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250 被引量:1,273H指数:21
相关作者:陆钧汤贤赞冯东夏戡原古森昌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工程学院海洋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7篇期刊文章
  • 10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5篇天文地球
  • 17篇生物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理学
  • 3篇水利工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9篇南海北部
  • 24篇盆地
  • 21篇地震
  • 19篇地球化
  • 19篇地球化学
  • 17篇沉积物
  • 15篇地质
  • 15篇全新世
  • 15篇海洋地质
  • 14篇海底
  • 14篇海域
  • 13篇水合物
  • 13篇表层沉积物
  • 12篇碳酸盐
  • 10篇地壳
  • 9篇珊瑚礁
  • 9篇数值模拟
  • 9篇气候
  • 8篇地球物理
  • 7篇岩石

机构

  • 249篇中国科学院
  • 40篇中国科学院大...
  • 2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3篇广州海洋地质...
  • 12篇广东海洋大学
  • 10篇南京大学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8篇上海海洋大学
  • 8篇国家海洋局
  • 7篇中国地质科学...
  • 6篇广西大学
  • 6篇广东工业大学
  • 6篇中国海洋大学
  • 6篇中国海洋石油...
  • 5篇国家海洋局第...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4篇东华理工大学
  • 4篇同济大学
  • 4篇悉尼大学

作者

  • 20篇孙珍
  • 20篇陈木宏
  • 20篇颜文
  • 20篇余克服
  • 20篇陈忠
  • 18篇向荣
  • 16篇刘建国
  • 15篇许鹤华
  • 14篇冯东
  • 14篇张兰兰
  • 12篇陈多福
  • 12篇丘学林
  • 11篇施祺
  • 11篇陆钧
  • 10篇罗传秀
  • 10篇施小斌
  • 10篇徐辉龙
  • 10篇刘海龄
  • 9篇周蒂
  • 9篇张会领

