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农业部猪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

作品数:136 被引量:1,112H指数:20
相关作者:屈彦纯余雳杨泽明张振波刘永刚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兽医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锦州医学院基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4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8篇农业科学
  • 25篇生物学
  • 5篇医药卫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1篇基因
  • 30篇多态
  • 22篇多态性
  • 15篇微卫星
  • 14篇肉质
  • 13篇克隆
  • 12篇肉质性状
  • 10篇胴体
  • 8篇性状
  • 8篇杂种
  • 8篇PCR-RF...
  • 7篇杂种优势
  • 7篇仔猪
  • 6篇断奶
  • 6篇微卫星标记
  • 6篇甲基化
  • 5篇蛋白
  • 5篇数量性状
  • 5篇染色
  • 5篇染色体

机构

  • 126篇华中农业大学
  • 7篇扬州大学
  • 6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锦州医学院
  • 3篇河南科技大学
  • 3篇湖北省农业科...
  • 2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武汉生物工程...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锦州医学院附...
  • 1篇武汉科技学院
  • 1篇咸宁职业技术...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作者

  • 76篇熊远著
  • 49篇邓昌彦
  • 33篇蒋思文
  • 21篇雷明刚
  • 19篇郑嵘
  • 16篇左波
  • 14篇彭健
  • 13篇苏玉虹
  • 9篇姜勋平
  • 8篇李凤娥
  • 8篇刘桂琼
  • 8篇屈彦纯
  • 6篇徐德全
  • 5篇蒋曹德
  • 5篇赵书红
  • 4篇吴望军
  • 4篇任竹青
  • 4篇张勤
  • 4篇吴珍芳
  • 4篇余雳

