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实验动物研究所

作品数:15 被引量:63H指数:4
相关作者:朱金桂蒋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项目“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SIV
  • 4篇酶链反应
  • 4篇聚合酶
  • 4篇聚合酶链反应
  • 4篇合酶
  • 4篇病毒
  • 4篇巢式
  • 4篇巢式PCR
  • 3篇动物
  • 3篇缺陷病
  • 3篇免疫缺陷
  • 3篇免疫缺陷病
  • 3篇免疫缺陷病毒
  • 3篇猴免疫缺陷病...
  • 2篇单克隆
  • 2篇单克隆抗体
  • 2篇动物实验
  • 2篇幼年
  • 2篇田鼠
  • 2篇抗体

机构

  • 15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山东出入境检...

作者

  • 9篇佟巍
  • 9篇丛喆
  • 8篇秦川
  • 8篇蒋虹
  • 8篇魏强
  • 7篇涂新明
  • 7篇孙敏
  • 6篇于浩
  • 5篇高虹
  • 4篇张兵林
  • 3篇朱华
  • 2篇彭景楩
  • 2篇张知彬
  • 2篇王卫
  • 2篇冯育芳
  • 2篇施大钊
  • 2篇吴小闲
  • 2篇王德华
  • 2篇刘亚莉
  • 1篇万云霞

传媒

  • 7篇中国实验动物...
  • 3篇医学动物防制
  • 2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动物检疫
  • 1篇实验动物科学...

