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9 被引量:34H指数:4
相关作者:柳露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南京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介观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理学
  • 3篇电子电信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发光
  • 3篇电致发光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质
  • 2篇有机电致发光
  • 2篇白质
  • 1篇氮化
  • 1篇氮化硼
  • 1篇氮化硼纳米管
  • 1篇等离子体处理
  • 1篇电容耦合
  • 1篇电致发光材料
  • 1篇氧等离子体处...
  • 1篇铱配合物
  • 1篇阴离子
  • 1篇阴离子型
  • 1篇荧光
  • 1篇荧光猝灭
  • 1篇有机电致发光...
  • 1篇有机发光

机构

  • 9篇南京邮电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南京工程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香港浸会大学

作者

  • 5篇黄维
  • 4篇范曲立
  • 2篇柳露林
  • 2篇卢晓梅
  • 2篇孙鹏飞
  • 2篇陈润锋
  • 1篇杨国强
  • 1篇陈淑芬
  • 1篇马延文
  • 1篇姜鸿基
  • 1篇张龙
  • 1篇邓卫星
  • 1篇刘式墉
  • 1篇宋文利
  • 1篇高志强
  • 1篇密保秀
  • 1篇李雪
  • 1篇胡征
  • 1篇张志勇
  • 1篇李迪

