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作品数:719 被引量:1,320H指数:15
相关作者:朱振宇吕国义张大治李华丰赵俭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民航总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09篇期刊文章
  • 91篇会议论文
  • 5篇标准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54篇机械工程
  • 35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18篇自动化与计算...
  • 61篇航空宇航科学...
  • 46篇电子电信
  • 35篇电气工程
  • 22篇理学
  • 20篇经济管理
  • 18篇金属学及工艺
  • 6篇兵器科学与技...
  • 5篇天文地球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军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38篇校准
  • 86篇不确定度
  • 59篇计量学
  • 56篇感器
  • 56篇传感
  • 56篇传感器
  • 35篇激光
  • 31篇信号
  • 31篇测量不确定度
  • 28篇数据采集
  • 27篇校准装置
  • 23篇正弦
  • 22篇正弦波
  • 19篇光栅
  • 18篇动态校准
  • 18篇数据采集系统
  • 18篇校准方法
  • 18篇加速度
  • 16篇动态特性
  • 16篇加速度计

机构

  • 706篇北京长城计量...
  • 27篇北京航空航天...
  • 15篇中国计量科学...
  • 15篇中国民航总局
  • 10篇南京航空航天...
  • 10篇厦门大学
  • 9篇北京理工大学
  • 5篇北京工业大学
  • 4篇西北工业大学
  • 4篇西安机电信息...
  • 4篇中国计量大学
  • 4篇浙江省计量科...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运载火箭...
  • 3篇中国测试技术...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北京旋极信息...
  • 3篇学研究院
  • 3篇中国航发四川...
  • 2篇北京信息科技...

作者

  • 134篇梁志国
  • 54篇孙璟宇
  • 27篇李新良
  • 24篇张永胜
  • 22篇张大治
  • 20篇蔡静
  • 20篇赵俭
  • 18篇马骊群
  • 17篇杨军
  • 17篇何小妹
  • 16篇王毅
  • 15篇吴娅辉
  • 14篇赵子越
  • 14篇左勇
  • 14篇武腾飞
  • 13篇吕国义
  • 13篇刘彦军
  • 13篇瞿剑苏
  • 12篇王宇
  • 11篇孟晓风

传媒

  • 299篇计测技术
  • 67篇航空计测技术
  • 31篇计量学报
  • 16篇计量技术
  • 14篇仪器仪表学报
  • 14篇航空科学技术
  • 13篇测试技术学报
  • 13篇中国计量
  • 12篇测控技术
  • 8篇光谱学与光谱...
  • 5篇红外与激光工...
  • 5篇航空制造技术
  • 5篇电子测量与仪...
  • 5篇航空动力学报
  • 5篇第九届发动机...
  • 4篇激光与光电子...
  • 4篇华北工学院测...
  • 4篇中国测试
  • 3篇光学技术
  • 3篇机械研究与应...

