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长沙理工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作品数:74 被引量:631H指数:14
相关作者:李文健俞建张安金建军刘兴旺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南省天然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5篇农业科学
  • 10篇化学工程
  • 8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多糖
  • 7篇淀粉
  • 7篇马铃薯
  • 7篇抗氧化
  • 6篇马铃薯淀粉
  • 6篇白术
  • 6篇白术多糖
  • 4篇再灌注
  • 4篇鲢鱼
  • 3篇蛋白
  • 3篇饮料
  • 3篇水稻
  • 3篇水肿
  • 3篇膨化
  • 3篇脱腥
  • 3篇流变特性
  • 3篇脑水肿
  • 3篇酵母
  • 3篇菌株
  • 3篇棘腹蛙

机构

  • 74篇长沙理工大学
  • 18篇湖南农业大学
  • 8篇中南林业科技...
  • 6篇湖南师范大学
  • 6篇江南大学
  • 6篇长沙市中心医...
  • 5篇吉首大学
  • 4篇湖南商学院
  • 3篇武汉大学
  • 3篇西南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华...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桂林电子科技...
  • 1篇哈尔滨商业大...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岳阳职业技术...
  • 1篇食品与机械杂...
  • 1篇广州东一堂食...
  • 1篇湖南省明园蜂...

作者

  • 14篇李赤翎
  • 11篇刘仲华
  • 10篇刘永乐
  • 10篇俞建
  • 9篇陈奇
  • 8篇俞健
  • 7篇李晓文
  • 6篇丰昀
  • 6篇何新益
  • 6篇王光伟
  • 6篇邱细敏
  • 6篇虢国成
  • 4篇盛灿梅
  • 4篇熊兴耀
  • 4篇李加兴
  • 4篇李忠海
  • 4篇许凯扬
  • 4篇吴苏喜
  • 4篇程云辉
  • 4篇文新华

