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菌根生物技术研究所

作品数:167 被引量:1,434H指数:23
相关作者:刘润进徐丽娟李俊喜孙吉庆盛萍萍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青岛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1篇农业科学
  • 59篇生物学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17篇菌根
  • 104篇菌根真菌
  • 99篇丛枝菌根
  • 85篇丛枝菌根真菌
  • 57篇AM真菌
  • 30篇植物
  • 25篇土壤
  • 19篇胁迫
  • 15篇西瓜
  • 12篇球囊霉
  • 11篇侵染
  • 11篇群落
  • 11篇线虫
  • 11篇酶活性
  • 11篇黄瓜
  • 11篇AMF
  • 10篇真菌多样性
  • 10篇物种
  • 10篇PGPR
  • 9篇盐胁迫

机构

  • 166篇青岛农业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北京市农林科...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滨州职业学院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安丘市林业局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西澳大利亚大...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烟...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14篇刘润进
  • 77篇李敏
  • 53篇郭绍霞
  • 11篇徐丽娟
  • 9篇赵洪海
  • 8篇王维华
  • 6篇陈可
  • 6篇唐超
  • 6篇杨海霞
  • 6篇高春梅
  • 6篇盛萍萍
  • 6篇王淼焱
  • 5篇孙吉庆
  • 5篇韩亚楠
  • 5篇李岩
  • 5篇王玉
  • 4篇李辉
  • 4篇刁志凯
  • 4篇钟凯
  • 4篇史立君