年份

  • 2篇2007
  • 2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3
  • 2篇200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清洁级Wistar大鼠标准指标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建立清洁级 Wistar大鼠的正常生理、血常规及生化指标。方法 :分别选取 6周龄、 12周龄、18周龄和 3 0周龄的清洁级 Wistar大鼠 ,雌雄各 2 0只。测量动物的主要生理指标 (生长曲线、体重回归方程、脏器系数和大、小肠长度 )、血常规及生化指示。结果 :雄性动物的体重增长趋势比雌性动物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 ;脏器系数逐渐降低。相同年龄段动物的 WBC、GR%、AL T、AL P、L DL-CHOL雄性比雌性明显偏高 ( P<0 .0 1) ;而 TP、 AL B、 TRIG比雌性动物明显偏低 ( P<0 .0 1)
高虹朱华黄澜张兵林刘亚莉郭军堂朱金桂秦川
关键词:清洁级WISTAR大鼠生理指标血常规生化指标动物实验
SARS-CoV对幼年和成年布氏田鼠的感染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采用鼻腔喷雾法(CCID50=105.7)研究了SARS冠状病毒(SARS-CoV)对成年和幼年布氏田鼠的感染效果.成年动物攻毒后出现死亡,表现为口鼻有出血,肠道出血;肺组织呈出血性间质性肺炎改变,肝、脾、肾、胰腺组织均呈淤血性改变;存活动物肺组织呈间质性肺炎,局灶出血及肺气肿改变,其他脏器未见明显病变.幼年动物攻毒后未见死亡但行动较为迟缓,主要脏器未见明显异常;早期肺组织有局限性肺炎改变,且病毒分离为阳性;同居对照组的一只动物有肺组织局灶性肺炎.结果表明,SARS-CoV可以很强地感染布氏田鼠;成年布氏田鼠比幼年动物对SARS-CoV更敏感;布氏田鼠有望成为一种比较理想小型SARS动物模型.
高虹高虹彭景楩施大钊施大钊王德华王德华张兵林秦川
关键词:SARS-COV布氏田鼠成年幼年肠道出血攻毒
SIVp27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2005年
[目的]建立SIVp27杂交瘤细胞株,并对其分泌的SIVp27单克隆抗体进行初步鉴定。[方法]使用基因重组的SIVp27蛋白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使用半固体培养基法建立杂交瘤细胞株,制备单克隆抗体。通过染色体核型对杂交瘤细胞株进行鉴定;采用Westernblot、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确定单克隆抗体的交叉反应性、相对亲和力、抗原识别表位、免疫球蛋白的类型和亚类,对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结果]获得四株可稳定分泌SIVp27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1C3、2B6为IgG1类,2E12为IgG2b类,3G3为IgG2a类。四株单抗均能识别SIV的p27蛋白,与逆转录病毒SRV、STLV无交叉反应,2B6、2E12与HIVp24有交叉反应。免疫荧光法检测腹水效价为1:10240~40960。1C3、2B6、2E12、3G3染色体平均数分别为103、97、96、101。2E12与3G3识别不同的抗原表位。[结论]成功地制备出四株SIVp27单克隆抗体,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亲和力,为进一步建立免疫分析方法,进行SIV/SAIDS及其艾滋病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孙敏涂新明魏强丛喆蒋虹佟巍陈颂赖春晖于浩秦川
关键词:P27蛋白杂交瘤单克隆抗体
SARS-CoV对幼年和成年布氏田鼠的感染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采用鼻腔喷雾法(CCID50=105.7)研究了SARS冠状病毒(SARS-CoV)对成年和幼年布氏田鼠的感染效果.成年动物攻毒后出现死亡,表现为口鼻有出血,肠道出血;肺组织呈出血性间质性肺炎改变,肝、脾、肾、胰腺组织均呈淤血性改变;存活动物肺组织呈间质性肺炎,局灶出血及肺气肿改变,其他脏器未见明显病变.幼年动物攻毒后未见死亡但行动较为迟缓,主要脏器未见明显异常;早期肺组织有局限性肺炎改变,且病毒分离为阳性;同居对照组的一只动物有肺组织局灶性肺炎.结果表明,SARS-CoV可以很强地感染布氏田鼠;成年布氏田鼠比幼年动物对SARS-CoV更敏感;布氏田鼠有望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小型SARS动物模型。
高虹彭景楩邓巍施大钊鲍琳林王德华张兵林秦川张知彬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间质性肺炎布氏田鼠
实验动物泰泽病原位杂交法的建立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建立实验动物泰泽病原位杂交检测方法。方法 用已感染Tyzzer菌小鼠的 3T3细胞 (MT -3T3细胞 )感染 4周龄的ICR小鼠 ,以 4 .0× 10 5细胞量感染动物 ,动物于感染后 4~ 7d发病。根据Tyzzer菌 16srDNA序列设计出两对特异引物 ,以MT - 3T3细胞的DNA提取物为模板 ,进行套式PCR。扩增出Tyzzer菌特有的 196bp条带。以此产物为探针 ,用地高辛PCR一步法进行探针标记。选择感染动物的肝脏 ,采用不同探针浓度进行原位杂交。结果 当探针的最小浓度为 4 0ng μl时 ,在肝细胞的胞质中有阳性结果。 结论 原位杂交方法能直接定位Tyzzer菌的感染位置 ,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简单 ,易于操作 ,便于普及。
高虹张兵林朱华刘亚莉秦川
关键词:实验动物原位杂交法聚合酶链反应传染病
猴D型反转录病毒巢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建立SRV-1巢式PCR检测方法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针对SRV-1env基因的保守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感染SRV-1 Raji细胞提取出的含有前病毒DNA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巢式PCR反应。扩增产物测序后与GenBank报道的序列进行同源比对。将DNA样本进行10倍梯度稀释,以检测巢式PCR反应的灵敏度。使用该方法对正常Raji细胞以及感染SIV、STLV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样本进行扩增,检测该方法的特异性。用建立的巢式PCR方法检测40份储存猴血标本。结果使用巢式PCR扩增出的特异片段经测序分析,结果证实与GenBank报道的序列一致。所建立的巢式PCR检测法检测限度可达1.5×10-3ng/μL,而且方法特异。用此方法检测40份猴血标本,未检测到阳性标本。结论初步建立SRV-1的巢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灵敏、特异,为SRV-1的检测提供了一个快速、有效的手段。
