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金融学院中国金融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

作品数:150 被引量:1,164H指数:16
相关作者:王晓雷丁俊峰汤洪波杜晓颖饶华春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南昌大学理学院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7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6篇金融
  • 32篇银行
  • 21篇货币
  • 19篇融资
  • 14篇农村
  • 13篇经济增长
  • 12篇金融危机
  • 11篇商业银行
  • 11篇农村金融
  • 11篇资本
  • 11篇流动性
  • 9篇中国金融
  • 9篇人民币
  • 9篇货币政策
  • 8篇信用
  • 8篇实证
  • 8篇通货
  • 7篇信贷
  • 7篇信息不对称
  • 6篇债务

机构

  • 148篇广东金融学院
  • 5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国人民银行...
  • 2篇南昌大学
  • 2篇西南财经大学
  • 1篇北京石油化工...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湖北大学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中国人民银行
  • 1篇《南方金融》...

作者

  • 72篇陆磊
  • 14篇王晓雷
  • 12篇陈辉
  • 10篇王颖
  • 9篇丁俊峰
  • 7篇汤洪波
  • 7篇杜晓颖
  • 6篇李湛
  • 5篇汪前元
  • 5篇顾乃康
  • 4篇李石凯
  • 4篇郑荣年
  • 3篇李欢丽
  • 3篇王醒男
  • 3篇李日新
  • 2篇徐镱菲
  • 2篇戴本忠
  • 2篇朱雪嫣
  • 2篇刘斌斌
  • 2篇饶华春

