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振动冲击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833 被引量:6,714H指数:37
相关作者:沈荣瀛高峰黄建德雷宣扬韩祖舜更多>>
相关机构: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复旦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60篇期刊文章
  • 17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7篇理学
  • 216篇一般工业技术
  • 196篇机械工程
  • 17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23篇交通运输工程
  • 79篇电子电信
  • 28篇电气工程
  • 27篇动力工程及工...
  • 24篇建筑科学
  • 24篇航空宇航科学...
  • 12篇金属学及工艺
  • 7篇医药卫生
  • 6篇天文地球
  • 6篇兵器科学与技...
  • 2篇哲学宗教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87篇转子
  • 87篇故障诊断
  • 69篇有限元
  • 63篇信号
  • 56篇振动
  • 44篇模态
  • 41篇仿真
  • 33篇噪声
  • 32篇小波
  • 31篇非线性
  • 29篇转子系统
  • 28篇信号处理
  • 28篇振动控制
  • 26篇声辐射
  • 26篇轴承
  • 26篇裂纹转子
  • 21篇声源
  • 21篇模态分析
  • 19篇旋转机械
  • 14篇动力学

机构

  • 83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6篇西北工业大学
  • 16篇燕山大学
  • 15篇佛山大学
  • 1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0篇复旦大学
  • 10篇南京航空航天...
  • 9篇山东理工大学
  • 8篇江苏科技大学
  • 8篇武汉科技学院
  • 8篇中国人民解放...
  • 8篇中国工程物理...
  • 7篇浙江大学
  • 6篇桂林陆军学院
  • 6篇河北工业大学
  • 6篇武汉科技大学
  • 6篇武汉理工大学
  • 5篇大连理工大学
  • 5篇集美大学
  • 5篇上海大众汽车...

作者

  • 155篇孟光
  • 125篇陈进
  • 97篇华宏星
  • 60篇沈荣瀛
  • 55篇史习智
  • 46篇赵玫
  • 40篇汤渭霖
  • 38篇范军
  • 29篇蒋伟康
  • 28篇高峰
  • 25篇伍星
  • 24篇朱蓓丽
  • 24篇汪鸿振
  • 23篇傅志方
  • 21篇张志谊
  • 20篇金先龙
  • 19篇周海亭
  • 18篇李中付
  • 18篇陈光冶
  • 17篇荆建平

