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肝胆疾病研究所 作品数:92 被引量:444 H指数:12 相关作者: 付立 杨斌 高茹 宁刚 张卫民 更多>> 相关机构: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市人工细胞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动态测量肺不张区域容积对中-重度ARDS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评估肺不张区域容积(NILT)与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9年6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131例中-重度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ARDS原因、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氧合指数(PaO2/FiO2)等基本资料;收集患者入ICU 1 d和7 d的CT影像学资料,根据CT值分为过度通气区域(-1000^-900 HU)、正常通气区域(-899^-500 HU)、通气欠佳区域(-499^-100 HU)、肺不张区域(-99~100 HU),计算总肺容积和NILT占总肺容积百分比(NILT%);同时收集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根据28 d随访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确定ARDS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NILT%预测ARDS患者28 d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确定诊断的准确性,并根据NILT阈值对患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131例中-重度ARDS患者中,剔除诊断ARDS超过48 h、非首次因ARDS入ICU、ICU住院时间<7 d、入ICU 72 h内死亡、存在慢性间质性肺病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入ICU后7 d内未进行胸部CT检查、入ICU后2 h内未进行标本采集的患者,最终共53例患者纳入分析.53例患者中,28 d存活31例,死亡22例,28 d病死率为41.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更大(岁:65.32±11.29比55.77±14.23),SOFA评分更高(分:11.68±3.82比8.39±2.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性别、BMI、ARDS原因、APACHEⅡ评分和PaO2/Fi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ICU 1 d时两组CT检查获得的CT值、总肺容积和NI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ICU 7 d时死亡组NILT%明显高于存活组〔(28.95±8.40)%比(20.35±5.91)%,P<0.01〕,而CT值和总肺容积与存活组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鹿兴 韩宇欣 韩宇欣 高心晶 王凤梅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CT检查 预后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向类肝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35 2008年 目的: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生物学的特性及向肝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从脐带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行传代培养,检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面免疫标志、细胞周期和生长活性等,利用肝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生长因子4和抑瘤素等细胞因子诱导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用免疫细胞方法对诱导和未诱导的细胞进行免疫学检测,糖原染色进行功能鉴定.结果:从人脐带中可分离到贴壁生长的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可在体外进行长期稳定培养;CD29、CD105和Vimentin表达阳性,基本不表达CD34、CD31,经加入细胞因子可成功将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诱导分化,分化的细胞表达肝细胞表面标志物ALB、AFP、CK18和CK19,糖原染色呈现阳性.结论:人脐带中可成功分离到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可实现体外长期培养,表达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在体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有望成为细胞替代治疗的理想来源之一. 闫俊卿 韩涛 朱争艳关键词:脐带 间充质干细胞 肝细胞 分化 免疫细胞化学 流式细胞术 APA微囊猪肝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探讨APA微囊猪肝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性。方法用胶原酶灌注分离猪肝细胞,用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lginate-polylysine-alginate,APA)包埋肝细胞,测定肝细胞产量和存活率。用氨基半乳糖诱导建立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fulminatehepaticfailure,FHF)模型(n=68),实验动物分为微囊肝细胞植入组、游离肝细胞植入组、空囊组、对照组4组。