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2,210 被引量:8,385H指数:33
相关作者:陈文余家国程旭东唐新峰詹志刚更多>>
相关机构:济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冲击波物理与爆轰物理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45篇期刊文章
  • 26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58篇一般工业技术
  • 499篇化学工程
  • 441篇理学
  • 372篇电气工程
  • 173篇金属学及工艺
  • 95篇电子电信
  • 68篇冶金工程
  • 50篇医药卫生
  • 39篇动力工程及工...
  • 26篇天文地球
  • 2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2篇机械工程
  • 22篇建筑科学
  • 20篇生物学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0篇交通运输工程
  • 5篇矿业工程
  • 5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87篇电池
  • 245篇陶瓷
  • 222篇燃料电池
  • 207篇纳米
  • 192篇质子交换
  • 192篇质子交换膜
  • 159篇复合材料
  • 159篇复合材
  • 142篇质子
  • 142篇质子交换膜燃...
  • 140篇质子交换膜燃...
  • 136篇催化
  • 102篇等离子
  • 82篇合金
  • 81篇放电等离子
  • 71篇离子
  • 69篇涂层
  • 69篇金属
  • 67篇介电
  • 66篇性能研究

机构

  • 2,205篇武汉理工大学
  • 41篇华中科技大学
  • 29篇佛山仙湖实验...
  • 27篇济南大学
  • 22篇中国工程物理...
  • 2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1篇中国科学院
  • 17篇那慕尔大学
  • 15篇九江学院
  • 15篇清华大学
  • 15篇深圳大学
  • 15篇武汉大学
  • 15篇武汉工程大学
  • 14篇桂林工学院
  • 14篇湖北大学
  • 12篇湖北文理学院
  • 12篇中国船舶重工...
  • 11篇湖北工业大学
  • 11篇中国船舶重工...
  • 10篇中航工业北京...

作者

  • 222篇潘牧
  • 207篇张联盟
  • 176篇沈强
  • 160篇袁润章
  • 145篇官建国
  • 141篇傅正义
  • 118篇张清杰
  • 105篇唐新峰
  • 102篇梅炳初
  • 98篇程旭东
  • 87篇刘韩星
  • 84篇王皓
  • 82篇王为民
  • 69篇王传彬
  • 60篇邵刚勤
  • 58篇朱教群
  • 57篇张金咏
  • 55篇詹志刚
  • 55篇木士春
  • 53篇余家国

传媒

  • 217篇武汉理工大学...
  • 95篇材料导报
  • 91篇硅酸盐学报
  • 78篇无机材料学报
  • 64篇物理学报
  • 61篇功能材料
  • 53篇复合材料学报
  • 51篇电池工业
  • 47篇稀有金属材料...
  • 43篇硅酸盐通报
  • 40篇电源技术
  • 39篇物理化学学报
  • 33篇高等学校化学...
  • 30篇Chines...
  • 30篇电池
  • 27篇人工晶体学报
  • 22篇无机化学学报
  • 22篇佛山陶瓷
  • 19篇武汉理工大学...
  • 18篇材料保护

