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荆州新区勘探研究所

作品数:51 被引量:551H指数:13
相关作者:王琳刘伯土易荣龙虞显和谭青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资助项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篇天文地球
  • 17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经济管理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9篇油气
  • 15篇盆地
  • 9篇勘探
  • 8篇油气勘探
  • 7篇地质
  • 7篇塔里木盆地
  • 6篇成藏
  • 5篇天然气
  • 5篇圈闭
  • 5篇含油
  • 5篇凹陷
  • 4篇油气地质
  • 4篇气藏
  • 4篇气田
  • 4篇含油气
  • 4篇储层
  • 3篇地层
  • 3篇断陷
  • 3篇油气藏
  • 3篇油气田

机构

  • 51篇中国石化石油...
  • 9篇成都理工大学
  • 5篇中国石化
  • 4篇长江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集团

作者

  • 5篇王果寿
  • 5篇王津义
  • 5篇周卓明
  • 5篇王琳
  • 4篇刘伯土
  • 4篇杨长清
  • 4篇段铁军
  • 3篇周维奎
  • 3篇戴少武
  • 3篇余琪祥
  • 3篇陈孔全
  • 3篇高振中
  • 3篇易荣龙
  • 2篇裴振洪
  • 2篇舒文培
  • 2篇林宗满
  • 2篇张光友
  • 2篇徐言岗
  • 2篇肖朝辉
  • 2篇黄泽光

传媒

  • 21篇天然气工业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 7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江汉石油学院...
  • 1篇地质科学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遥感信息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第五届全国油...
  • 1篇中国地质学会...
  • 1篇第五届全国油...

