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茶叶研究所

作品数:45 被引量:382H指数:12
相关作者:王玉范凯张楠张金霞纪小燕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茶业科学系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茶树
  • 8篇叶片
  • 6篇土壤
  • 6篇抗寒
  • 6篇茶树叶
  • 6篇茶树叶片
  • 5篇种质
  • 5篇绿茶
  • 5篇茶园
  • 4篇多糖
  • 4篇养分
  • 3篇越冬
  • 3篇越冬期
  • 3篇生化成分
  • 3篇生理指标
  • 3篇菌根
  • 3篇菌根真菌
  • 3篇抗寒性
  • 3篇茶多糖
  • 3篇茶叶

机构

  • 45篇青岛农业大学
  • 4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山东省农业科...
  • 2篇学研究院
  • 1篇福建省农业科...
  • 1篇滨州职业学院
  • 1篇武夷学院
  • 1篇泰安市农业局
  • 1篇即墨市农业局
  • 1篇泰安市泰山林...

作者

  • 35篇丁兆堂
  • 33篇王玉
  • 12篇洪永聪
  • 6篇张新富
  • 4篇李倩
  • 4篇张凌云
  • 4篇范凯
  • 4篇张楠
  • 3篇李敏
  • 3篇刘润进
  • 3篇吴丽莎
  • 3篇张婉婷
  • 3篇纪小燕
  • 3篇张金霞
  • 2篇曲宝涵
  • 2篇杨路成
  • 2篇李俊良
  • 2篇王会
  • 2篇潘璐璐
  • 2篇付乃峰

