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

作品数:192 被引量:2,472H指数:25
相关作者:葛钟麟章健张成林周冬生李长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经济技术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经济技术学院烟草与健康研究中心安徽教育学院生物系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4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2篇农业科学
  • 14篇生物学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化学工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6篇水稻
  • 22篇棉铃
  • 20篇病菌
  • 19篇枯病
  • 18篇棉铃虫
  • 15篇降解
  • 14篇纹枯病
  • 14篇基因
  • 13篇抗虫
  • 13篇抗性
  • 11篇杀虫
  • 11篇杀虫剂
  • 11篇生物学
  • 10篇稻纹枯病
  • 10篇农药
  • 10篇转BT基因棉
  • 10篇抗虫性
  • 9篇水稻纹枯病
  • 8篇光解
  • 6篇毒力

机构

  • 192篇安徽农业大学
  • 8篇中国科学技术...
  • 7篇安徽省种子总...
  • 5篇华南农业大学
  • 5篇亳州市兴邦科...
  • 5篇安徽省植物保...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安徽省土壤肥...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安徽教育学院
  • 3篇日本国际农林...
  • 2篇安徽省农业科...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秀山县植保植...
  • 2篇安徽丰乐农化...
  • 2篇怀远县农业局
  • 2篇安徽省广德县...
  • 2篇科技公司
  • 1篇安徽技术师范...

作者

  • 45篇檀根甲
  • 36篇岳永德
  • 30篇花日茂
  • 21篇汤锋
  • 21篇丁克坚
  • 21篇吴振廷
  • 17篇高智谋
  • 16篇王学林
  • 14篇林华峰
  • 13篇承河元
  • 13篇陈树仁
  • 10篇李学德
  • 9篇李淼
  • 9篇陈方新
  • 9篇尹楚道
  • 8篇唐庆峰
  • 8篇王杰
  • 8篇操海群
  • 8篇吴芳芳
  • 7篇陈莉

传媒

  • 36篇安徽农业科学
  • 35篇安徽农业大学...
  • 13篇植物保护学报
  • 10篇昆虫知识
  • 10篇植物保护
  • 8篇应用生态学报
  • 5篇安徽农学通报
  • 5篇农药学学报
  • 4篇种子
  • 4篇中国水稻科学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乡镇经济
  • 3篇经济动物学报
  • 3篇中国植物保护...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稀土
  • 2篇昆虫学报
  • 2篇中国棉花
  • 2篇烟草科技
  • 2篇棉花学报

