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汉石油学院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地球物理勘探系

作品数:175 被引量:960H指数:15
相关作者:钟兴水刘子云李军顾伟康张丽莉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地球科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6篇天文地球
  • 17篇石油与天然气...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2篇测井
  • 42篇勘探
  • 29篇地震
  • 25篇地震勘探
  • 21篇声波
  • 19篇地层
  • 17篇地震数据
  • 17篇油气
  • 16篇声波测井
  • 16篇测井解释
  • 14篇地震数据处理
  • 12篇反演
  • 12篇测井曲线
  • 11篇地电
  • 11篇生产测井
  • 11篇大地电磁
  • 9篇正演
  • 8篇电磁测深
  • 6篇地震解释
  • 6篇油田

机构

  • 175篇江汉石油学院
  • 10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塔里木石油勘...
  • 3篇电子科技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华中理工大学
  • 2篇华北油田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辽河石油勘探...
  • 1篇华北石油管理...
  • 1篇长庆石油勘探...

作者

  • 14篇胡文宝
  • 11篇章成广
  • 11篇张超谟
  • 11篇朱广生
  • 11篇庄东海
  • 10篇张翔
  • 10篇徐建华
  • 9篇王冠贵
  • 9篇张占松
  • 9篇郭海敏
  • 8篇傅旦丹
  • 8篇吴锡令
  • 8篇王向公
  • 8篇钱勇先
  • 8篇黄文新
  • 8篇高楚桥
  • 7篇汪中浩
  • 7篇陈遵德
  • 6篇刘子云
  • 6篇陈清礼

