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恩施州农业科学院

作品数:277 被引量:793H指数:11
相关作者:李卫东向极钎张强杨永康崔清梅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资助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3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15篇科技成果
  • 2篇标准

领域

  • 210篇农业科学
  • 21篇经济管理
  • 2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5篇医药卫生
  • 12篇生物学
  • 5篇文化科学
  • 5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8篇栽培
  • 38篇魔芋
  • 37篇玉米
  • 19篇选育
  • 18篇栽培技术
  • 18篇
  • 15篇玉米新品种
  • 15篇高产
  • 14篇马铃薯
  • 14篇茶树
  • 14篇茶园
  • 12篇富硒
  • 11篇农业
  • 10篇青钱柳
  • 10篇茶叶
  • 8篇油菜
  • 7篇性状
  • 7篇制种
  • 6篇制种技术
  • 6篇施用

机构

  • 272篇恩施州农业科...
  • 32篇湖北省农业科...
  • 24篇湖北省农业科...
  • 1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1篇湖北民族大学
  • 6篇华中农业大学
  • 6篇武汉百思凯瑞...
  • 6篇湖北思慧生物...
  • 5篇武汉大学
  • 4篇长江大学
  • 4篇湖北民族学院
  • 3篇恩施职业技术...
  • 3篇无限极(中国...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重庆文理学院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武汉百思凯瑞...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福建省农业科...

作者

  • 41篇张强
  • 39篇王黎明
  • 38篇崔清梅
  • 31篇刘传兵
  • 30篇陈永波
  • 30篇梁金波
  • 27篇向极钎
  • 25篇戴居会
  • 25篇杜世凯
  • 23篇杨朝柱
  • 22篇李卫东
  • 22篇黄光昱
  • 22篇袁程晓
  • 20篇赵青华
  • 19篇冯春福
  • 19篇侯伟华
  • 18篇盛德贤
  • 17篇殷红清
  • 17篇覃宇
  • 16篇杨永康

传媒

  • 43篇湖北农业科学
  • 27篇现代农业科技
  • 17篇安徽农业科学
  • 17篇湖北民族学院...
  • 11篇农业科技通讯
  • 9篇中国茶叶
  • 6篇湖北畜牧兽医
  • 5篇安徽农学通报
  • 5篇农业科技管理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种子
  • 3篇作物杂志
  • 3篇农业开发与装...
  • 3篇北京农业(下...
  • 2篇特产研究
  • 2篇氨基酸和生物...
  • 2篇黑龙江农业科...
  • 2篇食品科技
  • 2篇浙江农业科学
  • 2篇农技服务

