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研究所

作品数:389 被引量:2,307H指数:27
相关作者:王实强陈林肖梅英朱如彩陈莉萍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湖南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45篇期刊文章
  • 39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9篇医药卫生
  • 27篇理学
  • 12篇化学工程
  • 12篇农业科学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 8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冶金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3篇色谱
  • 52篇相色谱
  • 48篇色谱法
  • 45篇高效液相
  • 43篇中药
  • 41篇液相色谱
  • 40篇高效液相色谱
  • 33篇药理
  • 29篇液相色谱法
  • 29篇高效液相色谱...
  • 22篇学成
  • 22篇化学成分
  • 16篇指纹
  • 16篇HPLC法
  • 15篇药材
  • 15篇药理学
  • 15篇液相
  • 15篇指纹图
  • 15篇指纹图谱
  • 13篇HPLC法测...

机构

  • 389篇湖南省中医药...
  • 80篇湖南中医药大...
  • 19篇湖南省中医药...
  • 18篇中南大学
  • 12篇湖南工学院
  • 9篇中国中医科学...
  • 9篇绿之韵生物工...
  • 6篇湖南农业大学
  • 6篇湖南中医学院
  • 6篇湖南中医药大...
  • 5篇湖南大学
  • 5篇湖南人文科技...
  • 5篇湖南省药品审...
  • 5篇浏阳市中医医...
  • 5篇湖南时代阳光...
  • 5篇湖南国华制药...
  • 4篇长江师范学院
  • 4篇香港理工大学
  • 3篇长春中医药大...
  • 3篇广东省中医院

作者

  • 69篇张水寒
  • 39篇徐琳本
  • 38篇陈立峰
  • 38篇彭艳梅
  • 31篇刘浩
  • 29篇李顺祥
  • 28篇陈林
  • 25篇李若存
  • 24篇肖梅英
  • 21篇胡薏冰
  • 20篇王实强
  • 20篇柳克铃
  • 20篇钟灿
  • 19篇谢昭明
  • 18篇陈莉萍
  • 16篇邱赛红
  • 16篇朱如彩
  • 15篇翦林宏
  • 14篇万丹
  • 14篇梁雪娟

传媒

  • 75篇湖南中医杂志
  • 28篇中南药学
  • 21篇中药药理与临...
  • 20篇湖南中医药大...
  • 19篇湖南中医药导...
  • 15篇中成药
  • 12篇中医药导报
  • 12篇中国现代中药
  • 1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1篇中国中药杂志
  • 8篇中草药
  • 4篇光谱学与光谱...
  • 4篇中药新药与临...
  • 4篇中药材
  • 3篇中国中医药信...
  • 3篇药学学报
  • 3篇科技导报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3篇分析科学学报
  • 3篇中国油脂