分别将微囊肝细胞、游离肝细胞、空微囊、生理盐水植入或注入FHF大鼠腹腔,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分离肝细胞产量为1.74×1010~2.90×1010个,微囊肝细胞存活率>80%。APA微囊肝细胞组与游离肝细胞、空囊和对照组相比,能提高FHF大鼠存活率,延长存活时间,改善肝功能。结论APA微囊猪肝细胞腹腔移植治疗FHF大鼠有较好疗效。ExperimentalStudyonHepaticFailureRatInstitute,Tianjin300170AbstractObjectiveThepaticfailurerat.Methpolylysine-alginate(APA(FHF) 李涛 舒桂明 杜智 宋继昌 孙绵方关键词:急性肝功能衰竭 肝脏 氨基半乳糖 细胞移植 肌肉减少症与慢性肝脏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9年 肌肉减少症是营养不良的主要组成成分,是慢性肝脏病的常见并发症,影响高达70%的晚期肝病患者,与不良临床结局和预后相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发生其他并发症的风险、非移植患者和移植者术后的生存率等。慢性肝脏病引起糖代谢改变、脂肪氧化、酮体生成和蛋白质分解,导致脂肪和肌肉组织减少,加上营养物质摄入不足,身体活动受限或缺乏,使肌肉质量下降。近来,肌肉生长相关激素、高氨血症介导的信号传递通路、肠道菌群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及机制逐渐被认识。肌肉减少症是一个强有力的预后预测指标,可用于晚期肝病的整体评估。合理的营养干预、适当的运动、有效的降氨处理措施、补充激素和靶向分子治疗(如使用肌肉生长抑制素阻断剂)、肝移植等可能改善肌肉减少症,但尚需更多深入研究进一步证实。 肖慧娟 张明 张明 韩涛关键词:肝疾病 营养不良 合并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的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 u n e h e p a t i t i s,A I H)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标志物阳性30例及同期AIH未合并HBV感染者24例的临床、生化及自身抗体特点.方法:54例AIH患者中,AIH合并HBV标志物阳者30例为A组,同期AIH未合并HBV标志物阳性者24例为B组,分析患者的人口学、临床表现、生化检查、自身抗体及预后等.结果:A、B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60.3岁±1.4岁、66.3岁±3.5岁,女/男为26/4、22/2,患者以老年女性为主;初诊时两组症状相似,近半数28/54(51.9%)以肝酶升高就诊,其他主要症状为腹胀伴双下肢水肿、黄疸、食管静脉曲张及破裂出血.确诊为肝硬化者A组为26/30(86.7%)、B组为13/24(54.2%),食管静脉曲张及破裂出血者A组12/30(40.0%),B组为1/24(4.2%);白蛋白减低<30 g/L者、ANA滴度>1∶320者、随访期死亡者A组例数均多于B组,分别为A组21/30(70.0%)、26/30(86.7%)、10/30(33.3%),B组8/24(33.4%)、11/24(45.8%)、2/24(8.3%);IgG明显升高者、合并干燥综合征者B组例数多于A组;A组中乙型肝炎标志物多为乙型肝炎抗体阳性.结论:AIH合并HBV标志物阳性者女性居多,大多为HBV抗体阳性,确诊年龄60岁左右,半数以肝酶升高就诊,临床确诊时肝硬化常见,失代偿并发症更为多见,预后更差. 李隽 韩涛 赵振刚 周淑芬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抗体 血常规比值参数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分析血常规比值参数与类风湿关节炎(RA)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并比较217例RA患者(RA组)和211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的总炎症全身指数(AISI)、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衍生的NLR(dNLR)、血红蛋白与淋巴细胞比值(HLR)、血红蛋白与血小板比值(HP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血小板与单核细胞比值(PMR)、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II)、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分析RA患者上述指标与临床评分、炎症和免疫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常规比值参数与RA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常规比值参数对RA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RA组PMR、LMR、HPR和HLR降低(P<0.05),而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突变型瓜氨酸化波形蛋白抗体(aMCV)、NLR、d NLR、PLR、SII、SIRI、AISI升高(P<0.05)。RA患者DAS28评分与ESR、CRP、RF、aMCV、PLR呈正相关,而与HPR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的ESR、CRP、RF、ASO、PLR是影响R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水平PMR和HLR是保护因素(P<0.05)。基于ESR、CRP、RF、ASO、PLR、PMR和HLR的联合检测模型对RA的诊断效能优于单一指标,曲线下面积(AUC)为0.889(95%CI:0.852~0.927)。结论 PLR和HPR与RA临床活动度相关,多指标联合检测可为RA辅助诊断提供新思路。 