传媒

  • 43篇青岛农业大学...
  • 25篇菌物学报
  • 12篇北方园艺
  • 1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1篇微生物学通报
  • 7篇植物生理学报
  • 6篇植物病理学报
  • 5篇菌物研究
  • 4篇生态学报
  • 4篇草业学报
  • 3篇生物多样性
  • 3篇微生物学杂志
  • 2篇山东农业科学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草业科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中国蔬菜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园艺学会...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11篇2019
  • 11篇2018
  • 16篇2017
  • 10篇2016
  • 13篇2015
  • 22篇2014
  • 11篇2013
  • 12篇2012
  • 13篇2011
  • 19篇2010
  • 1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1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秸秆生物反应堆对西瓜连作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1
2010年
于西瓜大棚内分别对连作2、4、8年的土壤铺设玉米秸秆生物反应堆,同时设立各自相应的对照,定期测定各处理土壤养分含量、pH值、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等,以评价秸秆生物反应堆修复连作土壤、改善土壤健康状况的效应。结果表明,使用秸秆生物反应堆1年或2年之后,连作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多酚氧化酶、蔗糖酶活性等显著提高。连作8年的土壤连续2年使用秸秆生物反应堆后,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了2.41%;土壤细菌数量为1.65×108CFU/g、放线菌为3.12×106CFU/g、真菌为0.5×105CFU/g,土壤中丛枝菌根(AM)真菌孢子密度达到57个/50mL,分别是对照的2.2、5、1.44、1.36和3.2倍;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活性则分别是对照的1.25和2.13倍。表明秸秆生物反应堆处理对修复连作土壤、改善土壤健康具有一定作用。
宋尚成朱凤霞刘润进李敏
关键词:秸秆生物反应堆微生物土壤酶西瓜连作土壤
丛枝菌根真菌和甜菜夜蛾的相互作用被引量:3
2017年
为探索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与植食性昆虫的相互作用,将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 BEG167,Fm)、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 BEG141,Gi)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 Berch,Gv)3种AM真菌以及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分别接种至花生和番茄上,通过测定AM真菌的侵染定殖和甜菜夜蛾的生长发育指标分析AM真菌与甜菜夜蛾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甜菜夜蛾取食菌根花生植株后,Fm、Gv和Gi的侵染率和泡囊数均有增加,侵染率分别是未取食的1.15、1.10和1.11倍,而Fm的泡囊数增加最显著,是未取食的1.27倍。在菌根番茄植株上,Fm和Gv的侵染率显著增加,分别是未取食的1.24倍和1.94倍,Fm、Gv和Gi的泡囊数均显著增加,分别是未取食的1.50、1.98和1.42倍。甜菜夜蛾取食菌根花生和菌根番茄植株后,幼虫存活率下降,幼虫历期和蛹期明显延长;Fm对其影响最显著,甜菜夜蛾在花生上的存活率、幼虫历期和蛹期分别为26.67%、26.78 d和10.67 d,在番茄上分别为35.52%、24.33 d和10.39 d,与取食非菌根植株处理差异显著。表明甜菜夜蛾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AM真菌的侵染和定殖,而AM真菌能抑制甜菜夜蛾的生长和发育,但其影响因AM真菌种类而不同。
何磊邹慧芳李长友刘润进
关键词:AM真菌甜菜夜蛾侵染率存活率发育历期
部分气候变化因子对菌根真菌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关注气候变化,如温室效应、N沉降、酸雨和频发的极端气候等对菌根真菌的影响。本文作者在总结全球气候变化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些气候变化对菌根真菌生长、发育、产孢、侵染和功能的影响,讨论了气候变化影响菌根真菌的作用机制,旨在为探讨菌根真菌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全球变化下该类真菌如何发挥其生理生态功能,即促进农林牧业生长、维持植物与土壤健康、保持生物多样性、稳定生态系统、提高环境与食品安全性的作用奠定基础、提供思路。
温彤玥钟凯刘润进
关键词:气候变化菌根真菌生长发育菌根
崂山百合伴生植物根围AM真菌分布与菌根发育特点研究
2015年
2014年10月,从山东崂山采集了崂山百合(Lilium tsingtauense)伴生植物辽东水蜡(Ligustrum obtusifolium)、小米空木(Stephanandra incisa)和山樱花(Cerasus serrulata)根系和根围土样,分离AM真菌孢子、进行AM真菌形态鉴定、测定菌根发育状况等。本次调查共分离到AM真菌4属24种,其中自辽东水蜡根围分离获得4属13种、小米空木根围分离4属12种山樱花根围分离4属13种。辽东水蜡根围的优势种是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和地球囊霉(Glomus geosporum);小米空木根围的优势种是摩西球囊霉、蜜色无梗囊霉(Acaulospora mellea)和极大巨孢囊霉(Gigaspora gigantean);山樱花根围的优势种是摩西球囊霉、疣突球囊霉(Glomus verruculosum)和聚丛球囊霉(Glomus aggregatum)。崂山百合伴生植物总侵染率、丛枝定殖率、泡囊定殖率、菌丝定殖率和孢子密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同一种植物不同土层间AM真菌侵染定殖数量差异显著。三种伴生植物根围孢子密度分别与酸性磷酸酶、脲酶和pH值呈正相关;丛枝定殖率、总侵染率分别与碱性磷酸酶和脲酶呈正相关;菌丝定殖率与速效P呈正相关关系。
