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

作品数:118 被引量:309H指数:8
相关作者:诸欣平卢思奇高娜吴艳花程喻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儿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8篇医药卫生
  • 10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6篇病毒
  • 22篇免疫
  • 19篇细胞
  • 11篇蛋白
  • 11篇菌群
  • 11篇教学
  • 11篇百日咳
  • 10篇旋毛虫
  • 10篇蓝氏贾第鞭毛...
  • 10篇鞭毛
  • 10篇鞭毛虫
  • 10篇肠道
  • 9篇疫苗
  • 9篇基因
  • 7篇性疾病
  • 7篇生物学
  • 7篇抗体
  • 7篇TOLL样受...
  • 7篇病毒感染
  • 6篇受体

机构

  • 118篇首都医科大学
  • 24篇图尔库大学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甘肃省人民医...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北京积水潭医...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河北联合大学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吉林大学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吉林医药学院
  • 2篇内蒙古医学院
  • 2篇唐山职业技术...
  • 2篇河北省儿童医...
  • 2篇北京结核病控...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作者

  • 33篇何秋水
  • 19篇朱俊萍
  • 18篇诸欣平
  • 17篇安静
  • 16篇张力平
  • 13篇平国玲
  • 13篇卢思奇
  • 12篇王一松
  • 11篇谌志筠
  • 10篇陈辉
  • 9篇程喻力
  • 9篇范东瀛
  • 9篇王培刚
  • 7篇吴艳花
  • 6篇张楠
  • 5篇郑群
  • 5篇王艳
  • 5篇杨静
  • 4篇魏超君
  • 4篇李卫红

传媒

  • 16篇微生物学免疫...
  • 9篇中国病原生物...
  • 7篇继续医学教育
  • 6篇寄生虫与医学...
  • 5篇中国寄生虫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中华儿科杂志
  • 4篇中国热带医学
  • 3篇医学综述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3篇国际免疫学杂...
  • 3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中国生物制品...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中国防痨杂志
  • 2篇微生物学报
  • 2篇中国艾滋病性...
  • 2篇医学教育探索
  • 2篇国际呼吸杂志
  • 2篇国际医学寄生...

