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作品数:2,931 被引量:4,852H指数:23
相关作者:卓新平赵法生郑筱筠王志远王志跃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干部工作局老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10篇期刊文章
  • 225篇会议论文
  • 42篇专著

领域

  • 1,570篇哲学宗教
  • 258篇历史地理
  • 250篇政治法律
  • 158篇文化科学
  • 84篇经济管理
  • 80篇社会学
  • 76篇文学
  • 65篇艺术
  • 28篇语言文字
  • 22篇医药卫生
  • 9篇建筑科学
  • 5篇天文地球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生物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689篇宗教
  • 272篇佛教
  • 224篇文化
  • 200篇伊斯兰
  • 187篇基督
  • 177篇信仰
  • 158篇伊斯兰教
  • 155篇主义
  • 143篇基督教
  • 124篇社会
  • 109篇哲学
  • 95篇道教
  • 75篇儒家
  • 71篇宗教学
  • 65篇马克思主义
  • 61篇民族
  • 52篇神学
  • 50篇学术
  • 50篇宗教观
  • 46篇中国宗教

机构

  • 2,377篇中国社会科学...
  • 108篇中国社会科学...
  • 15篇北京大学
  • 9篇中国人民大学
  • 7篇四川大学
  • 6篇山东大学
  • 6篇天津社会科学...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深圳大学
  • 5篇浙江大学
  • 5篇首都师范大学
  • 5篇中央民族大学
  • 5篇天津美术学院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北京协和医学...
  • 4篇贵州大学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 4篇清华大学
  • 4篇纽约州立大学
  • 3篇杭州师范大学

作者

  • 192篇卓新平
  • 70篇赵法生
  • 56篇郑筱筠
  • 52篇王志跃
  • 42篇李兴华
  • 41篇马景
  • 37篇周伟驰
  • 36篇黄夏年
  • 36篇吴云贵
  • 36篇尕藏加
  • 34篇习五一
  • 34篇金宜久
  • 33篇张总
  • 32篇金泽
  • 31篇唐晓峰
  • 29篇李申
  • 28篇段琦
  • 28篇曾传辉
  • 28篇纪华传
  • 26篇杜继文