年份

  • 1篇2024
  • 59篇2023
  • 54篇2022
  • 81篇2021
  • 57篇2020
  • 52篇2019
  • 96篇2018
  • 62篇2017
  • 8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0
  • 9篇2009
  • 17篇2008
  • 8篇2007
  • 8篇2006
  • 10篇2005
  • 18篇2004
7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正弦信号源波形失真的一种精确评价方法被引量:13
2003年
叙述了正弦信号源失真的分类 :谐波失真、噪声失真和杂波失真 ;讨论了失真测量的基本技术 (模拟法和FFT法 )的优点和局限性 ,分析了失真测量技术的难点和技术状况 ;介绍了谐波失真和总失真度的定义。提出了使用正弦波曲线拟合法评价正弦波信号源总失真度的过程 ,在能量守衡以及失真和信号本身不相关的前提下 ,详细分析和推导了量化误差对失真度评价的影响及修正公式 ,实现了正弦波信号源总失真度的精确评价 ,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及切实可行性。同时 ,对评价方法进行了误差分析 。
梁志国朱济杰孙璟宇
关键词:计量学失真度正弦波
动静态载荷下光纤光栅传感器敏感特性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针对航空航天领域板结构动静态载荷监测需求,研究了基于铝合金板结构的光纤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传感器感知特性。从静载监测角度,得到光纤光栅传感器中心波长偏移量与加载距离、载荷大小和加载角度的对应关系。从动载监测角度,分别得到在不同加载距离和不同加载夹角的载荷作用下,光栅中心波长最大峰值幅度和基于小波包分解的能量谱特征随冲击载荷属性变化的响应特性。研究表明在动静态载荷作用下,光纤光栅传感器中心波长偏移量随加载载荷的增大而呈现良好的单调递增关系。此外,光纤光栅传感器还具有较好的载荷-方向敏感特性,传感器响应灵敏度随着加载夹角增大而逐渐提高。这些特性能够为进一步开展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板结构动静态载荷辨识与损伤监测提供有益帮助。
曾捷王文娟王博王鑫伟张先辉宋昊
关键词:光纤光栅传感器敏感特性板结构
ALPHA集散控制系统
研制开发的ALPHA集散控制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DCS系统。该系统采用标准化、模块化和系统列化设计,选用配制灵活,组态方便。ALPHA系统具有开放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以及现场 ...
关键词:
关键词:软件开发控制系统
用于原子重力仪的外腔半导体激光器的两种稳频方法比较(英文)被引量:4
2017年
在铷原子气室中实现了饱和吸收谱稳频法和消多普勒的双色谱稳频法,以给在建的原子干涉重力仪系统选择合适的激光稳频方法。介绍了两种稳频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实验细节。通过调整光路设计、自制低噪声光电探测器以及应用数字锁定模块,获得了良好的鉴频误差信号。每种方法都搭建了两套稳频系统并在3000s采集时间内保持锁定。激光器在经饱和吸收法和消多普勒双色谱法锁定后,激光频率波动分别为16.2kHz和31.4kHz,相应于在10s采样时间下分别获得4.21×10^(-11)和8.18×10^(-11)的频率稳定度;相比之下,激光器自由运转时,频率波动和稳定度分别为629kHz和1.64×10-9。在原子重力仪系统小型化的需求下详述了两种稳频方法的优缺点,比较而得消多普勒的双色谱稳频法在原子干涉重力仪的小型化模块化发展方向不失为具有潜力的一种选择。
马慧娟茹宁王宇
关键词:稳频外腔半导体激光器
计量性及计量性设计被引量:8
2018年
从测量的对象分析入手,比较了《计量法》、《国防计量监督管理条例》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计量条例》,提出了测量的计量性问题;通过对美军标MIL-STD-1839D《美国国防部校准和测量要求》的分析,为确保系统运行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提出了必须开展计量性设计的研究工作;最后,基于系统、便捷、快速的计量保障保证系统始终处于良好技术状态的前提下,提出了计量性设计方法和设计原则。
周自力李太景于亚楠张鹏陆迪泉唐伟
基于点云数据的发动机管路最小间距计算方案
2019年
为检测整机发动机管路是否满足最小间距的设计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点云数据的发动机管路最小间距计算方案,方案包含5个步骤:①从点云数据中划分出不同管路的数据;②基于管路点云数据的空间分布构造等间隔栅格,计算栅格中心点作为管路的趋势线数据;③在管路各趋势线数据点位置上构造垂直平面,将管路点云数据投影到最近的垂直平面上,获得各个垂直平面上呈圆弧状分布的投影点数据;④对各垂直平面上的投影点数据进行最小二乘圆拟合,得到拟合圆圆心及其半径值,将拟合圆圆心作为管路中心线数据;⑤采用遍历法计算两条管路中心线数据的最小间距,中心线最小间距分别减去两条管路的半径值则得到两条管路的表面最小间距。通过12条管路验证了方案的准确度。实验结果表明:管路最小间距偏差在-0.35~0.46mm之间,管路半径偏差在-0.08~0.22mm之间。该方案的实施有助于管路间距数字化检测的实现,且方案的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樊晶晶马骊群孙安斌瞿剑苏
关键词:点云数据
飞机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数据处理及在线应用被引量:7
2019年
阐述了飞机结构健康监测的概念和基本组成部分,从监测结构和监测量方面梳理了常见的监测对象;评述了近期结构健康监测数据处理的典型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和预处理、数据分析两个方面,可以看到智能计算的思想和方法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其中;展望了飞机结构健康监测未来走向大范围在线工程应用的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个要点,分别是机载化在线监控系统硬件的研发、算法的开发和行业的标准化,然后梳理了飞机结构健康监测传感器技术的近期研究案例,并介绍了新兴算法应用于在线监测系统中的案例,为进一步推动飞机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方旭薛景锋宋昊宋昊申雅峰
关键词:结构健康监测数据处理在线监测光纤传感器
三维激光多普勒振动测量方法研究综述被引量:2
2020年
激光多普勒频移对面内振动测量不敏感的特性使三维激光多普勒测振成为了一道难题。为解决此难题,各研究机构开展了相关研究并提出了多个解决方案。本文介绍了四种基于不同原理的三维激光多普勒振动测量方法——基于多个光学头的三维振动测量方法、基于一台LSV测振的三维振动测量方法、结合频闪方法的三维振动测量方法、基于单光学头的三维振动测量方法,总结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实际应用效果,并针对测量目标坐标系设置和测量精度两方面进行了展望,未来三维激光多普勒测振技术会向未知待测目标坐标系和高精度等方向发展。
张懿文张大治段小艳
关键词:多普勒频移面内振动MEMS
原子干涉重力仪隔振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展望被引量:2
2020年
原子干涉重力仪是一种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新型仪器。振动噪声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原子干涉重力仪的测量精度。为实现高精度的重力加速度测量,在使用原子干涉重力仪测量重力加速度时,必须对振动噪声进行控制。分析了原子干涉重力仪的隔振需求,阐述了原子干涉重力仪隔振系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以音圈电机为驱动的隔振方法、以压电陶瓷为驱动的隔振方法、振动补偿法三种应用于原子干涉重力仪的隔振方法,总结每种隔振方法的特点及适用场景,并展望原子干涉重力仪隔振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王吉鹏胡栋白金海贡昊
关键词:低频振动
非均匀采样系统的修正与补偿被引量:1
2010年
提出一种针对非均匀采样失真的修正补偿方法。用正弦波激励与波形拟合,获得各子A/D的增益、直流偏移和相对于参考子A/D的延迟时间差。将各子A/D的采样序列叠加直流偏移修正因子使各直流偏移一致,补偿偏移采样失真,将各子A/D的样本序列乘以增益修正因子使各增益一致,补偿增益采样失真,通过等间隔采样插值运算,补偿采样延迟失真,获得均匀采样结果。在一组16个子A/D的仿真数据上的补偿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在具有8个子A/D的一个数据采集系统的实测数据上的补偿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梁志国孟晓风
关键词:数据采集非均匀采样
共7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