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石油化工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04 被引量:299H指数:10
相关作者:鞠秀芳王利邵新超武玉叶潘明雪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东北大学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辽宁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化学工程
  • 39篇理学
  • 25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2篇分子
  • 30篇分子筛
  • 28篇催化
  • 17篇脱硫
  • 16篇催化剂
  • 14篇噻吩
  • 12篇Y分子筛
  • 11篇频率响应
  • 10篇吸附脱硫
  • 9篇硫化物
  • 9篇加氢
  • 8篇性能研究
  • 8篇汽油
  • 8篇密度泛函
  • 8篇密度泛函理论
  • 8篇泛函
  • 8篇泛函理论
  • 7篇频率响应法
  • 6篇酸性
  • 6篇CE

机构

  • 104篇辽宁石油化工...
  • 36篇中国石油大学...
  • 7篇中国石油抚顺...
  • 5篇兰州大学
  • 3篇大连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东北大学
  • 2篇抚顺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抚顺师范高等...
  • 2篇锦化化工(集...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抚顺职业技术...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81篇宋丽娟
  • 41篇孙兆林
  • 26篇段林海
  • 23篇张晓彤
  • 16篇秦玉才
  • 15篇王洪国
  • 14篇靳玲玲
  • 11篇鞠秀芳
  • 8篇陈晓陆
  • 7篇孟秀红
  • 7篇徐静
  • 7篇刘黎明
  • 7篇刘道胜
  • 7篇邵新超
  • 7篇赖君玲
  • 6篇武玉叶
  • 6篇潘明雪
  • 6篇姜恒
  • 5篇张宇
  • 5篇桂兴华