传媒

  • 140篇江汉石油学院...
  • 15篇石油天然气学...
  • 6篇石油地球物理...
  • 2篇物探化探计算...
  • 2篇计算机应用研...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测井技术
  • 2篇石油工业计算...
  • 1篇电化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国外油气勘探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03
  • 4篇2002
  • 4篇2001
  • 6篇2000
  • 36篇1999
  • 16篇1998
  • 14篇1997
  • 13篇1996
  • 9篇1995
  • 25篇1994
  • 15篇1993
  • 11篇1992
  • 16篇1991
  • 5篇1990
1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VC与Fortran混合语言编程被引量:13
2000年
VC与 Fortran混合语言编程时 ,按调用方式与实现的不同 ,调用约定主要采用 C与 STDCAL L属性的调用约定。命名约定一般使符号名表现为纯大写的名称、纯小写的名称或混合书写形式名称。不同语言之间参数数据的传递主要通过 :1调用变量参数列表 ;2数据、过程模块结构 ;3将变量声明为公用、外部和全局类型这 3种方式来实现。采用 VC与 Fortran混合语言编程设计了大地电磁测深一维交互式解释系统。
肖晓玲卢正鼎张翔
关键词:程序设计方法FORTRAN
大地电磁测深“降维逼近法”二维反演被引量:9
2002年
苏朱刘 ,胡文宝 .大地电磁测深“降维逼近法”二维反演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2 ,37(5 ) :5 16~ 5 2 3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二维 MT反演方法——“降维逼近法”。该方法将每次二维反演迭代分解为二维正演和每个测点的精确一维反演两个过程。因此 ,在算法过程中避免了偏导数矩阵求解和大型反演方程组求逆两大难题 ,同时 ,每次迭代只需一次二维正演 ,从而加快了反演速度。模型试验表明 ,该方法是一种稳定收敛、实用且较为精确的方法。降维逼近法反演的最大横向分辨率等同于 MT测点点距 ,纵向分辨率最大限度地体现了观测数据所能反映的构造分辨率。在 MT固有的等值性范围内 ,降维逼近法能较好地恢复地下电性构造的形态。理论和实践都表明 ,该反演方法比同步阵列大地电磁测深 (SAMT)和连续电磁剖面法 (CEMP)等 MT方法的效果更佳。
苏朱刘胡文宝
关键词:二维反演大地电磁测深视电阻率有限元
基于奇异值分解的倾角扫描叠加被引量:6
1992年
奇异值分解(SVD)法是地震数据处理的新手段之一,但SVD法只能增强水平同相轴而不能有效地增强非水平同相轴。为此,提出了基于SVD的倾角扫描叠加方法。该方法根据地震剖面选择一组线性时移参数(即倾角扫描参数),将地震数据进行线性时移,然后用SVD法提取信号,再作反线性时移以恢复原时间坐标,将其结果叠加作为最终输出。该方法在同时存在水平、非水平同相轴的情况下,能较好地提高信噪比。采用合成地震资料进行的试算表明,效果良好,方法是可行的。此外,还讨论了该方法用于实际资料处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陈遵德
关键词:地震数据数据处理叠加法信噪比
层状导电媒质中垂直电偶极子的场被引量:2
1992年
在垂直电偶极子源处于两层导电媒质上面一层的条件下,导出了电磁场在各层介质中的完整表达式,利用快速亨克儿(Hankel)变换法求解含贝塞尔(Bessel)函数的广义积分,通过计算得出了电磁场沿垂直方向的分布曲线,可为井间电磁勘探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徐建华胡文宝李鹏翔
关键词:电磁法勘探电磁场电偶极子
利用主成分曲线进行测井相分析被引量:8
1994年
利用测井曲线的主成分曲线,结合聚类分析等力法进行测井相分析,以便充分利用测井信息,减少计算量,提高计算结果的精度,从而提高测井相分析的岩性判别符合率。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地质效果。
王向公陈一鸣冯桂刘子云
关键词:测井测井曲线相分析
Motif环境下生成的L系统分形曲线程序设计被引量:4
1998年
L系统是一种形式语言,用于分形研究中产生L系统分形图形,本文介绍了L系统生成分形曲线的原理,给出了在Motif环境下编制的生成L系统分形图形的程序,该程序可用于进行屏幕显示及绘图仪绘图,给出了在Sun工作站上的运行实例。
张超谟
关键词:计算机图形学L系统程序设计
井间储层渗透率序列分布预测
1993年
以克里金法及近点距离加权法为基础,应用变序、局部空间权、交叉检验、映射等配套技术,提出了预测井间储层渗透率序列分布的方法。精细的剖面网格尺寸(10m×0.1m)能详细地反映储层渗透率分布的非均质性和指示层内泥质夹层的分布。采用测井解释的储层渗透率序列能充分将各井间储层渗透率非均质性反映出来。
陈佩珍王冠贵张占松
关键词:测井储集层非均质性渗透率
四维地震资料处理及其关键被引量:21
1999年
四维地震利用时延三维地震资料的差异来解释地下储层流体的变化.时延地震资料的差异除了受地下储层流体因素的影响外,还受采集和处理因素的影响.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或消除由非储层因素所引起的差异,四维地震资料处理总的要求是相对振幅保持处理、高信噪比处理和一致性处理.一致性处理是四维地震资料特有的处理,其一般处理原则是:(1)调查影响四维地震资料非重复性的原因;(2)保持处理流程的一致性;(3)尽量保持相同的偏移距范围和覆盖次数;(4)仔细选择偏移速度和偏移算法;(5)合理选择处理模块;(6)必须进行互均衡处理;(7)尽可能进行零时重复性试验.通过油田3个先导性试验中所使用的资料处理流程的分析,对四维地震处理的一般原则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庄东海肖春燕许云乌达巴拉王丹黄刚
关键词:四维地震一致性地震资料处理
四维地震及其实施要求被引量:7
1999年
四维地震,即时延三维地震,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储层开发和管理新技术。该技术研究的是地下储层中流体变化所引起的时延三维地震资料的差异,要求其资料的采集和处理具有重复性或一致性;它与并资料和开发史等资料(例如从开发并中获得的压力、声波和温度等)综合可以十分精确地测量地下反射系数、压力、温度、储层的生产能力和储层流体变化;并通过对泄油路径和剩余油的成像,提高钻井成功率,大大增加油气开采率。四维地震技术并非适用于所有储层,只有孔隙流体和岩石的压实变化大、温度变化大、压力变化大、净超负荷压力小且储层埋深浅,以及储层所有变化的综合效应在给定的地震分辨率范围内存在地震差异时,才能成功地应用四维地震技术。为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四维地震实施应分可行性研究、现场先导试验和油田大规模应用三个阶段进行。目前,四维地震的成功实例都集中在“现场先导试验”阶段。
庄东海许云乌达巴拉
关键词:四维地震地震勘探储集层油气勘探
反射波自动检测的一种方法
1991年
本文依据反射波理论双曲线方程,提出了一种通过判别检测到的均方根速度的方法来鉴别全程多次波,并自动检测一次反射波。由于多次波包含了一次反射波的速度信息,因此,凡提取到相同均方根速度时,其时间滞后的反射波必是多次反射波。该方法不需要事先提供任何速度资料,且能提供工区的均方根速度的分布情况,文中采用理论模型试算,初步验证了这种检测方法的可行性。
傅旦丹霍志坚
关键词:地震勘探反射波双曲线方程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