孙龙燕钟凯李伟郭绍霞
关键词:伴生植物AM真菌土壤因子
互惠共生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概况被引量:5
2020年
所谓互惠共生微生物(mutualistic symbiotic microbes,MSM)是指能定殖其他生物构建互惠共生体系的微生物,主要包括互惠共生细菌、互惠共生放线菌和互惠共生真菌等。MSM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物种多样性丰富,涉及原核生物界和真菌界等。MSM定殖人体、动物、植物、藻类或其他真菌,可构建各自相应的互惠共生体系,进而形成范围更加巨大的共生网络,发挥不可替代的生理生态功能。本文在介绍MSM概念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MSM多样性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今后应该开展的工作,MSM多样性研究成果可望为研发MSM应用技术提供依据和材料。
蔡昕悦刘耀臣解志红陈应龙刘润进
关键词:共生细菌共生真菌宿主动物寄主植物
菌根真菌与其他生物联合修复污染与退化土壤的效应与机制被引量:3
2014年
随着工农业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土壤污染和退化越来越严重,土壤修复亟不可待。作为重要环境功能生物之一的菌根真菌越来越显示出其高效、低耗、安全修复土壤的应用潜力。特别是近10年来菌根真菌与其他生物联合修复污染土壤的效应倍受关注。本文总结了菌根真菌与植物、菌根真菌与土壤动物、菌根真菌与细菌联合修复污染和退化土壤的效应;探讨了菌根真菌与其他生物联合修复污染和退化土壤的可能机制;旨在为今后进一步研发多种生物联合协同修复污染与退化土壤的绿色技术提供依据和思路。
任义芳贾明强刘润进
关键词:菌根真菌生物修复污染土壤退化土壤
AM真菌对郁金香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球根花卉郁金香(Tulipa heterophylla)对菌根依赖性较大。为筛选促进该花卉生长的高效菌剂,作者于盆栽条件下试验了丛枝菌根(AM)真菌Acaulospora laevis(AC1)、Acaulospora appendicula(AC2)及Acaulospora laevis、Acaulospora appendicula和Acaulospora colossica(AC3)的混合菌种对郁金香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的郁金香叶片数目、株高、地径、地上鲜物质质量、地上干物质质量、根平均直径、根系总体积、根系长度、叶表面积、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叶片N、P、K含量高于对照,而丙二醛含量比对照降低,其中接种混合菌种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各指标分别提高了90%、45%、85%、45%、38%、78%、19%、84%、71%、63%、67%、5%、18%、9%、46%、100%、15%,丙二醛比对照降低21%。结论认为供试的3种AM真菌混合菌种促进郁金香幼苗生长的效应最大。
孙龙燕徐萌刘宁郭绍霞
关键词:郁金香丛枝菌根真菌矿质营养
青岛崂山茶区土壤生境因子对应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通过对崂山茶区土壤生境因子与不同茶园进行对应分析研究,发现可以按照崂山茶区土壤特征将不同的茶园分成三类:富磷区、富有机质区、老茶园区.从而为崂山茶区不同种类茶树种植以及如何改良土壤促进茶树生长提供依据.
李辉吴丽莎
关键词:生境因子茶树土壤
菌根真菌多样性与植物多样性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20年
菌根共生双方多样性影响着生态系统的过程与功能。菌根真菌-寄主植物之间的共生组合存在偏好性或特异性,这导致菌根真菌对寄主植物的效益差异和寄主植物对菌根真菌的利益差别:两者在互利共生过程中不仅相互选择,还存在相互促进与制约的关系(如互补与选择效应、竞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生态系统的演化与发展。本文概述了植物多样性与菌根真菌多样性的相互影响,探讨了两者互作可能存在的调控因素与机制,对存在的问题和争议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深入阐明植物多样性与菌根真菌多样性之间的互作关系,将丰富生物共生学理论,增强菌根应用潜力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王浩吴爱姣刘保兴刘润进刘润进
关键词:菌根真菌多样性生产力
蓝莓根系复合共生体及其根区土壤中AM真菌调查被引量:7
2018年
蓝莓Vaccinium uliginosum是欧石南菌根(ericoid mycorrhiza,ERM)真菌典型的寄主植物,但同时也可与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共生形成复合共生体。本研究旨在调查和评价不同栽培体制下蓝莓成年树花果期根系共生体发育状况及其根区土壤中AM真菌资源分布状况,以期为优质蓝莓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从青岛佳沃蓝莓基地采集暖棚、冷棚和露地3种方式栽培的9–10年生‘蓝丰’、‘奥尼尔’和‘公爵’蓝莓的根系及根区土样,观察测定根系共生体着生数量、根区土壤中AM真菌孢子数量和菌种组成。结果表明,所有栽培方式下供试品种蓝莓根系均形成ERM、AM和DSE结构及其复合共生体;其中,AM着生数量最多,其次是ERM,DSE侵染率最低;复合共生体中则呈现ERM+AM>ERM+DSE>ERM+AM+DSE;蓝莓复合共生体着生数量、AM真菌侵染率、丛枝着生率及孢子数量等不同种植方式下呈现暖棚>冷棚>露地,不同品种呈现‘蓝丰’>‘公爵’>‘奥尼尔’,而ERM和DSE侵染率也呈现上述变化趋势。依据AM真菌形态特征,供分离鉴定获得5属11种AM真菌,以暖棚栽培条件下分离获得的AM真菌数量最多,‘蓝丰’根区土壤中分布的AM真菌属种最多。暖棚内成年树花果期蓝莓根系共生体发育健全,AM真菌种类和孢子数量较多,可能有利于提高蓝莓的产量、改善果实品质和抗逆性。
宁楚涵李文彬杨小龙梁晨赵洪海
关键词:蓝莓丛枝菌根真菌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