孙敏涂新明丛喆蒋虹佟巍于浩魏强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在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模型中的应用被引量:19
2005年
目的(1)建立RT PCR方法,定性测定SIV感染猴血浆中病毒RNA,比较其与传统血浆病毒分离方法的敏感性;(2)建立DNA PCR方法,检测SIV感染猴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s)中的前病毒DNA。(3)检验DNA PCR和RNA PCR方法在猴SAIDS模型应用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方法用SIVmac251静脉感染恒河猴,定期采血,从血浆中提取病毒RNA,以RNA为模板通过RT PCR法扩增,凝胶电泳定性;从感染猴PBMC中提取带有整合的SIV前病毒DNA的细胞基因组DNA,巢式PCR扩增,凝胶电泳定性。结果DNA PCR和RNA PCR经两轮扩增后均得到一长度为477bp的特异条带,测序鉴定确为目的片段。9只实验猴感染SIV后7d,RNA PCR结果为79阳性,DNA PCR结果为100%阳性,而血浆病毒分离只有59阳性;此后一直到感染后的42d,RNA PCR和DNA PCR的结果一直为100%阳性,而血浆病毒分离阳性率在感染后35d下降到49,到42d时下降为零。结论PCR方法比病毒分离方法的敏感性高。尤其是DNA PCR,既可检测具有活跃病毒复制的受感染细胞,又可检测那些携带病毒处于转录休眠期的细胞,所以在感染的早期和中后期———血浆病毒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或病毒处于潜伏感染的阶段,它作为猴艾滋病(SAIDS)模型病毒学指标之一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个指标的检测方法应该是较血浆病毒RNA检测更为敏感。
丛喆涂新明蒋虹魏强佟巍孙敏于浩秦川
关键词:猴免疫缺陷病毒PCR技术RT-PCR方法RT-PCR法病毒DNASIV
SIVp27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建立检测SIVp27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使用ProteinA亲和层析柱纯化腹水中的SIVp27单抗,用过碘酸钠法对单抗进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经抗体配对实验确定包被抗体和检测抗体,再用棋盘滴定法确定抗体工作浓度后,探索构建检测SIVp27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应用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SIV模型猴血浆标本和SHIV模型猴病毒分离培养上清标本进行了检测,并将其结果与Coulter公司试剂盒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以稀释至20ug/mL的2E12为包被抗体、1:400稀释的酶标3G3为检测抗体为ELISA最优体系。模型猴血浆标本和病毒分离培养上清标本的检测结果表明自建体系可以用于SIVp27抗原的检测,特异性良好,灵敏度略低于Coulter公司试剂盒。结论检测SIVp27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初步建成,为研制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检测试剂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孙敏魏强梁成珠佟巍丛喆蒋虹涂新明
关键词:SIVP27抗原单克隆抗体双抗体夹心ELISA
中药“脱发再生灵”促毛发生长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观察中药“脱发再生灵”促毛发生长效果。方法:选用豚鼠50只,分为脱发再生灵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生发酊组(阳性对照)、赋形剂组(阴性对照组)。连续涂抹21天,每天测量各组动物毛发长度。结果:(1)从给药第6天起,低剂量组与赋形剂组比较毛发增长的长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从给药第8天起,高、中、低剂量组及生发酊组均与赋形剂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P<0.001并保持到实验末期。(2)脱发再生灵高、中、低剂量组与阴性组比较给药皮肤的毛囊数、毛细血管数、毛细血管管径及棘层细胞数量等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01。结论:脱发再生灵能扩张豚鼠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增加局部供血量,改善局部微循环,加强毛囊营养,促进毛发生长和再生。
王艳荣
关键词:脱发药效学中医药疗法动物实验
SIVmac感染食蟹猴、恒河猴的外周血血象观察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比较SIVmac感染的食蟹猴、恒河猴外周血粒系统变化情况。方法 常规方法进行白细胞 (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WBC .DC)。结果 感染了SIVmac的恒河猴、食蟹猴其外周血粒系统变化与人类AIDS外周血变化相似 ,显现规律性的白细胞数量、形态变化。感染SIVmac病毒两周后 ,恒河猴、食蟹猴的白细胞总数开始下降 ,异型淋巴细胞数开始上升 ,随后白细胞总数持续回升至高峰 ,8周后白细胞总数及异型淋巴细胞数下降 ,其中三只食蟹猴先后于 8周后死于病毒血症和早期死亡 ,余 1只猴白细胞总数于 12周后仍持续下降。结论 本文中描述的现象同人类HIV AIDS的诊断标准实验检查部分中提及的基本一致。另外 ,本实验还表明恒河猴、食蟹猴对SIVmac毒株的实验感染是敏感的 。
佟巍丛喆蒋红吴小闲
关键词:SIV食蟹猴恒河猴外周血白细胞总数艾滋病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