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
- 作品数:69 被引量:217H指数:9
- 相关作者:李春凯奚春华张胜祝伟邢南霞更多>>
-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论中庸传统与社会理性的营造被引量:4
- 2017年
- 中庸是中国人的一个理想,从行为选择上来说,这是一种最为稳健的行为方式,强调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平衡,在此基础上作出的选择就是最佳选择。但这一中庸的理想,在现实中却没有得到贯彻,无论从中国思想发展上,还是历史事实与现实中,偏于一隅而走极端,似乎是一种普遍的趋势,远离了中庸的理想。这一理想与现实的裂痕,主要原因是对中庸理想的误解、理想与实践的矛盾、社会进步与简化原则的势在必行,以及现实中将中庸当作博弈的前提条件等。重温中庸理想,以资于现实社会,需要从社会宏观层次去理解中庸,以"位育"作为基本的方向,一方面承认社会不同部分不同成员的差异,一方面维持一个底线,执住这两端而坚持宽容精神,才是和而不同的中庸社会。
- 王君柏
- 关键词:中庸博弈
- 高校教学模式改革背后的思考
- 2010年
-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直是近几年来全国"两会"上的热点话题。随着新一轮高校毕业季度的临近,在校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政策以及优惠方案已被政府提上工作议程。加上从2008年开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所导致的全球性的经济不景气,对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极大影响,因而高校毕业生的工作着落问题普遍受到社会各方的热切关注。所以我们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有着深远的意义,通过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一臂之力的推动。鉴于此原因我们特研究本课题。
- 聂万厉李春凯
- 关键词:教学模式改革理工科学生文科毕业生师资队伍文科生
- 以党建带社建,增进社区团结被引量:2
- 2010年
- 增进社区团结,要以党建带动社建,在构建共治模式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权力基础和利益协调机制,通过大党建网整合各种分散的力量、团结陌生人。而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都是全新的探索,必须创新,包括理念的创新,组织形式、工作方式的创新和工作队伍的创新培养等。
- 吕青
- 关键词:党建团结
- 理想与现实的迷惘——浅谈美国“垮掉的一代”被引量:3
- 2010年
- 在西方文学领域,"垮掉的一代"被视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美国文化历史上的重要流派。从社会学的视野审视这一流派及其所代表的独特亚文化,梳理了"垮掉的一代"在那个时代激进主义思潮中的鲜明地位,认为它对于"新世界"的诞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 孙晨光周辉
- 关键词:亚文化嬉皮士激进主义
- 证严法师思想与慈济事业被引量:3
- 2007年
- 佛教慈济基金会于1966年在中国台湾成立,如今已迅速成长为全球性佛教慈善组织。由于两岸文化的同质性,包括慈善文化也有一定同质性。从宗教社会学角度切入,研究其慈善事业的创立及其模式运作、模式背后的慈善文化转型,具有一定典型意义。本文从其创立者证严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慈济救助的主要类型与方式、慈济个人慈善行为的内在动力等方面,概述了慈济发展史,研究了慈济运作模式的思想指导、驱动与运作机制及其成就如何取得等各个环节,从中提炼出有启发性的论点。同时,引用的相关海内外文献与调研资料相当丰富,也可供感兴趣的学者、慈善组织参考。
- 毛勤勇邓子美
- 关键词:慈善事业慈善文化宗教社会学人间佛教
- 基于全球化视野下对网络传播进程的思考
- 2009年
- 全球化的渗透及影响被认为是无孔不入的,它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发挥着作用,也对传播界产生着前所未有的影响。因特网崛起以后,全球化对传播界的影响力更加凸显,网络传播迅速普及开来。这既是全球化趋势的一种具体表现,同时又在极大程度上为全球化的深入与蔓延提供了一个绝好的信息渠道和平台。此时此刻,伴随着网络的日益繁荣,有些人欢欣鼓舞、大声疾呼,他们认为网络的勃兴将会引领一股"文化多元化"的潮流,每个国家将会借此受益。然而,事实会如人所愿吗?本文将以文化全球化这个全新视角来解读当今蓬勃发展的网络传播进程,力求解读网络繁荣表象下的实际内涵,探究这种传播对世界形成的真实影响。
- 孙晨光
- 关键词:网络传播文化全球化信息垄断异化
-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被引量:2
- 2011年
- 健全人格就是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应把健全青少年的人格培养作为它的核心目标。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启发学生自我教育,发挥教师的为人师表作用,必须因人施教。
- 赵向红唐加俊黄昱
- 关键词:素质教育健全人格人格缺陷可持续发展
- 略论中国人的经济心理被引量:1
- 2006年
- 中国人的经济心理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主要的如农业经济、差序格局、人口过剩以及富贵结果的直接追求。在此基础上便有对未来不确定性采取一种实用理性的态度,没有韦伯所说的姑且采取一种非理性的假定,结果就是预期时限相对短暂、对利益也采取极其直接的使用态度;进而派生出一些具有中国特点的经济心理现象,如消费上的量入为出、投资上的保守与激进并存、有限的信任、面子经济与人情经济、敬业精神的缺乏以及其他一些经济心理的病理现象。
- 王君柏
- 关键词:社会背景经济心理
- 乡村振兴:早期(1919-1949)的探索与启示被引量:7
- 2019年
- 关于乡村振兴,早期的探索是很多的,革命派、学院派和乡村建设派可以作为代表。革命派从动员农民开始,以对农村的深入研究并指导革命实践为终。学院派中的托尼、费孝通、吴景超将农村发展置于工业化的背景下,总的看法是乡村振兴功夫在村外,只是具体的途径略有差异。乡村建设运动则更多地为我们留下了寻求农村出路的教训。从这些探索中,可以得出如下启示:乡村振兴需要承认工业化背景下农村相对衰落的事实,同时将城乡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和寻求乡村的出路,而充分利用地方性知识、将群众路线坚持到底,是工作方法的基本原则;另外,改革当前土地关系,适应大量农民进城的现实,使农村资源重新组合,是当前乡村振兴的迫切任务。
- 王君柏
- 关键词:学院派乡村建设运动
- 论齐格蒙特·鲍曼的社会秩序观
- 2014年
- 关于社会秩序的探讨是鲍曼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理论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鲍曼运用后现代的叙事方式对秩序的概念进行了解构,用知识考古学的方式对社会秩序的生成原因进行了溯源、对秩序的发生机制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对社会秩序设计的主观性、人工性等特征进行了阐释,最终论证了现代性与社会秩序的亲和性关系。
- 汪冬冬
- 关键词:齐格蒙特·鲍曼民族国家现代文化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