传媒

  • 100篇振动与冲击
  • 78篇上海交通大学...
  • 72篇噪声与振动控...
  • 52篇振动工程学报
  • 32篇2004年全...
  • 29篇机械强度
  • 24篇机械科学与技...
  • 24篇2006年全...
  • 21篇声学学报
  • 18篇机械工程学报
  • 16篇声学技术
  • 14篇2002年全...
  • 13篇船舶力学
  • 10篇应用数学和力...
  • 9篇汽车工程
  • 8篇振动.测试与...
  • 8篇中国机械工程
  • 7篇汽轮机技术
  • 7篇数据采集与处...
  • 7篇计算机工程与...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14篇2008
  • 55篇2007
  • 138篇2006
  • 114篇2005
  • 107篇2004
  • 78篇2003
  • 107篇2002
  • 87篇2001
  • 40篇2000
  • 24篇1999
  • 24篇1998
8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PEMFC电堆稳态运行优化
2006年
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运行过程中,运行压力、反应气条件、质子膜含水状态、电堆温度、输出电流等因素,都会影响电堆功率输出,因此须确定电堆输出最大功率的最优运行状态。为确定最大输出功率,建立了一个PEM-FC电堆参数模型和优化目标,并提出一种实现此优化的改进遗传算法。使用1kW电堆的实验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确定了模型参数,同时详细叙述了如何利用此遗传算法实现优化,对PEMFC电堆最优运行条件进行了分析。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此遗传算法能够有效确定最大输出功率和最优运行状态。
莫志军朱新坚韦凌云曹广益
关键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稳态优化改进遗传算法小生境
带刚性限位的双层隔振系统的离散随机模型被引量:7
2006年
研究由多刚体组成的带刚性限位的双层隔振系统,对其冲击后受到周期性外激励和低强度噪声扰动共同作用下可能会产生的碰撞进行了分析.基于单向约束多体动力学理论,导出了此隔振系统的最大Poincar啨映射,建立了其冲击后的零次近似随机离散模型和一次近似随机离散模型.通过对一MTU公司的柴油机隔振系统冲击作用后振动响应的调查指出,由于可能发生间歇性碰撞,该系统呈现复杂的非线性特性.零次近似模型和一次近似模型有较大的区别,低强度的噪声也会对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得到的结果对如何正确设计带刚性限位的双层隔振系统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贺华冯奇沈荣瀛汪玉
关键词:POINCARÉ映射双层隔振
舰艇抗冲瓦整体冲击隔离新概念及其机理研究被引量:15
2009年
基于声阻抗失配原理,提出了舰艇抗冲瓦对水下爆炸冲击的整体隔离新概念。采用波动理论和Taylor平板模型,以冲击波在水、覆盖层、空气层、船体钢中的传播过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实心敷设层结构(消声瓦的简化模型)和带空腔敷设层结构(抗冲瓦)的流固耦合模型。利用Abaqus软件建立舰艇抗冲瓦三维冲击响应模型。算例结果表明,抗冲瓦能够很好地隔离水下爆炸冲击波,大大降低船体结构材料应力和加速度冲击响应峰值,并能在广泛的频域内显著降低舰艇冲击响应。
汪玉华宏星谌勇杜俭业杜志鹏
关键词:阻抗失配水下爆炸
轨道交通的声屏障技术研究被引量:18
2001年
在现场测量、实验的基础上 ,研究了轻轨交通噪声的频率特性 ,分析总结了目前常见声屏障的优缺点。开发研制了两种阻抗复合型声屏障 ,由于其独特的结构设计 ,声屏障有能够防止雨尘侵害的显著优点。混响室测试表明 ,在轻轨交通噪声的主要频率范围 1 0 0 -4 0 0 0Hz内 ,该声屏障的吸声性能十分出色。性能优良的新声屏障是治理城市轻轨交通噪声的一种很好手段。
蒋伟康陈光冶朱振江韩雪华
关键词:交通噪声声屏障轻轨列车轨道交通
旋转电流变复合梁的有限元建模分析被引量:7
2005年
研究了含有电流变材料层的旋转复合梁的振动特性。利用Hamilton原理和有限元方法推导了电流变夹层梁的动力学方程。分析了外加电场、旋转速度及电流变层的厚度等对梁的固有频率和模态损耗因子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电流变材料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能显著提高系统的阻尼损耗因子,可有效抑制旋转梁结构的振动。
魏克湘孟光鲁宏权
关键词:电流变液夹层梁动力学特性有限元
主动约束层阻尼悬臂梁的有限元分析及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2年
针对具体实物模型 ,采用微振子模型描述粘弹性材料的剪切模量随频率变化的特性 ,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分析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降阶方法 ,使得最后的降阶模型不仅维数远小于初始有限元模型 ,而且可观、可控 ,能直接用于控制器设计。采用模态实验验证有限元模型 ,在此基础上 ,设计出合适的控制器 ,进行实时控制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
华宏星石银明刘天雄傅志方史习智
关键词:悬臂梁振动控制主动约束层阻尼有限元分析
基于逆迭代法的结构动力缩聚技术被引量:9
1999年
有限元模型的动力缩聚法已被广泛地应用到大阶系统的特征分析、试验-分析模型的相关分析等领域中。本文从逆迭代法出发,导出了一种有限元模型动力缩聚迭代方法。该方法具有三个显著的优点:其一是收敛速度远远超过现有的动力缩聚迭代法;其二是该迭代法的收敛性可从理论上得到保证;其三是由于没有必要在每次迭代中都去计算降阶系统的刚度矩阵、质量矩阵和特征问题,因而可减少计算工作量,尤其在主自由度数较大的情况下。
瞿祖清华宏星傅志方
关键词:有限元建模模态分析结构动力学
粘性阻尼系统频响函数计算方法被引量:4
1999年
基于复模态理论和幂级数展开原理,导出了一种求解粘性阻尼系统频响函数的模态加速方法。与常规的模态展开法相比,该方法可大大减少模态截断误差。根据外激励频率所处于的系统频段,该方法可对系统的中-高、低-高阶模态实施截断和加速。通过对一数值实例计算表明,上面提出的方法很有效,通常只需计入幂级数前少数几项即可使频响函数达到很高的精度。
华宏星翟祖清傅志方
关键词:模态分析频响函数复模态
结构模态参数辨识的时频分析方法被引量:8
2002年
本文应用线性和二次时频变换方法 ,包括 :线性时频分析方法短时傅立叶变换和二次时频表示魏格纳—维尔分布 ,进行了时变结构模态参数的辨识。通过对刚度突变的单自由度系统时变参数辨识的仿真 ,论述了两种时频辨识方法的特点。仿真结果表明时频变换辨识方法是辨识时变模态参数的有效工具 。
续秀忠华宏星陈兆能
关键词:时频分析方法短时傅立叶变换信号分析
冲击载荷下航天用PBGA焊点的优化设计被引量:4
2004年
从动力学角度考虑PBGA焊点承受不同加速度情况下冲击载荷的情况,对PBGA焊点尺寸建立了正交设计表。运用有限元分析技术对该表中各种因素和水平分别进行有限元分析,运用数理统计对正交结果进行分析,在现有尺寸结构上提出了最优化设计。对各种因素进行了显著性分析及比较,得出在动力载荷下,焊点直径、高度等参数对焊点可靠性的影响比焊点位置参数对焊点可靠性的影响要低得多。在动力载荷下,焊点位置、形状变为可靠性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并通过扩大参数取值范围得到二次正交设计表验证了其正确性。
郭强赵玫
关键词:SMT冲击荷载优化设计航天工业
共8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