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河南省高等学校食管癌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作品数:44 被引量:212H指数:8
相关作者:张彦霞邵珊高姗姗裴辉胡维信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新乡医学院癌症研究中心河南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3篇食管
  • 15篇食管癌
  • 15篇肿瘤
  • 10篇贲门癌
  • 9篇细胞
  • 8篇食管鳞癌
  • 8篇鳞癌
  • 7篇食管肿瘤
  • 6篇癌组织
  • 5篇上皮
  • 5篇食管炎
  • 5篇贲门肿瘤
  • 5篇腺癌
  • 5篇基因
  • 5篇甲基化
  • 4篇低发区
  • 4篇食管癌高发区
  • 4篇细胞癌
  • 4篇鳞状
  • 4篇鳞状细胞

机构

  • 44篇郑州大学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郑州大学第一...
  • 6篇河南科技大学...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河南省肿瘤医...
  • 4篇新乡医学院
  • 3篇河南大学
  • 3篇河南省人民医...
  • 3篇郑州大学第二...
  • 2篇郑州大学第五...
  • 2篇濮阳市人民医...
  • 2篇辉县市人民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林州市肿瘤医...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郑州市第七人...
  • 1篇平顶山市第一...

作者

  • 39篇王立东
  • 19篇范宗民
  • 10篇宋昕
  • 10篇郭涛
  • 10篇吴爱群
  • 9篇冯笑山
  • 9篇何欣
  • 8篇郭军辉
  • 8篇樊慧
  • 8篇申秋
  • 8篇邢国兰
  • 7篇吴会芳
  • 7篇李琮宇
  • 6篇高珊珊
  • 5篇刘保池
  • 5篇高社干
  • 5篇樊宇靖
  • 5篇刘宾
  • 5篇常志伟
  • 5篇王能超

