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防灾科技学院地震科学系

作品数:116 被引量:469H指数:12
相关作者:张莹孙珍军韩秋莹高丽琰刘骁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教师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3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1篇天文地球
  • 33篇文化科学
  • 5篇矿业工程
  • 4篇经济管理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建筑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17篇教学
  • 15篇地震
  • 15篇课程
  • 12篇地球化
  • 12篇地球化学
  • 8篇地质
  • 7篇流体
  • 6篇地球化学特征
  • 6篇应力场
  • 6篇流体包裹
  • 6篇勘查
  • 6篇矿床
  • 5篇实践教学
  • 5篇盆地
  • 5篇构造应力
  • 5篇构造应力场
  • 4篇岩体
  • 4篇震源
  • 4篇年代学
  • 4篇资源勘查

机构

  • 115篇防灾科技学院
  • 14篇吉林大学
  • 6篇中国地震局工...
  • 6篇中国地震局
  • 4篇湖南师范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华北科技学院
  • 3篇西北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核工业二四三...
  • 2篇吉林建筑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作者

  • 12篇孙珍军
  • 11篇袁四化
  • 11篇关成尧
  • 9篇李静
  • 8篇刘智荣
  • 8篇万永革
  • 7篇张达
  • 7篇石云
  • 7篇刘军
  • 7篇韩秋莹
  • 7篇王鹤
  • 6篇孙国胜
  • 6篇陆丽娜
  • 6篇白相东
  • 6篇谷洪彪
  • 5篇王可勇
  • 5篇王艳萍
  • 5篇刘晓燕
  • 5篇高尔根
  • 5篇黄静宜

传媒

  • 6篇科技创新导报
  • 5篇吉林大学学报...
  • 5篇科学技术与工...
  • 4篇世界地质
  • 3篇中国地质教育
  • 3篇大学教育
  • 2篇教育与职业
  • 2篇科技通报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教育评论
  • 2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科技资讯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科教导刊
  • 1篇红外与激光工...
  • 1篇金属矿山
  • 1篇农村经济与科...
  • 1篇职教论坛