传媒

  • 3篇化学进展
  • 3篇南京邮电大学...
  • 2篇高分子学报
  • 1篇中国激光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刚柔嵌段共轭聚合物自组装体系被引量:3
2009年
刚柔嵌段共轭聚合物的自组装是超分子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刚柔嵌段共轭聚合物自组装体系的研究进展。根据共轭刚性段的不同分类进行阐述,综述了聚芴、二(苯乙烯)-蒽、聚对苯撑、聚对苯乙烯撑、聚对苯撑乙炔、聚(2,5-苯甲酮)、聚噻吩、聚苯基喹啉等作为刚性链段的刚柔嵌段共轭聚合物自组装体系,介绍了刚柔嵌段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和光物理性质;重点评述了刚柔嵌段共轭聚合物在不同溶剂、浓度、温度等条件下自组装形成一维、二维以及三维的周期性微结构,且具有方便的可控性。概括了刚柔嵌段共轭聚合物自组装体系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在光电器件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最后展望了刚柔嵌段共轭聚合物自组装体系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李迪张龙范曲立黄维
关键词:刚柔嵌段共聚物共轭聚合物自组装
一种直接在镍片上生长氮化硼纳米管膜的方法
2008年
以球磨无定型硼粉和MgO粉后得到混合粉体为原料,于1150℃氮化反应,直接在镍片上生长出BN纳米管膜。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分辨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散射能谱等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详尽的结构表征,并初步探讨了BN纳米管膜的形成机制。
马延文胡征
关键词:氮化硼纳米管基片
含磷有机电致发光材料被引量:6
2010年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是有机电子学和光电信息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有机π共轭体系中引入杂原子是一种有效调节材料光电性能的手段。磷原子既可以通过其d轨道与π共轭体系间的σ-π相互作用来改变材料的电子结构,又具有很好的可修饰性,如被氧化、硫化或与金属配位等,从而能有效地调控材料的光电性能。因此,磷原子的引入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的分子结构设计和光电性能改善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近年来得到了研究者较多的关注。本文根据引入磷原子的不同方式,综述了磷杂环戊二烯、二噻吩并磷杂环戊二烯、磷芴以及磷杂聚苯撑乙烯等材料的结构特点和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方面的研究现状,展望了含磷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张胜兰陈润锋姜鸿基刘斌黄维
聚集诱导的荧光增强体系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8年
聚集诱导的荧光增强(AIEE)现象是近几年备受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文中纵观了该领域的进展,做了一个较为详尽的综述报道。具有该性质的体系主要包括多苯基取代的烯烃类、吡喃的衍生物以及二苯基二苯并环戊二烯类等。这种反常的聚集荧光增强现象多数是由于固态或聚集状态下分子内的自由旋转运动受到极大的抑制所引起的。对于具有AIEE性质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研究有利于寻找更有效的发光功能材料。
钱妍解令海王双清杨国强
蓝光波段顶发射有机发光二极管被引量:5
2008年
针对顶发射有机发光二极管(TEOLEDs)中的微腔效应会增加蓝光波段TEOLEDs的制作难度这一问题,提出利用高透明金属阴极并结合在阴极表面生长增透膜的方法来减小二极管阴极的反光性,从而抑制二极管中的微腔效应(这里主要是指多光束干涉);同时利用宽角干涉对器件结构进行设计来改善二极管的蓝光强度,制备了基于有机蓝光材料4,4-′bis(2,2-′diphenylvinyl)-1,1-′biphenyl的顶发射有机发光二极管;优化了增透膜的厚度,研究了增透膜对于二极管电光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性能(亮度、效率、色纯度等)可以与底发射有机发光二极管相比的蓝光波段TEOLEDs。
陈淑芬李雪刘式墉
关键词:光学器件有机发光二极管微腔效应蓝光
铱配合物为能量受体的阴离子型聚芴合成及其蛋白质多糖检测被引量:5
2014年
用Suzuki偶合方法合成了一系列铱配合物为能量受体,侧链为羧酸基团的阴离子型水溶性聚芴.聚芴(P4,P5,P6)中铱配合物含量分别为0%,2%和5%,聚芴P6在水溶液中具有较好的荧光能量荧光转移(FRET)效率.还研究了p H变化对聚合物水溶液荧光光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 H>8时,所含羧基以钠盐形式存在使聚合物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较强的荧光强度,p H<8时,羧基以COOH形式存在,使聚合物溶解度降低造成聚集,荧光发生淬灭.并且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的蛋白质和多糖对铱配合物含量为5%的聚合物(P6)的荧光光谱变化,如加入带正电荷的溶菌酶后可以发生比较明显的FRET现象,加入中性的血红蛋白后荧光强度略有下降,而疏水作用较强的组蛋白和带负电荷肝素的加入可以增强P6的荧光强度减弱聚合物的FRET,因此聚合物P6可以作为蛋白质和多糖的光学检测器.
孙鹏飞范曲立柳露林邓卫星卢晓梅黄维
关键词:铱配合物蛋白质
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结构设计方法概述被引量:2
2010年
高分子发光二极管(PLED)因其巨大的科学和商业价值而得到了广泛关注,近年来各种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和深入研究使PLED器件日益走向实用化。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的结构设计是新材料开发的灵魂,本文结合本课题组的工作概述了高分子发光材料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要点,详细介绍了单分子结构设计方法及其相关的基本思路和理论,分析了聚集态结构对材料及其器件性能的影响,概括了聚集态结构设计的一些基本方法。最后提出了高分子发光材料结构设计的一般性思路,并展望了其研究和发展方向。
陈润锋郑超范曲立黄维
关键词:电致发光高分子材料
电容耦合氧等离子体处理ITO基片对OLED的影响
2008年
在不同条件下采用电容耦合氧等离子体处理用于有机电致发光(OLED)的ITO基片,使用接触电势法测量了基片表面功函数的改变。研究发现,氧等离子体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ITO表面的功函数。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测量揭示了其本质:氧等离子体处理可以提高表面氧原子的含量,同时降低ITO表面锡/铟原子的比例,由此导致了ITO表面功函数的提高。高功函数的ITO可降低空穴由ITO向OLED空穴传输层中注入空穴的势垒,从而提高OLED器件的性能。进一步的基于联苯二胺衍生物NPB/8-羟基喹啉铝(Alq3)的标准器件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研究同时发现,在相同的真空和氧压条件下,保持处理时间不变,随着射频激发功率的升高,ITO表面功函数会逐渐降低。这个功函数的降低,使得OLED器件的驱动电压升高且电流效率减小。因此使用电容耦合氧等离子体处理的ITO来制备OLED器件,需要在优化的条件下进行,以达最佳效果。在本实验系统下处理条件为射频功率100W、时间25s。
密保秀陆希朗高志强谢国伟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表面处理功函数
水溶性芴与噻吩共聚物的合成及蛋白质对其荧光猝灭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Suzuki偶合方法合成了含羧酸基团的新型阴离子型水溶性绿光的9,9'-二丙酸钠芴(DPF)和噻吩(TH)共聚物,聚合物分子量约为9000左右,具有较好的水溶性(5 mg/mL).研究了共聚物在不同pH水溶液中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当pH<4时,羧基以COOH形式存在,造成共聚物溶解度降低并产生聚集,荧光减弱;当pH>4时,所含羧基解离程度增加,水溶性增加,链间聚集减少,至其荧光强度增大.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加入了不同电性蛋白质,结果表明通过静电吸引的作用,带正电荷的组蛋白能更有效猝灭共聚物荧光,其最低的猝灭浓度可达到5×10-8 mol/L.
柳露林宋文利张志勇孙鹏飞卢晓梅范曲立黄维
关键词:荧光猝灭蛋白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