传媒

  • 16篇畜牧兽医学报
  • 14篇Journa...
  • 13篇华中农业大学...
  • 12篇遗传
  • 7篇中国畜牧兽医
  • 6篇生物技术通报
  • 5篇中国畜牧杂志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第十一次全国...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国外畜牧科技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养殖与饲料
  • 1篇河南畜牧兽医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解剖学报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营养学报
  • 1篇养猪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1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12篇2008
  • 8篇2007
  • 3篇2006
  • 13篇2005
  • 14篇2004
  • 16篇2003
  • 10篇2002
  • 5篇2001
1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NA甲基化差异对猪生长性状的影响被引量:22
2005年
测定和计算了大白×梅山F1 个体180日龄活重、料肉比、日增重、90 kg日龄、相对生长率和(KR)Kleiber5个性状,应用甲基敏感扩增多态技术(MSAP)分析了DNA甲基化与以上生长性状的关系。共扩增出 1 274 个位点,其中在252个多态性位点中,有81个甲基化位点对生产性状产生显著的影响。整体上,亲子代间甲基化差异不显著。但是,经配对数据t检验分析,每对引物在亲子代间扩增的带数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梅山猪与F1 代的差异接近显著性标准,大白猪与F1 代的差异达到极显著(P<0 .05)。个体一般甲基化百分差异和个体中性甲基化百分差异对所研究的6个生长性状均无显著的效应(P>0. 05)。除180日龄活重外,个体特殊甲基化百分差异对其余5个性状均产生显著的效应(P<0 .05)。从有利于养猪生产力这一角度讲,5 个生长性状表现都随个体特殊甲基化百分差异的增加而下降。回归分析表明,个体特殊甲基化百分差异与 5 个性状回归关系显著(P<0. 05)。结果显示,DNA甲基化是影响杂种表现或杂种优势的因素之一,可以作为分子标记用于杂种优势的预测和相关的研究;对性状产生显著影响的甲基化位点在预测杂种表现中要优于其它甲基化位点。
蒋曹德邓昌彦熊远著
关键词:生长性状日龄杂种表现杂种优势活重大白
猪杂种一代与亲本肌肉组织间正反向消减cDNA文库的构建被引量:8
2005年
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成功构建了杂种一代梅大猪、亲代大白猪的背最长肌正反向消减cDNA文库。以βactin为指标检测2个文库的消减效率分别为215和210倍。从相应的质粒文库中分别获取了700个和623个有效阳性克隆,PCR检测插入片段主要分布在150~600 bp之间。亲本与子代肌肉组织间消减cDNA文库的构建为进一步分离、鉴定与杂种优势相关的基因奠定了基础。
毕延震熊远著徐德全谢红涛
关键词:杂种一代亲本抑制消减杂交技术背最长肌质粒文库
猪1、3号染色体微卫星位点多态性及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被引量:29
2002年
利用 3头英系大白猪和 7头梅山猪为父母本建立了F2 参考家系。F1 公猪 5头 ,母猪 2 3头 ,随机交配产生 147个F2 个体。根据美国肉畜研究中心 (USDA MARC)公布的猪遗传连锁图谱 ,在 1号和 3号染色体上等间隔 (2 0cM)选择 8个和 9个微卫星标记 ,对参考家系全部的F0 、F1 和F2 个体进行扩增 ,获得各标记位点基因型。研究结果表明 ,等位基因数介于 2到 5之间 ,平均每位点 3.35个等位基因 ;部分等位基因片段长度超过USDA MARC所报道的结果。标记位点杂合度为 0 .385 3~ 0 .70 97,平均 0 .5 795。有信息的减数分裂数为 35~ 30 5 ,平均 2 40。利用此参考家系和CRI MAP软件包构建的 1号和 3号染色体图谱分别长 182 .3cM和 180 .2cM。 1号染色体的母畜图谱短于公畜图谱 ,而 3号染色体正好相反。与USDA MARC报道相比较 ,微卫星排列顺序与报道相同 ,但 1号染色体长 44 .8cM ,3号染色体长 6 3.3cM。此连锁图的构建为以后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quantitativetraitloci,QTLs)定位奠定了基础。
苏玉虹熊远著张勤夏宣炎蒋思文邓昌彦郑嵘雷明刚杨泽明
关键词:微卫星1号染色体QTL定位多态性
利用24个微卫星进行猪数量性状座位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以3头英系大白公猪与7头梅山母猪杂交产生的三代资源家系用来检测猪重要经济性状的数量性状座位(QTL),2000年下半年随机选留140头F2代个体,进行屠宰测定,记录了包括生长、胴体组成等43个性状;从已定位于家猪3、4和...
左波熊远著苏玉虹邓昌彦郑嵘雷明刚余雳
关键词:微卫星
文献传递
猪数量性状位点定位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00年
数量性状位点 (QTL)是在基因组中占据一定染色体区域 ,控制某一数量性状的一组微效多基因的集合 (或基因簇 )。目前对猪数量性状的研究已发展为直接将研究目标指向各个数量性状位点 ,借助各种遗传标记 ,构建遗传连锁图谱 ,通过一定的统计分析方法 ,从而将影响数量性状的多个基因剖分开来 ,将其定位于特定的染色体区域。本文对猪的生长、胴体、肉质、繁殖及抗病性状的QTL的定位现状及应用前景试作综述 ,同时也涉及到QTL的概念。
刘伟敏熊远著蒋思文邓昌彦郑嵘
关键词:数量性状位点基因定位