年份

  • 12篇2023
  • 4篇2022
  • 13篇2021
  • 14篇2020
  • 6篇2019
  • 7篇2018
  • 5篇2017
  • 12篇2016
  • 7篇2015
  • 8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1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1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变形链球菌对EAhy926细胞Toll样受体2和4及白细胞介素6和8表达的影响
2010年
目的观察变形链球菌对EAhy926细胞Toll样受体2和4的表达及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8分泌的影响,初步探讨Toll样受体表达与细胞因子产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变形链球菌作用于EAhy926细胞,RT-PCR法检测EAhy926细胞Toll样受体2和4及白细胞介素6和8的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EAhy926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2和4的表达;细胞生物活性法和ELISA分别检测EAhy926细胞白细胞介素6和8的分泌;抗体阻断实验观察Toll样受体2和4的表达与白细胞介素6和8产生间的关系。结果将变形链球菌作用于EAhy926细胞6 h,Toll样受体2和4的mRNA表达与加入的细菌量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以细菌与细胞作用比例为100∶1时,Toll样受体2和4的mRNA表达量最高(P<0.05)。变形链球菌能诱导EAhy926细胞(100∶1)Toll样受体2和4的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增强,在6 h达到高峰,12 h后又逐渐下降(P<0.01);白细胞介素6和8的表达量也增加,在12 h达最大表达量(P<0.05)。经Toll样受体2和Toll样受体4抗体阻断后,变形链球菌诱导EAhy926细胞白细胞介素6和8的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变形链球菌可上调EAhy926细胞Toll样受体2和4的表达,促进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8的产生;白细胞介素6和8的产生与Toll样受体2和4的表达上调密切相关。
曹宁王一松郑群平国玲张力平
关键词:变形链球菌TOLL样受体2TOLL样受体4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
PD-1在旋毛虫感染小鼠肌肉组织炎症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蠕虫感染可通过诱导宿主免疫细胞抑制性共刺激分子的表达,调节宿主免疫反应.PD-1作为一种重要的抑制性受体,通过传递抑制信号,发挥免疫负调节作用.旋毛虫肌幼虫所致的免疫反应可引起肌组织炎性病理损伤.前期研究发现,旋毛虫感染...
祝幸程喻力庄清慧黄京京诸欣平
关键词:抑制性受体免疫反应
抗百日咳毒素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疫苗是预防百日咳(pertussis)的最有效措施,但无细胞百日咳疫苗接种后免疫力的迅速衰退是近年来百日咳发病率上升的原因之一。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是由百日咳鲍特菌(Bordetella pertussis)分泌的主要毒力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在无细胞百日咳疫苗设计初期,为确保疫苗的有效性,抗PT的单克隆抗体(单抗)常被用来检测PT表面重要的抗原表位。研究表明,与天然PT特异性结合的部分单抗无法识别经化学方法脱毒后的PT,提示化学脱毒会改变疫苗中PT的一些抗原表位,进而影响疫苗保护效果。现结合单抗可用来研究抗体干扰PT功能的分子机制,对机体在感染百日咳后的保护性免疫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的进一步改进及开发人源化抗PT单抗治疗百日咳提供科学依据。
张雨笑(综述)谌志筠何秋水
关键词:百日咳百日咳毒素单抗抗原表位疫苗
蓝氏贾第鞭毛虫α-8贾第素特异性优势抗原表位肽的抗原性分析
2016年
目的 筛选蓝氏贾第鞭毛虫(简称贾第虫,Giardia lamblia)α-8贾第素(α-8 giardin)的优势抗原表位肽,并分析其抗原性。 方法 采用DNAstar、Biosun软件及CLUSTAL W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贾第虫α-8 giardin的3个优势抗原表位肽,即G1(7~17 aa)、G2(30~40 aa)和 G3(296~306 aa);3个抗原表位肽分别与钥孔血蓝蛋白(KLH)偶联后(KLH-G1、KLH-G2、KLH-G3)免疫雌性青紫蓝家兔(每组2只),分别行背部皮下多点(8~10点)免疫注射,首次免疫各偶联蛋白0.5 mg/只(每点100 μl)。分别于首次免疫后14、21、28 d进行加强免疫(各偶联蛋白0.2 mg/只),于每次免疫前进行兔耳缘静脉采血,末次加强免疫后7 d颈动脉取血(各50 ml)。用间接ELISA检测3种(KLH-G1、KLH-G2和KLH-G3)免疫抗血清中IgG抗体效价;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3种免疫抗血清与重组蛋白rGiardin的抗原性。 结果 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筛选出的贾第虫α-8 giardin 3个候选抗原表位肽分别与KLH偶联后获得3个偶联蛋白(KLH-G1、KLH-G2、KLH-G3),经纯化后蛋白浓度分别为0.66、0.95和0.25 mg/ml。分别于加强免疫家兔后7 d,ELISA检测结果显示,3种(KLH-G1、KLH-G2、KLH-G3)免疫抗血清的抗体效价分别为1∶12800,1∶51200,1∶51200;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经纯化后的3种抗血清均在相对分子质量(Mr)约36 000处出现特异性的清晰条带,无其它杂带。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3种抗血清均可特异性识别重组蛋白rGiardin。 结论 筛选出的贾第虫α-8 giardin 3个优势抗原表位肽与KLH偶联后免疫家兔,可诱导产生特异性IgG抗体;3种免疫抗血清中的特异性IgG抗体均可识别重组蛋白rGiardin;3个贾第虫α-8 giardin抗原表位肽均有较好的抗原性。
魏超君贾彦娟徐辉吴玲卢思奇李永红
关键词:蓝氏贾第鞭毛虫生物信息学分析抗原表位
旋毛虫副肌球蛋白在BaculoDirect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及鉴定被引量:3
2018年
