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基础医学部解剖学教研室计算医学实验室

作品数:33 被引量:316H指数:10
相关作者:贾亮张善春陆海齐晓伟杜翔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可视化人体
  • 7篇三维重建
  • 6篇断层解剖
  • 5篇可视化
  • 5篇可视化研究
  • 4篇心脏
  • 4篇静脉
  • 4篇薄层断面
  • 3篇动脉
  • 3篇断面解剖
  • 3篇血管
  • 3篇细胞
  • 2篇定向手术
  • 2篇动脉变异
  • 2篇断层
  • 2篇形态学
  • 2篇右侧
  • 2篇三叉神经
  • 2篇神经节
  • 2篇手术

机构

  • 33篇第三军医大学
  • 13篇第三军医大学...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 6篇清华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作者

  • 17篇张绍祥
  • 14篇邱明国
  • 13篇刘正津
  • 13篇谭立文
  • 11篇李七渝
  • 11篇郭燕丽
  • 10篇李恺
  • 10篇崔高宇
  • 8篇应大君
  • 8篇杨晓萍
  • 8篇陈现红
  • 7篇孙建森
  • 7篇陆明
  • 7篇陈伟
  • 6篇王欲甦
  • 6篇唐泽圣
  • 5篇张伟国
  • 5篇陈卫军
  • 5篇邓俊辉
  • 3篇陈金华

