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病毒学研究所

作品数:192 被引量:884H指数:15
相关作者:丁晓华林雨霖鲁遂荣方学韫张琼光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湖北中医学院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79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5篇医药卫生
  • 11篇生物学
  • 5篇农业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86篇病毒
  • 36篇细胞
  • 35篇基因
  • 30篇抗病毒
  • 27篇宫颈
  • 22篇宫颈癌
  • 20篇疱疹
  • 19篇瘤病毒
  • 17篇乳头
  • 17篇病毒作用
  • 16篇人乳
  • 16篇体外
  • 16篇抗病毒作用
  • 16篇柯萨奇
  • 15篇柯萨奇病毒
  • 13篇人乳头瘤
  • 13篇人乳头瘤病毒
  • 13篇乳头瘤
  • 13篇乳头瘤病毒
  • 12篇小鼠

机构

  • 192篇武汉大学
  • 14篇华中科技大学
  • 9篇湖北中医学院
  • 8篇中南财经政法...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贵阳医学院
  • 4篇中南民族大学
  • 4篇湖北中医药大...
  • 3篇大理学院
  • 3篇广东省人民医...
  • 3篇大理医学院
  • 3篇湖北省医药工...
  • 3篇湖北省医学科...
  • 2篇杭州市萧山区...
  • 2篇长江大学
  • 2篇江汉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广东省医学科...

作者

  • 70篇杨占秋
  • 32篇伍欣星
  • 30篇肖红
  • 19篇侯炜
  • 18篇魏芸
  • 17篇董长垣
  • 15篇赵旻
  • 14篇丁晓华
  • 13篇刘军
  • 12篇刘建军
  • 12篇文利
  • 11篇张蔚英
  • 11篇王志洁
  • 10篇谭云
  • 9篇张力
  • 9篇邱小萍
  • 8篇林雨霖
  • 8篇申元英
  • 8篇陈文
  • 8篇黄铁牛