鲍布和 张琪 李海林 杜双双 高英堂关键词:血红蛋白类 血小板计数 淋巴细胞 类风湿 组合性人工肝的临床研究进展 2002年 人工肝支持系统中组合性人工肝的临床研究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肝细胞是其主要的生物成分,该系统的支持作用主要来源于肝细胞的生物代谢功能,肝细胞的来源培养的时间,数量是组合性人工肝的关键;生物反应器是组合性人工肝的核心装置,其性能直接关系到组合性人工肝的支持效果;活性碳及树脂吸附血浆灌流是组合性人工肝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组合性人工肝的逐渐应用于临床,其将给肝病的治疗带来光明的前景。 张春立 杜智 等关键词:肝细胞培养 生物反应器 血浆灌流 中空纤维 豆纹动脉对基底节区脑组织定量灌注的影响及预后预测效果评价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采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vessel wall imaging,VWI)技术与自校准平面回波灌注成像(self-calibrated echo planar 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SCALE-PWI)探索豆纹动脉(lenticulostriate artery,LSA)影像学特征对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lacunar infarctions,LIs)及基底节区脑组织灌注的影响,及其与卒中严重程度、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因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行头MR、VWI及SCALE-PWI检查患者46例。根据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6分)和预后不良组(>6分)。测量VWI图像中LSA的参数(数目、总长度、曲率);比较预后良好组与不良组临床基线数据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症状侧的LSA参数、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梗死体积的差异;评估影像学参数与入院NIHSS评分的相关性,及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最终明确指标在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间的诊断效能。结果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间患侧LSA数目(P=0.015)与LSA总长度(P=0.032)、患侧基底节区CBF(P=0.001)与CBV(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梗死体积可以预测卒中严重程度,回归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08,P=0.002)。在调整了年龄、性别、高血压及糖尿病后,患侧CBV仍是病情好转的重要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为0.922(95%CI:0.904~0.981)。结论VWI所示LSA特征能反映基底节区的灌注状态,基底节区的脑定量灌注参数是LIs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黄黎香 王绍舟 曹宸 夏爽关键词:豆纹动脉 灌注 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液中硫醇的含量 1993年 本文报导了用气相色谱的方法测定血液中硫醇的含量。经实验测定正常人血液中硫醇的含量平均为291±132n mol/L,在肝昏迷、肝坏死患者的血液中硫醇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通过对血液中硫醇含量的测定,为肝脏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于美丽 程秀 宋继昌 钱绍诚关键词:硫醇 肝胆疾病 气相色谱 肝硬化合并肌肉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及其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研究肌肉减少症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及其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肝硬化住院患者199例,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人体测量、血生物化学检查,根据体成分分析测得的四肢骨骼肌含量计算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将患者分为肌肉减少症组和无肌肉减少症组,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筛选影响肌肉减少症发生的因素;随访48个月,比较两组生存、并发症发生情况。据资料不同分别采用t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肌肉减少症在肝硬化中的发生率为36.7%,在并发肝性脑病患者中最为多见(62.5%),其次是并发腹/胸水患者(37.6%)。有营养风险者肌肉减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营养风险者(P<0.05),即使无营养风险者也有14.8%合并肌肉减少症。肌肉减少症组体质量指数(BMI)、上臂肌围、身体细胞量低于无肌肉减少症组(P<0.05),浮肿指数(ECW/TBW)高于后者(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BMI、并发症肝性脑病是肝硬化合并肌肉减少症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随访期间肌肉减少症组病死率高于无肌肉减少症者(P<0.05),反复腹/胸水、肝性脑病、感染的发生率亦明显升高(P<0.05)。结论肌肉减少症是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的表现之一,使患者病死率、发生其他并发症的风险升高,对临床结局产生不良影响。老年、男性患者、BMI越低、并发肝性脑病,肌肉减少症发生风险越高。 肖慧娟 叶青 张明 张明 韩涛 韩涛关键词: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