传媒

  • 305篇世界宗教文化
  • 175篇中国宗教
  • 92篇竞争力
  • 82篇科学与无神论
  • 76篇基督宗教研究
  • 65篇回族研究
  • 52篇宗教学研究
  • 48篇哲学研究
  • 41篇佛学研究
  • 30篇中国穆斯林
  • 29篇宗教与哲学
  • 28篇马克思主义宗...
  • 27篇中国哲学史
  • 21篇法音
  • 21篇学术动态(北...
  • 21篇儒道研究
  • 20篇天风
  • 20篇中国佛学
  • 19篇中国道教
  • 17篇孔子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64篇2023
  • 105篇2022
  • 96篇2021
  • 91篇2020
  • 120篇2019
  • 135篇2018
  • 116篇2017
  • 131篇2016
  • 116篇2015
  • 132篇2014
  • 120篇2013
  • 99篇2012
  • 80篇2011
  • 89篇2010
  • 103篇2009
  • 87篇2008
  • 77篇2007
  • 73篇2006
  • 63篇2005
2,9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构消融下的视觉形象
2013年
结构主义是20世纪中叶以来影响颇大的一股哲学思潮,由此衍生出的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更是因其与后现代相关而风靡全球。通过对巴特的《符号禅意东洋风》以及解构主义建筑的初步分析可知,每一种思想理论既为人们开辟了认识事物的新思路,同时也或多或少存在着理论上的缺陷,而这种缺陷需要借鉴其他思想理论来弥补完善。并且,当一种新的思潮出现时,它势必与曾经的思想相连,而不可能将自己与过去完全隔绝。
王敏庆
关键词:解构主义视觉形象
宗教中国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以基督教为例
2022年
宗教的存在是长期的过程,就其与社会调适而言,宗教本土化、中国化也是长期常态过程。并且从时代性来讲,宗教中国化即与现代的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其与时俱进将是进行时的。一方面,宗教中国化的内动力是宗教界,要使基督教中国化真正内化为中国教会和信众的需求,应该把它与办好教会的实践密切相结合,而且要努力在教会中培养一批真正懂得中国文化、热爱中国文化并能负起基督教中国化职责的人才。另一方面,党和政府是宗教中国化的引领和指导者,这就对宗教管理干部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强对他们宗教知识及政策的培训,提高宗教治理现代化水平势在必行。
段琦
关键词:管理干部
基于传授谱系的古灵宝经再分类
2022年
迄今的研究之中,一般习惯将古灵宝经划分为元始旧经和新经两大类,或者是依照主要神灵的不同划分为两类。而本文首次明确提出,通常所说的元始旧经其实有紫微宫元始旧经和元始旧经出世经的区别,不仅元始系灵宝经,仙公系灵宝经只要收录元始旧经的内容且与旧目中的经典对应,也可以是元始旧经出世经。而一般所谓新经也有记录葛仙公所得教戒的经典与记录葛仙公行业的经典这两种。基于经典所载传授谱系,我们可以对元始旧经出世经和非元始旧经出世经进行再分类。元始旧经出世经分为以下四类:第一,元始天尊传太上道君的经典;第二,元始天尊传其他神灵的经典;第三,太上道君传授的经典;第四,太极真人传葛仙公的经典。非元始旧经出世经中记录葛仙公所得教戒的经典分为三类:第一,太上道君传太极真人;第二,太极真人传葛仙公;第三,葛仙公自己所得。这样,我们基于传授谱系就将灵宝经进行了更为细致准确的再分类。
王皓月
关键词:陆修静
试论《哥林多前书》中的性别观
本文从古地中海世界的荣誉文化出发,阐释了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11章和第7章中所表达的性别观。在那里保罗通过解释男女两性间的相互性平等关系,强调了两性在创世中的位置及其与拯救的关系,揭示了两性在新创世中的荣誉。从这样的性...
王梓
文献传递
亚洲宗教多样性及其文明对话
本文对亚洲宗教的多样性传统及其世界影响加以历史回顾和哲学分析,指出其特点及其意义,进而专门阐述了中国宗教及中华文明的意义及特色,指出了儒家思想在其中的独特地位及重要作用.
卓新平
关键词:宗教文化中华文明儒家思想民族特色
《度人经》与宋元道教被引量:3
2010年
两宋时期,道教的斋醮科仪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历时性的角度来看,斋醮科仪在北宋的变化主要是醮祭代替斋法成为科仪活动的主流,而南宋则鲜明地体现在各种新道法对传统道教斋醮科仪的影响。从共时眭的角度来考察,伴随着斋醮仪式的变化,道教内部就“恪守古法”与“随俗行事”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李志鸿
关键词:两宋时期道教斋醮科仪斋醮仪式历时性
东亚佛教视野中的义寂《菩萨戒本疏》
2022年
新罗僧人义寂留学中国,师从玄奘,精通唯识类、般若类、涅槃类以及《法华经》《梵网经》《无量寿经》《弥勒经》《璎珞经》等多部类大乘典籍,佛学思想影响中日韩三国。他的代表作《菩萨戒本疏》是法相宗僧人撰写的第一部《梵网经》注疏,上承智顗《菩萨戒义疏》、元晓《梵网经菩萨戒本私记》、法藏《梵网经菩萨戒本疏》,下启胜庄《梵网经述记》等。该注疏既坚持法相宗承继瑜伽行派的“五种姓”说,与“众生皆有佛性”的佛教主流思潮唱反调,又融合其他各派宗师的菩萨戒思想,形成了特色鲜明、条理清晰、适应范围广的菩萨戒理论,对东亚佛教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从整个东亚佛教的历史进程考察,义寂的《菩萨戒本疏》堪称隋唐时期中韩共建佛教文化的一个缩影。
夏德美
关键词:菩萨戒
从《华严十玄门》解析佛学中国化
2009年
一、引言佛教中国化涉及佛教在许多方面的变革,包括僧团的组织结构和制度,僧侣的生活方式、修行方式和传教方式,教义理论和信仰模式,以及众多的艺术门类等。为了加深对中国佛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理解和认识,就有必要深入研究佛教中国化的各个方面。然而,佛学思想的变化往往对佛教其他方面起到制约和诱导作用,应该成为我们研究佛教中国化的最重要方面。
魏道儒
关键词:僧侣佛学
韩国基督教现状、趋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021年
韩国是世界上基督教传播的重要中心,但近些年受国内教会增长放缓以及财力短缺的限制,其对外拓展的趋势有所减弱。韩国基督教具有民族性、社会性、政治性、外拓性等显著特征,这些特征直接决定了韩国基督教对华宣教的规模、策略、趋势,也决定着我们对韩国基督教在华传教的总体评估以及工作方略。
唐晓峰
关键词:民族性社会性政治性
论儒家的宗教情怀
<正>儒家的人在考虑人生的最高理想目标时往往是以天地万物为参照系的,这个参照系具有超越物理世界的、哲学上的无限宇宙的涵义。因此,对它的认识、描述不能不带有神秘的、个人体验性的宗教色彩。对人生具有最高价值的超越目标是儒家所...
单纯
共23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