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实验中心

作品数:336 被引量:2,542H指数:22
相关作者:吴中华陆雄汤伟昌俞仲毅林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1篇期刊文章
  • 3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9篇医药卫生
  • 10篇生物学
  • 5篇文化科学
  • 3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1篇细胞
  • 44篇中医
  • 28篇中药
  • 23篇蛋白
  • 23篇小鼠
  • 21篇纤维化
  • 16篇代谢
  • 15篇糖尿
  • 15篇糖尿病
  • 14篇肿瘤
  • 14篇慢性
  • 13篇中医药
  • 12篇代谢组学
  • 12篇脉象
  • 10篇血清
  • 10篇脂肪
  • 8篇活性
  • 6篇瘀方
  • 6篇化瘀
  • 6篇肺岩宁

机构

  • 297篇上海中医药大...
  • 27篇上海中医药大...
  • 7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上海市疾病预...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复旦大学
  • 4篇上海市宝山区...
  • 3篇华东理工大学
  • 3篇江苏大学附属...
  • 3篇上海大学
  • 2篇海南医学院
  • 2篇教育部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湖北中医药大...
  • 2篇上海市嘉定区...
  • 2篇上海健康医学...
  • 2篇上海张江中药...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5篇张悦
  • 32篇陆雄
  • 30篇陆敏
  • 29篇王忆勤
  • 24篇林敏
  • 24篇李福凤
  • 21篇张宁
  • 20篇刘煜敏
  • 20篇俞仲毅
  • 20篇陆海英
  • 19篇吴中华
  • 19篇袁琳
  • 16篇胡娜
  • 15篇王飞
  • 13篇汤伟昌
  • 12篇刘聪颖
  • 12篇刘平
  • 12篇刘成海
  • 10篇李风华
  • 10篇郝艳鹏

传媒

  • 36篇上海中医药大...
  • 19篇上海中医药杂...
  • 12篇中成药
  • 1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0篇中国中药杂志
  • 9篇世界科学技术...
  • 8篇中西医结合学...
  • 7篇中国实验方剂...
  • 7篇中国中医药科...
  • 7篇中国病理生理...
  • 6篇中国中西医结...
  • 6篇时珍国医国药
  • 5篇中草药
  • 5篇辽宁中医杂志
  • 5篇电子显微学报
  • 5篇中华中医药学...
  • 4篇中国比较医学...
  • 4篇中国生物医学...
  • 3篇中国中医药信...
  • 3篇生命科学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13篇2022
  • 12篇2021
  • 11篇2020
  • 19篇2019
  • 13篇2018
  • 27篇2017
  • 10篇2016
  • 8篇2015
  • 11篇2014
  • 14篇2013
  • 10篇2012
  • 21篇2011
  • 19篇2010
  • 25篇2009
  • 29篇2008
  • 25篇2007
  • 17篇2006
  • 5篇2005
3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蒺藜皂苷抗抑郁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蒺藜皂苷的抗抑郁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孤立大鼠加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方法造抑郁大鼠模型,进行开放旷场,悬尾行为学测试,用LC-MS/MS液质联用法检测大鼠血液中5-羟色胺(5-HT)、γ氨基丁酸(GABA)、去甲肾上腺素(NE)、谷氨酸(Glu)含量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海马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核转录因子-κB(NF-κB)、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海马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细胞因子NF-κB(p65)蛋白水平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旷场运动距离、站立次数和悬尾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0.05),血液中5-羟色胺明显下降(P<0.05),海马中IDO、NF-κB、IL-1β基因表达上调,IDO、NF-κB蛋白水平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蒺藜皂苷给药组能明显减少慢性应激导致大鼠旷场运动距离、站立次数和悬尾不动时间(P<0.05)。