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354 被引量:727H指数:11
相关作者:王敏屈建国周伟陈国敏滕智平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3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6篇医药卫生
  • 24篇生物学
  • 16篇农业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84篇病毒
  • 75篇蛋白
  • 55篇细胞
  • 37篇基因
  • 34篇免疫
  • 28篇朊病毒
  • 26篇乙型
  • 26篇抗体
  • 25篇疫苗
  • 24篇腺病
  • 24篇腺病毒
  • 23篇朊蛋白
  • 22篇朊病毒病
  • 21篇乳头
  • 21篇虫媒
  • 20篇虫媒病
  • 20篇虫媒病毒
  • 19篇脑炎
  • 16篇乙型脑炎
  • 15篇流感

机构

  • 352篇中国疾病预防...
  • 48篇北京工业大学
  • 16篇云南省地方病...
  • 12篇安徽理工大学
  • 1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0篇北京大学肿瘤...
  • 8篇黑龙江八一农...
  • 7篇河北省疾病预...
  • 5篇首都儿科研究...
  • 4篇北京市疾病预...
  • 4篇湖南师范大学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 4篇云南省寄生虫...
  • 4篇皖南医学院
  • 4篇沈阳农业大学
  • 4篇甘肃省疾病预...
  • 4篇贵州省疾病预...
  • 4篇青岛市疾病预...
  • 3篇安徽省疾病预...
  • 3篇北京大学第一...

作者

  • 96篇董小平
  • 82篇韩俊
  • 73篇石琦
  • 71篇曾毅
  • 51篇梁国栋
  • 45篇高晨
  • 38篇张宝云
  • 36篇付士红
  • 33篇陈操
  • 33篇周伟
  • 27篇宋娟
  • 27篇肖康
  • 26篇田婵
  • 20篇姜慧英
  • 20篇周玲
  • 19篇余双庆
  • 18篇梁米芳
  • 18篇李德新
  • 18篇宋芹芹
  • 17篇王环宇