年份

  • 1篇2023
  • 6篇2022
  • 11篇2021
  • 10篇2020
  • 21篇2019
  • 15篇2018
  • 14篇2017
  • 13篇2016
  • 14篇2015
  • 24篇2014
  • 30篇2013
  • 10篇2012
  • 11篇2011
  • 27篇2010
  • 13篇2009
  • 14篇2008
  • 10篇2007
  • 12篇2006
  • 9篇2005
  • 6篇2004
2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ISSR标记对恩施州茶树种质资源亲缘关系鉴定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为更好地收集、保存和研究茶树品种资源,从2008年开始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恩施州茶树资源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CTAB法提取DNA,探索出茶树PCR扩增效果较好的反应体系及反应程序,筛选出28条左右多态性较高的ISSR引物,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得出供试品种遗传关系树状图。基于遗传相似系数的UPGMA聚类图中,在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4处,183份茶树种质资源被划分为两大类。
李卫东崔清梅张强侯伟华袁程晓梁金波戴居会
关键词:种质资源ISSR亲缘关系
恩施州茶树品种良种化现状及对策
2007年
一、恩施州茶树良种化现状 湖北省恩施州现有茶园40万亩,投产茶园30万亩,年产量1.9万吨,产值3.2亿元。其中良种茶园面积11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27.5%,占湖北省良种茶园总面积的61.1%。恩施州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居湖北省领先地位,但其在良种化进程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张强席险峰
关键词:品种良种化茶树茶园面积无性系良种良种茶园
清江花魔芋试管苗(试管芋)二年速成良种繁育技术研究
陈永波滕建勋赵清华牟方贵钟刚琼盛德贤蔡倞胡永忠沈艳芬程群黄光昱吕世安郭光耀覃宇袁利群戴清堂李卫东
该项研究魔芋试管苗(试管芋)二年速成良种繁育技术研究包含了魔芋的组织培养技术、无土栽培技术和种芋大田健身栽培技术,三项技术集中在一起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魔芋试管苗(试管芋)工厂化生产原原种-良种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将为清江...
关键词:
关键词:魔芋试管苗良种繁育
恩施地区地膜使用与残留现状调查被引量:2
2019年
地膜对农业生产起着保墒增产、防草节肥、增温保湿等作用。恩施地区地膜的使用量及覆盖面积总体呈上升趋势,使用量每年2000 t以上,覆盖面积每年50千hm2以上,覆盖作物品种多样,对农林业发展及农民增产增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恩施地质地貌特点、土壤特性、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机械化程度底、劳动力成本增加、土地流转量增加等多种因素,导致恩施各地覆膜地块中都有一定量的地膜残留,平均残留量约为29.92 kg/hm2。需要通过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制定政策标准、加强经济调控、使用可降价地膜等多种措施来综合防治恩施地区的地膜残留污染。
张世平张乔会丁莉黄晶晶
关键词:地膜
鄂玉28
杜世凯刘必善王黎明许敏赵迎春李有程赵青华向发洪谢瑞礼王修文李洪胜郑兴权李希腾邹清梅刘传兵郭光耀
鄂玉28高产、优质、多抗、广适,于2006年2月28日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栽培技术要点是:1.宜作春播,适时早播,直播或育苗移栽。2.合理密植,等行或宽窄行种植。3.科学施肥,及时加强田间管理。4.综合...
关键词:
关键词:玉米
畜禽日常动作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2016年
通过对动物日常动作的长期观察研究,分析动物的心理反应,为临床实践中能够高效、准确的诊断动物疾病和及时掌握畜禽健康状态提供依据指导,从而提高畜禽生产经济效益。
谭德俊黄昌斌
关键词:畜禽
魔芋丛生芽诱导成苗及生根技术研究
采用不同激素配方的1-9号培养基,探索了由魔芋丛生芽诱导试管苗的最佳培养基配方.试验结果表明:MS+6-BA1.5mg/L+NAA0.5mg/L+IBA1.0mg/L和MS+NAA1.0mg/L+PP3331.0mg/L...
赵青华陈永波滕建勋杨朝柱降巧龙谢玲玲
文献传递
高山茶园的覆盖与敷盖
2013年
茶树是多年生植物,树冠未长成前,或经台刈后茶园尚未恢复前,地表裸露大,尤其是高山茶园多植于台地和山坡地,水土保持工作更加重要。即茶园覆盖与敷盖是茶园水土保持的重要方法之一,对茶树的成长及资源的维护极其重要。
戴居会崔清梅张强梁金波袁程晓
关键词:高山茶园
恩施产堇叶碎米荠中氨基酸及活性成分比较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评估堇叶碎米荠食用和药用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酸水解氨基酸自动分析法、原子荧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苯酚-硫酸法,分析不同生境条件下,堇叶碎米荠氨基酸、硒、总黄酮和粗多糖含量。结果 堇叶碎米荠作为一种新食品原料,其抽苔期栽培植株和野生植株全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8.55g/100g和20.53g/100g,而在期栽培植株中含量较低(8.44g/100g);除脯氨酸外,抽苔期的栽培与野生植株样品中其它16种氨基酸含量基本相同,但前者必需氨基酸所占比例(43.29%)高于后者(38.48%)。值得注意的是野生植株样品中含有丰富的脯氨酸,其含量高达2.88%,是大棚栽培样品的3~5倍。大棚补硒栽培的2个样品硒含量分别为199μg/100g和194μg/100g,而生长于高硒地带上的野生植株样品(ES-wild)硒含量为177μg/100g。结荚期栽培植株的总黄酮含量(529mg/100g)高于野生植株(478mg/100g))和抽苔期栽培植株(474mg/100g),其粗多糖含量(1.05g/100g)也略高于野生植株(0.97g/100g)和抽苔期栽培植株(0.87g/100g)。结论 堇叶碎米荠作为功能性食品原料开发利用,需考虑不同生境条件对其化学成分的影响。
石爱华胡百顺杨丽琛朴建华黄光昱李卫东
关键词:氨基酸总黄酮粗多糖
硒对生菜生长、品质、养分吸收和硒转化率的影响被引量:10
2020年
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外源硒对生菜生长特性、品质、养分吸收和硒含量的影响,为富硒蔬菜生产合理施硒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以芳妮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设置6个处理(0,0.5,1.0,1.5,2.0,2.5 mg/L Se),于生菜定植后第15,25天叶面喷施,研究硒对植株生长、品质、养分含量和硒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硒浓度小于1.5 mg/L时,促进生菜的生长,产量增加;当硒浓度大于2.0 mg/L,抑制了生菜的生长,产量降低。叶面喷施外源硒增加了生菜地上部可溶性总糖和总酚含量;低浓度外源硒(Se≤1.5 mg/L)增加了粗纤维和维生素C含量,而高浓度硒(Se≥2.0 mg/L)降低了其含量;类黄酮表现出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生菜地上部分N、Ca、Zn含量随着喷施外源硒浓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随喷施硒浓度的增加,Mg含量增加,而P、K、S含量表现出下降趋势;低浓度硒降低了生菜地上部Fe元素的含量,但随着喷施硒浓度的增加地上部的含量明显增加。生菜地下部N、S元素的含量随叶面喷施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Ca、Mg、Fe、Zn含量表现出下降趋势;适量硒浓度(Se≤1.5 mg/L)增加生菜地下部K元素的含量,高浓度则降低了其含量。生菜地上部硒的含量以有机态硒为主,有机硒转化率均在80%以上。因此,喷施硒浓度为1.5 mg/L对生菜产量提高、品质改善和养分吸收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富硒功能蔬菜的生产。
袁伟玲刘志雄刘志雄吴金平殷红清
关键词:生菜亚硒酸盐养分吸收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