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作品数:2,691 被引量:24,658H指数:86
相关作者:沈家煊储泽祥李爱军刘丹青王灿龙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208篇期刊文章
  • 414篇会议论文
  • 33篇专著
  • 4篇标准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41篇语言文字
  • 128篇文化科学
  • 66篇自动化与计算...
  • 65篇电子电信
  • 61篇历史地理
  • 34篇文学
  • 21篇哲学宗教
  • 14篇经济管理
  • 12篇政治法律
  • 8篇医药卫生
  • 8篇艺术
  • 8篇自然科学总论
  • 6篇社会学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机械工程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理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37篇汉语
  • 363篇方言
  • 302篇语言
  • 199篇语音
  • 183篇语言学
  • 172篇词典
  • 169篇现代汉语
  • 168篇语法
  • 157篇语义
  • 122篇动词
  • 119篇普通话
  • 112篇句法
  • 105篇语词
  • 99篇汉语词
  • 90篇汉语方言
  • 89篇汉语词典
  • 87篇现代汉语词典
  • 80篇《现代汉语词...
  • 70篇话语
  • 70篇辞书

机构

  • 2,660篇中国社会科学...
  • 28篇北京大学
  • 23篇南开大学
  • 18篇北京语言大学
  • 15篇浙江大学
  • 13篇天津大学
  • 12篇上海师范大学
  • 10篇北京师范大学
  • 10篇暨南大学
  • 10篇南昌大学
  • 10篇中国传媒大学
  • 10篇西北师范大学
  • 9篇湘潭大学
  • 8篇复旦大学
  • 8篇上海外国语大...
  • 8篇南方科技大学
  • 7篇南京师范大学
  • 7篇清华大学
  • 7篇曲阜师范大学
  • 7篇中央民族大学

作者

  • 130篇沈家煊
  • 98篇李爱军
  • 92篇刘丹青
  • 82篇吴福祥
  • 76篇王灿龙
  • 59篇张振兴
  • 55篇曹剑芬
  • 52篇麦耘
  • 50篇林茂灿
  • 48篇覃远雄
  • 44篇熊子瑜
  • 44篇徐赳赳
  • 43篇李蓝
  • 43篇方梅
  • 39篇张伯江
  • 39篇贾媛
  • 38篇李玉
  • 36篇谭景春
  • 31篇胡建华
  • 30篇谢留文

传媒

  • 306篇中国语文
  • 214篇方言
  • 164篇当代语言学
  • 126篇辞书研究
  • 70篇世界汉语教学
  • 61篇语言文字应用
  • 60篇语言教学与研...
  • 58篇古汉语研究
  • 58篇汉语学习
  • 58篇语文研究
  • 55篇语言研究
  • 51篇外语教学与研...
  • 48篇民族语文
  • 41篇汉字文化
  • 39篇语文建设
  • 38篇语言科学
  • 34篇当代修辞学
  • 26篇语言研究集刊
  • 24篇中国语音学报
  • 22篇汉语学报

