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成都地质学院

作品数:642 被引量:3,115H指数:27
相关作者:曾允孚汪云亮朱宗培帅德权胡远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地质行业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43篇期刊文章
  • 56篇科技成果
  • 39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74篇天文地球
  • 47篇理学
  • 3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3篇生物学
  • 15篇文化科学
  • 9篇机械工程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建筑科学
  • 7篇经济管理
  • 7篇矿业工程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社会学
  • 5篇化学工程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水利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哲学宗教
  • 2篇电气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冶金工程

主题

  • 66篇矿床
  • 52篇地质
  • 41篇盆地
  • 36篇成矿
  • 35篇矿物
  • 30篇勘探
  • 29篇金矿
  • 28篇岩石
  • 24篇地震
  • 23篇油气
  • 21篇岩体
  • 20篇金矿床
  • 19篇岩浆
  • 18篇碳酸
  • 18篇碳酸盐
  • 18篇气藏
  • 18篇痕量
  • 16篇地球化
  • 15篇火山
  • 14篇龙门山

机构

  • 639篇成都地质学院
  • 11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中国石油化工...
  • 5篇四川省地质矿...
  • 4篇中国科学院地...
  • 3篇电子科技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地质矿产部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成都地质矿产...
  • 2篇长安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成...
  • 2篇成都综合岩矿...
  • 2篇加拿大多伦多...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江汉石油学院

作者

  • 21篇但德忠
  • 20篇曾允孚
  • 12篇张倬元
  • 11篇朱介寿
  • 10篇赵霞飞
  • 10篇汪云亮
  • 9篇蔡学林
  • 8篇王士天
  • 8篇周熙襄
  • 8篇卢武长
  • 8篇秦四清
  • 8篇黄润秋
  • 7篇周兵
  • 7篇郑明华
  • 7篇金景福
  • 7篇赵永胜
  • 7篇李晓林
  • 6篇赵锡奎
  • 6篇郑荣才
  • 6篇侯贤灯

传媒

  • 164篇成都地质学院...
  • 81篇矿物岩石
  • 17篇石油地球物理...
  • 11篇天然气工业
  • 9篇科学通报
  • 9篇岩矿测试
  • 9篇矿物学报
  • 9篇矿物岩石地球...
  • 8篇分析化学
  • 8篇地球化学
  • 8篇地球科学进展
  • 7篇核技术
  • 7篇沉积学报
  • 7篇沉积与特提斯...
  • 6篇黄金
  • 6篇物探与化探
  • 6篇西部探矿工程
  • 5篇石油实验地质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理化检验(化...