传媒

  • 43篇南方金融
  • 11篇农村金融研究
  • 9篇金融研究
  • 7篇广东金融学院...
  • 6篇中国金融
  • 5篇金融发展研究
  • 4篇现代日本经济
  • 3篇当代财经
  • 3篇世界经济研究
  • 3篇国际经贸探索
  • 3篇山西财经大学...
  • 2篇经济学动态
  • 2篇南方农村
  • 2篇新金融
  • 2篇武汉金融
  • 2篇新疆金融
  • 2篇当代经济管理
  • 2篇湖北函授大学...
  • 2篇金融评论
  • 2篇今日财富(金...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5
  • 8篇2014
  • 12篇2013
  • 12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28篇2009
  • 28篇2008
  • 26篇2007
  • 23篇2006
1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逻辑被引量:1
2009年
当前中国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模式的基本理论是:第一,金融中心的本质特征是金融交易的集中性与金融资源配置的分散化,在现有决策体制下,金融资源分配权导致了只有北京具备建设中国金融中心的唯一可能性。因此,金融中心建设在实质上必然要求对现有金融体系进行改造。第二,当前的金融中心建设仍主要立足于对特许权和行政审批的高度依赖,而真正的金融中心具有不依赖于行政决策的自发形成特征,这就要求任何具备建设金融中心冲动的城市必须反思构建金融中心的基本目标与发展模式。第三,从现有经济制度和金融发展初始条件看,北京是金融行政中心,也是中国唯一真正的金融决策中心;上海是北京中心的执行中心,具有行政特许权背景下的"准行政-半市场"特征,但正是这种特征,是所有其他试图建立区域金融中心的城市所垂涎的特许权价值。第四,真正的区域金融中心必须具有体制上的市场化、区域上的辐射性和产品上的适用性等特征,不以金融资源集中为特点,反以金融资源扩散为基本职能,不断发现本城市以外的金融需求,打破条块分割,实现金融资源配置的优化。
陆磊
关键词:区域金融中心金融资源配置中国金融国际金融中心行政决策
合作是金融全球化中的博弈均衡
2007年
最近的一个突如其来的争论让几乎所有的中国人为之瞠目结舌—全球股市波动的震源是否位于中国。随后,美国财长保尔森透露了即将与中国就进一步对外资开放服务业、加强中国的环境保护以及加快中国总体经济改革三大议题进行探讨。这两个事实上存在密切关联的事件虽然不能说明中国资本市场具有国际影响力,但已经充分说明中国已经处于金融全球化的博弈核心。
陆磊
关键词:金融全球化博弈均衡中国资本市场中国人对外资开放股市波动
基于需求与发展视角的农村金融改革逻辑再考被引量:73
2006年
论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把我国农村金融需求概括地分为农村发展需求、农业生产需求和农民生活需求三个层次。经过各层次需求因素的分析,指出了现有农村金融改革目标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农村信用社改革为例,说明商业化是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的现实选择。同时认为即将启动的国家新农村建设、农村信用社前期改革的成果、以及紧锣密鼓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都为其市场化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王醒男
关键词:金融需求农村农户农信社
论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被引量:96
2007年
中国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影响当前货币政策的重要冲击因素。造成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在于短期的银行上市筹资因素、中期的人民币升值因素和长期的高储蓄率因素。流动性过剩导致了低利率和信贷投放高涨,价格指数间的传递关系被屏蔽,将可能造成中国经济面临“投资膨胀-通货紧缩”压力。文章提出,有必要在承认高储蓄率和国际收支失衡的前提下,通过综合性的货币政策组合全面治理流动性过剩问题。
陆磊
关键词:流动性过剩货币政策
日本银行产业全球竞争力的演变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20世纪70-80年代,日本银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快速、稳定地提升,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银行产业国际竞争力又显著地衰落。从1996年的桥本内阁开始,日本政府对银行产业实行了大规模的改革与重建,有迹象表明,日本银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已经不可能重拾20世纪80年代的强势。
王晓雷
关键词:银行产业国际竞争力金融大爆炸不良债权银行重组
概念经济的区域竞争机理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中国概念经济现象风气甚浓,制造概念经济成为区域竞争的手段之一,并呈现为单向扩散的特征,其根源在于政府主导资源配置的机制。在此机制作用下,制造概念则能获得资源配给,由此刺激区域经济增长并为催生地方政府政绩。但概念经济现象单向扩散的后果也导致国内区域产业结构同质化,或者产业结构畸形化,由此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产业升级带来巨大的困难,消除其负面性需要作相关制度的改革与调整。
严武丁俊峰
关键词:概念经济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金融业税收政策调整被引量:6
2009年
与国际金融危机既冲击了美国、欧洲国家的金融产业又冲击其金融市场不同,它只冲击了中国的金融市场。所以,中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冲击财税政策重点是优化金融市场环境和提振金融市场信心。全方位和大幅度的金融税收政策调整已经并将继续改善中国的金融市场,为保增长、促转型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王晓雷宋长宏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产业金融市场税收政策
论私人银行业务风险管理被引量:5
2008年
私人银行通过客户经理向拥有高额净资产的私人客户及其家庭提供以财富管理为核心的、高质量、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并获取相应的收入。私人银行业务在本质上是一项高风险的银行业务,一是面临的风险多;二是风险发生的概率大;三是风险复杂性高,有较强的关联性;四是风险计量难度大;五是操作风险与合规风险。私人银行业务风险管理策略:搭建良好的风险管理基础平台;设定清晰的风险管理目标与政策;优化风险管理的实施流程;完善独立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有效的风险信息处理机制;实施科学的风险管理绩效评价等。
郑荣年陆磊
关键词: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风险管理
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农村金融结构转型分析被引量:17
2009年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正相关性被大多数理论研究者所证实,但由此推断促进中国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大量投入金融资源则过于简单化,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即中国正在加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成为主导农村金融规模与转型方向的关键因子,城市化进程所推动的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是农村金融转型的重要决策变量,农户收入结构的演变亦促进着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因而城市化进程产生了对农村金融规模的约束。与此同时,农户收入的增长产生了对金融的多元化需求,因此建设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当前我国农村金融转型的主要任务。
丁俊峰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农村金融
机构投资者与股市波动的实证研究——基于上证2005~2010年的季度面板数据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采用上证2005~2010年共24个季度数据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机构持股比例与股市收益率波动之间的关系,以探讨机构投资者能否真正起到缓解股市收益率波动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机构持股比例与股市收益率波动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即机构投资者比例的增加反而使得股市收益率波动上升,因此监管当局希望在现阶段大力引进机构投资者来缓解股市波动的愿望可能很难实现。
程华强
关键词:机构投资者股市波动面板数据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