年份

  • 19篇2024
  • 95篇2023
  • 114篇2022
  • 95篇2021
  • 89篇2020
  • 107篇2019
  • 110篇2018
  • 123篇2017
  • 99篇2016
  • 105篇2015
  • 81篇2014
  • 132篇2013
  • 101篇2012
  • 100篇2011
  • 98篇2010
  • 79篇2009
  • 94篇2008
  • 78篇2007
  • 116篇2006
  • 78篇2005
2,6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汉语边界调及其辨认函数—对汉语语音合成的几点建议
本文主要介绍汉语边界调的声学分析和辨认试验结果,并对汉语合成的语音如何具有口气语调问题,提几点建议.
林茂灿
关键词:语音合成声学分析
文献传递
“了、呢、的”变韵说——兼论语气助词、叹词、象声词的强弱两套发音类型被引量:33
2000年
本文通过对强语气条件下"了、呢、的"开口度相应增大现象的考察、分析,指出它们具有强式的a套发音——la、na、da;其他多数的语气助词,以及叹词、象声词等,也都拥有a、e两套基本对立的发音类型,以与强弱二分语气相适应。本文提出形成合音成分的四个条件及两个标志,证明"啦=了+啊"、"哪(呐)=呢+啊"等被广泛采用的"合音说"并不成立,应代之以强语气条件下的"了、呢""变韵说"。本文还给出了a、e两套发音词的举要列表,并就表文涉及到的"语言"界说、辞书编纂等问题谈了看法。
郭小武
关键词:语气语气助词叹词象声词变韵合音
清华简《四告》及金文中的及物状态动词“宜”被引量:1
2022年
清华简《四告》每告之末均有"宜尔祜(嘏)福"一句,其中的"宜"如何理解尚未落实。本文以语言学的眼光对上古传世文献中"宜"的用例作了穷尽性的考察,揭示出上古汉语中及物状态动词"宜"的真正语义是"适配",具体表述为"主体能满足‘与客体适配’的要求",在句中可翻译为"适合……、与……相配"。以此认识为基础,本文指出《四告》"宜尔祜(嘏)福"之"宜"应采取同样的理解,并对各告的相关诸句给出了详细的解释。本文还指出史墙盘、■钟、秦子簋盖、虢季钟铭文中的"义"所记录的也是这个"适配"义的"宜"。
任荷蒋文
关键词:金文词义上古汉语
立足本职 做好工作
2014年
“推动汉语言文字走向世界”,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题目,也是每一个汉语言文字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说到汉语言文字走向世界我们有很多话要讲。汉语言文字历史悠久,影响巨大。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母语,说汉语的总人数在世界上不是数一,也要数二。汉语是联合国6种工作语言之一。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言文字走向世界是个必然的趋势。作为汉语言文字工作者,我们要在推动汉语言文字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晁继周
关键词:汉语言文字文字工作者联合国母语
古代汉语词语注释匡补五则
2015年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体例完善,选文典范,注释精审,虽然初编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但中间作了几次修订,至今依然是使用最广泛、最受师生欢迎的古代汉语教材。
洪帅
关键词:《古代汉语》词语注释古代汉语教材
超常组合与语义羡余——汉语语法化诱因新探被引量:53
2016年
语义相宜性和一定的句法结构只是语法化的前提条件,常规结构式的非典型组合和特殊的语义关系才是真正的诱因。本文把结构式中语义复指、语义部分重合、语义同指三种特殊的语义关系概括为语义羡余,提出语义羡余是语法化的又一诱因。从本质上说,语法化的诱因是原有的结构和语义平衡被打破,语法化的实现是变异句结构和语义关系新平衡的建立。新平衡能否达成,关键看有无进行重新分析的机缘。
江蓝生
汉语“稠密”“稀疏”义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
2023年
在汉语词汇史上,表“稠密”义的主导词为“稠”“密”,表“稀疏”义的主导词为“稀”“疏”,它们均在上古汉语中已见。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稠”集中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太行山以西的区域。“密”呈现出不连续分布状态,它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但在秦岭—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的区域也有分布。“疏”“朗”等在东南部省份中错综复杂地分布,其余基本都是“稀”的地盘。汉语“稠密”“稀疏”义词的语义演变中有一些有规律的语义演变模式,如从“密度域”到“频度域”,从“密度域”到“浓度域”,从“密度域”到“情感域”,从“厚度域”到“密度域”。
汤传扬
关键词:语义演变
对话与互文:弹词《杨乃武·密室相会》语言分析
2024年
本文依据当代互动语言学的观点分析一折经典的弹词《杨乃武·密室相会》开篇何以成为经典的原因。文章的理路是:对话与互文是语言的根本属性,汉语的特色在于讲究对话与互文的格式化。评弹的叙事和说唱程式,其特点是将参与者多维度的对话与互文融为一体。技艺高超的评弹艺人善于充分利用和展现汉语的特点,遵守并灵活地运用评弹的程式,从而使叙事和说唱具有感染力。文章最后对如何改善当代白话文的表达提出建议。
沈家煊
关键词:互文
话语标记的语用、心理和交际功能的交互性研究
为探讨会话过程中语言、心理、行为之间的交互关系,本文以话语标记的关联理论和会话交际链模型为理论依据,以嗯、啊类话语标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类话语标记所具有的语用、情绪、认知、交际四方面的功能、分布及交互性规律。研究发现:...
殷治纲
关键词:话语标记语用功能交际心理
文献传递
论元音产生中的舌运动机制--以宁波方言为例
以宁波方言为例分析元音产生中的舌运动机制。文章使用电磁发音仪收集了7位发音人的舌体发音点材料,并对其进行了平行因子分析。结果发现:表面上纷繁复杂的舌运动材料可以成功分解出两个底层舌运动机制:"回缩及后举&quo...
胡方
关键词:宁波方言
共26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