传媒

  • 111篇中华实验和临...
  • 65篇病毒学报
  • 28篇疾病监测
  • 23篇中国媒介生物...
  • 18篇中国疫苗和免...
  • 11篇医学分子生物...
  • 10篇中国病毒病杂...
  • 6篇中华微生物学...
  • 5篇中国人兽共患...
  • 5篇微生物与感染
  • 4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中国科学(C...
  • 3篇中国卫生检验...
  • 3篇中国生物化学...
  • 3篇中国热带医学
  • 3篇国际病毒学杂...
  • 2篇寄生虫与医学...
  • 2篇黑龙江八一农...
  • 2篇电子显微学报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9篇2023
  • 18篇2022
  • 13篇2021
  • 8篇2020
  • 19篇2019
  • 14篇2018
  • 9篇2017
  • 23篇2016
  • 20篇2015
  • 21篇2014
  • 16篇2013
  • 28篇2012
  • 18篇2011
  • 31篇2010
  • 32篇2009
  • 31篇2008
  • 24篇2007
  • 17篇2006
  • 1篇2005
3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虫媒病毒相关出血热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1年
病毒性出血热是由不同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出血、休克、高病死率为特征的一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中与虫媒病毒有关的出血热主要有立夫特山谷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黄热病、登革热、科萨努尔森林病、鄂木斯克出血热、基孔肯雅热等,本文从流行特征、病原学、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对上述疾病作一综述.
杨杜鹃张海林梁国栋
关键词:虫媒病毒病毒性出血热临床学
AlphaLISA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AlphaLISA技术是一种基于微珠的化学发光的新型均相检测技术,与传统的ELISA技术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精确性、均一性、背景低、广泛的动态检测范围,而且无需洗涤及样本需求量极少等特点.该技术可用于多种组织、细胞来源的生物分子的检测,如细胞因子、抗原抗体的检测、蛋白相互作用及蛋白质与核酸相互作用的检测以及药物分析等研究.随着AlphaLISA技术的发展,该技术已在医学及分子生物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王颖宋娟崔雨甘星孙鹏王克霞韩俊董小平
关键词:分子检测
表达HIV-1CRF01_AE gp145的rMV MVA疫苗构建及免疫原性评价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构建携带密码子优化型HIV-1 CRF01_AE gp145基因的重组改良型痘苗病毒安卡拉株(MVA)载体疫苗,并对其免疫效果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利用前期研究获得并改造的HIV-1CRF01_AE env共享基因,去除其胞内区序列得到gp145基因,将此基因克隆至重组MVA载体系统的穿梭质粒pSC11上,以穿梭质粒转染提前感染了野生型MVA病毒的BHK-21细胞,通过同源重组获得携带gp145基因的重组MVA疫苗,即rMVA-AEgp145.经鉴定证实重组MVA疫苗可表达Gp145蛋白后,在BALB/c小鼠中进行rMVA-AEgp145疫苗单独免疫的效果评价.结果 重组MVA疫苗可有效表达Gp145蛋白,单独免疫BALB/c小鼠能诱导较高水平的细胞免疫反应.结论 成功构建了表达HIV-1 CRF 01_AEgp145基因的重组MVA疫苗,在小鼠体内单独免疫可以诱导较强的env特异性CTL应答。
湛倩倩陈丹瑛叶景荣余双庆徐柯曾毅冯霞
关键词:艾滋病疫苗
乙脑病毒的空间播散及迁徙事件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为明确乙脑病毒在空间播散的分布及分化机制,利用PhyML v3.0软件对359株具有详细信息的乙脑病毒(基因1型)E基因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使用PAUP v4.0软件和MigraPhyla软件包进行迁徙事件推演分析。结果显示乙脑病毒在亚洲的播散存在频繁的迁徙事件,共计发生迁徙事件95次,其中在我国境内发生54次。分析结果还显示泰国以及中国上海、山东、四川和云南等地是乙脑病毒重要的迁徙源泉地区,泰国作为源泉地区主要播散至太平洋地区的澳大利亚、柬埔寨、印度以及中国西藏;上海作为源泉地区乙脑病毒主要播散至亚洲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中国云南;山东主要播散至韩国以及中国的浙江、湖北、山西和辽宁等省份;四川主要迁徙至中国内陆省份以及越南和日本;云南作为源泉地区主要迁徙至浙江。本研究首次证实乙脑病毒在亚洲的播散存在频繁的迁徙事件,泰国以及中国上海、山东、四川和云南等省份是乙脑病毒在亚洲播散的重要源泉地区。
高晓艳周海卫刘红付士红王环宇郭振洋李晓龙梁国栋
关键词:乙脑病毒
野生冬虫夏草水提物体外抗HIV-1病毒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研究分析野生冬虫夏草的水溶浸提物抑制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的效果及其抗病毒作用的靶点。研究分别选取新鲜虫体、子座、全草、干燥虫体和子座5种不同组分,获得水溶性提取物,采用CCK-8实验检测水提物的细胞毒性;假病毒单周期感染实验评价水提物的体外抗病毒活性;体外检测水提物对逆转录酶活性的影响,应用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检测水提物与HIV-1Vif蛋白的相互作用。这5种虫草水提物均具有显著的体外抗HIV-1病毒活性,抑制HIV-1逆转录酶的活性,新鲜子座水提物与Vif蛋白有良好的体外结合力。本实验明确了野生冬虫夏草的体外抗病毒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逆转录酶活性和体外Vif蛋白有关,研究将为抗HIV-1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实验基础。
朱莹马莉胡秦李劲涛陈玉龙贾润清沈思嗣曾毅
关键词:冬虫夏草HIV-1病毒逆转录酶
中国10例家族型致死性失眠症患者的临床及家族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对2006年以来克雅病监测网络监测到的10例家族型致死性失眠症(fatal familial insomnia,FFI)确诊病例进行临床特征分析。方法应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克雅病诊断标准》对报告病例进行诊断,对其主要临床症状、家族史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FFI主要临床症状为失眠、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及肌阵挛。自2006年克雅病监测网络开始监测,迄今已确诊10例家族型致死性失眠症患者。患者平均发病年龄38岁(19~55岁),首发症状多种多样,包括睡眠节律的改变、视觉改变、头晕以及厌食。睡眠节律的改变出现在所有的病例中并且持续整个病程。患者也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记忆力丧失、运动障碍、肌阵挛及高血压症状。平均病程9.5个月。脑电图及磁共振成像(MRI)没有显示特殊的异常,脑脊液14-3-3蛋白在8个检测病例中有5例阳性。8例病例出现与疾病相关的家族史。病理检测发现丘脑部位出现明显的神经元损伤。结论中国的FFI病例与高加索人具有相似的临床特征,与其他遗传型克雅病比较,D178N突变的FFI病例在中国具有相对较高的出现频率。