传媒

  • 22篇地球科学(中...
  • 10篇海洋地质与第...
  • 10篇地球物理学报
  • 9篇科学通报
  • 9篇热带地理
  • 6篇海洋学报
  • 6篇中国科学:地...
  • 5篇大地构造与成...
  • 5篇热带海洋学报
  • 5篇第二届深海研...
  • 4篇第四纪研究
  • 4篇2012年全...
  • 4篇2014年中...
  • 3篇地球化学
  • 3篇沉积学报
  • 3篇声学技术
  • 3篇地学前缘
  • 3篇2013年全...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现代地质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3篇2017
  • 29篇2016
  • 21篇2015
  • 47篇2014
  • 20篇2013
  • 28篇2012
  • 32篇2011
  • 13篇2010
  • 13篇2009
  • 7篇2008
  • 6篇2007
  • 11篇2006
  • 2篇2005
2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底沉积物声速经验方程的分析和研究被引量:24
2007年
比较国内外主要研究者提出的海底沉积物声速单参数、双参数和多参数预报经验方程的物理意义和适用性,提出了孔隙度-含水量预报海底沉积物声速新的双参数公式,该式避免了单一参数预报声速经验方程和某些双参数公式中物理意义不明确以及多参数方程复杂性及对提高预报计算能力效果不显著之处.基于理论分析,改进孔隙度-含水量双参数计算公式得到的通用模型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可以通过修改参数适用于不同海域的声速预报,提高了泛化能力,扩大了适用范围.通过对孔隙度、含水量等物理参数的权值分析研究,更加明确了孔隙度是影响海底沉积物声速大小的最关键参数.用台湾海峡北部、南海海域、珠江口大陆架三处的海域沉积物测量数据比较了不同模型,验证了本模型的优越性.
邹大鹏吴百海卢博
关键词:海底沉积物物理参数声速
山东昌乐地区王家大山玄武岩成因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报道了山东昌乐地区新生代王家大山玄武岩的全岩主元素、微量元素,橄榄石斑晶及被其捕获的熔体包裹体主元素和铅同位素组成。王家大山玄武岩为弱碱性-拉斑玄武岩。全岩主元素成分和熔体包裹体的SiO_2、TiO_2、Al_2O_3、CaO、Na_2O、K_2O和P_2O_5含量均与MgO含量呈负相关关系,CaO/Al_2O_3值基本不变;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与EMI洋岛玄武岩(OIB)相似,表现为明显的Ba、K和Sr正异常,Th和Pb负异常,无Nb-Ta和Ti异常。熔体包裹体铅同位素组成为208Pb/206Pb=2.091~2.166和207Pb/206Pb=0.846~0.899,其变化范围覆盖了山东地区新生代强碱性玄武岩到弱碱性-拉斑玄武岩的铅同位素范围;根据铅同位素组成,熔体包裹体可以分为低铅同位素组(207Pb/206Pb<0.86)和高Pb同位素组(207Pb/206Pb>0.87)。橄榄石斑晶Ni、Fe/Mn和Ca分别为1312~2417μg/g、71~92和745~2068μg/g,与典型辉石岩熔体结晶的橄榄石斑晶成分相当,但是,比橄榄岩熔体结晶的橄榄石成分高Ni和Fe/Mn,低Ca。全岩和熔体包裹体主元素的成分变化,结合岩相学和MELTS软件模拟结果,指示王家大山玄武岩主要经历了橄榄石结晶分离作用。橄榄石斑晶高Ni和Fe/Mn,低Ca,结合全岩高Fe/MnO值和低CaO,说明其源区岩石为辉石岩。全岩微量元素和熔体包裹体铅同位素指示源区有EMI组分,可能和再循环洋壳辉长岩有关。熔体包裹体两组铅同位素组成指示王家大山玄武岩源区是不均一的,暗示山东地区新生代玄武岩的源区是高度不均一的。
张银慧任钟元洪路兵张乐黄小龙陈林丽
关键词:玄武岩橄榄石辉石岩熔体包裹体地幔不均一性
马里亚纳弧前海底蛇纹岩泥火山顶部自生碳酸盐岩沉积特征
佟宏鹏Patricia Fryer陈多福
南海东沙海域全新世以来沉积物中记录的甲烷渗漏活动的地球化学响应特征
胡钰冯东梁前勇陈琳莹夏真陈多福
马里亚纳海沟地球动力学研究
林间张帆周志远
萨拉乌苏河流域MGS1层段粒度与CaCO_3记录的全新世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被引量:11
2012年
毛乌素沙漠东南缘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剖面MGS1层段含有11个由古沙丘砂与河湖相或古土壤构成的沉积旋回。通过对该层段粒度和CaCO3的分析,发现其河湖沼相和古土壤的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和峰态的值明显高于古沙丘砂;CaCO3含量在古沙丘砂及其上覆的河湖相和古土壤中依次变化于0.07%~0.32%(平均值为0.16%)、0.05%~1.50%(0.27%)和0.06%~1.42%(0.64%),并与平均粒径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0.8);构成与沉积旋回波动韵律相同的11个峰谷交替的粒度和CaCO3旋回,指示了全新世气候冷、暖的变化过程和东亚冬夏季风千年尺度交替变化的气候旋回。这些旋回中的冬季风主导时期可与北大西洋8 200、5 000、4 000、2 700、1 400aBP等寒冷事件进行对比,和中国若干地点的气候波动具有良好对应关系,可能表明全新世东亚季风在全球大气、海洋、陆地和全球冰量变化的共同作用下,表现为干冷冬季风和暖湿夏季风的相互交替的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特征。
王丰年李保生牛东风李志文温小浩司月君杜恕环郭亿华
关键词:萨拉乌苏河流域粒度CACO3
末次冰消期以来东海内陆架古环境演化被引量:45
2009年
通过对位于浙—闽沿岸泥质带的EC2005孔岩性、粒度以及AMS14C年代分析,探讨了研究区自末次冰消期以来的古沉积环境演化,认为是湖水或海水深度、气候变化等综合影响的结果。岩芯底部60.20~41.00m(17.3~13.1ka BP)为湖泊三角洲沉积序列,可划分为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三个沉积亚相,物质来源主要是湖盆流域物质的输入。随着海平面的逐渐上升,海水自13.1ka BP开始侵入研究区,形成了41.00m的海相沉积地层,可划分为前滨—近滨—浅海三个沉积亚相,与海平面变化曲线具有良好的对应。自12.3ka BP开始,研究区受到沿岸流影响,长江物质开始影响研究区,7.3ka BP以来主要是来自长江的悬浮体在沿岸流作用下输送沉积而形成,稳定的泥质沉积物开始形成。全球性重要气候事件如新仙女木事件、8.2ka冷事件在东海内陆架沉积物中也得到了良好揭示。
徐方建李安春肖尚斌万世明刘建国张永超
关键词:古环境末次冰消期粒度东海内陆架
雷州半岛中-晚全新世以来雨季变化的珊瑚地球化学记录被引量:1
2012年
降雨量和降雨的时间都是东亚季风活动的重要标志,绝大多数古气候研究只是用代表干/湿气候条件的替代指标重建降雨量以研究东亚季风系统的变化,而对降雨的时间即雨季变化的研究甚少。本文利用月分辨率的造礁珊瑚Sr/Ca和δ^(18)O比值重建了南海北部雷州半岛地区中-晚全新世以来的季节性的雨季变化。与现代雨季主要发生在夏季—秋季(6—10月)不一样.~1500 yr BP和~6800 yr BP时期的雨季主要发生在秋季—冬季(8—12月),~2540 yr BP和~5000 yr BP时期的雨季主要发生在冬季—春季(分别为1—4月和12月—下一年3月),而~5900 yr BP时期的雨季每一年发生的时间都不相同。雨季时间的变化表明雷州半岛中—晚全新世以来的气候条件经历了不同了温度-湿度配置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东亚季风强度的变化和热带辐合带位置的变化引起的,需要开展进一步的尤其是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
邓文峰韦刚健余克服
关键词:雨季造礁珊瑚Δ18O全新世
硫酸盐驱动的甲烷缺氧氧化作用在碳酸盐岩中的记录
<正>海洋自生碳酸盐岩沉积在地质历史时期全球碳循环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CH4缺氧氧化作用是产生自生碳酸盐岩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由于自生碳酸盐岩容易遭受后期成岩蚀变,长期以来缺乏有效识别地质历史时期广泛存在的该类自生碳酸盐岩...
冯东陈多福
关键词:碳酸盐岩硫酸盐地质历史时期
文献传递
汕头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输运趋势
对汕头近岸海域70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作了粒度分析和粒度参数计算,以探讨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可划分为9种底质类型,以黏土质粉砂(YT)、砂质粉砂(ST)和砂-粉砂-黏土(S-T-Y)为主;砾、砂...
陈翰陈忠颜文李亮刘建国黄蔚霞刘贞文
关键词:粒度特征粒径趋势分析
文献传递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