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大连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作品数:369 被引量:2,662H指数:25
相关作者:朱永宁邢福有于超周其兴段礼新更多>>
相关机构: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大连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6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6篇医药卫生
  • 96篇生物学
  • 77篇农业科学
  • 30篇轻工技术与工...
  • 27篇文化科学
  • 26篇理学
  • 14篇化学工程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1篇基因
  • 31篇细胞
  • 26篇蛋白
  • 21篇光谱
  • 19篇学成
  • 18篇化学成分
  • 18篇教学
  • 16篇活性
  • 16篇病毒
  • 15篇发酵
  • 14篇毒素
  • 14篇免疫
  • 13篇植物
  • 13篇相互作用
  • 12篇梭菌
  • 12篇荚膜
  • 12篇产气荚膜梭菌
  • 10篇肿瘤
  • 10篇基因表达
  • 8篇圆二色

机构

  • 360篇大连大学
  • 16篇中国农业科学...
  • 13篇大连理工大学
  • 13篇宁夏大学
  • 12篇大连医科大学
  • 12篇沈阳农业大学
  • 1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0篇大连工业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
  • 8篇辽宁省生物有...
  • 7篇大连民族学院
  • 7篇辽宁师范大学
  • 6篇中国农业大学
  • 5篇武汉大学
  • 5篇内蒙古医学院
  • 4篇大连轻工业学...
  • 4篇吉林大学
  • 4篇吉林农业大学
  • 4篇吉林化工学院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68篇王永奇
  • 62篇冯宝民
  • 46篇许崇波
  • 35篇侯义龙
  • 34篇唐玲
  • 33篇迟乃玉
  • 33篇张庆芳
  • 30篇郑学仿
  • 29篇高凤山
  • 25篇史丽颖
  • 21篇刘庆平
  • 18篇唐乾
  • 18篇姚子昂
  • 17篇王钦富
  • 16篇吴海歌
  • 14篇于亚军
  • 13篇迟彦
  • 12篇朱永宁
  • 12篇于超
  • 11篇蒋革