传媒

  • 21篇石油化工高等...
  • 8篇石油学报(石...
  • 5篇物理化学学报
  • 5篇石化技术与应...
  • 4篇工业催化
  • 3篇化学与粘合
  • 3篇燃料化学学报
  • 3篇石油炼制与化...
  • 3篇辽宁化工
  • 3篇第十五届全国...
  • 2篇化工科技
  • 2篇分子催化
  • 2篇当代化工
  • 2篇石油化工
  • 2篇辽宁石油化工...
  • 2篇第五届全国工...
  • 2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化学工业与工...
  • 1篇山东化工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9篇2012
  • 22篇2011
  • 24篇2010
  • 20篇2009
  • 16篇2008
  • 4篇2007
1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丙烯环氧化反应组分在TS-1中吸附扩散行为研究
2011年
四丙基溴化铵(TPABr)为模板剂合成的廉价钛硅分子筛(TS-1)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非骨架钛物种,通过后处理可以消除TS-1中的非骨架钛物种,从而改善催化性能。通过智能重量分析仪(IGA)技术考察了丙烯(C3H6)、环氧丙烷(PO)等在TS-1上的吸附和扩散性质,测定了其吸附等温线、扩散系数随单胞吸附量变化曲线及孔径分布。结果表明,非骨架钛物种对C3H6吸附行为影响不大,但PO却随非骨架钛的减少吸附量有所降低。后处理可以提高分子筛结晶度,改变孔道结构,提高丙烯在其上扩散速率,进而影响丙烯环氧化反应。
董宾秦玉才丁勇段林海苏际郭洪臣辛勤宋丽娟
关键词:扩散丙烯环氧丙烷
烯烃、芳烃对改性Y分子筛脱硫性能的影响
利用固定床、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及频率响应(FR)等方法研究了烯烃和芳烃与燃料油中硫化物在Cu(I)Y、Ce(III)Y、Ni(II)Y分子筛上的竞争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烯烃和芳烃对改性分子筛的脱硫性能都有影响,...
鞠秀芳靳玲玲刘黎明徐静陈晓陆段林海宋丽娟
文献传递
NiCoB/SAPO-5硝基苯加氢制对氨基苯酚催化剂及其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出了Ni Co B/SAPO-5硝基苯液相加氢制备出对氨基苯酚(PAP)双功能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表征了催化剂的物化性能。结果表明,非晶态Ni Co B合金以纳米颗粒形式分散在SAPO-5分子筛微球表面;SAPO-5中n(Si O2)/n(Al2O3)为0.1,Ni负载量为2%,n(Co)/n(Co+Ni)为1时,Ni Co B/SAPO-5双功能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较好,硝基苯转化率为90.04%,PAP选择性为42.53%。
宋艳芬秦玉才刘兵赵胜楠莫周胜宋丽娟
关键词:对氨基苯酚硝基苯催化加氢SAPO-5
运用频率响应法研究乙烯在氢型丝光沸石上的吸附行为被引量:4
2008年
运用频率响应技术研究乙烯在氢型丝光沸石(HMor)上的吸附机理。在温度252K、压力27~200 Pa下测定乙烯在HMor上的频率响应谱,并据此计算每个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27~200Pa压力范围内,乙烯在氢型丝光沸石上的吸附由高频吸附和低频吸附同时控制,高频吸附是乙烯的Ⅱ电子进入到H^+的空轨道形成Ⅱ电子的吸附过程,低频吸附是乙烯与SiOH形成氢键的吸附过程。吸附过程以高频吸附为主,低频吸附比高频吸附对平衡压力更敏感。
桂兴华韩春玉孙兆林宋丽娟
关键词:频率响应乙烯沸石
NiY分子筛选择性吸附脱硫性能及作用机理被引量:41
2011年
用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了NiY分子筛,并用XRD,TEM,ICP,N2吸附和吡啶吸附原位红外技术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利用固定床、气相色谱-硫发光检测器联用(GC-SCD)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研究了NiY分子筛对噻吩、2-甲基噻吩、3-甲基噻吩、四氢噻吩、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4-甲基二苯并噻吩及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等8种有机硫化物的选择性吸附脱硫性能及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NiY分子筛对硫化物的穿透吸附硫容量顺序为四氢噻吩>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甲基二苯并噻吩>2-甲基噻吩≈3-甲基噻吩>噻吩,说明有机硫化物的空间位阻效应不是其在NiY分子筛上吸附的决定因素.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硫化物与NiY分子筛的作用机理并不相同,但主要以硫原子与金属离子配位作用(S-M作用)为主.噻吩及其烷基取代物在NiY吸附剂上且在表面酸性作用下发生催化反应,噻吩环的共轭体系遭到破坏,形成硫化物大分子或聚合物,导致分子筛孔道堵塞,严重影响吸附剂的吸附脱硫能力.NiY的选择性吸附脱硫是硫化物与吸附中心的相互作用及吸附剂表面酸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宋丽娟潘明雪秦玉才鞠秀芳段林海陈晓陆
关键词:吸附脱硫表面酸性
复合分子筛Y/SAPO-5的合成与表征
2011年
以磷酸、拟薄水铝石和硅溶胶为原料,三乙胺为模板剂,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Y/SAPO-5复合分子筛。利用XRD、FT—IR、SEM等手段对样品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所合成的分子筛是Y型分子筛晶粒被SAPO-5分子筛晶粒包裹形成的10μm左右的球状双结构复合分子筛。采用催化甲醇脱水制备二甲醚的反应考察了复合分子筛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对于催化甲醇脱水制备二甲醚的反应所合成的复合分子筛在温度为463~523K时随温度升高甲醇转化率增大,且仍保持着较高的DME选择性。
秦玉才段林海潘明雪张晓彤连丕勇王红宋丽娟
关键词:Y分子筛SAPO-5分子筛水热合成法复合分子筛
频率响应法研究噻吩在分子筛上的吸附行为被引量:1
2008年
运用频率响应方法(Frequency Response)研究了噻吩在NaY分子筛和CeY分子筛上的吸附行为,在(335~473)K和(13.3~133.3)Pa绘制频率响应谱图,并根据频率响应谱图计算每个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噻吩在NaY和CeY分子筛上的吸附均以吸附为速率控制步骤,噻吩在NaY分子筛上的吸附是由于竹电子作用和孔填充机理;噻吩在CeY分子筛上的吸附过程是由于π络合和形成S—M键的机理。
桂兴华王阔李菲菲孙兆林宋丽娟
关键词:催化化学频率响应噻吩分子筛
烷基硫醇定量结构-色谱保留相关研究
计算出体系中26 个烷基硫醇化合物的各种结构参数,以优选出的分子连接性指数1χ和量化参数(Dy、EE)为结构描述符,首次采用反向传播算法(BP)人工神经网络、径向基函数网络(RBF)两种非线性方法建立了参数少且精度高的定...
张晓彤葛翠年宋丽娟孙挺
关键词:QSRRBP网络RBF网络烷基硫醇
虚拟仪器在催化剂表征频率响应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7年
通过虚拟仪器的设计思想,基于LabVIEW开发平台构造频率响应的控制与数据采集测试系统。介绍频率响应系统的设计构成,阐述利用LabVIEW7.1和ExacqCM-2121数据采集卡对频率响应系统控制和数据采集的实现,重点介绍框图程序及频率设定、API函数设置、波形采集及显示、数据处理并存储的编程方法和关键技术。
方宏昌孙兆林张晓彤李菲菲傅贵增宋丽娟
关键词:LABVIEW频率响应虚拟仪器
碳烟在钛酸钾上的催化氧化性能及动力学研究
2011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K2Ti4O9,K2Ti6O13和K2Ti2O5钛酸钾型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智能重量分析仪(IGA)等手段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固定床对钛酸钾催化脱除柴油机尾气中碳烟颗粒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钛酸钾催化氧化碳烟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钛酸钾与传统催化剂相比具有更高的碳烟颗粒氧化性能,在松散接触下依然能保持良好的活性,且钾钛物质的量比为1∶1的钛酸钾催化剂的脱除碳烟颗粒的效果最好。钛酸钾作用下碳烟的氧化为一级动力学反应,且所建立的碳烟燃烧动力学方程与实验数据拟合较好。
刘丽莉段林海殷光松孟秀红宋丽娟孙兆林张建明
关键词:钛酸钾催化燃烧动力学参数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