传媒

  • 10篇中国农学通报
  • 5篇山东农业科学
  • 4篇北方园艺
  • 4篇青岛农业大学...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园艺学报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土壤通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中国茶叶
  • 1篇遗传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茶叶科学技术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农业网络信息
  • 1篇食品与生物技...
  • 1篇2009茶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7篇2011
  • 9篇2010
  • 13篇2009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茶树‘黄山种’自然杂交后代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6
2010年
通过ISSR标记结合形态学性状,分析了茶树‘黄山种’自然杂交后代的遗传多样性。所调查形态学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0.5%(12.5%~33.2%),Shannon-weave指数平均为1.89(1.60~2.07)。22条ISSR引物在供试样品中共扩增出402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96条,多态性比率为98.5%,引物的多态性信息指数(PIC)平均达0.90,供试样品的基因多样性(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32和0.49。充分表明‘黄山种’通过自然杂交,发生了基因的分离和重组,产生了丰富的遗传变异。Mantel检测基于形态学与基因型估算的遗传距离矩阵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0.61,P=0.01)。基于形态学性状和ISSR标记的聚类结果显示,大多数‘黄山种’自然杂交后代的单株可聚成一大类群,只有少数单株遗传距离较远,单独聚为一类。这些单株一芽三叶长、百芽质量较大,可为今后‘黄山种’系统选种提供优异种质材料。
范凯洪永聪丁兆堂王玉
关键词:形态学性状ISSR标记
丛枝菌根真菌对实生茶树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于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丛枝菌根(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和珠状巨孢囊霉(Gigaspora margarita)对3年生茶(Camellia sinensis)树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AM真菌均能侵染茶树根系,增加叶片数,提高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O2。其中,接种摩西球囊霉的效应最大,单株叶片数比对照增加23.9%,叶绿素含量增加22.4%,净光合速率增加48.7%,胞间CO2浓度下降7.2%。表明AM真菌能促进茶树叶片光合性能,这为AM真菌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提供了依据。
吴丽莎王玉赵青华李敏刘润进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茶树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
微喷灌施用专用水溶肥在幼龄茶树上的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采用大田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施用不同配方的茶树专用水溶肥对茶园土壤pH、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以及土壤中脲酶、蔗糖酶活性和茶叶品质指标的影响,并阐明土壤酶指标与茶叶品质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茶叶中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分别与土壤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微喷+专用水溶肥"的模式可以降低茶园土壤pH,增强土壤保肥供肥能力,同时能够提高土壤酶活性,改善茶叶品质,为北方幼龄茶园种植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李树亮梁斌丁兆堂王玉李俊良
关键词:茶树水溶性肥料土壤酶活性茶叶品质
茶树‘黄山种’自然杂交后代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通过对130份‘黄山种’自然杂交后代种质材料的生化多样性进行鉴定,为杂交育种亲本筛选与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结果发现,‘黄山种’自然杂交后代存在丰富的变异,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1.99,平均变异系数达到30.5%,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主成分PC1、PC2、PC3、PC4代表了茶树生化成分多样性的84.86%的信息。基于生化成分,把130份资源聚类划分为3个类群。第1类群为红绿茶兼制的资源,第2类群和第3类群大部分为适制绿茶的资源。并从中筛选出一批生化成分特异的资源。‘黄山种’自引种至山东以来,其自然杂交后代的生化成分发生了丰富的变异,其中存在大量高氨基酸、茶氨酸、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等单株。
张金霞王玉丁兆堂
关键词:茶树种质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
越冬期茶树叶片生理指数分析及抗寒种质材料的筛选被引量:14
2009年
以叶片解剖结构指数较高的30份种质材料为研究对象,测定和分析它们的叶片生理指标和田间冻害发生程度。结果表明,30份种质材料的质膜相对透性(X1)、可溶性糖含量(X2)、可溶性蛋白含量(X3)和冻害发生程度都存在显著差异;叶片生理指数(Y1)的计算公式为Y1=0.45X1+0.3X2+0.25X3;冻情指数(Y2)的逐步回归方程为Y2=2.799+0.050X1-0.401X2-1.850X3;30份种质材料被聚类成三个不同特点的类群,并且可以判断第一、二类群中的19份材料具有很强的抗寒能力。茶树叶片生理的综合评价体系,可应用于茶树幼苗期抗寒性的鉴定,从而提高抗寒种质材料的筛选效率。
洪永聪王玉丁兆堂张新富
关键词:越冬期茶树种质材料抗寒性
茶树抗寒调控转录因子ICE1密码子偏性分析被引量:44
2012年
运用CHIPS、CUSP和CodonW软件程序分析自主克隆的茶树(Camellia sinensis)ICE1(GenBank登录号JX029153)的密码子的偏性,并与茶树基因组及萝卜等7种植物的ICE1密码子偏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茶树ICE1偏好于以A/T结尾的密码子;与茶树基因组密码子偏性相比,发现只有6种氨基酸密码子偏性完全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ICE1的碱基组成在单子叶植株大麦与7种双子叶植物分化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聚类分析中,基于基因CDS序列的聚类不能正确反映物种间的进化关系,而基于密码子偏性参数相对密码子使用度(RSCU)的聚类更适合作为系统发育分析的参考。与3种外源受体密码子使用频率比较发现,与大肠杆菌基因组密码子使用频率差值较大的有25个,与酵母基因组差值较大的有15个,与拟南芥基因组差值较大的有10个,这预示着ICE1在拟南芥中的表达效率最高,若要在其他外源受体中进行高效表达,尚需对其密码子进行优化。
时慧王玉杨路成丁兆堂
关键词:茶树密码子用法密码子偏性抗寒
不同方法分离茶苗叶片低温诱导蛋白
本文研究了冷驯化过程中茶苗叶片质膜相对透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采用不同方法分离冷驯化茶苗叶片的低温诱导蛋白。结果表明:与离体叶片相比,冷驯化茶苗叶片更适宜用来分离茶树低温诱导蛋白,其表现为质膜相对透性变化不大,而且可...
洪永聪张楠丁兆堂王玉
关键词:冷驯化
文献传递
生物有机肥对茶园土壤肥力、养分及土壤环境的影响被引量:29
2011年
采用大田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不同用量的生物有机肥对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以及pH值、微生物种群数量和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为生物有机肥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用TS-1型生物有机肥能显著提高茶园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和碱解氮含量,且提高了微生物种群数量、多样性指数和土壤脲酶活性。从而显著提高茶园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环境,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王玉侯玉杰付乃峰丁兆堂
关键词:生物有机肥茶园土壤土壤脲酶活性微生物种群
茶梗多糖的提取与纯化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以铁观音茶梗为研究材料,以水为溶剂,对茶多糖(简称TPS)提取与纯化做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乙醇沉淀法条件是水醇比为1:2.5,沉淀时间为1.5h,离心时间为5min(5000r/min)。TPS的脱蛋白采用Sevag法,脱蛋白次数以3次较适宜。选取Sephadex G-100柱层析进一步纯化TPS,用0.1mol/L NaCl溶液洗脱,用试管收集20管,5mL/管,得到洗脱曲线为单一峰。
吴颖张婉婷丁兆堂张凌云
关键词:茶多糖纯化
崂山茶区茶树根围AM真菌多样性被引量:24
2009年
为调查崂山茶区土壤中丛枝菌根(AM)真菌资源的分布状况,于2007年9月从青岛崂山茶区12个茶园采集茶树(Camellia sinensis)根围土样,采用湿筛倾注–蔗糖离心法分离AM真菌,测定其物种丰度、频度、孢子密度、相对多度、重要值、多样性指数等。共分离到AM真菌3属22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出现的频度最高,其次是球囊霉属(Glomus)。AM真菌孢子密度以晓望村茶园最高,高家村茶园最低;种丰度以常家村茶园最高;常家村茶园和万来客茶园的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高于其他茶园。光壁无梗囊霉(Acaulospora laevis)是北崂茶厂、万里江茶园、樱山春茶园、万里江有机茶园、常家村茶园和桑园村茶园的优势种;波状无梗囊霉(Acaulospora undulata)为万里江有机茶园和万来客茶园的优势种;隐球囊霉(Glomus occultum)为樱山春茶园、晓望村茶园和万来客茶园的优势种。应用典型相关分析(CCA)对环境因子与崂山茶区AM真菌群落组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各因子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土壤速效磷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种植年限>土壤碱解氮含量>土壤pH值>土壤速效钾含量。
吴丽莎王玉李敏丁兆堂刘润进
关键词:菌根真菌丰度孢子密度CCA分析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