文教材学习篇,已有近百年历史。《红楼梦》是古典小说中一部举世瞩目的佳作,小说所蕴含的文学和美学价值,对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本文以探究为马来西亚两个时期的华文教材中的《红楼梦》节选篇目情况、编排位置、编选方法、文字改动、助读系统、练习系统差异进行比较以及讨论,反思现行华文教材《红楼梦》选编问题,为国际中文教材深入普及《红楼梦》,提供参考。
乌日娜曾维龙
关键词:华文教材《红楼梦》
马来西亚高校汉语学习者语言态度调查研究
本文对马来西亚高校学生汉语学习态度和对态度产生影响的背景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得出五种态度因子:目的语群体态度、语言认同态度、学习情境态度、学业成绩态度...
叶婷婷
关键词:高校汉语学习语言态度
马来西亚华社对“一带一路”的回应——从《星洲日报》考察被引量:4
2017年
通过对《星洲日报》近两年半的实证数据统计,本文分析了马来西亚华社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回应情况,试图揭示马来西亚华社对此所持的态度及所思所虑,进而有的放矢地思考如何提升"一带一路"软实力,助推中马两国互联互通、互利共赢。
骆立
关键词:华人社会
电影符号学视域下《我只流三次泪》的视觉与语言符号研究
2023年
文章运用电影符号学理论对儿童战争电影《我只流三次泪》的视觉符号和语言符号展开研究。在视觉符号方面,该研究重点剖析人物符号与实物符号所指涉的意义:主人公马悦是隐忍“战争创伤”的人物符号,其三次流泪生动地反映出战争给儿童带来的精神苦闷;马悦父亲留下的日记本和弹壳口琴是马悦心中弥补父亲角色缺席的情感寄托物,具有丰富的象征含义,折射出马悦的价值观念,同时还起着推进情节发展、引发重要转折的作用,是马悦与老师、同学和解的关键。在语言符号方面,该片的文字符号和话语符号运用巧妙,起到了辅助影片表达人道主义核心思想的重要作用,对其他电影创作具有借鉴意义。
韩畅廖冰凌
关键词:电影符号学
存在之思——新加坡女作家淡莹作品中的哲理意蕴被引量:1
2014年
新加坡女诗人淡莹以诗作著称,至中晚年始多有散文作品,这些散文和她的部份诗作在题目或内容上彼此呼应,形成一种微妙的互证关系。本文以淡莹的诗和散文为研究对象,并以"存在之思"为轴心解释其文艺生涯中多个阶段的哲理性诉求,即对"存在"的提问,对"存在"状态的观察体验,对"存在"意义的试探和诠释;而诗性书写、哲理探索、入世体验三个阶段的创作特质,则记载了作者在不同生命周期里对存在命题的关怀与思考。
廖冰凌
关键词:散文新加坡华文文学
从出走台湾到回归雨林的婆罗洲之子——马华旅台作家张贵兴小说精神流变的分析
2009年
张贵兴的早期小说曾受到台湾文坛热捧,但其创作中的异质风格与台湾文坛创作风气是不同的。从留台生文学的青涩模仿,到不同经验的书写实践,再到自成一脉的雨林书写,他用自己的笔墨展现出自己创作生涯中的不同的艺术实践过程,后期的南洋雨林魔幻世界的书写,集合象征、寓言和历史再现于一体,展现出一位旅台马华作家对原乡书写的不懈追求。
金进
关键词:雨林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