年份

  • 8篇2023
  • 17篇2022
  • 16篇2021
  • 27篇2020
  • 20篇2019
  • 15篇2018
  • 10篇2017
  • 15篇2016
  • 21篇2015
  • 14篇2014
  • 12篇2013
  • 16篇2012
  • 13篇2011
  • 12篇2010
  • 10篇2009
  • 19篇2008
  • 14篇2007
  • 23篇2006
  • 6篇2005
  • 6篇2004
3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康宁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2010年
朱如彩李岳李芳荣杨花朵周作的
羧甲基茯苓多糖口服液的免疫作用及抗肿瘤作用研究被引量:45
2000年
目的:考察羧甲基茯苓多糖口服液调节免疫作用。方法:对实验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进行测定;NK细胞活性及IL2水平以及S180和EAC瘤株小鼠肿瘤坏死因子含量的测定。结果:明显提高免疫低下小鼠的胸腺、脾脏重量,溶血素抗体含量和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加NK细胞活性;明显提高白细胞介素2(IL2)至正常水平;200mg/kg时,使荷瘤小鼠的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明显增高;结论:羧甲基茯苓多糖口服液可对抗环磷酰胺的免疫抑制作用,对S180。
徐琳本肖梅英樊湘红
关键词:口服液
参茸白凤膏多指标成分定量分析被引量:5
1998年
参茸白凤膏多指标成分定量分析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彭源贵,王实强,谢昭明主题词@参茸白凤膏/化学,川芎嗪/分离和提纯延胡索乙素/分离和提纯,芍药甙/分离和提纯参茸白凤膏具有益气养血、温肾调经功能。用于气血两虚、肾阳不振所致的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等...
彭源贵王实强谢昭明
关键词:川芎嗪提纯芍药甙
β─环糊精包合细辛挥发油的最佳工艺被引量:9
1998年
β─环糊精包合细辛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研究所(410013)谢昭明,高顺国,肖建波细辛挥发油具有镇咳,祛痰作用。在含细辛的中药复方固体制剂中,细辛挥发油多采用喷雾加入,存在挥发油易挥发损失,气味不良与不易贮藏等缺点,而采用β-环糊精...
谢昭明高顺国肖建波
关键词:细辛挥发油Β-环糊精中药制药工艺
琥珀五灵脂两种含树脂类中药超微饮片的薄层鉴别被引量:1
2003年
廖汉成王实强杨瑛杨双蔡光先
关键词:超微饮片薄层色谱法药品鉴别
天名精全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SPME-GC/MS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天名精全草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通过4个不同的SPME萃取头(DVB/PDMS、CAR/PDMS、PDMS和PA),在最佳条件下,对挥发油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结果:总共检测出135个挥发油化学成分,DVB/PDMS、CAR/PDMS、PDMS和PA 4种萃取头分别检测出88、77、56和42个挥发性成分。其中,酯类和倍半萜类化合物是天名精挥发油中主要的化学成分类型。结论:SPME-GC/MS技术可快速分析天名精全草挥发油化合物的类型以及相对含量,对天名精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沈冰冰唐雪阳陈林张水寒唐纯玉
关键词:天名精挥发油SPMEGC/MS
蓝莓复合果汁饮料对兔干眼症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蓝莓复合果汁饮料对实验性兔干眼症模型的缓解效果。方法:新西兰兔30只(60只眼),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蓝莓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5只(10只眼)。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组动物双眼滴0.25%氯霉素滴眼液(每次每眼3滴,每天2次)并适应性喂养3d后切除泪腺制作干眼症模型。手术后第8天起,各组予相应药物进行治疗,连续4周。治疗的同时各组每周进行1次Schirmer I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记录及角膜结膜虎红染色情况观察,比较各组结果。结果:各给药组动物Schirmer I试验滤纸湿长度和泪膜破裂时间分别在用药3周及4周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P<0.01);蓝莓高剂量组在用药2周后、其他给药组在用药3周后虎红染色点数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减少(P<0.05,P<0.01)。结论:蓝莓复合果汁饮料对实验性干眼症有改善作用。
葛亚中罗珍李柯谢芳一杨家慧郑兵
关键词:干眼症
ICP-MS/MS法测定壳聚糖中的重金属元素被引量:5
2020年
建立了ICP-MS/MS测定壳聚糖中重金属元素的分析方法。壳聚糖经3%的柠檬酸溶解,采用ICP-M S/M S直接进样测定样品溶液中的8个重金属元素Cr,Co,Ni,Cu,As,Cd,Hg,Pb。在M S/M S模式下,基于Cr+,Co+,Ni+,Cu+能与NH3反应形成团簇离子,采用NH3/He质量转移法消除了Cr,Co,Ni,Cu的质谱干扰;基于As+能与O2反应形成AsO+,采用O2质量转移法消除了As的质谱干扰;基于Cd+的干扰离子能与O2发生质量转移反应,而Cd+不与O2发生反应,采用O2原位质量法消除了Cd的质谱干扰。元素的检出限范围0. 38~6. 20 ng/L。采用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对实际样品进行分析,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94. 5%~105. 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3. 8%,方法适用于壳聚糖中多个重金属元素测定。
李爱阳伍素云刘宁刘水林黄建华
关键词:壳聚糖重金属元素
不同产地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含量比较研究
目的:考察不同产地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日本资生堂公司CAPCELLPAK MG C18柱(4.6mm×150mm,5μm)。色谱条件:流动相为乙腈—含0.04%辛烷磺酸钠(4...
黄丹李顺祥魏宝阳王璐佟志远曹亮徐菲
关键词:HPLC
文献传递
《中国药典》数种中药入药部位的名称冠以“根茎”的讨论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对《中国药典》载24种根茎入药部位的名称等进行辨析。方法:考著七类,结合实践分析各著所载根茎概念、入药部位的名称。结果:《药用植物学》根茎=根状茎;《药材学》根茎类药材=根状茎、鳞茎、球茎和块茎;《中药鉴定学》根茎类=根茎/芦头+地下茎+少许根部。同一入药部位的名称各异,如香附有根茎/根状茎、块茎;山药有根、块茎/块状茎、根茎;北豆根有根茎/根状茎、根;金荞麦有根茎、根及根茎、块根;菝葜、黄山药有根茎、块根;胡黄连有根茎、根茎及根等多名。入药部位涉及有根茎、根状茎、块根、块茎、块状茎、根茎及根、根7个不同名称。在某些品种的内容中《中国药典》《中国药典中药材及原植物彩色图鉴》是把同一种药的入药部位作"根茎(根状茎)"(如升麻、白术"根茎。根状茎……");而《中国植物志》与《药用植物学》是把不同药的同一入药部位有的称"根茎"、有的称"根状茎",等等。若根茎与根状茎概念等同,表述应一致。诸如此类就导致中药验收、检验、药监等操作者的诸多迷惑,无所遵从。结论:根茎的概念、入药部位的名称应该加以规范。
张志国杨磊刘浩周宜陈文明蔡嘉洛张琴吴萍
关键词:中国药典块根
共3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