传媒

  • 43篇武汉大学学报...
  • 20篇中国病毒学
  • 13篇数理医药学杂...
  • 5篇肿瘤
  • 3篇中国微生态学...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3篇中药新药与临...
  • 3篇中国中医基础...
  • 3篇中南民族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湖北中医学院...
  • 2篇安徽中医学院...
  • 2篇中国现代应用...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医药导报
  • 2篇湖北中医杂志
  • 2篇现代诊断与治...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华西药学杂志
  • 2篇中医药学刊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 14篇2009
  • 8篇2008
  • 8篇2007
  • 14篇2006
  • 20篇2005
  • 41篇2004
  • 22篇2003
  • 27篇2002
  • 15篇2001
1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芪总多糖对豚鼠皮肤HSV-1 HS-1株感染的治疗作用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观察黄芪总多糖在活体中的抗人疱疹病毒I型的作用。方法 以阿昔洛韦 (ACV)为阳性对照 ,以磷酸缓冲的盐水 (phosphatebufferedsaline ,PBS)以及含 10 %DMSO (二甲亚砜 )的PBS为阴性对照 ,用HSV - 1HS - 1株感染豚鼠皮肤的动物模型 ,观察了黄芪总多糖抗HSV - 1药效。结果 ACV、黄芪总多糖处理皮区的累积计分分别为 14 2 0± 6 70、 12 75± 3 5 8。ACV、黄芪总多糖处理皮区的痊愈天数分别为 7 70± 1 0 8、 8 5 0± 0 5 0 ;与PBS及含 10 %DMSO的PBS处理皮区之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HSV - 1HS - 1株感染过程中 ,各处理皮区的大体照片及皮肤样本的病毒滴度检测 ,获得了一致的结果。ACV与黄芪总多糖处理皮区的累积计分、痊愈天数 ,以及两种方法处理皮区皮肤样本的病毒检测结果 ,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黄芪总多糖与ACV药效相近 ,值得开发利用。
王志洁黄铁牛刘建军董长垣
关键词:皮肤
习惯性流产的病毒病因探讨
2006年
目的用多种技术方法研究探讨柯萨奇B组病毒(CBV)与习惯性流产的病毒病因。方法采用ELISA、RT-PCR和病毒分离对86例习惯性流产和40例人工流产妇女进行了CBV-IgM抗体、病毒RNA和病毒粒子检测。结果检测结果表明习惯性流产和人工流产两组妇女柯萨奇B组病毒IgM阳性率分别为87.2%和35.0%,血淋巴细胞CBVRNA阳性率则为53.5%和17.5%;而胎盘组织中病毒RNA阳性率各为59.3%和17.5%,胎盘组织中病毒分离阳性率在两组妇女各为41.9%和6.9%。其各项指标经!2检验,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柯萨奇B组病毒可能是习惯性流产的发生因素之一。
蒋文玲刘钊杨占秋徐顺先罗宪玲
关键词:习惯性流产柯萨奇B组病毒核糖核酸
大黄茶抗柯萨奇病毒B_3(CVB_3)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观察大黄茶抗CVB3的作用。方法:通过活细胞计数评价了大黄茶对Hep一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通过观察病毒感染后的细胞病变效应计算病毒抑制率,并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药物作用后细胞冻融液中的病毒核酸(CVB3-RNA),评价了大黄茶在细胞培养中的抗CVB3作用。结果大黄茶对Hep-2细胞的半数细胞毒性浓度在0.4mg/ml以上,对CVB3的半数抑制浓度在90μg/ml以内。结论:大黄茶安全性较高并能有效的抑制柯萨奇病毒B3在Hep-2细胞中的增殖。
王薇杨占秋钟琼赵玲敏
关键词:柯萨奇病毒B3细胞培养抗病毒作用
苦瓜提取液体外抗腺病毒的作用被引量:8
2004年
幸建华杨占秋邱国福肖红
关键词:抗病毒作用腺病毒
蓝舌病毒HbC_3株与蓝舌病毒10型标准株感染人肺腺癌SPC-A-1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雷森林肖安涛刘春新陈保平方萍董长垣
关键词:溶瘤病毒蓝舌病毒感染性
卷柏属药用植物提取物体外抗柯萨奇病毒作用研究
目的:比较研究卷柏属7种药用植物的13种提取物在体外抗柯萨奇病毒 CVB3的作用。方法:采用13种提取物培养 CVB3感染的 Hep-2细胞,观察比较细胞病变效应(CPE),72h 后 MTT 法测定细胞活性。结果:在 ...
雷湘陈科力黎莉李娟杨占秋
关键词:卷柏属柯萨奇病毒
文献传递
湖北省不同年份汉坦病毒的RT-PCR检测及分型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探讨湖北省不同年份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汉坦病毒的主要型别,为进一步研究该型汉坦病毒的基因变异打下基础。方法:根据汉坦病毒M基因片段G1编码区核苷酸序列设计Ⅰ型和Ⅱ型分型引物,利用RT-PCR时105份不同年份的病程在7日以内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经临床诊断和ELISA确诊)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及基因分型,并对扩增出的基因片段选用3种限制性内切酶Alu Ⅰ、Rsa Ⅰ、Mbo Ⅰ进行酶切分析。结果:用Ⅰ型引物通过RT-PCR检测75份血清标本(1996-2000年)和30份血清标本(1986-1987年)的阳性率分别为77.3%和10%,而用Ⅱ型引物检测前者阳性率为8.0%,后者均为阴性。对4份Ⅰ型引物扩增产物用3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分析,发现4份阳性产物其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均与Ⅰ型汉坦病毒标准株76-118完全不同,但其中3份与Ⅰ型汉坦病毒湖北地方株HV114相同,1份与HV114不完全相同。结论:不同年份引起湖北地区HFRS的主要毒株均为Ⅰ型汉坦病毒(HTN)湖北地方株。
陈晓湘杨占秋刘建军
关键词:汉坦病毒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清热消炎复方制剂抗流感病毒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为评价清热消炎复方制剂(简称AI)的抗流感病毒活性,我们以病毒唑为对照,通过在体外观察病毒致细胞病变效应(CPE)、MTT细胞染色检查病毒抑制率和检测病毒血凝滴度;在体内观察其对染毒小鼠的死亡保护作用,对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小鼠肺内病毒增殖的影响,从而判定其抗流感病毒作用。结果发现AI在160ug/mL时能完全抑制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内的增殖复制作用。体内实验中0.1g/kg,0.5g/kg,1.2g/kg3个剂量均能明显降低染毒小鼠的致死率,延长平均存活时间:降低肺炎小鼠的肺指数和血凝滴度(P<0.01)。其作用与病毒唑相当。结论认为清热消炎复方制剂是一种有效的体内、体外抗流感病毒中药复方制剂。
刘钊杨占秋肖红文利王征
关键词:流感病毒抗病毒活性
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肺炎衣原体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方法学建立
2003年
目的 建立一种敏感而特异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液中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并探讨血液中肺炎衣原体(Cpn)CIC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包被已知特异性鼠抗人CpnTW183IgG,加入用7%PEG6000,从冠心病患者血清中提取的CpnCIC,再加入酶标二抗与CIC中的抗体结合,通过底物显色检测患者CpnCIC阳性率。结果 冠心病组CpnCIC的阳性率(63.8%)高于对照组(4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7.78,P<0.05)。结论 建立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CpnCIC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批量临床标本的检测,血清中中分子量CpnCIC的存在与冠心病之间有密切关系。
李晶晶杨占秋肖红文莉
关键词:双抗体夹心法冠心病血清肺炎衣原体循环免疫复合物动脉粥样硬化
板蓝根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作用被引量:57
2005年
目的探讨板蓝根5个化学部位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型(HSV-Ⅰ)的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Hep-2细胞体外培养系统,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测定板蓝根不同化学部位抑制HSV-Ⅰ对Hep-2细胞感染的作用;以治疗指数(TI)为评价指标,比较各部位抗病毒活性强弱。结果板蓝根各部位均有抑制HSV-Ⅰ生物合成作用,其中部位活性最强,TI为8.2;部位对HSV-Ⅰ有直接灭活作用;各部位均不能阻止HSV-Ⅰ侵入细胞。结论板蓝根在体外主要通过抑制生物合成而发挥抗HSV-Ⅰ作用。
方建国汤杰杨占秋胡娅刘云海王文清
关键词:板蓝根抗病毒作用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