石琦陈操高晨田婵周伟张宝云韩俊董小平
关键词:克雅病
表达SIV Gag/Env基因的DNA疫苗、重组腺病毒和重组痘苗病毒三载体疫苗联合免疫小鼠的细胞免疫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是人类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威胁,目前常用的药物疗法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尚不能彻底治愈AIDS并阻断HIV的传播。将治疗型疫苗用于HIV感染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缺乏适宜的HIV感染动物模型阻碍了治疗型HIV疫苗的研制。SIV能够感染非人灵长动物并引起类似AIDS的猴免疫缺陷病,因而常被用作研究HIV及其疫苗的替代动物模型。为了对SIV疫苗在猴感染模型中治疗SIV感染的效果进行评价,我们分别构建了表达SIV gag和env基因的DNA疫苗、重组腺病毒和重组痘苗病毒疫苗,并联合使用这三种疫苗免疫小鼠,对包括不同抗原组合、不同免疫次序及间隔的免疫策略进行探索和优化。IFN-γ酶联免疫斑点和小鼠体内杀伤试验的结果显示,通过三载体疫苗联合免疫,能够在小鼠体内诱导出强度较高、持续时间较长的SIV Gag/Env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并且,重复免疫后仍可以诱导较高水平的免疫反应。该结果为在SIV感染猴模型中评价多载体疫苗序贯和重复免疫治疗SIV感染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治疗型HIV疫苗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何小周陈丹瑛王琬玓徐柯曾毅冯霞
关键词:SIVDNA疫苗重组腺病毒重组痘苗病毒
2015年中国克雅氏病监测病例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了解中国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的发病情况、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对2015年我国CJD监测网络获得的可疑CJD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患者脑脊液及血液样品,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脊液中14-3-3蛋白,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并利用PCR及测序方法对PRNP基因进行129位多态性及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2015年共监测病例366例,其中散发型CJD临床诊断病例134例,疑似诊断病例29例,致死性家族型失眠症病例4例,吉斯特曼-斯特劳斯综合征病例1例及家族型CJD病例17例,包括11例T188K、4例E200K、1例E196K及1例E196A突变。病例报告无季节聚集性,长久居住地呈散在分布,职业分布广泛。临床诊断病例平均年龄为63岁,男女性别比为1.13∶1;疑似诊断病例平均年龄为60岁,男女性别比为1.64∶1。快速进行性痴呆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占全部诊断病例的36.81%。临床诊断病例比疑似诊断病例出现更多的典型临床表现。结论 2015年我国监测到的CJD病例以散发型为主,病例的报告时间、长久居住地分布、职业分布、性别比例以及年龄分布均符合散发型CJD的特点。
陈操周伟张宝云王园肖康董小平石琦
关键词:克雅氏病
头颅磁共振成像在克雅氏病监测中的特点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了解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在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监测及诊断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对2013年以来我国CJD监测网络中的MRI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发现,95.93%(377/393)的散发型克雅氏病(sporadic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s CJD)临床诊断病例进行过头颅MRI扫描。弥散加权像(diffusion-weight imaging,DWI)显示对称或不对称性"缎带征"是s CJD临床诊断中最常见的MRI特征性改变,而质子密度相双侧丘脑后结节部高信号的病例数相对较少。结论头颅MRI扫描检测对s CJD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MRI扫描结果纳入到CJD监测网络后,将进一步完善我国CJD监测体系,增加对s CJD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陈操周伟张宝云王园肖康董小平石琦
关键词:朊病毒病克雅氏病磁共振成像
EB病毒LMP1 C-端序列缺失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2006年
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LMP1)是由γ疱疹病毒亚科的EB病毒基因编码的能够使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跨膜信号蛋白,C-端为LMP1的主要功能区。通过PCR从B95-8细胞和鼻咽癌活检组织中获得lmp1和lmp1 C-端30bp缺失(lmp1 C-terminal deleted,lmp1-ctd)基因;利用体外基因重组技术,将lmp1和lmp1-ctd分别插入AAV质粒载体中;应用Lipofectamine介导转染HEK-293包装细胞,获得含lmp1和lmp1-ctd的rAAV;再以rAAV感染猴肾上皮细胞。利用RT-PCR检测lmp1和lmp1-ctd在猴肾上皮细胞中的转录;MTT法、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生长和DNA合成,探讨lmp1和lmp1-ctd对其在细胞中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lmp1在转化细胞中转录,导致细胞生长速度加快,其中lmp1-ctd转化细胞的生长速度和处于增殖期比例高于lmp1转化细胞。提示lmp1-ctd较lmp1具有更强的促细胞增殖作用。
杜海军赵健周玲王琦李红霞曾毅
关键词:EB病毒潜伏膜蛋白1细胞增殖
共3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