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作物营养与施肥重点开放实验室

作品数:325 被引量:6,156H指数:39
相关作者:王磊梁二冯宗会张金涛张晓明更多>>
相关机构: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4篇期刊文章
  • 3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6篇农业科学
  • 45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经济管理
  • 5篇生物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理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28篇土壤
  • 91篇施肥
  • 59篇长期施肥
  • 44篇玉米
  • 38篇红壤
  • 34篇小麦
  • 32篇不同施肥
  • 31篇水稻
  • 28篇养分
  • 25篇氮素
  • 24篇农田
  • 23篇有机碳
  • 22篇氮肥
  • 21篇利用率
  • 19篇微生物
  • 16篇作物
  • 15篇氮肥利用
  • 15篇氮肥利用率
  • 15篇污染
  • 15篇黑土

机构

  • 324篇中国农业科学...
  • 24篇中国农业科学...
  • 20篇石河子大学
  • 16篇湖南农业大学
  • 14篇西北农林科技...
  • 1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0篇吉林省农业科...
  • 10篇贺州学院
  • 9篇全国农业技术...
  • 8篇中国科学院
  • 8篇首都师范大学
  • 8篇沈阳农业大学
  • 7篇河南省农业科...
  • 7篇江西农业大学
  • 6篇山西师范大学
  • 6篇浙江省农业科...
  • 5篇贵州大学
  • 5篇河北农业大学
  • 5篇江西省农业科...

作者

  • 97篇徐明岗
  • 35篇张文菊
  • 26篇梁永超
  • 25篇白由路
  • 22篇王伯仁
  • 22篇王磊
  • 21篇杨俐苹
  • 21篇卢艳丽
  • 21篇李兆君
  • 21篇王贺
  • 21篇高菊生
  • 20篇张会民
  • 20篇孙楠
  • 17篇孙建光
  • 16篇何萍
  • 15篇文石林
  • 15篇金继运
  • 14篇董春华
  • 13篇蔡典雄
  • 12篇李忠芳

