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物理化学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23 被引量:179H指数:7
相关作者:周佳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系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理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1篇纳米
  • 8篇TIO2
  • 6篇光催化
  • 6篇催化
  • 5篇溶胶
  • 5篇碳纳米管
  • 5篇纳米管
  • 5篇TIO
  • 5篇掺杂
  • 4篇溶胶-水热法
  • 4篇水热
  • 4篇水热法
  • 4篇热法
  • 3篇电化学
  • 3篇多壁碳纳米管
  • 3篇光致
  • 3篇包覆
  • 3篇DBS
  • 3篇表面包覆
  • 2篇电化学沉积

机构

  • 23篇黑龙江大学
  • 3篇哈尔滨工业大...
  • 3篇吉林大学
  • 2篇哈尔滨师范大...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15篇付宏刚
  • 11篇井立强
  • 8篇史克英
  • 7篇王百齐
  • 6篇屈宜春
  • 5篇孙志华
  • 4篇薛连鹏
  • 4篇李丽
  • 4篇辛柏福
  • 2篇郭元茹
  • 2篇徐敏
  • 2篇袁福龙
  • 2篇孙家锺
  • 2篇潘清江
  • 2篇姬少靓
  • 2篇池玉娟
  • 2篇秦旭
  • 1篇林景升
  • 1篇季春阳
  • 1篇蒋保江