年份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2篇2004
  • 16篇2003
  • 7篇2002
  • 7篇2001
  • 3篇2000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通南巴构造石炭系分布预测被引量:6
2002年
石炭系 (仅存黄龙组 )是川东、川东北乃至鄂西地区碳酸盐岩地层中最重要的一套储集层 ,但分布并不稳定 ,有些地区呈零星状分布甚至完全缺失。通南巴构造周边露头区二叠系直接与志留系不整合接触 ,未发现石炭系。但在地震剖面上 ,Tp1(二叠系底界 )反射之下、志留系弱反射之上有呈断续状分布的反射 ,并与零星分布的波阻抗大于 2 30× 10 5kg/m2 ·s高阻抗区域相对应。这些特征说明通南巴构造腹部存在石炭系。
陈振林罗开平陈晓
关键词:石炭系油气地质反演
南方海相天然气保存机理及保存条件初探被引量:11
2002年
地下地质条件下天然气主要以游离气、溶解气、吸附气的形式保存,压力封闭和水(油)溶保存是天然气的主要保存方式。含气系统的保存需要一个立体空间上的封闭保存体系,区域盖层和直接盖层的封存保存功能不同,前者主要是构建一个封闭保存体系,后者直接遮挡或抑制天然气的扩散与渗漏。异常高压带的存在与否和水文地质条件是衡量区域封闭保存体系的两个重要标志。根据南方海相不同区块油气保存特性,划分出持续型(四川盆地型)、重建型(中、下扬子型)和残余型(秧坝型)三类不同的油气保存单元。
付孝悦王津义张汉荣
关键词:海相地层油气藏游离气溶解气吸附气
松南地区十屋断陷非构造圈闭特征被引量:2
2004年
随着油气勘探的逐渐深入 ,现已在十屋断陷发现许多圈闭 ,这些圈闭中已见到较好的工业油气流。特别是部分井在非构造上打出高产气井之后 ,人们逐渐注重非构造圈闭的研究。根据钻井、地震剖面反射特征分析 ,综合前人研究成果 ,认为十屋断陷非构造圈闭主要为地层圈闭、岩性圈闭、复合圈闭三种类型。地层圈闭主要表现为削切不整合面 ,超覆不整合面 ;岩性圈闭主要是沙河子组、营城组、登娄库组低水位期发育的冲积扇砂体 ,河道砂体、湖泊三角洲砂体上倾尖灭、水下重力流河道砂体 ;复合圈闭主要为地层岩性与构造 (背斜 )圈闭共同构成。
冯昌寿
关键词:油气勘探非构造圈闭十屋断陷地层圈闭
油气勘探中的遥感预测技术被引量:11
2004年
油气勘探中的卫星遥感预测技术是一种低成本、快速评价新方法。它根据遥感图像提取的与地质信息相关的地表影像异常及其组合特征来分析深部构造形变、隐伏圈闭、可能的油气运移通道 ,可起到指明勘探方向 ,缩小勘探目标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应用遥感预测油气勘探靶区的技术仍在探索之中 ,因研究思路不同可分成两类方法 :烃的土壤蚀变异常影像提取预测法 ,线—环异常构造应力分析预测法。根据遥感应用实例对两种方法的原理、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并对遥感异常与深部构造的关系、烃渗漏与传统石油地质观念中的油气藏保存、遥感异常与地震资料验证中的种种技术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提出遥感是一种新的油气地质信息源 。
谭青
关键词:油气勘探
中国南方中、古生界油气勘探的思路被引量:63
2001年
中国南方改造型盆地的特点 ,决定了其油气成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成藏的基础、关键、归宿特殊性的分析、论证为基点 ,根据 :(1)现今油气藏的定位不决定于原型盆地 ,而与晚期改造 ,再分配烃源控制的空间有关 ;(2 )主导成藏模式应为早期聚集晚期成藏、晚期聚集晚期成藏两种类型 ;(3)油气的高演化和晚期成藏的特点 ,决定了南方应以找气为主 ;(4)晚期重建整体封存体系的优劣是能否成藏并保存的关键 ,其核心是建造与改造的统一 ;(5 )南方天然气的储集以多层系、多类型为特点 ,应坚持“有主要目的层 ,而不唯主要目的层” ,多层兼顾 ,立体勘探和“二次生烃 ,多层储集、动态成藏 ,整体封存”
戴少武贺自爱王津义
关键词:勘探思路油气勘探中生界古生界
地应力剖面在储层开发中的应用──以川西XL气田沙溪庙组储层为例被引量:11
2001年
地应力剖面的研制为测井资料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通过对川西XL气田 4口井的地应力剖面分析 ,川西XL气田沙溪庙组储层岩石力学参数、三向主应力、水平应力场方向、工程常用压力及出砂指数有如下特征 :孔隙、裂缝的发育程度能够对储层的力学性质产生影响 ;三向主应力一般满足关系式 :σH>σV>σh,裂隙发育的层位水平主应力、破裂压力较围岩低 ,坍塌压力较围岩高 ;水平主应力方向与川西区域构造水平主应力方向基本一致 ,但个别层位主应力方向发生了较大变化 ;出砂指数值较高 ,基本不存在出砂现象。
余琪祥吴爱军李善良毕兰英
关键词:地应力测井岩石力学参数储层开发气田
塔里木盆地北部天然气系统特征
2004年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以轮台断裂为界 ,可明显划分为南部海相天然气系统和北部陆相天然气系统。海相天然气系统气源岩主要为海相的寒武—奥陶系 ,具 3套成气组合 ,有效成藏期为海西晚期、印支—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 ;陆相天然气系统气源岩主要为库车坳陷三叠系—侏罗系浅湖—半深湖相的暗色泥岩及沼泽相的煤系地层 ,具 2套成气组合 ,成气高峰期应在喜马拉雅晚期。
段铁军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天然气
未来中国的油气资源前景探讨被引量:6
2003年
据初步统计 ,目前全国石油总资源量达 10 51× 10 8t,探明率 2 0 %左右 ,年产石油 16 0 0 0× 10 4t左右。十多年来石油储、产量呈稳定低幅增长。陆相石油仍居主要地位 ,其勘探开发将向非构造油气藏拓展。煤成油气及低熟油气是新的勘探领域。全国天然气总资源量达 54× 10 1 2 m3 ,仅探明 7% ,年产天然气 2 6 0× 10 8m3 。十年来天然气储、产量增长较快。海相油气是广阔的有巨大潜力的领域 ,全国海相盆地有 50多个 ,总面积超过 330× 10 4km2 。海相天然气总资源量为 38× 10 1 2 m3 ,主要分布在北方古生代古亚洲海区、南方中、古生代扬子海区、近海新生代陆架—陆坡区及青藏中生代特提斯海区。海相成盆、成烃和成藏理论的创新将促进勘探的持续发展。海相勘探“气多油少”的状况 ,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预计 2 0 10— 2 0 15年新疆和近海将建成特大型油气区 ,加上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川—渝、柴达木等 ,全国石油年产量可能逐步达到 180 0 0× 10 4~ 2 0 0 0 0× 10 4t;天然气年产量可能达到 10 0 0× 10 8m3
周玉琦易荣龙舒文培黄泽光林宗满余琪祥
关键词:油气资源
川东地区晚二叠世长兴期生物礁分布特征被引量:9
2003年
前人研究认为晚二叠世长兴期生物礁主要为环陆棚边缘带发育的陆棚边缘礁;通过对研究区钻井岩心分析,认为生物礁发育环境应为浅水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生物礁不呈带状分布,不具边缘礁的特点,属于台地内的点礁或斑礁。
王忠东王津义
关键词:生物礁台地长兴组
中国南方上奥陶统五峰组观音桥段成因讨论:是“浅水介壳相”,还是深水异地沉积?被引量:30
2008年
对中国南方上奥陶统五峰组沉积环境的认识长期存在激烈争论,深水成因说与浅水成因说针锋相对,似乎两种观点均有否定对方观点的充足理由。问题的症结与观音桥段有关。根据五峰组本身的沉积特征,应属深水沉积无疑;但五峰组顶部的观音桥段富含腕足类、三叶虫和珊瑚等化石,长期被认为属"浅水介壳相"。笔者通过对中上扬子地区数十条剖面的实测和深入观察,认为观音桥段应为深水异地沉积,主要依据有:观音桥段中所含珊瑚、棘皮类和腹足类等典型的浅水生物化石均呈碎块状赋存于生物屑砾屑灰岩中;这种灰岩的上覆、下伏层均为黑色笔石页岩,显然系由碎屑流异地搬运而来,其沉积场所并非浅水环境而是深水环境;观音桥段厚度很小而分布范围广阔,这是任何浅水环境沉积都不可能具备的特征;观音桥段与下伏五峰组页岩段和上覆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之沉积极不协调,界面突变,无环境更替渐变过程,符合异地沉积特征;观音桥段仅在事件影响的范围内才存在,在其缺失地区五峰组与上覆龙马溪组之间为整合接触的连续沉积。观音桥段的深水异地沉积包括碎屑流沉积(砾屑灰岩)、浊流沉积(粉砂质颗粒灰岩)和内潮汐沉积(纹层状粉砂岩)。排除了观音桥段环境解释的干扰,根据五峰组自身的特征,将其解释为深水沉积就不再有疑问了。
高振中何幼斌李罗照卿崇文肖明国程四洪张文成刘伟伟
关键词:碎屑流浊流内潮汐上奥陶统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