年份

  • 3篇2024
  • 90篇2023
  • 66篇2022
  • 74篇2021
  • 59篇2020
  • 54篇2019
  • 74篇2018
  • 85篇2017
  • 62篇2016
  • 71篇2015
  • 58篇2014
  • 58篇2013
  • 74篇2012
  • 98篇2011
  • 125篇2010
  • 125篇2009
  • 130篇2008
  • 174篇2007
  • 152篇2006
  • 153篇2005
2,2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放电等离子烧结硼-碳系陶瓷被引量:3
2007年
采用高纯硼粉和碳粉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Spark Plasma Sintering technique)烧结了三种不同化学计量比的硼-碳系陶瓷,分别为:B3.5C,B4.0C和B4.5C。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烧结体的物相。结果表明:原始粉末在1300~1600℃合成富硼碳化硼陶瓷(B4C1-x),致密化过程则发生在1700℃~1900℃。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成功地在1900℃获得了相对致密度大于95%的碳化硼陶瓷。
章嵩杨蕊沈强王传彬张联盟
关键词:碳化硼放电等离子烧结致密化
密封层厚度对国产材料燃料电池性能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以国产材料膜电极燃料电池单电池为研究对象,改变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密封层的厚度,比较三个单电池的极化曲线和内阻变化。进一步对碳纸表面纤维结构扫描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一个合理的密封层厚度,为组装大面积的国产材料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打下了基础。
杨全勇余意詹志刚
关键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接触电阻
燃料电池用高温无机质子传导材料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1年
详细总结了小分子无机酸、无机氧化物陶瓷、KDP型无机含氢氧化物和杂多酸作为质子传导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这些材料作为燃料电池用高温质子传导电解质的可行性。发现无机氧化物陶瓷电导率较低、活化能较大;KDP型无机含氢氧化物需要转变为超质子态才可以高速传导质子,解决其低温电导问题是用于燃料电池的关键;小分子无机酸电导率很高,更多的研究应该集中于酸的固定问题;杂多酸具有良好的电导率和高温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其有序化并附载在稳定的基体上有利于促进其在燃料电池高温电解质方面的应用。
陈林唐浩林潘牧
关键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无机电解质高温质子电导率
有机-无机分子组装层状类钙钛矿结构与特性被引量:3
2004年
有机-无机分子组装层状类钙钛矿材料在分子水平上结合了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的优点,无机组分通过强的共价键或离子键形成扩展的骨架,并将有机组分填入框架中形成有机层与无机层交替的结构,具有某些电学、光学、磁学等特性。在此主要介绍了有机-无机分子组装层状类钙钛矿材料的结构及相关的性能研究。
王鲜郭丽玲胡伟达刘韩星欧阳世翕
关键词:层状类钙钛矿无机组分
基于CsPb_(0.9)Sn_(0.1)IBr_2的全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展示出效率和稳定性的提升被引量:5
2018年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新型光伏器件。近年来,其光电转换效率的最高记录已经从3.8%迅速上升到22.1%。常见的有机-无机杂化卤化物钙钛矿材料的通用化学式为ABX3,其中A位点通常是有机阳离子(如甲基铵(MA+)或甲脒(FA^+)),B位点通常是Pb^2+,X位点通常是卤素阴离子,这使其具有适当的带隙和强的吸光性能。
丁黎明程一兵唐江
关键词: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稳定性卤素阴离子光伏器件
含MnO_2和Sb_2O_3的SnO_2基陶瓷烧结致密化和导电性能的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以粒度0.401μm、纯度为99.5%的SnO2,粒度0.6μm、纯度为99%的MnO2和粒度0.12μm、纯度为99%的Sb2O3为原料,配料后,放在尼龙行星球磨罐中加无水乙醇湿混4h,烘干后用50μm筛网筛分,取筛下料在20mm模具中以6MPa压力成型为2~3mm薄片,再将薄片做200MPa冷等静压处理。将处理后的生坯放入硅钼棒炉中于空气气氛下分别在1300℃、1350℃、1400℃、1420℃、1450℃、1470℃、1500℃均保温5h烧成,随炉冷却至常温。采用排水法测试试样密度,利用SEM和EDX分析微观结构和元素组成,采用四探针法测量电阻率。研究结果表明MnO2的加入对SnO2基陶瓷的相对密度有很大的提高,而Sb2O3的加入对SnO2陶瓷的致密化起到抑制的作用,但适量的Sb2O3可显著提高同时含有MnO2和Sb2O3的SnO2陶瓷的导电性能。同时添加MnO2和Sb2O3的试样的相对密度和电阻率与Mn-Sn-O和Sb-Sn-O分别形成的相关固溶体有很大的关系。对试样的相对密度和电阻率结果分析表明,对于SnO2基陶瓷,MnO2的最佳添加量为1.0%,Sb2O3的最佳添加量为0.5%;其烧结温度为1400℃时,其相对密度为95.63%,电阻率为78.37Ω·cm。
罗国强李捷张东明沈强张联盟
关键词:二氧化锡相对密度三氧化二锑
PEMFC Nafion~膜内电渗系数和质子电导率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介绍了一种基于氢泵原理在近似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工作条件下测量Nation117膜的电渗系数和质子电导率的新方法,研究了用液态水平衡的Nation@117膜在不同温度和水含量下的电渗系数和电导率。结果表明:在20℃到90℃的温度范围内,水含量等于22.5的膜其电渗系数和质子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25℃时膜的电渗系数和电导率随着膜中水含量的减少而减小。并结合膜的簇网模型和质子传导机理对结果进行了解释。
常章用罗志平张玉霞刘震李静
关键词:质子电导率水含量
用液晶高分子微纤自增强的原位复合材料被引量:11
2002年
刚性棒状的主链型热致液晶聚合物 (TL CP)能自组织形成液晶畴 ,具有各向异性和优异的物理性质。将其加入到热塑性聚合物 (TP)中 ,可明显改善体系的加工特性 ,并能“原位”生成高长径比、高模量和高强度的微纤 ,形成自增强的原位复合材料。本文作者简述了原位复合材料的加工流变学和微观结构形态 ;详细讨论了 TL CP/ TP原位复合材料的化学组成、物理性质 (特别是相容性 ) ,和加工成型参数等因素对 TL CP微纤的“原位”生成及其性能的影响 ;重点阐述了 TL CP/ TP共混体系的增容技术。文中作者首次提出了在加工过程中引入电场协助微纤原位生成 。
官建国马会茹段华军
关键词:原位复合材料热致液晶高分子微纤相容性
光致变色纳米WO_3薄膜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6年
介绍了纳米WO3薄膜的光致变色机理,并对WO3薄膜的各种制备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概述了WO3薄膜的各种表征手段和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等,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尚福亮杨海涛韩海涛
关键词:纳米WO3光致变色电致变色
Nafion/SiO_2/PTFE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被引量:8
2006年
采用Nafion/SiO2溶液和多孔PTFE薄膜为原料,制备了Nafion/SiO2/PTFE复合膜。SEM图片表明:复合膜具有良好的树脂填充度;FTIR测试表明:SiO2被引入到复合膜中,没有影响膜的本体结构;TG-DTA测试表明:复合膜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充放电测试表明:由于SiO2的保水作用,复合膜在高电流密度时(>0.4 A/cm2)具有更好的输出能力。
王晓恩唐浩林潘牧李道喜余军
关键词:NAFIONSIO2
共2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