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

作品数:1,049 被引量:1,606H指数:14
相关作者:陈尚君陈维昭查屏球陈广宏黄仁生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005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55篇文学
  • 105篇文化科学
  • 96篇历史地理
  • 58篇语言文字
  • 32篇哲学宗教
  • 24篇艺术
  • 7篇政治法律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医药卫生
  • 2篇社会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77篇文学
  • 102篇小说
  • 47篇明代
  • 46篇诗歌
  • 43篇代文
  • 41篇学史
  • 37篇中国文学
  • 37篇国文
  • 37篇国文学
  • 36篇文学史
  • 34篇诗学
  • 24篇文化
  • 24篇考论
  • 23篇评点
  • 23篇文学研究
  • 22篇诗人
  • 21篇晚明
  • 19篇清代
  • 18篇叙事
  • 15篇中国文学史

机构

  • 1,020篇复旦大学
  • 4篇临沂师范学院
  • 4篇浙江大学
  • 3篇苏州大学
  • 3篇上海财经大学
  • 3篇上海大学
  • 3篇浙江师范大学
  • 3篇《社会科学版...
  • 3篇上海科学技术...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枣庄学院
  • 2篇浙江工业大学
  • 2篇伊犁师范学院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陕西省社会科...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作者

  • 36篇陈维昭
  • 36篇黄霖
  • 36篇陈尚君
  • 31篇陈广宏
  • 27篇邓富华
  • 26篇赵海涛
  • 26篇黄仁生
  • 26篇郑利华
  • 25篇周兴陆
  • 24篇罗书华
  • 20篇申明秀
  • 18篇范伯群
  • 16篇罗剑波
  • 15篇朱泽宝
  • 14篇汤志波
  • 13篇章培恒
  • 13篇孙超
  • 12篇徐艳
  • 10篇吴冠文
  • 10篇张桂丽

传媒

  • 55篇复旦学报(社...
  • 50篇中国文学研究...
  • 47篇理论界
  • 45篇文史知识
  • 28篇中国典籍与文...
  • 21篇图书馆杂志
  • 20篇古籍研究
  • 19篇文学遗产
  • 18篇中国文学研究
  • 16篇文学评论
  • 16篇古籍整理研究...
  • 14篇文献
  • 14篇明清小说研究
  • 12篇中国韵文学刊
  • 11篇兰州学刊
  • 1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0篇太原师范学院...
  • 9篇红楼梦学刊
  • 9篇求是学刊
  • 8篇学术月刊