蒺藜皂苷给药组能明显提高大鼠血液中5-羟色胺含量(P<0.05),上调海马中抗炎因子IL-10基因表达,明显下调IDO、IL-1β基因表达(P<0.05),明显下调IDO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蒺藜皂苷能明显改善动物行为学,具有抗抑郁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提高血液中5-羟色胺水平,下调色氨酸前体代谢酶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IL-1β基因表达和降低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张伟俞仲毅梅泰中胡凯莉刘梅
关键词:蒺藜皂苷抑郁5-羟色胺吲哚胺2,3-双加氧酶
中药升降浮沉研究相关问题探讨被引量:7
2013年
中药升降浮沉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临床用药的重要原则。其现代定义是药物作用于机体后产生的上、下、外、内4种趋向,但其研究现状并不乐观,主要表现为:明确升降浮沉归属的药物数量有限,大多数混乱不统一;理论研究无突破;实验研究严重缺乏等。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中药升降浮沉缺少合理的研究假说。针对中药升降浮沉现代内涵的争议,整理分析已有升降浮沉归属的药物,评析实验研究现状,以期从中发现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的研究思路。
俞仲毅韩翠翠
关键词:中药升降浮沉药性理论
肉桂和赤石脂合用对前列环素表达的影响
2011年
目的:探讨"相畏"中药肉桂与赤石脂配伍使用后对机体组织前列环素(PGI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只ICR/B F1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肉桂组、赤石脂组、肉桂加赤石脂组。药物干预3 d后取机体各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不同组织中PGI2表达的差异性。结果:在脊神经、小肠上段、脾和胸腺中,肉桂组PGI2表达明显上调,肉桂加赤石脂组PGI2表达明显抑制。结论:在PGI2指标上,赤石脂可抑制肉桂的上调作用,表现为"相恶"。
李倩俞云鹏俞仲毅
关键词:肉桂赤石脂十九畏前列环素
均匀设计优选小檗碱、大黄素、桂皮醛抗肝癌最佳配伍的体内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均匀设计优选小檗碱、大黄素、桂皮醛抗肝癌的最佳组分配伍。方法右腋下皮下注射人肝癌细胞建立裸鼠肝癌移植瘤模型,采用均匀设计表U_6(6~4)就小檗碱、大黄素、桂皮醛进行"3因子6水平"的分组设计给药,给药2周,其间观察小鼠的状态和死亡情况、体质量、瘤体积变化,处死小鼠后取瘤体称重,计算抑瘤率,并常规制作肿瘤组织病理切片。以抑瘤率作为主要筛选指标,并经均匀设计回归分析获得三者的最佳配伍方式。结果 (1)各组小鼠状态无异常,无死亡情况。(2)各用药组小鼠体质量有降低趋势。(3)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的瘤体积及瘤重均有降低趋势,即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瘤作用,其中以配伍4组作用为甚,其抑瘤率约为23%。(4)病理切片显示肿瘤的特征性组织形态,含细胞大小、形态、核浆比、核型及细胞间质变化,其中以配伍4组的形态变化优于其他各组。(5)筛选获得回归方程Y=1.95+1.302A-0.253B+0.290C,即当小檗碱(A)和桂皮醛(C)分别取最大值10μg/g和50μg/g,大黄素(B)取最小值25μg/g时,三者配伍能达到最佳的抑瘤效果。结论小檗碱、大黄素、桂皮醛三者配伍能有效抑制肝癌组织的生长,其最佳配伍比例为2∶5∶10。
刘小美潘志强方肇勤吴中华王晓敏梁龙龙彭磊李素云
关键词:小檗碱大黄素桂皮醛肝癌组分配伍
中药四性与机体反应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9年
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资料库1982年至2007年关于中药药性研究的相关文献,对中药四性与机体反应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药四性可能与机体的产热过程或生命活动力相关,同时更可能与机体的神经内分泌活动有关,是一种多指标的分类。但目前尚未形成有关四性本质的共识,也没有证据表明能用机体的某种生理生化指标来区别不同的中药四性;许多研究普遍存在过分简单化和主观性割裂了多种药性间的联系。既往中药药性实验研究提示,必须将中药的四性、五味与归经等药性和药性的作用对象作为整体性来研究。