传媒

  • 67篇植物营养与肥...
  • 42篇中国土壤与肥...
  • 30篇中国农业科学
  • 18篇农业环境科学...
  • 11篇土壤通报
  • 9篇应用生态学报
  • 7篇中国生态农业...
  • 7篇环境科学
  • 7篇中国农学通报
  • 7篇核农学报
  • 6篇土壤学报
  • 5篇生态学报
  • 5篇农业工程学报
  • 5篇生态环境学报
  • 4篇玉米科学
  • 4篇中国农业信息
  • 3篇中国农业资源...
  • 3篇中国土壤学会...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土壤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19
  • 1篇2017
  • 5篇2016
  • 12篇2015
  • 16篇2014
  • 17篇2013
  • 60篇2012
  • 70篇2011
  • 79篇2010
  • 57篇2009
  • 1篇2008
3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苜蓿和草木樨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秋季将苜蓿、草木樨地上部茎叶(鲜样)剪碎,装入200目尼龙网袋中,水平埋置于土中10cm深处,第二年春季开始至秋季分12次取样测定其干物质、碳、氮、磷、钾的残留量,得出干物质分解率、碳的矿化率及养分释放率。结果表明:苜蓿干物质的年分解率为75.4%,高于草木樨5.1个百分点;苜蓿碳的年矿化率为73.8%,高于草木樨4.4个百分点;苜蓿氮的年释放率为74.4%,高于草木樨18.6个百分点;苜蓿磷的年释放率为74.7%0,高于草木樨23.3个百分点;苜蓿钾的年释放率为96.8%,低于草木樨0.1个百分点;2008年10月~2009年4月苜蓿、草木樨干物质的分解率分别占全年分解率的54.2%和46.4%,钾的释放率分别占全年的94.5%和92.8%。
宿庆瑞曹卫东迟凤琴于凤芝王晓军张久明匡恩俊张媛媛
关键词:苜蓿草木樨腐解养分释放
长期施肥对潮土玉米碳含量及分配比例的影响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潮土玉米植株碳同化物积累与分配的影响,为合理施肥和作物增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在玉米成熟期进行取样分析,研究不同施肥下玉米植株及器官的碳含量、碳同化物分配比例及碳氮比。【结果】长期有机无机配施(NPKM,1.5NPKM)下植株碳含量平均约为464g·kg-1,比偏施氮肥(N)与偏施磷钾肥(PK)处理的碳含量提高了3%左右。PK处理的碳同化物在茎叶中的分配比例约为57%,比最低的N处理高出了73%;在根茬中,PK处理的碳同化物分配比例也最高,高出N处理约为7%。但在籽粒中,PK处理的碳同化物分配比例最低,为30%。茎叶、穗轴、根茬的碳氮比,以PK处理为最高,1.5NPKM处理最低,前者比后者分别高121%、105%和120%。所有施肥处理中,玉米地上部分固碳量为NPKM处理最高,比CK处理高7.2t·hm-2;地下部分固碳量则以NPK处理平衡施肥最高,比CK处理高0.3t·hm-2。【结论】NPK配施及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有效提高玉米植株的固碳量,提高碳同化物在玉米植株籽粒和穗轴中的分配比例,从而降低碳同化物在茎叶和根茬中的分配比例及其C/N,对土壤培肥和碳固定具有双重作用,是可持续和环境友好型的施肥模式。
苗惠田张文菊吕家珑黄绍敏徐明岗
关键词:长期施肥玉米碳同化物
不同磷酸盐对污染土壤中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24
2011年
采用盆栽试验,在镉二级和三级污染的红壤和褐土上添加不同磷酸盐(磷酸二氢铵、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钙)后种植小油菜40d,测定植株生物量、镉吸收量、土壤有效态镉含量、pH值,分析不同磷酸盐对污染土壤中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磷酸盐使污染红壤和褐土上小油菜生物量分别提高了18.7%~291.1%和31.5%~991.2%,在红壤上提高顺序为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铵,而在褐土上则表现为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铵。3种磷酸盐影响下小油菜吸收镉量,在镉二级污染水平的红壤上表现为显著提高8.3%~60.6%,而在镉三级污染水平的红壤上则表现为显著降低了4.6%~58.4%。污染红壤有效态镉含量在加入3种磷酸盐后提高了17.0%~122.7%,提高顺序为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铵;而磷酸二氢铵使污染褐土有效态镉含量降低了2.4%~13.4%。3种磷酸盐使红壤pH值提高了0.24~0.99。可见,不同土壤类型、不同镉污染水平下,3种磷酸盐对土壤镉的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存在差异,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陈苗苗徐明岗周世伟张文菊吴曼
关键词:磷酸盐土壤生物有效性
数字土壤制图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17
2011年
土壤调查与制图是获取土壤信息的基本手段,在土壤科学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新方法开展数字土壤制图是土壤学科新兴的研究方向。本文全面回顾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数字土壤制图工作开展情况、方法的发展和应用,分析了当前在数字土壤制图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对数字土壤制图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开展这方面工作的建议,可以为数字土壤制图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孙福军雷秋良刘颖李华蕾王秋兵
关键词:土壤调查
华北北部沙质潮土区冬小麦需肥特征及施肥技术被引量:2
2011年