年份

  • 1篇2024
  • 41篇2023
  • 38篇2022
  • 47篇2021
  • 40篇2020
  • 51篇2019
  • 26篇2018
  • 39篇2017
  • 46篇2016
  • 72篇2015
  • 51篇2014
  • 57篇2013
  • 55篇2012
  • 59篇2011
  • 64篇2010
  • 47篇2009
  • 51篇2008
  • 59篇2007
  • 40篇2006
  • 37篇2005
1,0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皇朝续文献通考》编纂始末与学术价值被引量:3
2009年
清光绪中,吴兴刘锦藻以其丰富的藏书、雄厚的财力、过人的毅力,私人撰成《皇朝续文献通考》一书,上续清续修"三通"、"清三通",加之《通志》《通典》《文献通考》,将上古至清末的各种典章制度基本上包罗在内,被学林合称为"十通"。《清朝续文献通考》的编纂过程以及其自身包含的多方面史料,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金晓东
关键词:编纂过程学术价值
唐《刘智墓志》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2017年
唐《刘智墓志》全称《大唐故刘君合葬墓志铭并序》,墓志嘉道间出土于陕西西安。结合出土之《刘奉芝墓志》《刘升朝墓志》及相关史料,碑史互证,志主刘智之父、祖、曾祖与刘奉芝相同,二人当为兄弟关系。墓志存世有两种拓本:其一为"进士张遘文"本,其二为"武功苏灵芝书"本。其中,标题下方题"进士张遘文"本为此志原石拓本,而题"武功苏灵芝书"者实为碑估为射利所伪作。墓志曾归山东刘燕庭所得,被其携以至浙,存放在杭州净慈禅寺六舟法师的万峰山房之中。太平天国动乱期间,净慈禅寺遭受重创,此志石也毁于兵火。
韩续
复古的虚构与诗体——论朱湘诗歌对古典文学的继承
2019年
朱湘是新月诗派的代表诗人,其诗学观念与创作实践集中体现了新月诗派向古典文学复归的追求,在抒情上要求平静与克制,在形式上讲究优美和谐,并注重新诗格律的探索。在其通变的诗学观念统摄下,朱湘主张学习古典文学之"神",将虚构与人性结合,通过对古代田园与神话世界的重建来表达自身的情感与个性;又在形式上表现出对古诗词语句、体式、音韵的继承与创变。
梁思诗
关键词:现代诗复古古典文学
超越雅俗 融汇中西——论20世纪40年代新市民小说代表作家的创作经验被引量:3
2006年
随着新市民群体的日益庞大,他们必然需要一种与自己的知识结构相匹配的文学作品;而新文学和通俗文学发展到各自的成熟期,二者在艺术上的结合也具备了一定的可能性。张爱玲、徐讠于和无名氏的小说超越雅俗、融会中西的新文风,正好符合了新市民对文学作品的期待视野。以期总结他们在20世纪40年代成为“畅销书作家”的创作经验。
范伯群
关键词:新市民融汇小说
《读升庵集》是伪书吗?——为一件长达200年的冤案平反被引量:1
2002年
明李贽编。是编裒集杨慎诸书,分类编次。凡采录诗文三卷,节录十七卷。去取毫无义例。且贽为狂纵之禅徒,慎则博洽之文士,道不相同,亦未必为之编辑。序文浅陋,尤不类贽笔。殆万历间贽名正盛之时,坊人假以射利者。
司马朝军
关键词:文士万历序文义例
《玉台新咏》版本考——兼论此书的编纂时间和编者问题被引量:22
2004年
本文以北宋年间晏殊《类要》中所引《玉台新咏》为主要依据 ,通过对“郑玄抚刻本系统”和“陈玉父本系统”不同之处的细致分析 ,突破了自清初以来学术界在《玉台新咏》版本问题研究上所陷入的误区 ,初步确定了《玉台新咏》原貌的几个主要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论证《玉台新咏》只可能编纂于陈代 ,其编者决不可能是徐陵 ,而只能出于该书《序》中所言的一位宫中妃子之手。
谈蓓芳
关键词:《玉台新咏》编者
清末民初的戏剧服装批评
2014年
清末民初的戏剧界在舞台服装方面存在两大弊病:一是过分追求服装的奢华,二是随便乱换服装。清末民初的剧评家对这两种违背艺术规律的不良现象进行了及时批判,并为舞台服装的正确配置提出了积极建议,以合理引导戏剧艺术的发展。
陈佳
关键词:清末民初戏剧批评舞台服装
清末上海丹桂茶园变迁考被引量:3
2008年
丹桂茶园是同光时期在上海最大、存续时间最长、前后变化最复杂的京剧戏园。很长时间,丹桂茶园就是上海京剧的象征。丹桂茶园的活动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即同治6年冬开场起至光绪10年新丹桂茶园建造之前为前期,以宝善街旧丹桂茶园的活动为中心。在大新街设立新丹桂茶园后至光绪34年止,是为后期。本文试图以第一手资料为根据,并参考前人硏究,观察这两个时期丹桂茶园的变迁过程以及搭入演员的情况。
吕承焕
关键词:上海京剧
论宋濂后期的诗文风貌
2011年
至正二十年(1360)后,宋濂逐步完成了由隐逸之士向皇帝侍臣的角色转变。这一变化,使他的诗文观念及创作均呈现出了异于以往的风貌。笼统地以"台阁"代称宋濂后期的诗文风格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宋濂虽有一些颇具台阁气息的诗作,但这些作品与稍后出现的台阁体却有本质的区别,它们与渴望归隐的恋乡之作共同构成宋濂后期诗歌的两大题材。颂圣应制之文在宋濂文集中也仅为少数,远非他后期散文的主流,墓志铭、塔铭等类应酬之作才是他后期文章的主流。而宋濂后期的传记文在题材方面多有开拓,在技巧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与此同时,游记散文同样不乏佳篇。
王魁星
关键词:诗文颂扬感伤应酬风貌
论中国近世文学的开端问题被引量:5
2002年
近世文学代表着封建制后期已包含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文学。元代乃至上溯到金末 ,文学中较为明显地体现出某种近世性的倾向 ,包括文学与市民的密切关系、创作主体的个性高扬等特性 ,因而这一时期成为中国近世文学的萌生期。
郑利华
关键词:近世文学文学特征
共10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