金勇俞仲毅
关键词:中药四性机体反应
甲状腺激素释放相关水解酶基因在H22肝癌小鼠早期不同证候中的表达特征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甲状腺激素释放相关主要水解酶基因在H22肝癌小鼠早期不同证候中的表达特征。方法采用标准化诊法技术筛选出早期邪毒证、气虚证H22肿瘤小鼠,先采用Affeymetrix基因芯片技术,初步获得甲状腺球蛋白(Tg),即甲状腺激素前体蛋白,及其相关的水解酶基因表达特征,并筛选主要差异表达基因;进而重复实验,RT-PCR检测主要差异表达基因的变化,同时ELISA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T3和T4水平。结果①初次实验芯片结果,Tg及其释放相关重要的水解酶:组织蛋白酶B(Ctsb)、组织蛋白酶D(Ctsd)、组织蛋白酶l(Ctsl)、天冬氨酸肽酶(Napsa)、三肽酶I (Tpp1)在肝癌小鼠早期邪毒证、气虚证呈下调趋势[Tg(邪毒0.77、气虚0.84)、Ctsb(邪毒0.83、气虚0.91)、Ctsd(邪毒0.79、气虚0.95)、Ctsl(邪毒0.95、气虚0.65)、Napsa(邪毒0.78、1.05)、Tpp1(邪毒0.75、0.94)],以邪毒证下降尤甚。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表明,在邪毒证[T3为(1.519±0.162)ng/ml、T4为(2.194±0.305)μg/dl]和气虚证[T4为(4.366±0.727)μg/dl]均出现下调,且邪毒证尤甚(P<0.01),与两批次Tg转录水平的变化相一致;③对Ctsb等基因的RT-PCR检测结果表明,Tg(邪毒0.22、气虚0.38)、Ctsb(邪毒0.31、气虚0.55)、Ctsd(邪毒0.36、气虚0.78)、Napsa(邪毒0.24、气虚0.59)基本一致,Ctsl(邪毒1.24、气虚2.11)和Tpp1(邪毒2.85、气虚0.85)虽趋势相同,但在气虚证表达量大于同期邪毒证上则始终一致。结论综合不同批次实验结果,H22肝癌小鼠早期甲状腺功能受到抑制,且邪毒证抑制程度更重。
卢文丽方肇勤潘志强刘小美梁超吴中华管冬元张园园
关键词:肝癌证候小鼠甲状腺激素水解酶基因
扶正化瘀方抗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方抗氯化汞(HgCl_2)诱导的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病变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正化瘀方(FZHY)组及维生素E(VitE)组,模型组用HgCl_2 8 mg/kg灌胃9周,FZHY组(4.6 g/kg)和VitE组(100 mg/kg)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检测肾功能情况(Cr和BUN),盐酸水解法检测肾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HE染色、Masson染色和六胺银(PASM)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Western blot观察Ⅰ型胶原(ColⅠ)、纤维连接蛋白(F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FZHY组及VitE组大鼠肾体比(双肾质量/体重)明显下降(P<0.05)、肾组织Hyp含量明显下降(P<0.05),血清Cr和BUN含量明显下降(P<0.01),肾脏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其中FZHY组比VitE组轻。FZHY组和VitE组肾组织ColⅠ和FN表达均较模型组减弱(ColⅠ,P<0.05;FN,P<0.01)。FZHY组α-SMA表达较模型组减弱(P<0.01),VitE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FZHY可改善HgCl_2诱导模型大鼠的肾功能损伤,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病变,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肌成纤维细胞活化有关。
袁继丽张悦姜哲浩王清兰陶艳艳刘成刘成海
关键词:扶正化瘀方肾间质纤维化氯化汞
