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卫生部抗体技术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89 被引量:224H指数:8
相关作者:管晓虹管晓红刘悦芳王小英刘哲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滨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3篇医药卫生
  • 13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9篇抗体
  • 20篇细胞
  • 19篇吸虫
  • 19篇免疫
  • 18篇血吸虫
  • 13篇蛋白
  • 13篇肿瘤
  • 11篇基因
  • 11篇虫病
  • 10篇血吸虫病
  • 10篇日本血吸虫
  • 10篇吸虫病
  • 9篇单克隆
  • 9篇人源
  • 9篇抗原
  • 9篇克隆
  • 9篇狂犬
  • 8篇单克隆抗体
  • 8篇抗狂犬病
  • 7篇病毒

机构

  • 88篇南京医科大学
  • 3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0篇滨州医学院
  • 7篇江苏省人民医...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江苏省疾病预...
  • 4篇卫生部
  • 3篇江苏省血吸虫...
  • 3篇江苏省血液中...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江苏省省级机...
  • 2篇南京市妇幼保...
  • 2篇南加利福尼亚...
  • 2篇江阴力博医药...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作者

  • 55篇冯振卿
  • 36篇朱进
  • 27篇管晓虹
  • 18篇仇镇宁
  • 11篇吴玉龙
  • 10篇焦永军
  • 10篇唐奇
  • 10篇张晓
  • 8篇唐小军
  • 8篇张建平
  • 8篇张慧林
  • 8篇曾晓燕
  • 7篇陈仁杰
  • 7篇丁贵鹏
  • 7篇陈汐敏
  • 7篇林红
  • 6篇李玉华
  • 5篇徐言
  • 5篇王祝鸣
  • 5篇熊四平