年份

  • 37篇2008
  • 1篇2002
  • 1篇1997
  • 3篇1995
  • 17篇1994
  • 102篇1993
  • 123篇1992
  • 127篇1991
  • 119篇1990
  • 56篇1989
  • 8篇1988
  • 6篇1987
  • 10篇1986
  • 1篇1985
  • 1篇1984
  • 1篇1983
  • 2篇1982
  • 1篇1980
  • 1篇1979
  • 1篇1974
6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IA-FAAS单标准连续稀释校正技术测定微量镁的研究被引量:9
1990年
流动注射分析(FIA)具有诸多优点,能方便地与各种检测器联用,已在各种物料分析中获得广泛应用。在FIA-FAAS的研究中,Tyson等提出了与常规校正法不同的单标准连续稀释校正技术。此法的基本原理是:在采样阀与雾化器之间串入一个体积较大的带有搅拌器的混合室以获得较大的分散度。当一个试液被注入载流后,在混合室迅速分散。
侯贤灯徐培方孙中浩
关键词:
定量岩石学
1993年
在地质科学中,数学已渗透到各个领域。数学和岩石学的横向交叉结合形成了新的边缘学科——定量岩石学。 定量岩石学是运用数学原理、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研究岩石和岩体的数量关系、空间分布规律、含矿性及岩石和岩体形成演化规律的一门边缘学科,是岩石学、数学和电子计算机三者有机结合的产物。它以数学为工具,电子计算机为手段,以解决岩石学问题为最终目的,是数学地质中的一个分支。它为岩石学研究提供了定量的依据,使岩石学研究从定性解释逐渐向定量计算发展。目前,由于数值模拟在岩石学中的应用以及电子计算机能实现复杂、大量的岩石化学计算,使得岩石学研究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倪志耀
关键词:岩石化学岩石学
希望铀矿床物质来源探讨被引量:30
1990年
希望铀矿床为热液铀矿床。本文中主要探讨了热液中水、铀和∑CO_2的来源。研究表明,水、铀和∑CO_2各有不同的来源:初始热液中的水是花岗岩浆分异出的岩浆水(后有大量大气降水混入);成矿热液中的铀主要取自自云母花岗岩中的活性铀;成矿热液中的∑CO_2主要由煌斑岩岩浆提供。
金景福胡瑞忠
关键词:铀矿成矿热液矿床
盆地水力学状态对成岩作用的控制被引量:1
1989年
一、孔隙水流动的方式和原因我们在研究一个盆地的沉积物成岩作用时,应该把整个地下环境看成是一个有机联系的动力学体系。携带成岩物质的孔隙水在盆地内的流动状态和化学性质都在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孔隙水流动的原因有: (1)补给作用和排泄作用:地下水由于有高水头的补给和沿压力降低方向上的排泄作用而引起流动。由于岩石的压实和去压实作用也可引起液体流动。 (2)固体体积发生变化可引起流动,如水化作用使岩石膨胀而引起液体流动。
田洪均
关键词:成岩作用压实作用大气水胶结物碳酸盐沉积同生断层
河南桐柏北部秦岭群中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及变质矿物温压条件的研究被引量:3
1990年
本文提供了桐柏北部秦岭群麻粒岩中石榴石、辉石和黑云母的部分电子探针分析数据。根据岩石中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和4种地质温度计、地质压力计的计算,确定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条件为790—850℃和0.8—1.OGPa。变质时的地热梯度为28—33℃/km,属中压麻粒岩相。
王奖臻
关键词:麻粒岩秦岭群变质作用变质矿物温压条件
狮泉河—古昌—永珠蛇绿岩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6
1990年
狮泉河、古昌、永珠等地区出露的超镁铁岩具有各种典型的蛇绿岩套特征,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带,中间的不连续地区为白呈系所覆盖。该蛇绿岩带是班公-怒江蛇绿岩带的李生分支,是西藏板块内部在中生代中期张开又封闭的残留构造。
胡承祖
关键词:超镁铁岩缝合带地质构造
南沙中部海域油气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被引量:1
2002年
在南沙中部海域发育了古新统—下渐新统(上渐新统)、上渐新统(下中新统)—中中新统、上中新统—上新统三套油气源岩,其有机质类型以Ⅱ-Ⅲ型为主。根据David.A.Wood(1988)所提出的TTI值和计算方法及R_0值的关系,确定研究区生油、气门限,并分析了有机质成熟度的热演化史。在研究区发育有古新世—晚中新世砂岩、晚渐新世—中新世(或上新世)碳酸盐岩两大类型的储集层,在南部、中部西南侧、西北部均具有良好的区域性盖层,并发现有断块、断背斜、断鼻、背斜、台地生物礁(礁隆)等地层圈闭类型。因此研究区内具有良好的油气地质条件。
曾祥辉姚永坚易海
关键词:油气地质条件南沙中部海域源岩储集层盖层有机质热演化
西藏中部白垩纪一些新的双壳类化石被引量:2
1990年
本文描述了西藏中部革吉、改则和拉萨彭波农场地区白垩纪双壳类化石4新种和1未定种[Laevitrigvtia (Malagasitrigonia)gegyauensis,Pseudolimea minima,Lucina grandiformisa,Crasatella(s.l.)camartum,Neithea(N.)sp.],并刊出一些其他双壳类图版。这对了解该区动物群面貌和地质时代的确定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苟宗海
关键词:白垩系海侵双壳类化石地质时代
原始地层压力与天然气富集关系——75—54—02—02—07课题成果简介被引量:1
1991年
简介国家“七五”重点攻关课题75-54-02项目二级专题研究成果。在地层原始压力与天然气富集关系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上均有重大进展,对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厍成荣
关键词:地层天然气
青藏高原及其东部邻区的三维地震波速度结构与大陆碰撞模型被引量:62
1992年
自从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以来.印度的大量地壳物质向欧亚大陆的地壳和上地幔挤入.寻找这些物质储藏的处所是了解大陆碰撞过程的关键.利用地震波层折成像方法.研究三维地震波速的结构,可为发现青藏及其邻区地壳和上地幔的异常物质提供证据.本文引用并分析地震面波和体波的层析成像结果.提出印度次大陆向欧亚大陆挤入的新模式,它不仅符合地震波速度数据,而且也和地质及地球物理现象相匹配.印度次大陆向欧亚大陆挤入的新模式可归纳如下:(1)印度次大陆的地壳向青藏的下部地壳挤入,而不是向青藏的地壳底部或上地幔的软流层挤入;(2)增多的青藏下地壳物质沿破裂的地壳底面,向东部邻区(青川滇)的上地幔软流层下插;(3)青藏中部及川滇上地幔较轻的热物质分别自地壳底面涌入地壳中;上涌物质可以达到地表附近(青藏中部)或是达到25km 深度的中地壳(川滇).视不同地区条件的不同而异.地表的张性构造和热物质的上升有密切关系.
曾融生朱介寿周兵丁志峰何正勤朱露培骆循孙为国
关键词:青藏高原
共6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