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51 被引量:401H指数:12
相关作者:陈明利段晓丹王亚红黄飞谢瑞美更多>>
相关机构: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生物学
  • 22篇农业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2篇根瘤
  • 11篇基因
  • 11篇根瘤菌
  • 9篇小麦
  • 6篇蛋白
  • 6篇植物
  • 6篇16S_RD...
  • 4篇蛋白质
  • 4篇电泳
  • 4篇豆科
  • 4篇雄性不育
  • 4篇农杆菌
  • 4篇重金
  • 4篇重金属
  • 4篇白质
  • 4篇RFLP
  • 4篇不育
  • 4篇RDNA
  • 3篇豆科植物根瘤...
  • 3篇植物根

机构

  • 47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陕西省杂交油...
  • 2篇塔里木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延安大学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武汉工业学院
  • 1篇河西学院
  • 1篇商洛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2篇郭蔼光
  • 17篇韦革宏
  • 6篇赵惠贤
  • 6篇刘缙
  • 5篇刘香利
  • 5篇李殿荣
  • 4篇赵龙飞
  • 4篇范三红
  • 3篇金伟波
  • 3篇朱彦涛
  • 3篇王道杰
  • 3篇李哲斐
  • 3篇田建华
  • 2篇林雁冰
  • 2篇冀玉良
  • 2篇李超
  • 2篇蓝贤勇
  • 2篇康振生
  • 2篇段晓丹
  • 2篇马占强