基于代谢组学的对乙酰氨基酚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机制研究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对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的机制研究。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APAP低(1 g·kg^-1)、中(2 g·kg^-1)、高(3 g·kg^-1)剂量组。造模后分别于6、24、48 h采血,48 h采血后取肝脏;测定血清谷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并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通过LC-MS技术检测血清样本,鉴定差异代谢物,分析代谢通路。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在24 h,中、高剂量组的ALT、AST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48 h,低、中、高三组的ALT、AST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且HE染色可见有不同程度的肝组织损伤。代谢组学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与给药组的样本区分明显,共找出了45个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于甘油磷脂代谢、鞘脂代谢和初级胆汁酸的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结论对乙酰氨基酚致大鼠急性肝损伤可能与甘油磷脂代谢、鞘脂代谢,以及初级胆汁酸的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有关。
李修龙胡诚李云鹤杨蓉陈龙贾益群
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肝损伤LC-MS代谢组学
扶正化瘀方对骨髓细胞在纤维化肝脏中迁移与分化的干预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究扶正化瘀方(Fuzheng Huayu recipe,FZHY)对骨髓细胞在肝纤维化形成中向肝脏迁移与分化的干预作用。[方法]以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的供体ICR小鼠的骨髓细胞移植入受体ICR小鼠,8周后进行受体外周血GFP鉴定,并分为移植后对照组与移植后模型组,移植后模型组予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诱导肝纤维化,4周后移植后模型组进一步分为移植+DMN组、移植+DMN+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promotting factors,pHGF)组与移植+DMN+FZHY组,pHGF与FZHY分别给药8周后,免疫荧光检测肝组织的GFP、白蛋白(Albumin,Alb)、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及CD32的表达。[结果]移植8周末受体外周血涂片可见大量GFP;给药12周末,移植+DMN+FZHY组纤维间隔与肝实质区均可见GFP,实质区可见Alb,未见GFP+/Alb+,纤维间隔内可见GFP+/α-SMA+,但与移植+DMN组相比明显减少,窦状隙可见CD32+,可见明显GFP+/CD32+。[结论]在本实验建立的骨髓细胞移植后受体肝纤维化形成的体内微环境下,FZHY给药后,骨髓细胞有向肝实质区迁移的趋向,未能向肝细胞分化,可逆转其向肌成纤维细胞的分化失衡,可部分转分化为肝窦内皮细胞。
谭烨刘志强吕靖王晓玲陆雄刘成海
关键词:细胞移植骨髓扶正化瘀方
CCl_4大鼠肝硬化成型阶段中医方证病机的研究被引量:35
2006年
目的基于肝硬化中医基本证候病机的认识及中医“以方测证”的思维方法,探讨下瘀血汤、茵陈蒿汤、一贯煎、黄芪汤对CCl4大鼠肝硬化成型阶段的干预作用及方证病理基础。方法首次以CCl43ml/kg皮下注射,以后以50%CCl4橄榄油溶液2ml/kg皮下注射,每周2次;第9周开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及下瘀血汤、茵陈蒿汤、一贯煎、黄芪汤与小柴胡汤等5个干预治疗组;干预治疗的同时继续造模至12周末取材。观测肝功能、肝组织病理学、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变化。结果(1)模型大鼠8周时呈典型的慢性肝损伤肝纤维化的病理改变,12周时已形成肝硬化。(2)与模型对照组大鼠比较,下瘀血汤组和一贯煎组肝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肝组织Hyp含量显著下降,肝功能显著改善,其中尤以下瘀血汤的改善作用为著;一贯煎的特点是提高血清白蛋白(Alb)含量。结论CCl4大鼠肝硬化成型阶段病理变化的主要矛盾———肝内纤维结缔组织的快速增生以及由此引起的组织结构改建是下瘀血汤发挥作用、血瘀阻络方证病机的病理基础;而此阶段的肝实质严重受损,是一贯煎发挥效应、肝阴虚损方证病机的又一病态表现。
慕永平刘平龙爱华都广礼王磊刘莺李风华
关键词:肝硬化中医方剂中医病机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