传媒

  • 11篇郑州大学学报...
  • 6篇河南医学研究
  • 6篇肿瘤基础与临...
  • 6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肿瘤学杂志
  • 2篇中国医药导刊
  • 2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重庆医学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医学会北...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10篇2008
  • 20篇2007
  • 4篇2006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TAT3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被引量:4
2009年
刘小莉王苒
关键词:STAT3ACTIVATOR转录激活子酪氨酸磷酸化异常增殖
p16基因甲基化与反流性食管炎和食管鳞癌相关性研究
2007年
目前反流性食管炎(RE)发生率逐年增高,已成为我国临床上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本文对10例正常食管组织,50例RE组织和9例食管鳞癌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进行对照检测,以探讨反流性食管炎和食管鳞癌间的可能相关性。
王凡樊宇靖郐大余李莉谢新纪邸霞王立东刘宾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P16基因甲基化癌相关性P16基因启动子区食管鳞癌组织食管组织
上消化道肠上皮化生被引量:1
2007年
肠上皮化生是上消化道较为常见的病理变化,但不同部位的肠上皮化生具有不同的发生原因、流行病学特征和分子变化,可能在食管癌、贲门癌及胃癌的发生过程中具有不同的作用。
王俊宽王立东
关键词:食管肿瘤胃肿瘤
反流性食管炎431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对本院24a间胃镜检查后诊断的反流性食管炎(RE)病例的回顾性总结分析,探讨RE的内镜和临床特点。方法:1982年1月至2006年2月在本院就诊并行胃镜检查诊断为RE者4311例,按洛杉矶标准进行分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症状、伴发疾病及与各项检查的关系。结果:RE占总胃镜检查总人数的8.39%,1996年至2005年间达12.3%。男女之比为1.97∶1。RE年龄(50.98±15.18)岁。RE患者中22.1%合并消化性溃疡,仅4.0%有典型的反流症状。RE以轻度(洛杉矶标准的A、B级)为多见(74.70%),中、重度较少(25.3%)。结论:本院RE的胃镜检出率较高,为门诊患者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以男性老年人多见,以轻度RE为主;合并消化性溃疡可能是发生RE的危险因素;仅依据反流症状来诊断RE的敏感性较低,内镜对RE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王凡樊宇靖李莉王立东刘宾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内窥镜检查
陕西省扶风县人民医院1995—2004年265例食管癌和贲门癌病例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动态观察陕西省扶风县人民医院食管癌和贲门癌就诊患者的临床特征,加深对该地区发病情况的了解。方法严格记录扶风县人民医院10年间(1995--2004年)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门诊和住院治疗记录,逐年分析就诊患者的人数、性别、年龄、职业、地区分布、治疗情况等。结果10年间该医院共收治各类恶性肿瘤1439例,其中食管癌和贲门癌共265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总数的18%;1995--2004年每年确诊的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人数无明显变化。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尤以贲门癌更明显(男:女,6.3:1);高发年龄段为60~70岁之间;患者以农民居多,占93%,94%;住院例数占全部食管癌和贲门癌例数的16%,手术例数仅占8%。结论扶风县人民医院10年间每年收诊的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人数无明显差异,食管癌和贲门癌是扶风地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贲门癌更为显著。
李韶华李亚利周丽秦豫培刘卫娜韩晶孙哲温巍王能超王立东
关键词:食管癌贲门癌
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NOS、VEGF及P53蛋白的表达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检测人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还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P53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E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食管癌高发区林州市73例ESCC(男44例,女29例;高分化30例,中分化32例,低分化11例;有淋巴结转移29例,无淋巴结转移44例)和食管正常黏膜、癌旁组织中iNOS、VEGF、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ESCC组织中iNOS、VEGF及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黏膜和癌旁组织(P均<0.05)。ESCC组织中iNOS、VEGF蛋白表达与分化程度无关(P均>0.05),与淋巴结转移均相关(P均<0.05),P53蛋白表达与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均>0.05)。ESCC组织中P53与iNOS、VEGF蛋白表达均无关(P均>0.05)。结论:iNOS、VEGF和P53蛋白的表达与ESCC的进展有密切关系。
王启鸣贺春语马智勇朱辉刘涛王慧娟王立东
关键词:食管肿瘤鳞状细胞癌P53
河南贲门癌高发区2196例贲门癌发生部位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分析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发生部位及其相关病理因素的特点。[方法]据肿瘤与齿状线的关系将贲门癌分为6种类型:A型:肿瘤全部位于齿状线下方;B型:2/3位于齿状线下方;C型:1/2位于齿状线下方;D型:1/3位于齿状线下方;E型:全部位于齿状线上方;F型:齿状线完全被肿瘤侵犯,难以区分肿瘤与齿状线的关系。分析肿瘤分布部位与大体类型、TNM分期及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男性和女性贲门癌发生部位均以A型和B型为主(>83%)。早期贲门癌96例(4.4%),主要为A型(95.8%),中晚期贲门癌主要为A型和B型(>83%);贲门癌大体类型,TNM分期及分化程度与其部位分布之间均显著性相关(P<0.01)。[结论]河南贲门癌高发区83%以上贲门癌发生于解剖学贲门部位,不同于西方国家食管/贲门交界部腺癌,提示中国人贲门癌应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且不同部位贲门癌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
王燕王立东李吉林常扶保李洪雷李江曼李丹范宗民齐红李爱丽
关键词:贲门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
食管及贲门各级病变组织中APC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0年
[目的]探讨食管及贲门各级病变组织中APC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和免疫组化ABC法分析30例食管癌和38例贲门癌组织及癌旁上皮组织中AP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食管癌组织中AP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各癌前病变组织(P<0.05);食管上皮从正常→基底细胞过度增生→不典型增生→食管癌,AP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χ2=19.085,P=0.000)。贲门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APC蛋白的阳性率均高于正常组织(P<0.05);贲门上皮组织从正常→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贲门癌,AP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显著(χ2=11.390,P=0.010)。食管癌中AP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贲门癌(P<0.015)。[结论]食管癌、贲门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APC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正常上皮组织,提示APC蛋白表达变化可能在食管癌和贲门癌癌变中起重要作用。
周胜理赵学科任景丽范宗民孙茗艾永红张连群王燕王立东
关键词:食管肿瘤贲门肿瘤癌前病变
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腺癌组织化学染色分类与癌旁肠上皮化生的关系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腺癌(GCA)组织化学染色分类与癌旁肠上皮化生(IM)的关系。方法:采用爱显蓝-雪夫试剂染色法(AB-PAS)和高铁二胺-爱显蓝染色法(HID-AB)检测70例GCA及癌旁IM组织,并分析GCA组织化学染色分类与癌旁IM的关系。结果:肠型GCA、胃型GCA、混合型GCA和干细胞型GCA的检出率分别为37.1%(27/70)、5.7%(4/70)、50.0%(35/70)和7.1%(5/70);含硫化和不含硫化黏蛋白的GCA检出率分别为24.3%(17/70)和75.7%(53/70)。肠型GCA癌旁IM的检出率为57.7%(15/26),明显高于非肠型GCA的27.3%(12/44)(χ2=6.383,P=0.012);含硫化黏蛋白的GCA癌旁IM的检出率为64.7%(11/17),不含硫化黏蛋白GCA癌旁IM的检出率为30.2%(16/53),含硫化黏蛋白GCA癌旁IM检出率高于不含硫化黏蛋白的GCA(χ2=6.472,P=0.011);硫化黏蛋白在癌旁IM和其相应的GCA组织中无一致性表达(Kappa=0.129,P=0.484)。结论:IM可能是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肠型GCA及含硫化黏蛋白GCA的癌前病变。
高社干王立东冯笑山马宝根孔国强范宗民高珊珊
关键词:肠上皮化生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加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术与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对比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加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或冠状动脉内支架(STENT)置入术与直接PTCA/STENT置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首次AMI患者随机给予静脉rt-PA溶栓加补救性PTCA/STENT(A组)和直接PTCA/STENT(B组)。44例患者用阿司匹林和肝素后,接受治疗,19例直接PTCA和支架。术中分别应用冠状动脉造影(CAG)定位梗塞相关动脉(IRA)。多道心电生理仪观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根据不同的心律失常类型予以相应的处理。术后10~20d两组病人均做超声心动图,对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DP)以评价心肌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1)首次CAG显示A组IRA51支,其中左前降支(LAD)29支,右冠状动脉(RCA)15支,左回旋支(LCX)7支;B组IRA24支,其中LAD13支,RCA7支,LCX4支;两组冠状动脉分支梗塞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2) AB两组行静脉rt-PA溶栓加补救性PTCA/STENT和直接PTCA/STENT术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A组为25%(11/ 44),其中心室颤动发生事为14%(6/44);B组为79%(15/19),其中心室颤动发生率为53%(10/19)。两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心室颤动发生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心室颤动病人行电除颤后转复为窦性心率。(3)病人住院10~20d,二维超声心动图显示,LVEDP达到或超过60%者,A组为64%(28例),B组为89%(17例)。两组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静脉rt-PA溶栓加补救性PTCA/STENT和直接PTCA/STENT相比较,前者较后者治疗时间提前,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明显,急性期过后,病人心肌功能恢复的好。
李方孙哲王志新郭涛吴会芳李琮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冠状动脉内支架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