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第三军医大学生物波研究中心

作品数:44 被引量:90H指数:6
相关作者:王源张守印王振维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生物学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9篇杆菌
  • 12篇细菌
  • 11篇生物波
  • 10篇奇异变形杆菌
  • 6篇绿脓杆菌
  • 4篇抗生素
  • 3篇细菌生长
  • 3篇节律
  • 2篇生物钟
  • 2篇数学模型
  • 2篇自发性细菌性...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生长
  • 2篇细菌性
  • 2篇细菌性腹膜炎
  • 2篇显微镜
  • 2篇菌群
  • 2篇抗菌
  • 2篇繁殖体
  • 2篇腹膜

机构

  • 44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41篇徐启旺
  • 27篇刘俊康
  • 18篇丛延广
  • 17篇邓国宏
  • 17篇袁泽涛
  • 8篇黄辉
  • 8篇王源
  • 4篇黄春基
  • 2篇王瑞玲
  • 2篇梁后杰
  • 2篇王开发
  • 1篇张守印
  • 1篇王振维
  • 1篇樊爱军
  • 1篇李露斯
  • 1篇解晓珍
  • 1篇窦君
  • 1篇董解菊
  • 1篇王琛
  • 1篇刘德峰

传媒

  • 13篇第三军医大学...
  • 6篇中国微生态学...
  • 4篇自然杂志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生物物理学报
  • 2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大自然探索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科学
  • 1篇地方病通报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医学检验教育
  • 1篇科学(中文版...
  • 1篇中华医学检验...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医学教育研究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4篇2001
  • 10篇2000
  • 17篇1999
  • 7篇1998
  • 1篇1997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实验观察小鼠肠道菌群潜-生序形成的混沌过程
1999年
邓国宏丛延广刘俊康黄辉徐启旺
关键词:小鼠肠道菌群
不同时相生物波的趋同步效应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徐启旺在进行生物波的实验研究过程中,建立了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在波动生长系统中发生简单自发波动的模型。将奇异变形杆菌点种于波动生长系统中培养8h后,细菌菌落开始周期性地以同心环的形式向外扩展,每3h向外波出一环,直到波满整个平板,表现出精确的时空变化形式。生物波作为一种波,存在着时相性。
邓国宏王源袁泽涛刘俊康徐启旺
关键词:生物波奇异变形杆菌时相性
生物波调控因子生物作用检测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为建立生物波调控因子生物作用检测方法,采用分析微生物学方法,以奇异变形杆菌建立实验模型,对细菌波动培养过程中获得的生物液调控因子,进行了生物作用试验观察。结果确定了群体细菌波动生长过程中生物波调控因子的存在及其可以使生物波波环增加和生物波周期缩短的作用,这一检测方法的建立在研究生物波的调控机制中有一定的价值。
徐启旺袁泽涛王源刘俊康刘美良
关键词:生物波奇异变形杆菌
细菌波动生长过程中代谢活性与环境变化的统一性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阐明波动条件下细菌自身代谢与周围环境变化的关系。方法 :通过Lowry法检测蛋白质含量 ,邻甲苯胺法检测葡萄糖含量 ,聚邻苯二胺 pH修饰电极检测 pH值来观察环境条件的变化 ;以显色法检测波动环境内、外细菌的TTC 脱氢酶活性。结果 :细菌群体在靠近中央位置形成封闭环境 ,在远离中央位置出现浓度梯度现象。伴随着封闭环境的形成 ,细菌代谢近乎停止 ;伴随着浓度梯度的出现 ,细菌代谢趋于旺盛。结论 :细菌的波状生长是生物耗散与生态环境相统一的具体表现。
黄春基董解菊黄辉徐启旺
关键词:环境变化
奇异变形杆菌潜生体与繁殖体的耐药性差异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7
1999年
目的:观察奇异变形杆菌潜生体与繁殖体的耐药性差异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采用一株自己构建的标准产酶菌株和一株临床分离菌株,经波动培养法诱导产生潜生体及繁殖体,检测二者的耐药性差异,并通过β-内酰胺酶活性分析、外膜通透率测定及外膜蛋白SDS-PAGE检测来探讨其发生机制。结果:潜生体的耐药程度普遍高于繁殖体,二者的β-内酰胺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潜生体外膜通透率降低且有多种外膜蛋白减少或缺失。
黄春基徐启旺解晓珍丛延广
关键词:奇异变形杆菌繁殖体耐药性抗生素
抗生素调节竞争菌群失调的数学模型分析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探讨抗生素对竞争菌群失调的修复条件。方法 以两竞争菌群为研究对象 ,应用微分方程定性理论分析两竞争菌群的数学模型。结果 得到 3种不同类型的菌群失调及其修复条件。结论 对不同类型的菌群失调必须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案 ,盲目地滥用抗生素达不到治疗效果。
樊爱军王开发邓国宏刘俊康
关键词:菌群失调数学模型
利用Mini-Tn5转座子诱导弗氏枸橼酸杆菌插入突变的研究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 研究以自杀性质粒pUT携带的Mini Tn5转座子对弗氏枸橼酸杆菌进行转座诱变。方法 转座采用双亲本接合法 ,对获得的接合子进行无抗性选择条件下的连续传代测定其稳定性 ,并测其氨苄青霉素耐性及进行质粒提取以排除质粒传代原因造成假阳性的可能。对接合子进行营养缺陷株和运动突变株的筛选。结果 Mini Tn5Km转座率约为每受体菌 9 2× 10 - 6 ,接合子在无抗性选择的情况下培养 3代仍保持稳定 ,卡那霉素抗性不消失 ,说明插入到染色体上的转座序列是稳定传代的。接合子的抗性是染色体而非质粒编码的结果。对营养缺陷株的筛选和分析提示 ,转座子的插入是随机的 ,弗氏枸橼酸杆菌染色体中无明显的转座插入热区。使用该转座子能有效筛出运动突变株。结论 Mini Tn5系列转座子适于大规模筛选弗氏枸橼酸杆菌突变株。
丛延广徐启旺
关键词:转座子
绿脓杆菌生长状态的初步测定
1997年
本文对细菌生长状态的测定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建立了绿脓杆菌的分裂指数、冷休克率及透明晕环形成的检测技术。其中,分裂指数的测定能反映单一绿脓杆菌群体的生长状态;冷休克率的测定适用于有其他细菌同时存在的临床标本及实验动物标本的检验;而透明晕环形成的指标能够直观、迅速地通过形态学特征来比较菌群中不同种类细菌的生长状态。
袁泽涛王源高强国徐启旺
关键词:绿脓杆菌病原菌
显微培养技术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2
1999年
刘俊康邓国宏丛延广徐启旺
关键词:细菌培养
生物波实验中微电极测定的应用研究
1998年
刘俊康王源袁泽涛徐启旺
关键词:细菌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