利用Baculo Direct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重组旋毛虫副肌球蛋白(recombinant Trichinella spiralis paramyosin,r Ts Pmy),以获得生物学活性较好的重组蛋白。通过PCR和DNA重组方法构建含Ts Pmy基因的Gateway入门载体重组质粒p DONR221(p DONR221/Ts Pmy),经测序鉴定后,扩增重组质粒;利用重组质粒p DONR221/Ts Pmy和Baculo Direct线性杆状病毒进行Gateway DNA重组反应,构建重组病毒,用其直接感染昆虫细胞Sf9使得重组病毒具有感染活力;连续感染Sf9以扩增病毒,利用滴度较高的病毒感染Sf9进行r Ts Pmy表达;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鉴定表达的重组蛋白r Ts Pmy。结果显示,重组质粒经测序鉴定显示序列正确;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显示r Ts Pmy分子量大小约110 k Da,未见不完全表达;可溶性分析显示r Ts Pmy部分可溶,大部分为不可溶沉淀;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r Ts Pmy可被旋毛虫感染的小鼠和猪抗血清识别,具有抗原特异性。本研究首次利用Baculo Direct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r Ts Pmy,获得翻译后修饰更加完善、纯化效果更好的重组蛋白,对于进一步研究Ts Pmy的功能,为制备有效的旋毛虫病疫苗候选抗原分子提供了生物学基础。
王子霞郝春悦赵夕黄京京程喻力诸欣平
关键词:旋毛虫副肌球蛋白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抗原性
表达人干扰素α-2b基因重组乳杆菌的鉴定及其抗病毒活性的动态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进一步鉴定表达人干扰素α-2b的重组乳杆菌DM8909/pSC111AE-IFN-α-2b,考察重组菌的培养条件及其表达产物动态的抗病毒活性。方法:在LRS培养基培养重组菌株DM8909/pSC111AE-IFN-α-2b并诱导表达,用Western印迹鉴定培养上清中的表达产物,对重组菌株在LRS培养基中的不同时间的D600、pH值、活菌数、表达产物抗病毒活性进行动态观察。结果:Western印迹鉴定证实了重组菌上清中的IFN-α-2b。重组菌培养18h后pH值由6.5开始下降,56h后降至3.5;细菌于培养21h进入对数期,32h进入稳定期;培养24~32h上清中干扰素抗病毒活性为4.08×10^5U/ml。结论:重组乳杆菌DM8909/pSC111AE-IFN-α-2b可表达IFN-α-2b于培养上清,培养24~32h上清中干扰素含量最高,可用于预防及治疗病毒感染的进一步研究。
陈辉张力平贾润清傅晓丽姚立红陈爱君康白袁杰利张智清
关键词:干扰素Α-2B乳杆菌属抗病毒活性
寨卡病毒感染与疾病被引量:1
2021年
寨卡病毒(ZIKV)是一种主要由伊蚊叮咬传播的黄病毒,可引起寨卡病毒病(ZVD),首次发现于1947年。发现后的半个世纪以来,仅有少数散发病例的报道。但2007年以来,ZIKV在全球引发了数次不同规模的疫情,并引起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小头畸形、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特别是ZIKV可经性途径传播,影响男性生殖健康,使得ZIKV感染引起极大关注。2016年2月,WHO宣布ZIKV为全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就近年来ZIKV的流行态势及其并发症作综述。
安静宋正然甄自达吴艳花
关键词:小头畸形吉兰-巴雷综合征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被引量:2
2016年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技能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文章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强化生物安全意识、理论联系实践以及增强团队意识等多方面探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的实践和体会。
朱俊萍张力平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免疫学实验教学
IL-17A在呼吸道细菌定植感染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16年
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是由CD4+的T细胞亚群Th17细胞所产生的一种促炎因子,在抵抗呼吸道细菌定植和感染的固有及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作用。动物模型已证实其通过多种胞内信号转导途径诱导趋化因子、炎症因子及黏附分子的表达,募集中性粒细胞,发挥促炎效应。而IL-17A基因多态性通过调节血清中的表达和分泌量,造成肺炎链球菌在个体定植的差异。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报道对IL-17A的结构、功能和信号转导途径进行总结;对动物实验证实的抗感染免疫作用、IL-17A基因多态性对呼吸道病原菌易感性、临床特征及预后结局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
郑凯张楠何秋水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7A肺炎链球菌单核苷酸多态性细菌性脑膜炎儿童
细胞焦亡在黄病毒致病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22年
黄病毒(flavivirus)是一类具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经蚊虫叮咬传播,是新发突发传染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体,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尽管不同黄病毒引起的临床疾病不同,但是它们的临床症状却有一些相似之处,发热是黄病毒感染后最常见的症状,而且往往表现为高热。研究发现,寨卡病毒和日本脑炎病毒感染中存在胱天蛋白酶1(caspase1)依赖的炎性反应,而这一过程与细胞焦亡(pyroptosis)的部分机制相吻合。细胞焦亡是一种依赖于胱天蛋白酶(caspases)的炎性细胞程序性死亡类型,其特征有焦孔素(gasdermin)介导的孔形成、细胞肿胀破裂和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本文对黄病毒感染引起的固有免疫中巨噬细胞的焦亡现象进行综述,对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细胞焦亡的重要组分作用进行总结,分析了细胞焦亡与代表性黄病毒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细胞焦亡在黄病毒致病机制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为抗病毒感染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张琛宋正然王培刚
关键词:黄病毒病毒感染半胱天冬酶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