华北北部沙质潮土区冬小麦产量较低,为摸清区域内冬小麦养分吸收规律,提高施肥效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区域内冬小麦养分吸收动态及不同肥料因子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域冬小麦养分吸收速率最快时期出现在拔节期至抽穗期,生育后期的养分吸收比例相对较低;氮磷钾配合施用不仅可以提高冬小麦的养分吸收量,还可以促进养分向子粒中运转;增加冬小麦有效穗数及调节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平衡关系,是提高产量的有效田间管理措施;控制养分投入数量,调整养分投入比例,保持养分持续供应强度,增强土壤对养分投入的缓冲能力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施肥技术。
王贺白由路杨俐苹卢艳丽王磊
关键词:华北北部冬小麦施肥技术
覆膜对不同施肥条件下玉米拔节期光合参数与荧光参数的影响被引量:20
2009年
为探明覆膜对早春东北黑土玉米叶片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覆膜对不同施肥条件下玉米拔节期叶片光合参数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能够显著增加不同施肥条件下玉米拔节期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率,而对其他光合参数如细胞间隙CO2浓度和气孔限制值影响不显著。就施肥条件而言,覆膜对N、P处理玉米拔节期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明显强于其他施肥处理。覆膜能够增加施P和PK处理玉米拔节期叶片Fm、Fv/Fm和Fv/Fo值,而显著降低了施NPK处理玉米拔节期叶片相应的荧光参数,覆膜对其他施肥处理玉米拔节期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不显著。
李万峰李兆君梁永超解晓瑜魏学智杨佳佳
关键词:玉米施肥覆膜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
基于数字图像的玉米叶面积测量方法研究被引量:33
2009年
【研究目的】以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为基础,采用数码相机获取数字图像,建立使用Visual C++6.0开发的图像处理软件进行玉米叶面积测量的方法。【方法】首先,用数码相机拍摄挂在墙上粘贴着玉米叶片的参照白板来获得数字图像。然后提取图像的蓝色分量,利用中值滤波、膨胀、腐蚀等方法去除图像噪声,最大类间方差法自动阈值分割目标。接着进行区域标记与区域像素数统计,区域像素数结合图像分辨率就可以获得玉米叶片的实际面积。【结果】用图像处理方法测量的叶面积与用直尺法测量结果的相关性可以达到0.996。【结论】(1)该拍摄方法避免了几何畸变的产生。(2)图像预处理过程中,蓝色分量图像中目标和背景的灰度差异最大,便于分割。(3)与其他传统的叶面积测量方法相比,图像处理法能够快速、准确的获得植物的叶面积.
马彦平白由路高祥照卢艳丽杜君
关键词:玉米叶面积数字图像VISUALC++6.0
不同比例钾钙锌共存对土壤镉吸附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采用等温平衡法,测定了锌、钾、钙两两共存下赤红壤镉的吸附量,应用Freundlich方程分析了土壤镉的吸附特征,并计算了镉的分配系数(KdCd)。结果表明,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拟合土壤镉的吸附特征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与单钠体系相比,钙钾、钙锌及锌钾共存均使赤红壤吸附镉的能力减弱,赤红壤的总吸附容量(Kf值)分别降低了56.5%、96.73%和91.3%。不同离子两两共存下改变土壤吸附镉能力的程度不同,钙钾共存的Kf值明显高于钙锌、钾锌共存,对Kf值的影响程度的次序为:锌钾≈钙锌,钙钾。钙锌、钾共存时,增加吸附体系中锌质量浓度将明显降低镉的分配系数(KdCd值),共存离子中锌含量与KdCd值呈明显负相关。钙锌、钾锌以不同比例与镉共存时,锌含量高低是制约KdCd值大小的主要因子。
宋正国徐明岗刘平孙楠丁永祯唐世荣
关键词:赤红壤
华北小麦-玉米轮作区缓控释肥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139
2011年
田间试验以常规施肥为对照,分析了华北平原北部小麦-玉米轮作区缓控释肥不同配比和用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和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常规用量分次施肥(100%UD)处理,土壤中NO3--N含量在小麦生育后期仍然维持较高的水平,并且穗数、千粒重以及产量相对较高;缓控释肥处理土壤中硝态氮(NO3--N)含量与100%UD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但产量无显著差异。玉米生长季缓控释肥表现出了明显优势,肥料利用率提高,玉米穗秃尖长度减小;其中减少20%用量的缓控释肥处理(80%SCR)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增产达到18.3%。缓控释肥缓慢释放的特性有利于被作物及时充分吸收,减少了在土壤中因淋失而造成浪费的机会,从而使得肥料利用率提高。从小麦、玉米两季的变化情况来看,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肥料在不同生长季之间的配置,使缓控释肥料发挥其最大潜力,实现小麦玉米产量双高产和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同步提高。
卢艳丽白由路王磊王贺杜君王志勇
关键词:中低产田缓控释肥硝态氮
3种不同性质改良剂对镉锌污染水稻土的修复效果及评价被引量:11
2010年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施用石灰、有机肥、海泡石3种不同改良剂对水稻土培养的小油菜生物量、镉锌吸收量、吸收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改良剂,小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inn)连种3季的生物产量都显著提高,对镉锌的吸收量降低,其中以石灰和有机肥配施的效果最好,增产170%以上;单施改良剂降低小油菜对镉锌的吸收以石灰的效果较好,海泡石的最差。小油菜对镉的吸收系数大于锌的吸收系数,说明镉在土壤中的移动性比锌大,施用石灰降低吸收系数的效果最好;施有石灰的使小油菜中镉、锌含量达到食品卫生标准;改良剂对镉的后效好于对锌的后效。
张青徐明岗罗涛孔庆波王煌平
关键词:改良剂小油菜水稻土
共3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