Otterlace软件在猪全基因组序列人工注释分析中的应用
2012年
2009年11月,美、英等国科学家宣布首次绘制出家猪的基因组草图。近两年,随着全基因组序列陆续释放,越来越多的测序片段得到正确拼接组装,从全基因组水平上对猪功能基因进行注释分析显得尤为迫切。文章以丝切蛋白1(Cofilin 1,CFL1)基因的注释过程为例,介绍了运用Sanger研究所开发的Otterlace软件对猪全基因组的免疫基因序列进行人工分析与注释。通过详细说明Zmap、Blixem和Dotter 3个注释工具的使用方法,并给出了注释过程的主要步骤,以期对Otterlace的应用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运用Otterlace软件对243个免疫相关基因进行分析,其中180个基因得到完整或部分注释,这为后续深入开展这些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张杰尚宗民曹建华樊斌赵书红
关键词:全基因组
猪HK2基因第17外显子多态与胴体和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HK2基因第17外显子中MspⅠ的酶切突变多态位点(A171G)在6个群体186头猪中的多态性分布及其与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3个纯种猪群和3个杂交猪群中A和B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情况较一致,均为B等位基因占绝对优势;在6个群体中,没有发现AA基因型个体,AB与BB基因型效应与胴体长、肋骨数和眼肌面积的相关性极显著(P<0.01),与肩部背膘厚、胸腰椎间背膘厚、三点平均背膘厚、眼肌高度、眼肌宽度、肥肉率、瘦肉率和肌内脂肪等性状的相关显著(P<0.05)。该位点是否可用作改良猪胴体、肉质性状的标记位点并在标记辅助选择中加以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王军邓昌彦熊远著左波李凤娥雷明刚郑嵘
关键词:己糖激酶胴体性状肉质性状
全基因组选择模型研究进展及展望被引量:19
2019年
全基因组选择是一种利用覆盖全基因组的高密度标记进行选择育种的新方法,可通过早期选择缩短世代间隔,提高育种值估计准确性等加快遗传进展,尤其对低遗传力、难测定的复杂性状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真正实现了基因组技术指导育种实践。随着芯片和测序技术日趋成熟,高密度标记芯片检测成本不断降低,全基因组选择模型的不断升级和优化,预测准确性不断提高,全基因组选择已成为动物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和研究热点。目前,全基因组选择已经成为奶牛遗传评估的标准方法,并取得重要进展,在其它物种中的应用正在逐步开展。本文主要对全基因组选择的统计模型发展进行综述,总结全基因组选择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现状,讨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全基因组选择模型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尹立林马云龙项韬朱猛进朱猛进余梅刘小磊李新云
关键词:全基因组选择育种
猪骨骼肌发育过程中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为探究猪骨骼肌发育过程中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以及相关生物学功能,本研究根据蓝塘猪和长白猪骨骼肌10个发育时期的转录组数据,对各时期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数目和表达量进行分析,鉴定了相邻发育时期之间以及同一时期品种间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并对后者进行功能注释分析。结果表明:在蓝塘猪与长白猪骨骼肌发育过程中存在1 129个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胚胎期35 d和49 d、胚胎期91 d和生后期2d这2组相邻时期之间的差异表达免疫相关基因数目最多;品种间差异表达免疫相关基因数目则在胚胎期49d以及生后期180d最多,且趋向于在蓝塘猪上调表达,并富集在NIK/NF-κB信号传导、细胞凋亡的负调控等生物学过程中。本研究表明免疫相关基因在猪骨骼肌发育过程中存在表达,长白猪与蓝塘猪骨骼肌生长发育差异可能与NF-κB介导的细胞凋亡有关。
胡明阳周焕焕齐晓龙许月园赵书红赵云霞李新云
关键词:蓝塘猪长白猪骨骼肌免疫相关基因
α-HNP-1转基因细胞系的建立
2007年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人α-HNP-1的转基因细胞系,为稳定生产α-HNP-1并将其应用于医药开发提供生产细胞源。方法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NP-1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昆明白小鼠胚胎干细胞来源的上皮细胞,通过不同浓度的G418加压筛选,建立稳定转染的胚胎干细胞来源的上皮细胞系,用RT-PCR及抑菌试验检测α-HNP-1的表达。结果建立了稳定转染的ES来源的上皮细胞系,成功地表达目的基因,其培养上清液及细胞冻融液具有抑菌作用,结论真核表达载体稳定转染胚胎干细胞来源的上皮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α-HNP-1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高其双黄海军欧阳静萍吴建英陶弼菲杨悦张德玲蒋思文
关键词:真核表达载体ES细胞上皮细胞系稳定转染基因表达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