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

作品数:221 被引量:1,259H指数:15
相关作者:丁勤璋蔡佳佳马香蕊张彬康龙飞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医科大学图书馆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5篇期刊文章
  • 8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8篇医药卫生
  • 20篇哲学宗教
  • 6篇文化科学
  • 4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艺术

主题

  • 46篇抑郁
  • 34篇抑郁症
  • 29篇老年
  • 25篇老年人
  • 20篇经颅磁刺激
  • 20篇磁刺激
  • 19篇精神分裂症
  • 19篇分裂症
  • 17篇双相
  • 17篇重复经颅磁刺...
  • 17篇酒依赖
  • 16篇心理
  • 16篇睡眠
  • 16篇焦虑
  • 15篇抑郁症患者
  • 12篇应激
  • 11篇症状
  • 11篇认知功能障碍
  • 9篇依从
  • 9篇依从性

机构

  • 220篇河北医科大学...
  • 9篇河北医科大学
  • 8篇唐山市第五医...
  • 5篇伊利诺伊大学
  • 4篇河北省脑老化...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石家庄市第一...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卫生部
  • 2篇北京大学第六...
  • 2篇新乡医学院第...
  • 2篇河北省第六人...
  • 2篇河南省精神病...
  • 2篇开滦精神卫生...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体育大学
  • 1篇杭州市第七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03篇王学义
  • 34篇刘可智
  • 27篇王岚
  • 27篇于鲁璐
  • 26篇梁雪梅
  • 24篇金圭星
  • 22篇安翠霞
  • 19篇刘小玉
  • 18篇宋美
  • 16篇王育梅
  • 16篇尤红
  • 14篇李凝
  • 12篇刘艳菊
  • 11篇王巍
  • 11篇丁勤章
  • 11篇赵晓川
  • 10篇姚绍敏
  • 9篇董玲
  • 8篇李幼东
  • 8篇陈冉