传媒

  • 3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华耳科学杂...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7
  • 7篇2005
  • 9篇2004
  • 15篇2003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首例中国可视化人体心脏三维重建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1
2003年
目的 对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的心脏进行三维重建 ,为心脏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手术提供三维解剖学依据。方法 将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心脏部分的薄层断面 (层厚 1.0mm )输入SGI工作站 ,经数据分割、对位重建、平滑处理和三维显示等步骤 ,完成对心脏结构的三维重建。结果 本研究完整地重建出了心脏结构 ,重建的结构能够以多结构、多彩色实体模型方式显示 ,可显示心脏内部各结构的空间位置和毗邻关系 ,可在三维空间位置上绕任意轴旋转任意角度。结论 重建出的三维图像清晰地显示了心脏内部和整体的结构 。
郭燕丽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邱明国李七渝崔高宇李恺杨晓萍张伟国陈现红陈伟陆明王欲甦邓俊辉唐泽圣
关键词:可视化人体心脏三维重建
耳三维重建及虚拟内窥镜被引量:23
2003年
目的 建立人体耳部可视化数字模型 ,探索虚拟耳内窥镜在内耳解剖研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 ,在SGI工作站上对耳部重要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及立体显示 ,并模仿耳内窥镜对中耳、内耳等结构进行观察。结果 成功获得耳部可视化模型 ,应用虚拟内窥镜可清楚显示中耳及内耳结构三维形态。结论 虚拟耳内窥镜观察有助于分析阐明耳内部结构的三维空间毗邻关系 ,可为耳部疾病的影像诊断及耳神经外科手术提供形态学资料。
邱明国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王欲甦邓俊辉唐泽圣
关键词:可视化人体虚拟内窥镜计算机三维重建
咽旁间隙的薄层断面与MRI对照研究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提供首例中国可视化人体有关咽旁间隙 (PPS)的形态学信息 ,为咽旁及其周围间隙疾病的影像识别与诊断提供薄层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 从首例中国可视人数据集中选出咽旁间隙有关的横断面图像和相应的MRI轴位图像对照 ,观察咽旁间隙。结果 在人体横断面标本与相应的MRI轴位图像上 ,清楚显示出咽旁间隙的形态、内容和毗邻关系 ;并提出咽旁间隙在横断面上的最佳显示平面。结论 鉴于咽旁间隙在颈深部解剖中所处的重要位置 ,在颈深部疾病影像诊断中 ,可将咽旁间隙作为关键性结构 ,根据其位置的改变 。
李七渝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邱明国李恺崔高宇郭燕丽杨晓萍张伟国陈现红陈金华丁仕义陈伟陆明游箭
关键词:可视化人体断层解剖磁共振成像咽旁间隙
脑干、三叉神经及大脑动脉环的可视化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建立人体脑干、三叉神经及大脑动脉环的可视化数字模型。方法 采用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 ,在SGI工作站上对脑干及其周围毗邻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并立体显示。结果 获得人体脑干、三叉神经及大脑动脉环等器官组织的三维重建结构 ,可对其进行任意径线和角度的适时三维测量。结论 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能够提供完整而精确的解剖断面数据 ,脑干及其毗邻的三叉神经、大脑动脉环的可视化模型准确反映出该区域复杂的解剖学结构特点及其相邻器官间的空间毗邻关系 。
李恺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邱明国李七渝崔高宇郭燕丽杨晓萍陈现红王欲甦邓俊辉唐泽圣
关键词:脑干三叉神经大脑动脉环三维重建可视化人体
三叉神经断面解剖及肿瘤侵犯的影像表现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薄层断面解剖和肿瘤侵犯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应用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 ,并对照CT、MRI观察三叉神经形态及其毗邻。同时观察了 11例三叉神经肿瘤侵犯三叉神经的表现。结果 首例可视化人体数据集能清楚地显示三叉神经全程。对应的CT和MRI检查能清楚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 ,对Meckel腔内三叉神经节则显示不够清楚。CT和MRI能准确显示三叉神经肿瘤侵犯三叉神经情况。结论 首例可视化人体数据集能提供准确的三叉神经断面数据 ,对CT和MRI显示三叉神经和评价肿瘤侵犯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陆明张绍祥巫北海孙清荣谭立文邱明国李七渝郭燕丽陈伟
关键词:可视化人体断面解剖三叉神经
脊柱区颈段断层解剖学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观测中国可视化人体男性脊柱区颈段连续横断面的重要结构。方法 应用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 ,在薄层断面图像上观察和测量脊柱区颈段椎管、脊髓、横突孔、椎动脉等结构。结果 首例中国可视化人体的薄层断面图像上清楚地显示了脊柱区颈段的骨性组织、结缔组织、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结论 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能够提供完整精确的断面数据 ,脊柱区颈段的断面解剖观测为临床上该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刘光久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邱明国李七渝李恺崔高宇郭燕丽杨晓萍陈现红
关键词:可视化人体断层解剖
肾上腺形态及其毗邻关系的薄层断层与CT断层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阐明肾上腺在薄层断面和CT断面的周围结构毗邻关系 ,为肾上腺细小病变提供影像学诊断依据。方法 对中国首例可视化人体肾上腺部分的数据集进行总结和分析 ,观察肾上腺的形态及其周围毗邻结构。选择 5 0例经螺旋CT扫描无肾上腺病变的断面图像与薄层断面对照分析。结果 首例中国可视化人体肾上腺部分从共计 48层 ,每层厚度为1.0mm ,每层断面所显示的肾上腺及其周围结构清晰 ,CT清晰显示肾上腺大小、形态及周围结构。结论 本文报道的首例中国可视化人体肾上腺部分为连续、完整的薄层断面标本 ,无节段性数据缺损 ,层厚 1.0mm ,厚度均匀 ,连续的薄层断面解剖学基础 ,肾上腺形态变化较大 ,肾上腺于前方结构毗邻变化较大 。
陈伟张绍祥丁仕义王健陆明张恩全何强王成波
关键词:肾上腺薄层断面螺旋CT断层解剖
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诱导及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方法 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 (bonemarrowstromalcells ,BMSC) ,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 ,bFGF) ,维甲酸 (retinoicacid ,RA) ,二甲亚砜和神经生长因子 (nervegrowthfactor,NGF)对细胞诱导分化 ,72h后对细胞表达神经微丝蛋白 (NF 2 0 0 ) ,胶质原性纤维酸性蛋白 (GFAP) ,纤维结合素 (fibronectin)的结果进行荧光和组化检测。结果 诱导 72h后细胞形态类似神经细胞改变 ,免疫组化显示约 60 %细胞分化为NF 2 0 0阳性细胞 ,约 5 0 %细胞分化为GFAP阳性细胞 ,同时细胞fibronectin表达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相差显著。结论 维甲酸 ,神经生长因子 ,二甲亚砜 。
王宇飞杨萍应大君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分化
成年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脊髓运动神经元死亡方式的研究被引量:24
2004年
目的 探索成年大鼠坐骨神经切断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死亡方式。方法 选择大鼠坐骨神经切断损伤模型 ,术后 48h、7d、15d、3 0d动物经 4%多聚甲醛常规灌注固定 ,取L4 ~L6 脊髓节段 ,TUNEL染色和电镜观察。结果 坐骨神经切断后TUNEL染色和电镜观察均检测到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结论 周围神经切断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出现凋亡 。
杨萍应大君宋林孙建森
关键词:周围神经运动神经元凋亡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应用解剖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 研究星状神经节的解剖学特征 ,为临床神经节阻滞的成功实施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解剖观测了15具常规固定的成年尸体 ,共计 3 0例星状神经节 ,测量了节的形状、大小、位置及毗邻。结果 星状神经节的形状主要为星形 ,平均体积 ( 0 .86± 0 .0 7)cm3,周围多个骨性和肌性标志可确定节的位置 ,其中与第 7颈椎横突距离最短 ,节周围毗邻较多重要结构 ,其中与椎动脉毗邻最为紧密。结论 可依据定量的解剖学数据确定星状神经节阻滞时节的体表投影、穿刺点及用药量。
贾亮陈卫军陆海张善春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形态学神经阻滞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