年份

  • 2篇2007
  • 2篇2006
  • 13篇2005
  • 25篇2004
  • 31篇2003
  • 38篇2002
  • 18篇2001
  • 29篇2000
  • 16篇1999
  • 5篇1998
  • 1篇1997
  • 6篇1996
  • 4篇1995
  • 2篇1993
1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沿江棉区棉蚜种群动态的模糊聚类分析
2002年
缪勇邹运鼎孙善教李桃春叶成瑞叶世炉
关键词:沿江棉区棉蚜种群动态
注干法施用吡虫啉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防治效果被引量:17
2005年
采用养虫笼捆绑树干法,接入配对健康光肩星天牛成虫,待卵孵化率达80%时,以注干法施用不同浓度的吡虫啉胶囊防治光肩星天牛初孵幼虫。结果表明:树木胸径注药量为0.32mL/cm时防治效果最好,可达90%以上。用HLPC方法分析树叶片中的残留量,并对施药后不同时期药剂残留量与光肩星天牛幼虫的防治效果进行分析,得出防治效果与树叶片中的残留量存在线性关系。
张新才李桂亭洪家保
关键词:吡虫啉光肩星天牛
几种虫生真菌对烟青虫的致病性研究被引量:25
2001年
用 4种真菌共 9个菌株的固体培养物以及真菌与 Bt的混合物 ,分别对烟青虫 2龄幼虫进行了毒力测定 ,结果表明 :( 1 )球孢白僵菌和莱氏野村菌两个菌种对烟青虫幼虫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且前者优于后者 ;在白僵菌中 5 S0 3菌株毒力最高 ,对烟青虫 2龄幼虫的致死中时 ( LT50 )为 6.1 0 d,校正死亡率为 86.96% ,僵虫率为 33.33% ;另外两个菌株 Bb3和 Bb98-1的毒力也较高。 ( 2 )真菌 ( 5 S0 3)与 Bt混用 ,对防治烟青虫具有相互增效作用。
李世广林华峰徐庆丰张晓梅
关键词:虫生真菌烟青虫烟草害虫生物防治
稀土积累与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
2002年
在试验生态小区的土壤中,模拟长期使用稀土产生的积累以探讨稀土积累与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0.5%,1%,3%,5%,7%,10%吸附容量和40g/亩的稀土以及土壤中2000g/亩和40g/亩的稀土复合肥添加剂对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后的病情指数影响无显著差异。
章健承河元张自立
关键词:稀土水稻白叶枯病生态毒理
磺酰脲类除草剂在环境中的转归和影响被引量:12
2003年
综述了磺酰脲类除草剂在环境中的主要理化性质 ,及在环境中的行为和对环境的影响 ;提出要解决磺酰脲类除草剂对环境尤其是对植物的药害问题 。
张蓉岳永德花日茂汤锋曹德菊操海群李学德
关键词:磺酰脲类除草剂
安徽省棉田棉铃虫发生新态势及原因分析
2000年
研究安徽省棉区棉铃虫的发生动态 ,探讨它的爆发原因 ,指出沿江、淮北两棉区棉铃虫发生规律存在明显差异 ,认为食料。
尹楚道陆永跃陈军张启勇章炳旺
关键词:棉铃虫种群
乙草胺在水中的光化学降解被引量:46
2000年
以高压汞灯、氙灯、自然光为光源 ,研究了乙草胺在不同类型水中的光解动态。结果表明 :乙草胺的光量子产率低 ;高压汞灯光照下 ,乙草胺在水中的光解速度为纯水 >河水 >塘水 >稻田水 ,其光解率与水介质的 p H呈正相关 ;不同光源照射下 ,乙草胺于纯水中的光解速率有显著的差异 ,表现为高压汞灯 >氙灯 >自然光 ,同时其光解产物也存在明显的不同。
花日茂岳永德樊德方
关键词:乙草胺光降解除草剂农药光化学
丽叶蝉属一新种和一中国新记录种(同翅目:叶蝉科:离脉叶蝉亚科)(英文)被引量:1
1999年
丽叶蝉属( Calodia Nielson) 隶属于叶蝉科( Cicadellidae)、离脉叶蝉亚科( Coelidiinae)、离脉叶蝉族( Coelidiini),由 Nielson 建立于1982年。它是离脉叶蝉族中较大的1个属,现已知57种,分布于整个东洋区。国内张雅林于1994年在其专著《中国离脉叶蝉分类》一书中系统描述了中国丽叶蝉属19种。本文记述1新种和1中国新记录种。至此全世界已知丽叶蝉属58种,中国已知21种。1. 叉突丽叶蝉 Calodia bifurcata, 新种(图1)♂:体长8.5m m 。正模♂:贵州宽阔水,1984- Ⅷ- 7,李子忠采。模式标本存放于安徽农业大学植保系。本种雄性外生殖器特征相似于粗突丽叶蝉 Calodia robusta Nielson,但本种阳基侧突长,亚端部分二叉,而后者阳基侧突粗壮,亚端部扩大,不分叉。2. 刺板丽叶蝉 Calodia bispinosa Nielson, 中国新记录(图2)♂:体长7.8m m ~8.0m m 。分布:泰国:中国(云南)。该种为 Nielson (1982) 根据泰国1雄虫标本建立的新种,作者首次发现中国云南亦有其分布。本种雄性外生殖器特征相似?
徐桂兰葛钟麟
关键词:同翅目叶蝉科离脉叶蝉亚科
生态位理论及其在植物病害研究中的应用前景(综述)被引量:37
2000年
本文对 Grinnell ( 1 91 7) ,Elton ( 1 92 7)和 Hutchinson ( 1 957)的生态位概念进行综合评述 ,分析了植物病害系统中病原微生物的功能作用的特殊性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态位的本质含义提出一个针对植物病害系统中病原物的生态位定义 ,即“在一定的植物病害系统中 ,某种病原物在其病害循环的每个时段上的全部生态学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地位 ,称为该病原物在该植物病害系统中的生态位”,并进一步提出植物病害病原微生物生态位功能效率的测度指标为侵染效率。依据生态位的多维超体积模型 ,提出了在构件水平运用多维逼进和生态位动态分析的策略测度病原微生物的生态位 ,并列举对病原微生物生态位构造比较重要的资源维。在文末展望生态位理论在植物病害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内容涉及种间、种内竞争 ,病害分布型式及原因 。
王子迎吴芳芳檀根甲
关键词:生态位生态位理论
安徽省棉铃虫在主要寄主作物上的数量分布动态研究
1999年
通过研究基本阐明了安徽省淮北、沿江两棉区棉铃虫在主要寄主作物上的数量分布规律, 为制订合理的区域治理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陆永跃尹楚道
关键词:棉铃虫寄主作物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