传媒

  • 19篇中国健康心理...
  • 19篇中华医学会第...
  • 13篇中华精神科杂...
  • 12篇河北精神卫生
  • 7篇河北医药
  • 7篇河北医科大学...
  • 6篇神经疾病与精...
  • 6篇中华医学会精...
  • 5篇中国药物依赖...
  • 5篇大众医学
  • 5篇四川精神卫生
  • 5篇中华行为医学...
  • 4篇临床精神医学...
  • 4篇中国神经精神...
  • 3篇临床荟萃
  • 3篇现代中西医结...
  • 3篇中国心理卫生...
  • 3篇护理实践与研...
  • 2篇健康心理学杂...
  • 2篇护士进修杂志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15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15篇2013
  • 37篇2012
  • 66篇2011
  • 24篇2010
  • 8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2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创伤后应激障碍样大鼠酒精条件性位置偏爱获得与多巴胺D1受体的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对酒精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获得的易化作用及其多巴胺机制。方法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40只分为PTSD+酒精(PE)组、正常对照+酒精(CE)组、PTSD+生理盐水(PS)组和正常对照+生理盐水(CS)组,每组大鼠进行CPP训练,酒精组给予腹腔注射20%酒精2g/kg,生理盐水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PTSD动物模型建立采用单一持续性刺激(SPS)方式,通过僵立反应和高架十字迷宫分别测试SPS24h、7d的恐惧记忆及焦虑行为,在SPS7d检测训练后CPP值,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大鼠杏仁核区域多巴胺D1受体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仅在SPS7d时PTSD组大鼠僵立时间显著延长[(89.13±8.60)S,(22.25±5.85)S,q=8.77,P〈0.01];以及进入开放臂次数、时间明显降低[(4.25±1.26)次,(14.38±2.18)次,(12.38+-3.30)S,(40.38±7.29)S,q分别为4.74和4.08,均P〈0.01];CPP测试中PE组训练后CPP值明显高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1.81,P〈0.01),其余CE、PS及CS组训练前后CPP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分别为1.53,0.01,0.27,P〉0.05);PE组训练后的CPP值明显高于CS组、CE组和PS组(q分别为-38.32,-22.21,-33.38,P〈0.05)。SPS7d4组大鼠杏仁核区域多巴胺D1受体阳性细胞数免疫组化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7,P〉0.05)。结论PTSD样大鼠易于形成酒精条件性位置偏爱,可能与杏仁核多巴胺D1受体数量变化无关。
王岚张萍于鲁璐王学义
关键词:酒精条件性位置偏爱多巴胺D1受体
双相情感障碍认知功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9年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BPD)是1种严重、慢性或终生性疾病。据报道,BPD患病率为1.2%-2.4%,约占人群的1.3%,占所有心境障碍的20%~50%。美国BPD患者约为300万,其患病宰虽低于抑郁症,但高复发率(高达90%)、高致残率、低诊断率和低治疗率突出。死亡率也相对较高,约25%~50%患者有自杀未遂史,10%~15%自杀身亡,居各类精神障碍之首。当然,BPD所特有的严重后果并不仅如此,认知功能损害也是BPD的重要特征.现将近年来关于BPD认知功能损害的文献作一综述。
刘传朋王学义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BPD心境障碍高复发率自杀未遂自杀身亡
重复经颅磁刺激与改良电休克治疗首发抑郁症起效时间的随机对照试验被引量:29
2015年
目的:探讨高频(20Hz)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改良电休克(MECT)治疗首发抑郁症的起效时间。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65例首发患者,随机分为rTMS组(33例,接受20Hz的rTMS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刺激,每周5次,连续4周,共20次)和MECT组(32例,接受MECT治疗,每周3次,连续3周共8次)。两组均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10~20mg/d)治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2、3、4、8周末两组患者抑郁症状的变化和减分率。结果:治疗后第1、2、3、4周末,rTMS组HAMD减分率低于MECT组[(25.0±3.1,(34.4±7.7),(52.2±7.8),(69.1±8.3)vs(28.2±5.4),(38.8±5.1),(57.7±6.8),(75.4±8.6),均P〈0.05],治疗8周末,两组减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9±8.8)VS(85.0±7.5),P〉0.05]。治疗第1、2周末,rTMS组HAMD自杀分数高于MECT组[(1.5±0.5),(0.8±0.6)VS(1.1±0.45)(0.5±0.5),均P〈0.05]。结论:20Hz的rTMS或MECT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首发抑郁症均能在1周后起效,但MECT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可能在快速起效和降低急性期自杀风险方面更有优势。
李凝王学义李小倩余明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改良电休克治疗艾司西酞普兰首发抑郁症随机对照试验
艾司西酞普兰改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及脑结构磁共振的研究
目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经历过重大创伤性事件后产生的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具有闪回、回避、警觉性增高等核心的精神病性症状,也会出现抑郁、焦虑、认知功能障...
金圭星王学义王岚安翠霞任庆云宋明刘小玉谭莉王金成赵晓川
文献传递
不同部位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顽固性幻听疗效和安全性的双盲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幻听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阳性症状之一,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幻听的刺激位点多选择左侧颞顶叶,也有选择背外侧前额叶为刺激位点,但很少研究对2个刺激位点进行比较。我们观察比较了不同刺激位点的疗效及安全性。
安翠霞董玲于鲁璐刘艳菊任会鹏王学义
关键词:顽固性幻听双盲对照研究同部位低频精神分裂症
“适应障碍”的访谈与诊疗
2016年
咨客是一名30岁左右的已婚女性,研究生学历。两年前第一次怀孕,孕8周时发生胎停育。一年前再次怀孕,但孕9周时再次胎停育。在此期间,咨客对怀孕的事情感到非常焦虑,反复去医院检查,几乎每日以泪洗面。两次怀孕失败后,咨客非常消沉,有自杀观念,睡眠质量也很差。她的丈夫在这段时间被查出心脏有问题。经过家人和病友开导,半年后逐渐好转。两个多月前,咨客第三次怀孕,孕9周时再次发生胎停育。咨客重新陷入之前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同时,她也开始隐隐地担心丈夫的健康状况。虽然她知道心脏疾病与怀孕之间并无明确联系,但仍然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经过治疗,她被诊断为适应障碍伴焦虑和抑郁心境,并给予认知行为治疗和焦点解决短程治疗。值得一提的是,医生将这件事重新定义,告知咨客并非"运气不好"或者自身有过错,这使得咨客感觉好多了。根据咨客的病史,医生建议她在尝试再次怀孕之前先明确是否有其他医学原因导致流产。咨客逐渐认识到,她对丈夫的担心以及自责感都是毫无根据的,因为丈夫目前的情况不会威胁生命,也并非她怀孕所致。
于鲁璐张道龙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
临床路径在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患者对脑卒中知识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治疗的10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56例.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Barthel指数进行统计,对健康知识知晓率、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为(21.5±2.3)d,平均住院费用为(7905.8±234.7)元,均低于对照组的(29.0±5.1)d,(9855.4±280.3)元;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患者满意度评分及Barthel指数分别为94.0%,(48.6±0.8)分,(71.8±5.1),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4%,(42.3±1.5)分,(54.3±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x2分别为-9.48,-37.71,4.33,26.20,14.02;P<0.05).结论 通过实施临床路径,护理行为得到了规范,使健康教育得以顺利实施,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
王巍王培芝郭丰秀谷体心陈冉余明
关键词:卒中健康教育护理
行为激活治疗的研究进展
宋倩范潮泳苏朝霞
氟伏沙明合并利培酮治疗儿童强迫症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氟伏沙明合并利培酮治疗儿童强迫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6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氟伏沙明合并利培酮组(简称合用组,n=48)和单用氟伏沙明组(简称单用组,n=48),治疗6周。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疗效,采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在一般人口学资料、病程、Y-BOCS、SDS、SAS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6周末,合用组使用氟伏沙明平均剂量(150.37±23.92)mg,单用组氟伏沙明平均剂量((153.61±21.32)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合用组的显效率(66.7%)高于单用组(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1,P<0.05);合用组Y-BOCS评分(12.66±4.41)较单用组(14.53±4.1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用组SDS评分[(41.12±5.69)vs(42.58±6.32),P>0.05]及SAS评分[(45.83±7.76)vs(48.37±9.13),P>0.05]与单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TESS评分在治疗后第2、4、6周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氟伏沙明合并小剂量利培酮治疗儿童强迫症可提高疗效,安全性较好。
刘严张华刘可智梁雪梅
关键词:强迫症氟伏沙明利培酮随机对照研究
门诊式森田疗法连续治疗性强迫障碍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评价森田疗法对性强迫相关联想障碍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患者为2005年10月~2009年10月为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科门诊的32例性强迫相关联想障碍患者。所有患者接受为期8个月的连续性治疗。疗前和治疗终点进行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自评焦虑量表(SAS)和自评抑郁量表(SDS)的评估。结果 29例完成了全部治疗,3例患者因不能坚持而中断治疗(男1例,女2例)。29例患者在治疗前后Y-BOCS,SAS和SDS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6.3±8.4)vs.(12.1±5.6),(58.7±10.8)vs.(32.5±6.1),(45.3±9.6)vs.(38.6±7.4),P<0.05]。其中8例患者痊愈,14例好转,7例无明显变化。结论森田疗法对神经质症的性强迫观念的辅助治疗是有效的。
王学义李凝李幼东于鲁璐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