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技术学院车辆运用工程系
- 作品数:66 被引量:329H指数:11
- 相关作者:陈明飞韩景华于莹刘国夫陆军更多>>
- 相关机构:装甲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环境温度变化对柴油机本体传热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采用GT-POWER软件对柴油机进行气缸内工作过程仿真,模拟计算柴油机在不同工况下的传热状况,通过柴油机热平衡试验对仿真模型进行了校核;研究了环境温度变化对柴油机传热的影响,并分析其变化规律,为研制对环境变化有良好适应性的柴油机和冷却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 冯建涛骆清国陈明飞李强
- 关键词:环境温度柴油机传热
- 武器装备体系整体性能试验基本问题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从武器装备体系整体性能试验的诞生背景出发,系统论述了整体性能试验的基本概念,明晰了整体性能试验较传统装备试验具有的不同特点,分析了武器装备体系整体性能试验关注的要点,提出了推进我军武器装备体系整体性能试验建设的具体建议,为深入开展整体性能试验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 闫耀东郭齐胜秦宝站赵定海
- 关键词:武器装备体系
- 电液气门机构在汽车发动机上的初步应用
- 2008年
- 自主开发了一套电液气门机构并进行了气门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机构能够实现各气门参数的独立可变。在此基础上,将该机构应用于实际发动机,在火花点火(SI)模式下发动机能够正常运行,其性能达到并略优于原气门机构的发动机。通过进气门晚开、排气门早关策略捕捉缸内热残余废气形成内部EGR,实现了汽油可控自燃(CAI)燃烧。
- 李向瑜刘凤军刘国夫于军池俊成
- 陆军装甲装备作战试验问题研究被引量:12
- 2012年
- 从研究陆军装甲装备作战试验基本概念入手,系统构建了陆军装甲装备作战试验的内容体系框架,并依据陆军装甲装备作战训练和作战使用流程,对陆军装甲装备作战试验项目进行了总体设计,可为开展陆军装甲装备作战试验提供理论支撑。
- 闫耀东王凯杜晓坤秦宝站
- 关键词:装甲装备作战试验作战效能
- 柴油机气缸套穴蚀及预防被引量:1
- 2008年
- 气缸套的穴蚀是柴油机常见的失效形式之一,研究其形成的原因,以便采取预防措施延缓穴蚀的产生,对减少机械故障和延长机械寿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李春旭王志刚
- 关键词:汽缸套
- 汽车牵引力控制系统控制策略
- 2009年
- 阐述了牵引力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并分析了其不同的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各种控制策略的适应范围,同时比较了不同牵引力控制算法的优缺点。
- 周伟东徐国富白文辉殷卫乔
- 关键词:牵引力控制系统控制策略
- 视景仿真中运动实体的动态碰撞检测被引量:3
- 2010年
- 在视景仿真中,经常会出现运动实体穿入或穿透其他实体的现象,而用现有的各类包围盒模型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一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介绍了包围盒方法,分析了实体平动、转动、组合运动及相应包围盒的碰撞检测;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动态碰撞检测方法,并建立了运动实体的动态碰撞检测模型;运用OpenGVS图形引擎,通过VC++编程对模型进行了仿真,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对比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 郭玺薛青张申韩安媛
- 关键词:视景仿真包围盒动态碰撞检测
- 基于客观评价模型的 AMT 汽车起步品质优化方法被引量:5
- 2014年
- 在细分定义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汽车起步品质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搭建了AMT整车模型和起步品质客观评价模型。通过整车模型与评价模型的联合仿真,得到起步品质控制目标,即各指标的控制期望区间,从而为AMT汽车起步控制提供参考和指导。以起步品质评价等级最高为目标构建适应度评价函数,对基于模糊控制的起步控制策略进行优化,得到了影响起步品质的离合器接合速度和发动机节气门开度的模糊控制规则最优解集,并对优化前后的起步品质进行仿真对比。整车试验验证的结果表明,这种基于客观评价的优化方法是可行的,优化后的模糊起步控制策略改善了样车的起步品质。
- 张建国雷雨龙王加雪刘洪波
- 关键词:模糊控制
- 从国外电传动技术的发展看装甲车辆全电化关键技术
- 电传动技术是未来装甲车辆传动技术的发展方向.本文在总结国外装甲车辆电传动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装甲车辆电传动的5种关键技术,以期对本军装甲车辆电传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 余正根李春旭
- 关键词:装甲车辆电传动技术进步
- 文献传递
- 几种磷氮型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行为及其摩擦化学机制的研究被引量:5
- 2002年
- 对3种氮杂环的磷氮型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性能进行了研究,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电子探针分析了摩擦表面。结果表明:PN1添加剂的综合摩擦学性能最好,当其加入量为0.20%时,四球磨斑直径最小,摩擦系数最低,同时具有较高的最大无卡咬负荷,磨斑表面较光滑,磨痕较窄;元素磷的分布不均匀,而元素氮的分布较均匀。摩擦化学反应膜中元素的XPS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剂添加量增大时,添加剂在摩擦过程中发生明显的氧化磨损,摩擦表面上O—C=O类化合物明显增多。
- 乔玉林池俊成徐滨士马世宁
- 关键词:极压添加剂抗磨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