传媒

  • 32篇南京医科大学...
  • 8篇中国血吸虫病...
  • 5篇生物化学与生...
  • 3篇国际医学寄生...
  • 2篇滨州医学院学...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2009中国...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12篇2012
  • 7篇2011
  • 10篇2010
  • 10篇2009
  • 16篇2008
  • 7篇2007
  • 7篇2006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缺血后细胞移植的抗凋亡机制被引量:1
2008年
在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过程中,细胞移植的抗凋亡机制已引起广泛关注。移植细胞通过分泌生长因子和营养因子、直接结合、促进血管发生及抗炎等发挥抗凋亡效应。
冯伟生冯振卿张化彪
关键词:细胞移植缺血性脑损伤凋亡
LBL结合PBL在医学院校细胞工程课程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细胞工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已成为医学院校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医学院校细胞工程教学中,于传统LBL教学模式基础上引入PBL教学模式,为细胞工程课程教学探索出一条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道路,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张晓曹新冯振卿丁贵鹏
关键词:细胞工程生物技术
抗体药物治疗黑色素瘤的现状及进展被引量:4
2014年
黑色素瘤的抗体药物治疗方兴未艾,其中抗CTLA-4抗体(ipilimumab和tremelimumab)及抗PD-1抗体(nivolumab和lambrolizumab)均已完成或正在进行治疗黑色素瘤的Ⅲ期临床试验,针对其他靶点的多个抗体也处于临床试验或临床前研究阶段。本文就抗体药物治疗黑色素瘤的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为黑色素瘤的新药开发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徐婧雯蒋惠慈陈汐敏丁贵鹏
关键词:黑色素瘤免疫治疗抗体药物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兔房水中万古霉素含量
2007年
目的: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技术,建立定量检测兔房水万古霉素的方法。方法:房水样品中加入适量10%硫酸锌,高速离心,蛋白质沉淀后进行RP-HPLC检测。检测条件:分析柱为C8柱;流动相为甲醇(A)-醋酸(B),梯度洗脱。兔眼结膜囊内滴入纳米-万古霉素滴眼液后于120min收集房水样本检测万古霉素浓度。结果:房水中药物峰与杂质峰分离良好,在0.5 ̄20.0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1、10、18μg/ml3种浓度的平均回收率为(98.670±0.321)%,日内和日间RSD分别为(3.40±1.30)%(,3.80±2.20)%。兔眼房水中万古霉素药物浓度在滴入纳米-万古霉素滴眼液后120min为:0.83±0.05μg/ml。结论:建立了简便、敏感的检测房水中万古霉素的RP-HPLC方法,可用于眼内万古霉素药代动力学研究。
王淼陆晓梅赵人琤冯振卿河清
关键词:万古霉素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大量活性神经元细胞核的分离技术(英文)被引量:3
2008年
背景:细胞分化、细胞融合乃至克隆均需要应用分离细胞核的方法以获得大量有活性的细胞核,但是目前很难在数量和质量上同时达到较高的水准。目的:探索简单易行的分离细胞核的方法,为神经元细胞核移植、细胞拆合以及细胞核成分的研究提供大量完好有活性的细胞核。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实验,于2006-09/2007-01在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卫生部抗体技术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CytochalasinB为Sigma公司提供,清洁级SD孕大鼠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方法:取胎鼠大脑皮质,进行神经元的培养并鉴定。用Cytochalasin B结合梯度离心法及细胞核分离液法两种方法进行细胞核分离的对比观察。主要观察指标:用碘化丙啶标记后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并用免疫荧光染色对细胞核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两种方法均成功地分离出大量有活性神经元细胞核,且梯度离心法可以得到较为完整的胞质体,与完整细胞细胞核荧光强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ytochalasinB结合梯度离心法及细胞核分离液法均能够有效地进行神经元细胞核的分离,且细胞核在短期内有较高的活性。
冯伟生阮成钧冯振卿仇振宁顾萍张化彪
关键词:神经元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ELISA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并应用此方法检测人血清中CTGF含量。方法:利用简易过碘酸钠法对纯化的抗CTGF单克隆抗体(mAbs)进行HRP标记后,行抗体配对实验;通过方阵滴定法确定包被抗体和酶标抗体的最适工作浓度;以纯化的CTGF抗原为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以重复性、灵敏性和回收率实验评价ELISA方法。用该方法初步对正常人、HBsAg阳性非肝癌患者及HBsAg阳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CTGF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最佳配对组合为抗CTGFmAb3H5和HRP标记的抗CTGFmAb4C5,最适工作浓度分别为40μg/ml和1/4000,该方法的平均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4.59%和5.70%,灵敏度达1.46 ng/ml,平均回收率为(98.73±4.84)%。用本方法测定35例HBsAg阳性肝癌患者、76例HBsAg阳性非肝癌患者和40例正常人血清CTGF水平,与正常对照组[2.65(2.16~3.18)ng/ml]比较,HBsAg阳性非肝癌组[5.53(2.74~8.23)ng/ml]和HBsAg阳性肝癌组[8.27(4.81±13.65)ng/ml]血清CTGF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且HBsAg阳性肝癌组与HBsAg阳性非肝癌组比较也明显升高(P=0.014)。结论:建立了一种可用于检测人CTGF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初步应用结果表明CTGF水平在HBsAg阳性肝癌患者血清中较HBsAg阳性非肝癌患者、正常人异常升高,提示CTGF分子有望成为HBsAg阳性肝癌早期预警标志物。
詹峰曾晓燕张晓徐言张建平焦永军
关键词:肝细胞性肝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ELISA标志物
人源抗狂犬病中和抗体的制备及其在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朱进冯振卿杨松涛林红刘新建李琛
人源抗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基因工程抗体Fab的制备及特性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应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制备全人源抗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特异性Fab抗体片段.抗体库经细胞筛选和固相抗原筛选,获得特异性的阳性克隆.阳性载体经核酸序列分析后,构建工程菌,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呈现28ku和32ku大小的两条蛋白质条带.Fab分子经流式细胞术、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Fab能够与BxPc3细胞膜蛋白特异性结合,而与NIH3T3细胞不结合.免疫共沉淀与质谱分析结果表明,该Fab分子能够与Trop-2蛋白特异性结合.免疫组化显示,该抗体可结合胰腺癌细胞膜蛋白,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Fab,能够抑制BxPc3细胞的生长.以上研究结果提示,该抗体有望成为胰腺癌临床影像诊断或治疗的候选分子.
林红梁洁张慧林唐奇苏亦平Brian Cao朱进管晓虹
关键词:噬菌体抗体库胰腺癌
日本血吸虫抗独特型抗体NP30/抗体检测在云南大山区应用效果的评价
目的评价NP30/抗体检测法在云南大山区血吸虫病流行现场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云南大山区血吸虫病流行社区的506位居民进行粪检,同时用NP30/抗体检测法和SEA/ELISA分别对其血清进行检测,评价NP/30抗体监测的敏感...
吴玉龙许宁仇镇宁陈凤李远林方文杨杰冯振卿管晓虹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抗体检测
文献传递
全人源抗狂犬病病毒糖蛋白抗体的制备及鉴定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利用重组狂犬病病毒糖蛋白(RVG)免疫人源Ig M转基因小鼠,制备全人源抗重组RVG蛋白单克隆抗体,并对其免疫学特性进行初步鉴定。方法:以重组RVG蛋白作为抗原免疫人源Ig M转基因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筛选全人源抗重组RVG蛋白杂交瘤细胞株,双抗体夹心ELISA实验鉴定单抗的人源性及抗体类型,并对其特异性及与灭活狂犬病病毒CVS-11株的结合能力进行鉴定。结果:建立了5株稳定分泌抗重组RVG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5D1、6H11、9A3、15D6、19E6,均为人源Ig M免疫球蛋白,5株单抗均能特异性识别重组RVG蛋白,其中3株能与灭活狂犬病病毒CVS-11株特异性结合。结论:筛选制备了特异性全人源抗重组RVG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能与灭活狂犬病病毒CVS-11株特异性结合,为进一步研制用于狂犬病防治的抗体药物奠定了基础。
王晓蕾朱进哈卓张晓萍杨岚杨晓明刘云成Mason Lu冯振卿
关键词:狂犬病病毒糖蛋白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