年份

  • 2篇2019
  • 15篇2018
  • 7篇2017
  • 17篇2016
  • 21篇2015
  • 13篇2014
  • 8篇2013
  • 12篇2012
  • 8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1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露天矿边坡影像三维重建技术
针对边坡稳定性评价研究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影像的露天矿边坡全自动三维重建方法.该方法利用普通数码相机获取露天矿边坡序列影像,基于运动恢复结构(SfM)和多视图立体视觉(MVS)算法,生成了稠密三维点云;通过构建不规则三...
刘军王鹤李峰刘小阳
关键词:露天矿三维重建
文献传递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教学团队建设是保证高校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和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举措,本文介绍了防灾科技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自身的基本现状和发展建设条件,并从专业团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思路、建设目标、规划内容以及团队建设的保障条件、具体措施等方面,论述了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整体方案。
刘广虎关成尧王承洋孙珍军
关键词:防灾科技资源勘查团队建设
利用无人机影像进行滑坡地形三维重建被引量:19
2015年
针对滑坡表达研究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影像序列的滑坡地形全自动鲁棒三维重建方法。以某滑坡区为试验场地,利用无人机搭载小型数码相机获取滑坡影像,辅助飞控数据建立的影像拓扑关系,依据计算机视觉原理,对滑坡地形进行了全自动三维建模,生成了包含颜色信息的三维点云数据,构建了滑坡体数字表面模型(DSM)。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快速实现滑坡三维地形精细测绘,有效降低作业成本和劳动强度;所建模型可准确表达滑坡体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正确分析评价滑坡稳定性提供了有力支持,尤其适合在困难山区或潜在危险地区的滑坡遥感动态监测。
王鹤刘军王秋玲
关键词:滑坡三维重建
京津冀地区自然灾害类应急预案区域分异研究
由于京津冀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相邻区域的应急预案完备程度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域差异.通过研究这种区域差异,可以了解京津冀地区对于自然灾害的预防力度与其存在的缺陷,帮助区域内政府更好也更准确的制定各项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张达石云
关键词:预案区域分异
《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5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程测量技术快速发展、测量产品不断翻新,现有的工程测量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而,相应的教学方法、内容需要随之革新,与之呼应。本文基于非测绘专业的工程测量课程体系现状,对当前非测绘工程专业工程测量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该院的教学实践,初步改革探讨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当前问题的一些切实可行的做法。力求通过各个环节的完善,提高我院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效果,满足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王鹤刘军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河北三河晚更新世地层粒度特征分析被引量:15
2016年
本文通过详细测量河北三河齐心庄一带第四纪剖面、采集光释光测年样品和粒度样品,分析该区地层形成年龄、沉积速率、各粒度样品粒度参数、频率分布曲线及概率累积曲线,进而推断其沉积环境。实测剖面显示地层可以分为20层,沉积物以细砂、粉砂和黏土为主。第2层光释光地质年龄为12.23±1.32ka,第19层光释光地质年龄为19.35±2.10ka,故实测剖面为晚更新世末期堆积,根据地层厚度及年龄测定结果测算出该区平均沉积速率为0.071cm/a。12个粒度样品频率分布曲线均为不对称的单峰态,表明沉积物成分单一,为相对稳定条件下形成。概率累积曲线分为两段式和三段式,滚动组分较少,总体为能量相对不高的沉积环境。地层自下而上呈现明显的旋回性沉积特征,存在两种韵律沉积模式:"中砂-细砂-粉砂"和"粉砂-黏土"。结合区域地质特征,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河北三河晚更新世地层形成于相对稳定的低水能条件下的河流环境,进一步可细分为河流砂坝和泛滥平原沉积。本文研究结果对于探讨华北北部平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潮白河下游的变迁历史、晚更新世末期的沉积速率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和数据。实测剖面位于新夏垫断裂的下盘,本文测试结果对于研究新夏垫活断裂两盘的差异性活动和断裂性质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刘智荣沈军黄静宜陈耀飞
关键词:粒度参数晚更新世泛滥平原
黔中隆起及周缘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特征
"黔中隆起"是指分布于贵州中西部的古隆起(尹赞勋,1949),周缘被黔北斜坡、黔南坳陷、武陵坳陷、黔西南坳陷和滇东隆起围限,其构造演化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周明辉等,2005)。黔中隆起及周缘具有良好的海相下组合油气勘探...
马立成张林炎李会军林全富王圣亮
文献传递
裂陷盆地韧性伸展量计算模型及其在渤海湾盆地的应用
2016年
裂陷盆地在拉张过程中存在的韧性变形一直没有得到理论界的关注。两种常用的伸展量计算方法(“地壳厚度变化计算法”和“断层平衡复原法”)的巨大差异是由于盆地的韧性伸展分量导致的。本文建立了一套基于以上两种方法耦合应用的盆地韧性伸展量和断层滑移伸展量计算模型,并应用于渤海湾盆地。经计算,渤海湾盆地的韧性伸展量大约占总伸展量的40%左右,这是用“断层平衡复原法”计算的伸展量总是小于“地壳厚度变化计算法”计算的伸展量的真正原因。渤海湾歧口凹陷的伸展计算结果显示韧性变形速率与断层滑移速率呈正比关系,盆地在裂陷期不仅断层滑移剧烈,韧性变形速率也很大。
关成尧漆家福张厚和吴景富高剑波廖宗宝
关键词:裂陷盆地渤海湾盆地
赤峰撰山子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岩动力学背景被引量:8
2016年
撰山子角闪二长花岗岩位于华北克拉通与兴蒙造山带结合部位的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带,对其开展了主量元素、稀土和微量元素分析以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等工作,目的在于精确厘定岩体的形成时代和研究其形成的动力学背景。结果表明: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谐和年龄为(245.8±3.1)Ma(MSWD:3.7,n=17),属早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成分特征显示为,其具有高硅(∞(Si02)=71.68%~72.85oA)、富碱(叫(Na20+K20)=8.98%~9.20%)、高铝(w(A1203)=13.45%~13.77%)、低钙(w(CaO)=0.81%~0.99%)及低TFeO/MgO值(平均值为6.55)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高分异I型弱铝质花岗岩;稀土配分曲线呈现向右倾斜的配分模式,Eu具有明显的亏损(δEu=0.66~0.68),表明斜长石发生了明显的分离结晶作用;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谱上呈现清晰的Th、U、La、P富集,Ba、Nb、Ti、Sr、Ta等相对亏损的特征。综合分析认为。撰山子角闪二长花岗岩主要形成于下地壳部分熔融作用,可能有少量的地幔组分加入,其形成于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最终拼合后的后碰撞/后造山伸展作用构造环境。
孙珍军孙国胜于赫楠向柱田毅刘彤陈旭李杨
关键词:花岗岩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定年构造环境
基于“文化层”视角的安化黑茶文化资源整合与利用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茶文化是一定时期内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茶文化生态旅游成了当今人们外出旅游的趋势与方向。采用文化分层的方法研究安化黑茶文化资源整理与利用,即将安化黑茶文化资源放入文化的四层次(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和心态文化层)进行解析与梳理,根据茶文化资源的文化层属性,提出针对性的安化黑茶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举措:整合物态文化层的安化黑茶文化资源,构建一体化茶旅文化空间发展格局;挖掘制度文化层的安化黑茶文化资源,引导茶文化健康发展;梳理行为文化层的安化黑茶文化资源,传承茶文化的深度内涵;凝聚心态文化层,升华茶马精神。
张达石云刘青
关键词:文化层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