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

作品数:88 被引量:1,268H指数:21
相关作者:张群远代小伟张登峰李波王红意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石河子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石河子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3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水稻
  • 18篇小麦
  • 14篇基因
  • 12篇性状
  • 12篇玉米
  • 11篇甘薯
  • 7篇淀粉
  • 5篇野生
  • 5篇杂交
  • 5篇植物
  • 5篇抗坏血酸
  • 5篇QTL
  • 4篇淀粉含量
  • 4篇野生稻
  • 4篇普通小麦
  • 4篇普通野生稻
  • 4篇种质
  • 4篇活性
  • 4篇QTL定位
  • 4篇SSR标记

机构

  • 83篇中国农业大学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石河子大学
  • 6篇云南省农业科...
  • 4篇新疆农业大学
  • 3篇广西农业科学...
  • 2篇吉林省农业科...
  • 2篇山东省农业科...
  • 2篇新疆农垦科学...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山西大学
  • 2篇孝感学院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国际水稻研究...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大庆师范学院

作者

  • 29篇李自超
  • 18篇李保云
  • 17篇张洪亮
  • 16篇刘广田
  • 12篇翟红
  • 12篇刘庆昌
  • 11篇尤明山
  • 9篇李卫华
  • 9篇常成
  • 7篇张海萍
  • 7篇李建生
  • 7篇王玉萍
  • 6篇卢义宣
  • 6篇穆平
  • 4篇孙俊立
  • 4篇白光红
  • 4篇孙群
  • 4篇孙宝启
  • 4篇张冬玲
  • 4篇严建兵