传媒

  • 57篇大连大学学报
  • 17篇生物技术
  • 1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0篇微生物学通报
  • 9篇时珍国医国药
  • 8篇中草药
  • 7篇中国酿造
  • 7篇光谱学与光谱...
  • 6篇北方园艺
  • 6篇大连教育学院...
  • 5篇免疫学杂志
  • 4篇生物技术通报
  • 4篇中国药学杂志
  • 4篇辽宁师范大学...
  • 4篇辽宁林业科技
  • 4篇科技资讯
  • 3篇生物技术通讯
  • 3篇中国生物制品...
  • 3篇食品与发酵工...
  • 3篇微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8篇2012
  • 38篇2011
  • 44篇2010
  • 47篇2009
  • 46篇2008
  • 34篇2007
  • 31篇2006
  • 39篇2005
  • 24篇2004
  • 19篇2003
  • 15篇2002
  • 14篇2001
3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被引量:9
2011年
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免疫防御的第一道防线,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当有外来病原体入侵或有细胞死亡,小胶质细胞会迅速被激活并将其清除,同时释放炎症因子介导炎症反应。但有研究表明,过度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可能加速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进程,而其释放的细胞毒性因子也会对神经细胞造成进一步的损伤。因此,适当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性可能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效途径。
许玲吴海歌姚子昂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癫痫帕金森综合征脑缺血
亚甲蓝抑制癌细胞能量代谢机制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①目的探讨亚甲蓝抑制癌细胞增殖的生化机制。②方法采用能量纠正试验研究亚甲蓝对癌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③结果亚甲蓝具有显著的抑制癌细胞增殖能力,ATP能够部分纠正亚甲蓝的抑制作用,说明亚甲蓝可以通过抑制癌细胞的能量代谢作用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张巍峨冯明功
关键词:亚甲蓝癌细胞能量代谢
低温木聚糖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低温木聚糖酶在低温下仍具有较高酶活力及催化效率,在应用中能减少工艺流程,节省加热或冷却费用,降低耗能,有着中高温木聚糖酶无法比拟的优势。针对低温木聚糖酶的研究现状,包括来源、分子结构与适冷机制、基因工程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马莉迟乃玉张庆芳
关键词:基因工程
结直肠组织中脂类的拉曼光谱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利用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系统,检测了结直肠癌组织及邻近正常组织的拉曼光谱234例,从分子水平探讨结直肠癌变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在900~2 100 cm-1频移范围内,与正常组织比较,归属于结直肠癌组织中脂类伸缩振动的1 067和1 133 cm-1拉曼峰强度相对较弱,扭转振动的1 299 cm-1与CH面内变形振动的1 264 cm-1拉曼峰的强度比值减少,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平均值计算与比较,正常组织中的1 299和1 264 cm-1的强度比值平均值为3.17,癌变组织的为1.33 二者的分界值为1.96,以此判别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符合率为94%。研究表明,结直肠癌组织中脂类的链内纵向有序性下降,不饱和度增加。可推测结直肠癌组织中脂类的能量储存增加是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而这些变化将导致细胞膜的流动性增强,从而改变细胞膜的物质运输、能量传递和信号传导,终将引起DNA结构的变化。因此,脂类的能量分布变化可能是导致细胞癌变的原因之一。
高泽红胡波丁超于晶宫
关键词:显微拉曼光谱不饱和度脂类癌症
油茶杀精子和抗生育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研究油茶果皮60%丙酮提取物、醇提物、多元酚富集物和油茶皂素的体外杀精子活性,评价它们的抗生育作用。方法:采用改良Smandex-Cramer法,测定不同药物稀释液对兔精子3min内100%杀精的最低杀精浓度。采用兔阴道给药后受孕实验,观察药物的抗生育作用。结果:油茶果皮60%丙酮提取物、醇提物、多元酚富集物和油茶皂素体外对兔呈现出较优的剂量依赖性体外杀精活性,3min时的最低杀精浓度依次为5、5、5、0.078mg/mL,油茶皂素与阳性药壬苯醇醚作用相当。杀精活性强弱顺序为油茶皂素>油茶果皮多元酚富集物>60%丙酮提取物>醇提物。60%丙酮提取物、醇提物、多元酚富集物5mg/mL、1.25mg/mL和油茶皂素0.078mg/mL、0.039mg/mL给药后交配,5min内阴道内均未发现有活动精子,避孕率均为100%。结论:油茶提取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杀精子活性和体内抗生育功能。
唐玲陈跃龙师海波苗艳波王永奇冯宝民
关键词:油茶杀精作用家兔
实施海洋生命科学素质教育的实践
2010年
在大学教育中实施海洋生命科学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大连大学的实际情况,以学校博物馆实物标本为基础,以网络资源为平台,建设有层次的课程体系,探索建立一种新的海洋生命科学素质教育模式。
姚子昂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育模式
小麦和酿酒大麦发芽过程中主要酶活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对小麦、大麦发芽过程主要酶(α-淀粉酶、β-淀粉酶、植酸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力的动态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发芽过程中,小麦和大麦中几种酶的酶活力变化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即发芽前4d酶活不断增加,随后出现下降趋势。
王芝梅窦少华郭继强赵长新
关键词:小麦大麦发芽酶活力
炒紫苏子醇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研究炒紫苏子醇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昆明种小鼠 60只 ,随机分组 ,分为炒紫苏子醇提物高、中、低剂量组、阴性对照组及十全大补阳性对照组 5组。按 2 0ml/kg (体重 ) ,连续灌胃 16d ,摘眼球取血 ,分离血清 ,取脾脏制备脾细胞悬液。血清用于测定白细胞介素 -2 (IL -2 )、γ -干扰素 (IFN -γ)、溶菌酶和溶血素水平 ,脾细胞悬液用于T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观察炒紫苏子醇提物对小鼠特异免疫功能、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炒紫苏子醇提物高、中、低剂量组测定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 ,各组T淋巴细胞转化能力显著增强(P <0 0 1,P <0 0 1,P <0 0 1) ,溶血素水平显著提高 (P <0 0 1,P <0 0 5 ,P <0 0 5 ) ;炒紫苏子醇提物高、中剂量组IL -2水平显著提高 (P <0 0 1,P <0 0 1)及γ -干扰素水平显著提高 (P <0 0 1,P <0 0 5 ) ,溶菌酶含量显著提高 (P <0 0 5 ,P <0 0 5 ) ,而低剂量组提高不显著。结论 炒紫苏子醇提物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和非特异免疫功能具有增强作用 ,刺激IL -2和IFN -γ产生和释放 ,并有明显的量效关系。
王钦富于超张巍峨赵彩虹苗迎秋王永奇
关键词:免疫测定
光谱法研究高铁肌红蛋白活性中心与咪唑的配位反应被引量:8
2011年
采用紫外-可见(UV-Vis)、常规荧光、同步荧光等光谱法研究了高铁肌红蛋白(metMb)与咪唑的轴向配位反应的光谱性质。结果表明,metMb-咪唑配位体系的形成使得metMb的Soret带和Q带均发生红移;并对7位和14位2个Trp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影响是不同的;同时还引起metMb活性中心铁卟啉597 nm处荧光增强,并且体系荧光强度与加入咪唑的浓度成线性关系,由此计算了不同温度下反应的配位数、结合常数及热力学参数;metMb与咪唑配体之间的配位反应是按物质的量比1∶1进行的;温度升高不利于配位反应的进行;热力学参数表明,此配位反应是自发进行的,焓变是整个配位反应的主要动力。
周华伟曹洪玉唐乾李进京郑学仿
关键词:高铁肌红蛋白咪唑配位反应热力学参数
温度和时间对肌红蛋白血红素铁与金属离子相互作用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在生理条件下,温度和时间对肌红蛋白血红素铁与各种金属离子直接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肌红蛋白活性中心的铁和外加金属离子(CuSO4、ZnSO4、MgSO4、CoCl2和MnSO4)的直接相互作用;改变作用温度(4、21、37和52℃)和作用时间(2、4、6、8和10 d),研究肌红蛋白活性中心铁卟啉与不同金属离子的直接相互作用。结果与结论:紫外光谱数据表明,金属离子与肌红蛋白活性中心的Fe(Ⅱ)发生直接相互作用,且随着作用温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这种相互作用逐渐增强。作用10 d后,金属离子与肌红蛋白活性中心的铁的作用强度依次为Mn(Ⅱ)>Zn(Ⅱ)>Co(Ⅱ);温度升至52℃时,作用强度依次为Cu(Ⅱ)>Mg(Ⅱ)>Zn(Ⅱ)。
唐乾曹洪玉王静云郑学仿
关键词:金属离子肌红蛋白相互作用紫外-可见光谱
共3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