传媒

  • 5篇化学学报
  • 3篇无机化学学报
  • 2篇材料科学与工...
  • 2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Chines...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分子催化
  • 1篇沈阳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广州化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全国第十一届...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泳沉积法制备介孔TiO2/单壁碳纳米管薄膜被引量:3
2009年
采用电泳沉积法,在FTO/介孔TiO2薄膜上制备了介孔TiO2/单壁碳纳米管(SWCNTs)薄膜电极,用Raman和SEM等手段对薄膜电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WCNTs已沉积到介孔TiO2薄膜上.分别用四羧基苯基卟啉(TCPP)和联吡啶钌化合物N719对其进行敏化,并组装成太阳能电池.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纯的TiO2粒子膜相比,介孔TiO2和SWCNTs的紧密结合可使得光生电子更容易传输,光电转换效率显著提高.
周卫付宏刚潘凯田春贵曲阳孙家锺
关键词:介孔TIO2单壁碳纳米管电泳沉积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DBS包覆TiO_2纳米粒子的表面光伏及光致发光性能被引量:2
2005年
采用溶胶 - 水热法合成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包覆的TiO2纳米粒子,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表面光电压谱(SPS)和光致发光光谱(PL)等对样品进行表征.重点探讨了DBS包覆的适宜条件及DBS包覆对TiO2光伏和发光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进釜前pH值在4.5~5.5, DBS用量为TiO2质量的1.0%~3.0%时,能够获得理想包覆.在水热过程中, DBS的引入对锐钛矿型TiO2微晶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由于DBS的包覆,使TiO2的SPS和PL信号强度显著下降,这可能与磺酸基的吸电子性以及表面缺陷等的减少有关.
王百齐井立强屈宜春孙志华薛连鹏姬少靓付宏刚
关键词:TIO2DBS表面包覆表面光伏光致发光
La和Cu掺杂对纳米TiO_2光生电荷性质的影响及其与光催化活性的关系被引量:25
2006年
采用溶胶-水热法制备了未掺杂的和分别掺杂1%(摩尔浓度)La的、Cu的及La和Cu共掺杂的纳米TiO2,并主要利用表面光电压谱(SPS)和光致发光光谱(PL)等技术考察了掺杂对纳米TiO2表面光生电荷性质的影响,也探讨了其性质与光催化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La的掺杂能够抑制TiO2相变,同时其不仅促进TiO2光生载流子分离,而且丰富了束缚表面态,但是Cu的掺杂却与La的作用相反,这些解释了在光催化氧化降解罗丹明B过程中,La掺杂有利于TiO2光催化活性的提高,而Cu掺杂对光催化反应是不利的,此外,La和cu共掺杂并没有体现出协同效应.
井立强孙志华袁福龙王百齐辛柏福付宏刚
关键词:溶胶-水热法金属离子掺杂光催化
高含量氮掺杂碳纳米管的合成及NO电氧化
2010年
为研制NO检测灵敏度高的电极修饰材料,以吡啶和尿素为碳源和氮源,以Fe-MgO为催化剂,在NH3下于800~900℃采用CVD法原位合成了氮掺杂碳纳米管(CNx-NTs),确定了氮的原子分数为7.05CNx-NTs的最佳合成条件.通过对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和Raman光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CNx-NTs随着反应温度的降低有序度减小,管壁缺陷增加.循环伏安法研究的NO在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氧化行为结果表明:NO在CNx-NTs修饰电极上的电氧化活性均高于未掺杂氮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其中,氮原子分数为7.05的CNx-NTs修饰电极的电氧化峰电位最小,峰电流密度最大,反应活性较大.该电极上NO检测的灵敏度最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电极修饰材料.
李丽史克英
关键词:氮掺杂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
掺杂镧的TiO_2纳米粒子的光致发光及其光催化性能被引量:52
2004年
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纯的和掺杂La的TiO2纳米粒子,并利用XRD,TEM,XPS和荧光光谱(FS)等对样品进行表征,主要考察焙烧温度和La含量对TiO2纳米粒子的性质以及光催化降解苯酚活性的影响,并探讨了La的掺杂对TiO2相变的作用机制以及FS光谱与光催化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适量La掺杂能够提高TiO2纳米粒子FS光谱强度,这是因为La掺杂能够使表面氧空位和缺陷的浓度增加;600℃热处理的掺杂不同量La的TiO2样品的光催化活性顺序是:1%>1.5%>3%>0.5%>5%>0%,这与它们的FS光谱强度的顺序是一致的,即FS光谱强度越高,其光催化活性越高。这是因为在光致发光过程中,FS信号主要来源于表面氧空位和缺陷,而在光催化反应过程中,表面氧空位和缺陷能够有利于光生电子被捕获。
井立强张新屈宜春孙志华李姝丹蒋保江付宏刚孙家钟
关键词:光催化TIO2掺杂光致发光
DBS包覆TiO2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及相转移
采用溶胶-水热法合成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包覆的TiO2纳米粒子,分析了溶胶的pH值和DBS用量对包覆效果的影响,并利用IR和TG-DTA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进釜前溶胶的pH值在4.5~5.5,DBS用量为...
王百齐付宏刚井立强屈宜春孙志华姬少靓薛连鹏
关键词:TIO2溶胶-水热法DBS表面包覆相转移
文献传递
具有膦配体的异核d^(10)-d^8配合物结构:Au-Pt配合物激发态性质的理论研究
2009年
采用MP2和DFT方法优化一系列d10-d8配合物,[MM'(CN)2(PH2CH2PH2)2]+[M=AuI,M′=PtII(1),PdII(2),NiII(3);M'=PtII,M=AgI(4),CuI(5)]的基态结构,其中BH&H方法得到的金属间距离最接近相应的实验值.对于经典Au-Pt配合物:使用多种方法优化[AuPt(CN)2(PMe2CH2PMe2)2]+(1Me)的结构以验证取代基近似的合理性,采用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方法优化了1的两个低能三重激发态并且考查了环境效应(抗衡离子和溶剂分子)对其较低能激发态发射光谱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1的两个低能三重激发态分别产生399和234nm发射,属于金属中心(Metal-centered,MC)跃迁和分子内电荷转移(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ICT)的混合性质;由于电子激发到成键轨道,使得激发态金属间距离相对基态变短;环境效应使得较低能的MC/ICT激发态的发射光谱红移,如1·ClO的发射在473nm处,与实验测得[AuPt(CN)2(PCy2CH2PCy2)2]·ClO4的451nm固体发射相对应.
郭元茹潘清江
关键词:激发态环境效应
β-环糊精改性的多壁碳纳米管对NO的吸附性能研究
2009年
为开发NO气敏传感器,采用β-环糊精对模板法制备的多壁碳纳米管进行了表面修饰改性.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分析-质谱等表征手段研究了改性的MWCNTs的结构性能,并对NO的吸附-脱附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环糊精的小口端易与多壁碳纳米管的管壁相互作用并结合在一起,使环糊精包覆在多壁碳纳米管的表面.多壁碳纳米管外或内层的环糊精可以通过氢键与环糊精以层与层的方式进行连接,达到对MWCNTs的多层改性修饰作用.XRD研究证明经环糊精改性的多壁碳纳米管其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热分析质谱研究发现,β-环糊精改性的MWCNTs对NO的吸附-脱附能力均大于未改性的MWCNTs,其中MWCNTs吸附NO主要是表面物理吸附和管体空腔内的化学吸附;而经β-环糊精修饰的MWCNTs除本身能够吸附NO外,其表面包覆的β-环糊精空腔也能够吸附NO分子,并与NO形成非共价键吸附.β-环糊精与MWCNTs质量比为10∶1时,其吸附NO的量最大,是未改性MWCNTs的1.69倍.
李丽史克英
关键词:模板法多壁碳纳米管
多孔SiO_2与TiO_2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被引量:25
2009年
在溶胶-水热法所合成的锐钛矿相TiO2纳米晶基础上,利用模板剂调制的SiO2溶胶进一步合成了多孔SiO2与TiO2复合纳米粒子,重点研究了复合SiO2对纳米锐钛矿相TiO2热稳定性及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SiO2提高了纳米锐钛矿相TiO2的热稳定性,经过900℃热处理后的TiO2仍然具有以锐钛矿相为主的相组成.在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实验过程中,经过高温热处理的复合纳米材料表现出优于Degussa P25 TiO2的活性,这主要与其锐钛矿相结晶度提高和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等有关.
康传红郭桐井立强崔虎成周佳付宏刚
关键词:TIO2多孔SIO2复合纳米材料光催化
SBA-16薄膜内生长碳纳米管阵列及其Fe的填充被引量:4
2004年
以表面活性剂F 12 7、导电玻璃 (ITO)为基底制备了三维体心立方结构 (Im3 — m)的介孔SBA 16膜 .该膜的 ( 111)晶面垂直于ITO基底 .采用电化学沉积技术将少量Fe沉积进入SBA 16膜的孔底 ,沉积Fe后的SBA 16膜于 70 0℃下乙炔裂解生长碳纳米管 ,在SBA 16膜 (孔 )内生长直径均匀、间距相等的开口碳纳米管阵列 .采用二次电沉积法可以制备高度有序的填充Fe的碳纳米管阵列 .
史克英季春阳辛柏福徐敏付宏刚
关键词:碳纳米管阵列电化学沉积单晶结构纳米电子器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