传媒

  • 14篇作物学报
  • 8篇中国农业大学...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麦类作物学报
  • 7篇分子植物育种
  • 5篇玉米科学
  • 4篇科学通报
  • 4篇西南农业学报
  • 3篇遗传
  • 2篇粮油食品科技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粮油学报
  • 2篇新疆农业大学...
  • 2篇国家小麦粉新...
  • 2篇全国作物遗传...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Journa...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种业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4
  • 3篇2012
  • 6篇2011
  • 10篇2010
  • 11篇2009
  • 7篇2008
  • 13篇2007
  • 14篇2006
  • 8篇2005
  • 4篇2004
  • 5篇2003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栝楼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被引量:14
2009年
用改良SDS法提取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叶片DNA为模板,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模板、引物、Taq DNA聚合酶和dNTPs等4因素各7个水平对栝楼ISSR-PCR扩增结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各因子的浓度进行优化,首次建立了栝楼ISSR-PCR分析的最适反应体系:20μL的反应体系中,1×buffer,模板含量为50ng,引物的浓度为0.5μmol/L,Taq DNA聚合酶的用量为0.8U,dNTPs的浓度为200μmol/L。随机选取10条引物验证体系稳定性,并对190条ISSR引物初筛,得到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126条。经验证,本实验所建立的栝楼ISSR-PCR反应体系具有稳定可靠、可重复性好、多态性较强等特点,能够较好的应用于栝楼的ISSR分子生物学分析。
曲超孙群丁自勉王建华孙宝启
关键词:栝楼ISSR-PCR正交设计
小麦GMP含量发育动态的QTL定位被引量:19
2006年
利用小麦京771和Pm97034杂交后代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对小麦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含量发育动态进行了QTL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在籽粒灌浆的5个不同时期,共检测到8个条件QTL和10个非条件QTL,但没有一个QTL能在测定的5个时期都有效应。花后12 d,控制GMP形成的基因就已经有了一定的表达量,条件QTL能解释6.21%的表型变异,该基因位于1A染色体上。花后17 d,在1D染色体上测到了1个新表达的条件QTL位点,单独能解释14.14%的表型变异。花后22 d,控制GMP形成的基因的表达比较活跃,非条件分析检测到3个QTL位点,条件分析检测到2个QTL位点,这5个QTL位点分别位于1B、5B6、B和7B染色体上,其效应值都比较低,2个条件QTL共同能解释12.67%的净表型变异。花后27 d,在2D和3B染色体上各检测到2个条件和非条件QTL位点,加性效应值比较大。条件QTL能解释16.37%的表型变异,非条件QTL能解释23.94%的变异。花后32 d,仍有2个新的基因位点在表达,但此时QTL的净表达量已经开始下降,条件QTL仅能解释11.43%的表型变异。
李卫华尤明山刘伟徐杰刘春雷李保云刘广田
关键词:小麦RIL群体GMP含量发育动态QTL定位
30个中国甘薯主栽品种的RAPD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变异分析被引量:28
2009年
研究以中国30个甘薯主栽品种为材料,对甘薯RAPD指纹图谱的构建进行了探讨。从102个RAPD引物中筛选出26个多态性丰富的引物用于PCR扩增,共扩增出255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多态性带数为9.8条。其中S32和S39多态性最高,仅用其中1个引物即能将这30个甘薯品种完全区分开,且由此构建的指纹图谱出现的概率很小,分别为4.77×10-7(1/221)和1.91×10-6(1/219)。结果进一步表明,这30个甘薯品种的遗传距离变异幅度较大,为0.0390~0.4306,平均遗传距离为0.3086。RAPD聚类分析表明,地域分布相近的甘薯品种和具有同一亲本的甘薯品种聚在一起,与这些甘薯品种的系谱图一致。
王红意翟红王玉萍何绍贞刘庆昌
关键词:主栽品种RAPD指纹图谱
基于排水法测量玉米子粒体积的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根据“排水法”的原理,设计一种简易体积测量器,在装满已知密度溶液的容器中加入玉米子粒,称取排出液体的质量,可换算成子粒体积。该方法准确可靠,操作方便,效率高。结果表明,用测量器测得的钢珠体积与钢珠真实体积之间相对误差较小,能够满足测量所需要的准确度,测量器测量的钢珠体积和其真实体积的相关系数达到0.9991。利用24份体积有差异的玉米杂交种子粒各30粒进一步验证,简易体积测量器和量筒分别测得的每份玉米子粒体积接近,相对误差较小,相关系数达到0.9981。新设计的子粒体积测量方法,不仅用于玉米子粒体积的测量,也可用于其他作物子粒体积的测量。
白光红张战辉吴鹏昊任姣姣邢安琪张学才李建生
关键词:玉米测量方法
利用多种SSR引物构建小麦遗传连锁图谱及其多态性分析被引量:20
2007年
为完善小麦遗传图谱并对小麦主要品质性状进行QTL定位,以小麦京771和Pm97034及其173个后代重组自交系(RIL)为作图群体,利用906对SSR引物筛选出RIL群体双亲表现多态性的引物270对,多态性频率为29.8%。利用这270对引物对RIL群体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84个多态性标记位点,利用其中的129个标记构建小麦分子的遗传连锁图谱。用Mapmaker 3.0和Mapdraw V2.1软件将129个SSR位点绘在小麦遗传连锁图上,该图谱覆盖小麦基因组全长2 106.2 cM,标记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16.32 cM。
李卫华刘伟尤明山许杰刘春雷李保云刘广田
关键词: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SSR标记多态性
用RAPD、ISSR和AFLP标记分析系谱关系明确的甘薯品种的亲缘关系被引量:58
2005年
用RAPD、ISSR和AFLP标记对系谱关系明确的7个甘薯品种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24个RAPD引物、14个ISSR引物和9对AFLP引物分别扩增出173、174和168条多态性带。3种分子标记在检测甘薯品种间遗传差异上相关程度高,其中RAPD与ISSR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9328。用ISSR标记估计的品种间遗传距离为0.1286~1.0932,平均0.4883.大于其余2个标记的估计值。3种分子标记皆可揭示甘薯品种的亲缘关系,其中ISSR标记产生的聚类图与系谱图最吻合,认为ISSR标记更适于分析甘薯品种的亲缘关系。
贺学勤刘庆昌翟红王玉萍
关键词:甘薯RAPDISSRAFLP亲缘关系
广西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表型性状和SSR多样性研究
以中国普通野生稻初级核心种质中广西普野部分的223份野生稻为材料,以平均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34对SSR引物分析广西普通野生稻sSR位点的等位变异、多样性的地理分布及不同生态习性间的多样性分布等。结果表明,每对引物...
李自超余萍张洪亮李道远王美兴孙俊立张丽张达王象坤
关键词:普通野生稻表型性状DNA水平
文献传递
4个玉米品种种子耐老化能力的模糊隶属函数法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以农大108、中农大4号、先玉335和郑单958玉米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其人工老化后的生理特性和萌发特性,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其耐老化能力。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4个玉米品种的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和MDA(丙二醛)含量增加,脱氢酶活性、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降低。通过模糊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分析,4个玉米品种的耐老化能力为郑单958>先玉335>中农大4号>农大108。
代小伟王庆薛卫青马晗煦孙宝启孙群
关键词:玉米种子老化隶属函数
玉米CACTA型转座子携带宿主基因片段转移新功能的发现与特性分析
2009年
携带宿主基因片段转座子的转座对基因组扩增、新基因产生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参与玉米维生素E合成的基因HGGT为例,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寻找携带宿主基因片段转座子,并分析其特性.通过BLAST搜索和基因注释,发现了3个携带HGGT基因不同部位片段的ENSPM2_ZM转座子.利用公共数据库,在玉米自交系B73基因组中发现了另外66个能携带宿主基因片段的转座子.这69个转座子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平均长度为3689bp.其中,有9个转座子携带了2个来源的宿主基因片段.通过比对玉米EST数据库,发现至少13个转座子可以转录,且2个携带不同来源宿主基因片段的转座子具有融合转录的特征.
李青李林戴景瑞李建生严建兵
关键词:基因片段玉米
培育伴侣品种实现玉米杂交种间优势利用被引量:9
2004年
基于当代优势和花粉直感的特点,宋同明教授提出了普通玉米高油化三利用生产模式并已在生产上取得了成功。为配合这一优质化高产模式的推广,应该强化三利用模式中配套单交种的筛选,选育当代杂种优势和花粉直感效应均高的伴侣型杂交种,形成伴侣型玉米生产系统,从而可以充分利用当代杂种优势和品质性状的花粉直感效应,实现玉米的高产和优质化生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油化后的普通玉米直接作为种子进行跨代利用的设想。
陈绍江
关键词:玉米杂种优势花粉直感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