传媒

  • 13篇食品与机械
  • 11篇中国粮油学报
  • 9篇食品科学
  • 7篇食品工业科技
  • 5篇食品科技
  • 3篇食品研究与开...
  • 2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内陆水产
  • 1篇中国酿造
  • 1篇齐鲁渔业
  • 1篇淡水渔业
  • 1篇水产科技情报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上海畜牧兽医...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酿酒科技
  • 1篇中草药
  • 1篇生态科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 7篇2010
  • 11篇2009
  • 18篇2008
  • 28篇2007
  • 8篇2006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茶降脂活性高通量筛选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现代研究表明,PPAR与心血管疾病有着密切关系,该受体已成为血脂代谢异常的主要靶点。主要是以其3种亚型PPARα、PPARγ和PPARβ/δ作为模型,对黄茶水提物(1#)与黄茶醇提物(2#)进行高通量(HTS)活性筛选。筛选结果为:2#样品对激活PPAR受体γ、PPAR受体δ有较为明显的活性,对激活PPAR受体α则没有作用,其激活倍数分别达1.64、1.96。
蒋灿李赤翎许凯杨
关键词:PPAR高通量黄茶
利用地下采矿水养殖棘腹蛙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对地下采矿水养殖的棘腹蛙在翌年的繁殖行为、产卵时间、产卵量、受精率与孵化率以及水温、pH值等进行了观察记录,并对养殖水温和翌年棘腹蛙的繁殖情况进行了曲线估计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利用地下采矿水人工养殖的条件下,棘腹蛙在翌年能正常繁殖,其最适繁殖水温为21~23℃;最初产卵时间由原来的5月份提前到2月份,繁殖期由原来的5~9月份延长到2~9月份;繁殖高峰期在5~6月。
廖常乐杨道德李文健陈高鹏
关键词:棘腹蛙水温繁殖生态
两种野生石蒜的光合生理细胞学及栽培特性比较被引量:11
2007年
通过对黄花石蒜和红花石蒜的光合生理、细胞学及栽培特性研究,发现黄花石蒜在大棚栽培条件下的Pn、Ci、Co和Tr较高;而红花石蒜在露地栽培条件下的Pn、Ci、Co和Tr较高。表明黄花石蒜在大棚栽培条件下光合作用旺盛;红花石蒜在露地栽培条件下光合作用旺盛。气孔密度检测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果。对两种石蒜上部叶片中段叶肉细胞的分析表明,红花石蒜的叶肉细胞较小,具有阳生植物叶肉细胞的特征;黄花石蒜的叶肉细胞较大,具有阴生植物叶肉细胞的特征。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数量性状分析表明,在大棚遮荫栽培条件下,黄花石蒜叶绿体的光合作用较强;而红花石蒜在露天盆栽条件下叶绿体的光合作用较强。以上试验结果表明:黄花石蒜在人工栽培条件下需适当遮荫,而红花石蒜可直接露地栽培。对两种石蒜须根中段、鳞茎中部、子球发生部位的细胞学分析表明,子球发生部位的细胞具有较典型的分生组织细胞的特点,是人工切割繁殖的理想部位和组织培养较好的外植体。
郭兆武虢国成熊远福熊海蓉乐顺心黄志钢
关键词:光合生理栽培特性
红莲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花粉总蛋白质初步比较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采用固相pH梯度/SDS-PAGE双向电泳对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的不育系(YTA)和保持系(YTB)二核期花粉总蛋白质进行了分离,通过银染显色,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用PDQuest2DE软件可识别约1500个蛋白质点,其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数为120。将其中15个差异点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进行了肽质指纹图分析,通过采用Mascot软件对MSDB数据库查询,其中7个蛋白质点得到了鉴定。YTA相对于YTB有部分参与物质和能量代谢的蛋白质缺失或表达量降低,这些蛋白质分别是水稻线粒体H+-转运ATPase(H+-ATPase)α链、盐诱导型膜联蛋白、线粒体NAD+-依赖型苹果酶和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等。这些蛋白质的表达下调或缺失可能与线粒体提供能量不足而导致的花粉不能正常发育有关。线粒体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DAC)这一重要蛋白质在YTA中的上调表达有可能与花粉败育过程中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相关。
文李刘盖王坤彭晓珏李国民陶钧朱英国
关键词:水稻花粉细胞质雄性不育蛋白质组学
猕猴桃籽油加热氧化性能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与方法:为开发利用猕猴桃籽油,探索其加工生产性能;系统测定不同温度及加热时间下猕猴桃籽油的酸价、碘价、过氧化值(POV);结果:温度对碘价的影响非常显著,但短时间加热对酸价影响不大;对POV加热温度则在65℃以下较好。猕猴桃籽油的加工应在65℃以下,同时加工过程应添加抗氧化剂和阻聚剂,防止猕猴桃籽油发生氧化、聚合等反应。
李丽峰李加兴盛灿梅柏丽莉
关键词:猕猴桃籽油酸价碘价过氧化值
儿茶素的抑菌效果及机理研究被引量:65
2009年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实验对象,采用抑菌环实验研究了儿茶素的最小抑菌浓度,并对儿茶素作为抑菌剂的稳定性作出了评价,同时还研究了儿茶素可能存在的抑菌机理。结果显示,儿茶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32g/L和1·25g/L;儿茶素的抑菌效果较大程度地受温度和pH的影响,较小程度受紫外照射的影响;儿茶素会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对数生长期,增加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造成细菌胞内蛋白质和糖类物质的渗漏,使细菌代谢发生紊乱,儿茶素的抑菌作用不是通过抑制呼吸代谢而引起的。
曾亮黄建安李赤翎刘仲华
关键词:儿茶素抑菌
淡水鲢鱼脱腥效果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7
2007年
研究比较酵母发酵、红茶提取液腌制、紫苏混合液腌制、烟熏液腌制四种方法对淡水鲢鱼的脱腥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紫苏混合腌液对淡水鲢鱼脱腥效果最佳。最优脱腥工艺是:在温度为10~18℃条件下,添加4.5%的紫苏液、5‰食用醋、1%料酒和70mg/kg乙基麦芽酚与混合盐对鲜鲢鱼块进行脱腥腌制48h。在该条件下鱼块腥味除尽。
陈奇张安何新益
关键词:脱腥紫苏
水稻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花药总蛋白质比较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对水稻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不育系小孢子发育单核期和二核期花药总蛋白进行了分离,通过银染显色,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且单核期和二核期花药总蛋白质在双向电泳胶上分布的图谱十分相似。PDQuest 2DE图像分析软件在等电点(pI)3.0—10.0、分子量(M.W.)9.0—98.0kD之间可识别约1800个蛋白质点。比较分析发现单核期和二核期花药中共有241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其中仅在单核期中表达的点数为125,仅在二核期中表达的为13点;表现为表达量差异的105点,其中在二核期表达下调的点数为70点,表达上调的为33点。还对蛋白质点集中的区域(p14.5—8.0,M.W.25.0—70.0kD)中的41个差异蛋白质点进行了分子量和等电点分析。
文李刘盖万翠香王坤彭晓珏朱英国
关键词:水稻花药双向电泳细胞质雄性不育
风味鲢鱼干的加工工艺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对风味鲢鱼干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对柠檬酸铁替代亚硝酸盐发色,紫苏混合液腌制脱腥,辅助调味料的确定以及骨刺软化及杀菌效果四个主要工艺过程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柠檬酸铁的发色效果达到了亚硝酸盐的发色效果,其最佳用量确定为0.05‰。紫苏混合腌最优脱醒工艺是:在温度为10-18℃条件下,添加4.5%的紫苏液、5‰食用醋、1%料酒和70mg/L乙基麦芽酚与混合盐对鲜鲢鱼块进行脱腥腌制48h。在121℃下,杀菌15rain,可达到骨刺软化和杀菌的目的。
陈奇何新益盛灿梅刘永乐
关键词:脱腥紫苏鲢鱼杀菌
番茄红素保健果酒的生产方法被引量:4
2007年
研究以番茄为原料,经过酒精发酵生产番茄红素保健果酒的工艺。采用臭氧水浓度为1.0mg/L,对番茄进行处理,作用时间2min,可杀灭95%以上的微生物,减少了发酵过程中SO2的用量。加入50mg/L的果胶酶,使番茄的出汁率提高到71.7%,番茄皮渣用石油醚-丙酮混合试剂在pH8、40℃浸取4h,提取番茄红素。番茄汁经过前发酵、后发酵、陈酿得到番茄酒,将番茄红素加入到番茄酒液中获得番茄红素保健果酒。
俞健刘永乐陈奇李巍青
关键词:番茄红素果胶酶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