传媒

  • 13篇西北植物学报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第五次全国动...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草地学报
  • 1篇植物生理与分...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9篇2011
  • 9篇2010
  • 11篇2009
  • 8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3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HMW-GS基因启动子片段的克隆及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 技术从小偃6号中获得400bp左右的扩增产物,将其与pGEM-TEasy载体连接后转入大肠杆菌,经过筛选获得HMW-8-P和HMW-38-P两种类型克隆.序列分析表明:HMW-38-P包括了HMW-GS14基因上游启动子及信号肽对应编码区,而另一段 HMW-8-P 为一未知HMW-GS基因启动子区及信号肽对应的编码区.将两序列和GenBank中已知的35种HWM-GS基因启动子区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最后获得HMW-GS启动子的系统发生树.通过系统发生树可以清晰地看出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不同亚基类型的HMW-GS基因的进化关系,并可确定HMW-8-P为Glu-D-1类型HMW-GS的启动子区.小偃6号中Glu-D-1类型的亚基为2亚基,所以HMW-6-P为2亚基启动子区序列.
金伟波范三红王欣郭蔼光
关键词:高分子量谷蛋白启动子克隆进化
黄瓜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银杏抗菌肽转化被引量:7
2011年
建立黄瓜的高效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并进行银杏抗菌肽GK-2的遗传转化。研究结果表明,MS6(MS+0.005 mg/L TDZ+0.20 mg/L IAA)培养基适于黄瓜愈伤组织的形成和不定芽分化,7 d即可分化出不定芽,出愈率和分化率分别高达100%和86.67%。进一步用带有银杏抗菌肽GK-2目的基因的农杆菌转化黄瓜,筛选出了侵染时间20 min、共培养时间3 d以及卡那霉素抗性筛选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最佳转化体系。利用该体系转化黄瓜,获得的转化植株阳性率高达17.9%,并对黄瓜枯萎病表现出明显的抗性。
田花丽刘缙张彦锋刘君郭蔼光
关键词:黄瓜
小麦农杆菌转化体系的优化及HMW-GS 1Bx14基因转化被引量:7
2011年
以小麦绵阳19和洛阳8716幼胚愈伤组织为材料,利用gus基因的瞬时表达,探讨了农杆菌菌株和侵染条件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农杆菌菌株EHA105,小麦绵阳19和洛阳8716幼胚愈伤组织侵染的最佳条件均为OD6000.8,侵染30min。对于农杆菌菌株LBA4404,绵阳19和洛阳8716幼胚愈伤组织侵染的最佳条件分别为OD6001.0,侵染30min和OD6000.8,侵染60min。利用建立的农杆菌转化体系对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1Bx14基因进行了转化,经潮霉素抗性筛选、PCR和PCR-Southern杂交检测,平均转化率为0.61%。
刘香利陈明利赵惠贤郭蔼光
关键词:小麦农杆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黄瓜转新型抗菌蛋白基因GNK2-1及其抗枯萎病的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GNK2-1为一种来自银杏(Ginkgo biloba)种仁的新型抗真菌蛋白,具有较强的真菌抗性且性质稳定。序列分析表明,其结构与所有已知的抗真菌蛋白不同,而与富含半胱氨酸的植物类受体激酶的胞外结构域相似。为探索GNK2-1基因在黄瓜(Cucumis sativus)抗病反应中的作用,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GNK2-1的高效组成型表达载体,并利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转入黄瓜栽培品种农城3号(Cucumis sativus' Nongcheng No.3')基因组中。通过对获得的抗性植株进行PCR、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分析,结果表明GNK2-1基因可在T0代转基因植株中转录表达,并能在T1代转基因黄瓜中稳定遗传。离体枯萎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转GNK2-1基因的黄瓜对枯萎病的抗性增强,GNK2-1可以作为黄瓜抗病性改良的潜在基因资源。
刘缙田花丽王亚红郭蔼光
关键词:抗菌蛋白黄瓜枯萎病转基因
西北部分矿区豆科植物根瘤菌重金属抗性及16S rDNA RFLP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从生长在西北部分矿区的豆科植物根瘤中分离筛选到对重金属有抗性的38株根瘤菌,采用PCR-RFLP分子技术进行16S rDNA指纹图谱分析,选取每种类型的代表菌株进行16S rDNA全序列测定,建立系统发育树状图,并对38株菌进行Zn、Hg、Cu、Cd和Pb5种重金属的抗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分别归属于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根瘤菌属(Rhizobium)和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代表菌株CCNWSX1277和CCNWSX1294可耐受2.0mmol·L-1的Zn2+,CCNWSX1277可耐受0.25mmol·L-1的Hg2+,多数代表菌株可耐受1.6mmol·L-1的Cu2+,仅3株代表菌株可以耐受Cd2+,其中CCNWSX1277能耐受1.4mmol·L-1的Cd2+,所有代表菌株能耐受2.5mmol·L-1的Pb2+。Agrobacterium属的2株代表菌株对5种重金属均有较强的耐受性;而Rhizobium属的4株菌和Sinorhizobium属的3株菌对5种重金属的耐受性不同,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总体来看,供试菌株对重金属的耐受性顺序为Agrobacterium>Rhizobium>Sinorhizobium。
曹莹马宁常佳丽赵龙飞孔召玉李哲斐韦革宏
关键词:根瘤菌重金属抗性RDNARFLP
银杏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对苹果腐烂病病原菌的拮抗作用被引量:46
2009年
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单菌丝挑取法,从采自3个不同地点的银杏(Ginkgo bilobaL.)叶和茎部中分离出16株内生真菌,对其进行了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有9株能够抑制苹果腐烂病病原菌的生长,其中4株菌对病原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大于同样条件下拮抗培养的瑞氏木霉的抑菌效果.与苹果腐烂病病原菌进行两点对峙培养,经镜检发现,与拮抗内生菌一起培养的病原菌的菌丝生长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和断裂.可见,银杏中的内生真菌对苹果腐烂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邓振山赵龙飞张薇薇冀玉良韦革宏
关键词:银杏内生真菌苹果腐烂病拮抗作用
陕西太白尾矿废弃地豆科植物根瘤菌16S rDNA PCR-RFLP及全序列分析被引量:12
2007年
应用16S rDNA-RFLP和16S rDNA全序列测定方法,对分离自陕西太白金矿尾矿废弃地的55株根瘤菌和12株参比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地位研究。采用平均连锁法(UPMGA)对16S rDNA PCR-RFLP聚类,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在72%的水平上聚到一起。根据参比菌株的种属关系,将供试菌株初步分成6个遗传发育群。群Ⅰ为根瘤菌属,群Ⅱ为中华根瘤菌属,群Ⅲ是中慢生根瘤菌属,群Ⅳ为土壤杆菌属,群V为一未知群,群Ⅵ为慢生根瘤菌属。分离自天蓝苜蓿的根瘤菌主要分布在群Ⅱ,截叶胡枝子根瘤菌在各个群内均有分布,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选取群Ⅰ、Ⅱ的代表菌株TB17-1、TB50-1进行16S rDNA全序列测定分析,结果显示TB17-1与Rhizonbium leguminosarumUSDA2370的同源性高达99.7%,TB50-1与Sinorhizobium melilotiLMG6133的同源性为100%。全序列测定结果与RFLP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余建福韦革宏丁小平曹鹏
关键词:根瘤菌RFLP尾矿废弃地
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14亚基基因的花粉管通道法转化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利用优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对小麦进行遗传转化和品质改良。【方法】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14亚基基因导入洛阳8716、陕354、陕893、小偃107和陕150 5种不含该亚基的小麦品种中,转化后代在大田播种出苗后,利用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14亚基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分析其转化率。【结果】不同品种、不同处理间转化率存在很大差异,其中以陕354授粉后切去柱头,滴加50 ng/μL DNA液处理的转化率最高,为1.01%,所有转化材料的平均转化率为0.56%。【结论】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对小麦进行遗传转化是可行的。
刘香利刘缙郭蔼光赵惠贤金伟波
关键词:小麦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小麦PCR法检测
苦豆子根瘤内生细菌分离及表型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5
2009年
对分离自新疆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根瘤的60株内生细菌进行了108项表型性状的测定,包括唯一碳源利用、唯一氮源利用、对抗生素和染料的抗性、耐盐性、初始pH值生长、生长温度范围及石蕊牛奶反应、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等.结果表明:新疆苦豆子根瘤内生细菌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具有较强的耐受高温和耐盐、碱能力.77%的菌株能在50℃条件下生长,43%的菌株能耐受6.0%的NaCl,73%的菌株能在pH为10的碱性环境下生长.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Watson距离为0.26时可聚为11个表观群,代表菌株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和气芽孢杆菌属(Aerobacillus sp.).
龚明福马玉红李超郑贺云韦革宏
关键词:内生细菌根瘤聚类分析表型多样性苦豆子
植物花器官发育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7年
植物花器官的发育是由器官特异性基因决定的,这些基因包括ABC模型的A、B、C功能基因,同时还有决定胚珠发育的D功能基因和E功能基因。这些基因的精确表达需要花分生组织特异性基因的激活和多个正负调节因子的调控。在花器官发育过程中,基因存在着复杂的遗传网络调控系统,就此提出了各种调控模型。文章就花发育分子模型的发展和完善、不同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调控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对植物花器官发育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对植物花器官发育机理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王道杰郭蔼光杨翠玲李殿荣田建华
关键词:花器官发育基因分子机理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